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26日 10:47 新浪财经 微博

  让一支已经习惯了顺风航行的庞大舰队调转船头谈何容易。

  作者:郭为 神州数码[微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来源:亚布力观点

  转型之难

  今天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人们创业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的社会氛围之下,我们也不能说创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个传统企业的转型,远比创业更难。

  创业企业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全情投入甚至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对于追求成功这件事,创业团队几乎不会遇到内部的阻力。而传统企业的转型则不然,让一支已经习惯了顺风航行的庞大舰队调转船头谈何容易。就像雷军[微博]当年离开经营了十多年的金山,正是因为金山作为一家传统IT企业,有太多的观念一时间无法改变,有太多问题一时间无法解决,所以雷军放弃金山去创办了小米。但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已经看到了,若干年后,终于还是雷军回过头去重新改造金山。

  一方面,传统企业的转型,需要观念、技术、人才乃至企业文化的全方面变革,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我曾去参观过的Facebook,这样的公司可以没有KPI,也看不到管理流程,因为员工有很高的成熟度,每个人都可以自发地进行自我管理,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价值。在硅谷,一个初创公司员工间的交流频率、决策的效率和管理流程的简化程度,在传统企业是无法想象的。创业企业及其员工对成功的渴望也是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在一个创业企业,如果在一定周期内,创客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给企业带来生产力和价值的提升,他自己就会离开,KPI的考核或者奖金的激励,并不是他工作的核心动力。而这样的机制和观念在传统企业却很难形成。所以传统企业的转型,往往需要一个公司的领袖有堂吉诃德般的勇气,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承受孤独的勇气。

  另一方面,今天的创业环境,仅仅有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资本的力量。如何快速获得资本的认同,对于转型期的传统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没有投资人的认可,一个上市企业要想实现业务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投资人对一个企业的期望,是同比、环比的不断增长。对于还没有开始赚钱的创业型企业,业务爆发期的增长非常具有震撼力。但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转型过程中这种增长的压力将会十分巨大。神州数码的传统业务是产品和解决方案,每年有700亿的营业额。但智慧城市的业务模式是运营服务,即便取得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收入,与传统业务相比对投资人也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这个时候,如何与投资人沟通,甚至进行必要的变革,让投资人认可和支持业务的转型极其困难和复杂。

  当然也不乏转型成功的案例。像马云[微博]的阿里巴巴[微博],从最初的B2B业务到淘宝,再到天猫[微博]的模式和互联网金融,每一次都是非常重要的转型,每次都需要有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也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战略走下去。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最终走向何方,也许完全不是创业者最初想象的形态。前一段时间我参观了布鲁塞尔的汽车博物馆。最初设计的汽车,只是用内燃机替代了马匹,和现在的汽车完全是两回事。而只有通过各种演进,伴随着产业的浮浮沉沉、生生死死存活下来的企业,才真正值得敬重。就像奔驰公司,最初发明了汽车,今天仍然是产业的领导者。今天,我们的IT产业发展也是这样,互联网一定是代表着未来产业的方向,也是资本的方向。但想要成就一家百年企业,只有在社会和产业的变革中不断寻求自身新的定位和生存之道。

  “互联网+”是新起点

  

  事实上,神州数码向互联网转型,重新走上创业道路,也是“为情势所迫”。互联网的诞生、发展和应用,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产业形态等都随之发生改变。神州数码顺应这个趋势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但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找到了正确的路径。如果中国仍然按照传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来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那就永远会跟在国外政府企业后面照猫画虎。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跨越式的发展,用互联网的思维和平台来做城市服务。

  2012年,经过两年多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神州数码的第一个“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在福州上线,是神州数码从一家传统IT企业开始转型为互联网公司的标志,也是我自己二次创业的开始。今天神州数码形成了“市民服务+互联网、企业服务+互联网、政府(管理)服务+互联网”的智慧城市业务形态,“互联网+”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认为所谓“互联网+”,本质上是整个网络空间的三层架构。第一个层面我称之为消息层,这个层面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最容易被人们感知到。消息层主要实现了信息的采集、分发和交换,我们平时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都属于互联网消息层的活动。第二个层面是工作流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不只是从网络获取信息,而是开始把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对接起来。各种工作流的汇集,与消息层海量信息的交互,就形成了大量我们所谓的行为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这就构成了互联网的第三个层面——数据层。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活动都是基于工作流层的,但是此前的互联网业态主要还是集中在消息层,更侧重于信息发布的媒体属性,实际业务层面的互联网化程度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高。我从交通台的广播中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二手房的购买者,在进行了网签后准备正式购买房屋之时,发现房主在和他网签后又成功地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究其背后的原因,竟然是房屋管理局负责网签的部门和办理房屋抵押手续的部门之间信息是不互通的,无法做到相应的监管。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我们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存在的价值。一方面,让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实现共享,消灭信息孤岛与数据烟囱,另一方面,用互联网的方式向老百姓提供“互联网+”的服务与应用,使人们真正体会到智慧化的生活。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今天,我们要从一家传统IT企业转型为互联网企业,从狭义上来讲,互联网公司并不是一个真正的IT的公司。就像前面提到的,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还停留在消息层面,更像是一家媒体公司。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将虚拟的比特世界与现实世界对接起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从广义上讲,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是互联网企业。即便是今天,我们也很难说哪一个行业和信息技术没有关联。O2O模式是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人们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时代,我相信未来有90%的互联网活动会集中在网络空间三层架构的工作流层和数据层,互联网应用必然要与现实空间中的活动相整合。从形式上看,O2O是产品与服务onlineto offline的过程,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落地”。但本质上来说,各种产品和服务都是早于互联网存在的,我们考虑的也是如何让它们“上网”的offlineto online过程。我们不应该仅仅把互联网看做一种工具和介质,我们更应该看到,互联网“平台”与“共享”的特征,在如何重塑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社会形态本身。我们并不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我们只是刚刚翻过了一座山,看到了前方广袤的平原。

  我们总想要“预见”未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已经“遇见”了未来。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