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于7月18日-19日在上海召开。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出席并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5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于7月18日-19日在上海召开。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石齐平出席并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5复旦[微博]管理学国际论坛”于7月18日-19日在上海召开。香港凤凰卫视[微博]资深评论员石齐平出席并演讲。

  石齐平认为中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时代进入了习近平时代,而当下的中国却正处于内外困局之中。对内,贫富差距、生态环境、社会矛盾、腐败、产能过剩等问题亟待破解,对外,中国正上升的国力正招致美国的挑战。

  石齐平认为,“一带一路”的倡议正是破解困局的手段。其称,在全球和中国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中国周边国家正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正好填补了空白。

  对于中美关系,石齐平引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其分析中美两国的趋势时称,美国正在向下,而中国正在向上,两者之间肯定会出现交叉点。“什么时候出现,如果按GDP指标,大概是2025、2026年会出现。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可以分庭抗礼,再晚一点或者是2030或者204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军事力量当然在全球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在太平洋第一岛链把美国的力量驱逐出去,我估计只要10到15年”。

  石齐平认为,由于乌克兰危机和伊斯兰问题牵制美国,导致美国还无法把全部力量对准中国,但,“迟早要把这两个问题控制住,越控制住了,它越能够拿出来更多力量来对付心目中最大的挑战者也好,敌人也好——中国”。

  而“一带一路”无疑是中国的一招棋子,在石齐平看来,“一带一路”最终会让世美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变成“老二”的现实,中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共同进行全球治理,另外,“一带一路”会使世界的中心和边陲产生大翻转——亚欧非大陆地位将明显提升。

  对于“一带一路”的实施,石齐平强调,这绝不单纯是经济和贸易的概念,而是综合的系统性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国的“吐纳”功夫。“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可是‘纳’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文化,就像当年的大唐和大汉一样。‘吐’的也不光是4万亿外汇储备,‘吐’出去的应该是文化和包容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单位——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给我一个机会来到这跟大家分享一个影响到当代中国、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课题,就是我今天要跟各位报告的“一带一路”大战略。我打算把它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一带一路”的定位,“一带一路”提出来的形式,提出来的过程。

  怎么看“一带一路”?它的定位首先是中国的,时间是世纪的概念,空间是全球的范围,战略就是一条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再进一步到伟大复兴的大道路,这是它的含义。

  之所以会在此时此刻出现这么一个大战略,跟中国今天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座各位都很熟悉,从1979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的30多年改革开放可以被认为是邓小平时代,从现在开始可以看作是习近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可以用一个概念来形容,习近平时代要用两个概念来形容。在邓小平时代,开始的时候叫一无所有,所以邓小平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变成无中生有,基本的做法就是把中国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公有体制转向私有体制,闭关锁国转为跟国际联系在一起。

  如此这般,靠着中国人的基因和能量,在短短30年的时间内,中国GDP在全球的比重从第15位到超过日本升到第2位,阶段性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习近平上台了。

  但作为全球新老二,中国确实处于困局,一是内,一是外。就国内形势来讲,发展处在贫富差距非常严重,环境生态极为恶化,社会矛盾相当凸显,还有腐败问题,还有产能过剩等等问题。从外部来说,刚才说到现在中国是全球老二了,老大看你不顺眼,老三嫉妒你,所以你成为众矢之的。没准十年到十五年你就会变成老大,你面对的形势跟过去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中国当前的两个困境。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执政当局如何思考他的战略呢?首先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习近平成为党的领导人,再接下来是2013年的3月15日成为国家领导人,经过了半年左右的酝酿,在2013年9月、10月、11月,连续按步骤地、有条不紊地提出了今天大家很熟悉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9月出访中亚时,在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在演讲当中,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又一个月,出访东南亚,习近平主席在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尼做演讲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相信那个时候,在座各位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两个似曾相识又不完全相等的观念是怎么回事呢?再一个月,十八大三中全会,11月正式把“一带一路”相提并论。

  很可能在这个时候,一般人还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战略概念,于是再进一步发展,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APEC会议的时候,习近平提出呼吁各国参与一个新的概念——亚投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创始成员国的组成当中,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揭竿起义了,然后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分分提交申请,接下来的故事你们都很清楚了。这个时候所谓的“一带一路”的轮廓就越来越清楚了。这是我今天演讲的第一部分。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的深层次思维逻辑。首先看一看全球形势,2008年9月15日金融危机爆发,虽然美国、日本、欧洲为了组织危机的进一步爆发,不断采取非常态的金融政策——量化宽松,但显然没有办法真正拉起全球经济,于是乎经济学家最近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长期增长停滞论。

