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理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实施方案

2015年07月08日 14:2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一、候选理论名称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实施方案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

  李德伟研究组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一)“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是经党和国家肯定并批准实施、促使中国改革成功推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引起长期激烈争议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性地、灵活地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政策学理论和根据人们的认识水平循循善诱地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提高改革意识的策略。作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在8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实施方案》,并在国家经委、计委等中央国家经济决策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付诸实施。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智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马列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二)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已经明确确认“李德伟是这一成果的提出者”。

  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声称他与谷书堂是该理论的提出者,作者已提交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经其认真、细致的调查,已经明确作出结论:“蔡继明教授申报《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申报书中确有与客观情况不相符的自我学术评价,他在申报材料中说与另一位通知‘于1988年首次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是不对的,您的研究成果发表和试验(试点)确实先于蔡继明教授。因此,蔡继明等人的理论创新成果申报是不合适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要求蔡继明教授撤回报奖申报,并对蔡继明教授给予批评教育。”

  早在改革初期,作者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体制的反思,于1984年在承担国家体改委企业改革项目时,提出了一种从生产要素贡献和分配关系入手,兼顾国家、经营者和职工三者贡献和报酬的方案,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分工协作,三位一体。

  1986年,作者进一步将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与产权制度改革结合,吸取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发展的合理因素,创造性地提出“生产要素联合经营责任制”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和实施方案。

  作者指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和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动和自然界(生产资料)一起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既然生产力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物质条件,显然,劳动价值论应当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可以将投入生产系统的全部生产要素(物质资本和劳动能力、技术和管理等人力资本等等)“资本化”,“劳动”即为该系统的整体运动,而不是某一要素独自活动,价值创造也是每一生产要素都参与的系统活动过程,因此,分配应当按每一要素贡献进行,这样一来,作者就将“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发展成为“广义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系统创造价值)”,并巧妙地将企业所有权、经营方式和用工制度的改革,统一为从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到分配方式三方面协调进行的系统改革理论。这一方式吸取国际上职工股权计划、利润共享制和工人参与制的合理因素,形成广义的股份制(作者称之为“泛股制”)及其相应的分配制度,被经济学界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李德伟坚持不懈地推行这一成果数十年,促使其广为实施。

  李德伟先后从国家经委、计委、财政部,直接到全国各地推广试点,使得其理论思想和实施方案演化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多种形式,如经营者与劳动者参与“利润共享”、“劳动分红”;经营者和劳动者可以按照贡献持有公司股份:如“经营者期权”和“职工持股”;还可以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所有这些,形成了“广义价值论”和广义“股份制”,这样一来,“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将产权制度改革与分配体制的改革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改革理论创新。

  五、推荐理由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实施方案》是作者作为中央政府高级政策研究人员在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极富创造性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分配体制改革的创造性成果,是得到国家权威部门批准采纳的改革成果。作者具有不可侵犯创造权。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已经确认。

  在中国,由于左的和右的种种因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分配体制改革经过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作者创造性地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分配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从生产要素创造价值与按其贡献分配的角度,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实行“全要素资本化”,必然要体现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作者以广义价值论和广义股份制(泛股制)作为具体化形式来落实这些理论思想。这些思想提出后,获得经济学界的很高评价,童大林、厉以宁、周叔莲、张卓元、王珏、陈吉元、戴圆晨、黄范章、何伟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泛股制可与国际上的职工股权制、利润共享制等处于同等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具有重大价值,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形式”, “此理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英国牛律大学教授约翰·莱特教授热烈地推荐道:“泛股制与利润共享制是极有前途的,这个理论具有两个潜在的优势。首先,这一体制可以有助于中国避免由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经营带来的不断增加的不平等制度,第二,可以为劳动者和经营者提供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体制将会促进企业的效益和创新,对国有企业是一条重要的出路。”

  作者的理论提出后,得到中央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支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后,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多家中央媒介多次追踪报导,推介其经验,迅速推广到全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实践检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实施方案”被广泛推广应用于企业改革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成为我国企业改革最有活力的成功经验。现在,在中国凡是成功的现代企业,都实行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结合”的原则。

  长期以来,有些人不了解中国改革过程的艰难曲折,漠视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的“全要素资本化”、“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和具体体现形式“泛股制”,将其混淆于西方国家解决劳资矛盾的权益措施“共享经济”、“职工持股”等等,其实,只有身临其境的改革者才能体会到这是实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的智慧结晶,是最能反映中国改革过程的艰难性质,最能体现中国改革特色的创造性成果,是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迅速、最直接、成本最小、痛苦最少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道路,她为出资人、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根据,为推进“经营者和职工持股”、“技术、知识产权入股”、“股份合作制”以及各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

