2015年10月20日 14:04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0月16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办,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北京大学[微博]国家发展研究院、瞭望智库提供学术支持的“2015(第四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北京举办。

  论坛以“城市价值再建与产业重构”为主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等发表演讲,围绕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建设、资金保障、城市定位等问题深入探讨。

  通过合理选择提升城市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介绍,中国城镇化道路,不能再走先拥堵、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应该要有创新,有科技含量,应该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道路。他呼吁城市加大科技投入和多考虑使用新技术。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则剖析了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交通规划建设一直存在的误区。其认为我国很多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处于中期,交通拥堵已经到了晚期。私家车占用交通空间是自行车的20倍,因此,不应不断拓宽道路、支持发展私家小轿车模式,应选择支持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市价值。可以通过互联网+聚合各种功能,在一个建筑里同时满足工作、休闲、观赏等综合功能,减少交通出行需求。

  同时,仇保兴还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却因缺乏充电桩等问题发展不起来,但电动自行车却在很多城市打压情况下,迅速发展。电动自行车排放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中国应支持电动自行车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应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王军介绍,中国城镇化建设应向老城市学习,1949年北京老城区每平方公里能承载2万多人口,而现在很多城市每平方公里的实际人口承载量才7000多人。北京经历“摊大饼”发展模式,通州区有130万人口,却成为“睡城”,带来巨大交通压力。而过去十年,北京一直推多中心布局,这非常重要,要每个区域都平衡发展,都有就业,城市不能只有单一中心。

  通过金融创新支持城市升级

  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融资难、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介绍,中国目前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城镇化过程可消化大量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但中国城镇化目前缺乏资金来源,这就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衔接。

  现在中国已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但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机制仍非常短缺。其介绍,下一步为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需建立完善支持城镇化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要完善制度体系,让私人资本愿意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改变相应准入、税收等政策,让私人资本能够愉快、放心地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二是要建立长期信用制度。城镇化过程中所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都是长期投资,需长期的资金,但能够筹集的都是短期资金,就会出现期限错配问题,因此需要有一种制度安排能把短期资金变成长期资金,需要建立一些长期信用机构。

  三是政府要想办法提升城市活力,增加财政收入。很多基础设施很难有收入,需要公共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可考虑发项目债方式,去年国家政策在这一领域已开了口子。全世界地铁很少能挣钱,但香港地铁是挣钱的,香港地铁刚开始靠发项目债筹资,然后到一定时候债权变成股权,让大家分享地铁的长期收益。这样的经验值得内地学习。

  让民营经济助力城市价值再造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在论坛上强调,各地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价值再造和产业重构,应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用。

  他介绍,尽管近年民营经济发展数量,新增登记市场主体不停增加,但很多民营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原因是很多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采取实用主义态度,解决就业、税收等问题需要民营企业,各地都在招商引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及市场准入等问题。

  根据2014年底财政部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15.5万户,总资产105万亿,民营企业1500万户,总资产、注册资本金近70万亿,而中国就业岗位85%是民营企业提供的,这就凸显出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因此,保育钧呼吁各地政府要理直气壮支持民营经济,支持各行业商会、地方商会的发展,通过组织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