  顾名思义,首先增长的速度非常慢,甚至停在那,第二,它是一个长期的概念,接近我们今天所讲的新常态。这个长期增长停滞最主要的产生背景,以我个人了解和观察有三个主要原因,也是大多数国家出现的现象,第一,人口老化,不光是中国,包括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老早就进入到非常严重的人口老化阶段,人口老化不但在经济上减弱了创新能力和活力,最主要的是需求面减弱了,这跟人口年龄结构有关。

  第二,贫富恶化,去年法国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40岁的皮凯蒂写了一本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指出了大一个现象和事实,即所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最终都走向了严重的贫富恶化。贫富恶化当然不可能产生很大的需求,这个大家都明白。

  第三,去泡沫化,2008年金融海啸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巨大泡沫,个别国家还有个别国家的泡沫,包括中国,由于这个泡沫破了以后或者还没破,你现在必须慢慢缩小,而且这个过程中需求出不来。

  中国的问题也一样,中国本来是在全世界最受大家关注和羡慕的国家,因为它有13亿人口的巨大规模所产生的需求,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很多需求只能被称为潜在需求,比如说13亿人的住、行、娱、乐、教需求有多大,但是改革面临很大的困难,他有需求,但是得不到满足,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中国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于是全球化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普遍需求不足,再加上中国为主的巨大的产能过剩。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在全球和中国都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周边的20多个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有基础设施的需求,而且非常庞大。与此同时中国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可以接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必须好好消化掉,要有效的运用。

  第二,老天又给了中国一个非常棒的礼物,那就是高铁,高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 “亚洲需求”。第三,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性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已经走了一半,什么时候到达终点还不清楚,但是用什么方式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肯定是中国当前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在一片阴霾中有一些机遇。

  但最重要的还有第四条,中国现在是全球老二,有一个老大在那边,担心10年、15年以后被中国取代,这就是中美新的关系。

  第一,很多学者都知道一个概念——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他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历史上老大和老二的战争占到一半以上,但是现在中国变成老二,美国是老大,这个形势也许10到15年之后倒过来,正好掉到修昔底德陷阱里,现在这个陷阱还有一个升级版,两千年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提出的陷阱有了一个变形,美国和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关系,这就是当前中国面对的特殊形势。

  奥巴马在上台时讲过一段话——我绝不接受美国成为全球老二。后来一想也可以理解美国人的心情。于是中国和美国正在发展成一个趋势陷阱,纵览美国240年左右的历史,国家的趋势始终是稳定上升的,特别是在1900年,英国开始走下坡路以后,美国上升的速度更快了,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它真正取代英国成为综合指标都是全球霸权的国家。再经过45年,又把另外一个霸权苏联给拖垮了,回顾历史时可能会发现美国的趋势在2000年左右达到高峰,2001年911,接下来两场反恐战争把美国打得兵疲马困,所以美国的趋势线在2000年左右出现一个拐点。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趋势线。中国有三千年历史,中间有起有伏,但是根据经济史专家的研究,基本上一直到两百年之前,中国的GDP还是占世界的30%以上,中国历史上不管是最强的还是最弱的朝代,中国的GDP永远是全球第一的,但是却在两百年之前形势急转直下,直到1979年后又出现了反弹。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又从原本的第15位蹦到第2位。

  美国当然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强,但是美国现在开始往下,中国毫无疑问距离美国的综合国力还差一截,但中国是在往上走。研究股票的人都知道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交叉点,什么时候出现,如果按GDP指标,大概是2025、2026年会出现。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可以分庭抗礼,再晚一点或者是2030或者204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军事力量当然在全球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在太平洋第一岛链把美国的力量驱逐出去,我估计只要10到15年。

  至于在全球的影响力,现在虽然是美国号令天下,但中国已经开始在很多不同的领域一争长短,这个形势必然是往那边走的。你能想象到美国的心情——150年来连续五代的人都认为我当然是全球老大,我将来还是全球老大,你让美国人怎么去面对这个形势?

  美国宣布2020年之前把美国全球军力的60%放在西太平洋,美国在主导一个全球范围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有意无意把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号召所有可以动员的亚太国家,日本、韩国不说了,连菲律宾、越南、缅甸这些国家都动员起来了,形成了对中国的统一战线。甚至于在美国的怂恿和默许下,日本国会通过了安保法律,使得日本变成了正常国家,对中国来讲,日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对美国来讲,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帮手。

  美国去年有两个“兰”的问题,一个是乌克兰,形势扑朔迷离,还未定,使得一部分力量摆在东欧,再一个是美国更头疼的伊斯兰问题,美国之所以迫切解决伊朗核问题,实际上就是希望伊朗能够把这股力量压下去,这是美国还没有办法全心对付中国的两个原因,将来怎么发展不知道,但是对美国来讲,迟早要把这两个问题控制住,越控制住了,它越能够拿出来更多力量来对付心目中最大的挑战者也好,敌人也好——中国,所以这个形势应该说刚开始。

  讲到这里,显然对中国来讲,需要面对高度的压力。我喜欢讲一句话,人类在21世纪,起码前50年是这个情况,全球一盘棋,中美大博弈。这个棋是围棋,美国持黑子先攻,中国是白子,如我刚才的分析,黑子针对白子已经形成一个越来越密不透风,越来越压力增强的包围圈,中国的白子怎么办?

  在座各位喜欢下围棋的可以思考,中国在围棋上的战略无外乎三个,第一是做活,做活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我被你包围我不怕,只要我把自己的白棋做出两个活眼出来,你的黑子怎么样都进不来,这个地方就是我的,进可攻退可守。第二就是打入,别看你气势咄咄逼人,我还是抓住机会,在大家认为属于你的势力范围内打入一个我的白子,你的形势就被我破了。第三,想办法针对你的包围圈突围。

  做活很简单,习主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的意思就是过去只在经济领域改革,现在经济领域之外也要深化,过去都搞经济,但是不够全面到位,要深化做活,只有做活了,外国的势力才无法乘虚而入。第二打入,第三突围,就是“一带一路”。

  我们进入第三部分,“一带一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现在本身还不够成熟,还在逐渐发展之中,举例来讲,“一带一路”到底怎么去操作,亚投行是一个概念,高铁是一个概念,互联网+是一个概念,南海填海造岛也是一个概念,都在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未来5年、20年、30年再回过头来看“一带一路”,它会产生什么效应?第一,它会终于让今天世界老大美国,心不甘情不愿的去接受变成老二的现实,中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共同进行全球治理,特别注意我刚才讲的“心不甘情不愿”,但这是现实问题。而前提是“一带一路”要做活。

  第二,会出现史无前例的中心和边陲的大翻转。1902年,英国有一位战略家、地理学家做了一篇演讲,专门谈到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地理因素,这篇演讲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叫做世界岛,所谓岛就是海洋中间有一块陆地,但是世界最大的岛在哪里呢?既不是澳大利亚也不是格陵兰,你看看地球就会发现,它就在欧亚非三大陆,这三大陆没有分割,在地质学上是一整块的,所以它是一个大岛,四边是有水的。

  迈金德的理论说,过去世界岛被大家忽略,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很严密的交通网络,所以从来没办法出现统一的单一的强权,不管是从东往西还是从西往东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强权。他说铁路出来了会有所改变,但是经过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今天好像还没改变,理由很简单,因为还没成网。第二个理由,迈金德做梦也想不到还有高铁这个东西,所以我们今天借用这位先知者的理论,如果高铁成网了,再加上互联网,他的逻辑基本上可以就有了说服力

  人类近一两百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办法出现一个单一的强权,于是人类文明从工业革命开始在西欧,然后跨越大西洋到北美,再经过一百多年到美国加州,再跨越太平洋到西边的日本、亚洲四小龙,最后是中国大陆,这个趋势就是从西欧到北美,再从北美东岸到西岸,再到太平洋的另一边。

  人类这一百年所谓的中心就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而迈金德理论的中心跟陆上丝绸之路一模一样,两千多年前的张骞走出了这条路之后,繁盛了一千多年,但是宋朝以后、明朝以后不用说了,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路上丝绸之路就没落了。请注意交通,交通会颠覆人类的历史,交通会颠覆地缘的关系。

  我们今天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高铁出来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出来了,是不是有可能让迈金德当年过早的预想终于出现一个新的形势?而且这个情况下,中心和边陲,我被你包围了,我冲出去了,没准就活了,道理是一样的。

  很明显,这个放在大历史观察的大战略,我刚刚分析的就是一个可能的发展形式和逻辑,关键在于它是不是能够操作成功。第一个考验,绝对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和贸易的概念,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概念,这里甚至包括上合组织、金砖五国、AIIB、高铁、南海造岛、互联网+,这整套都跟“一带一路”有关系,南海造岛有各种不同战略,但是其中有一条,我如果连门都出不去,还谈什么“一带一路”?

  希望中国的战略家、中国的决策者要记住历史的启示,当年的张骞也好,郑和也好,唐三藏也好,他们之间有很多的文化、宗教和民族的融合。总结一句,“一带一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中国的“吐纳”功夫,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你必须要过来,这是“纳”,可是我“纳”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文化,各种都要吸收,就像当年的大唐和大汉一样。“吐”的也不光是4万亿外汇储备,我“吐”出去的是文化,是包容性,所以习近平一开始提出的“中国梦”,很多人说中国梦太虚了,不虚,这就是中国梦最重要的实质内涵。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