  在理论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及实施方案”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它立足于产权制度改革,贯穿于企业管理体制,落实到分配方式,在理论上综合了人力资本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的科学因素,在实践上吸取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对资本主义具有否定意义的新趋势──职工股权计划、利润共享制、工人参与制的合理因素,成为一个十分严密、完整的独创性理论。这一理论和政策体系蕴涵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形式,强调人力资本的积极主导作用,与信息化时代的“科技领先”思想结合起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待生产要素系统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并加以量化,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有创新性的企业改革思路和政策创新。在党的十五大得到肯定后,体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各种形式在全国迅速推行,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独具特色的、普遍实行的成功形式,有关理论研究也获得突破性发展,对马列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做出了重要发展。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李德伟等,《企业管理者收入与三位一体体制》,给国家体改委的课题报告,1984年12月;《赣江经济》,1985年第6期;《山西劳动》,1985年第8期。

  2.李德伟等,《实行生产要素联营制》,《经济日报》,1987年5月16日。

  3.李德伟等,《推行生产要素联营制》,《世界经济导报》,1987年5月25日。

  4.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中国机械报》,1987年9月17日。

  5.李德伟等,《论生产要素联营制》,国家经委青年经济研究小组研究报告,1987年10月13日。

  6.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与泛股制》,《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基本模式》,杨启先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年10月。

  7.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实施方案》,《中国企业家》,1988年第3期。

  8.李德伟,《Reform of public Enterprise in China》(中国国有企业改革),《privatization of public enterprises》, OXFORD& IBH PUBLISHING CO.PVT.LTD,1991年10月。

  9.李德伟,《Theory of Multifactor-oriented Economyand General-Joint-Stock System --- Issues and Choinceof Enterprise Reform in China》(多元导向经济理论与广义股份制),《privatization of public enterprises》, OXFORD& IBH PUBLISHING CO.PVT.LTD,1991年10月。  

  10.李德伟等,《New Trend of Enterprise Reform》(企业改革新方向),《北京周报》,1988年4月5日。

  11.李德伟等,《按劳参与制》,《 经济日报》,1988年4月22日;《经济改革内部资料》,1988年第8期。

  12.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初探》,《光明日报》,1988年5月21日。

  13.李德伟等,《价格、工资与企业改革》,《 经济日报》,1988年7月5日。

  14.李德伟等,《长沙市泛股制试行方案 》,《 经济改革内部资料》,1988年第8期。

  15.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实施方案》,《 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94期。

  16.李德伟等,《多元导向经济与泛股制》,《 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120期。

  17.李德伟等,《从三位一体到泛股制》,《现代企业导刊》,1988年第12期。

  18.李德伟等,《推行股份制的困境的出路》,《金融时报》,1989年2月28日。

  19.李德伟等,《国有经济如何实现有效管理》,《 经济参考报》,1991年10月23日。

  20.李德伟等,《国有经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经济改革内部参考》,1991年第23期。

  21.李德伟等,《从承包制向泛股制过渡是深化企业改革的最佳选择》,附《四川省涪陵市泛股制试点章程》,《经济改革内部参考》,1992年第4期;《涪陵体改 》,1991年第11期。

  22.李德伟等,《股份制的危机与出路》,《 计划经济研究》,1992年第4期。

  23.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1992年9月;《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24.李德伟、盖建玲等,《世纪末的变革--现代市场经济的困惑与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出版。

  25.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93年第2期。

  26.李德伟、盖建玲等,《现状、难点与出路-中国股份制实况剖析》,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年。

  27.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技术经济》,1993年第3期。

  28.李德伟等,《当代西方股份制的新发展》,《理论探讨》,1993年第5期。

  29.李德伟等,《泛股制的基本类型》,《中国技术经济》,1993年第5期。

  30.李德伟等,《泛股制与我国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1期。

  31.李德伟等,《当代西方股份制的新发展》,《经济论坛》,1993年第15期。

  32.李德伟等,《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家计委研究报告,1994年11月7日。

  33.李德伟等,《企业改革新探索》,《市场与管理》,1995年第3期。

  34.李德伟、盖建玲,《股份合作制—理论、实践与操作》,工商出版社,1997年10月。

  32.李德伟等,《论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辩证关系》,《 广西经济 》,1999年增刊。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商人凑钱贿赂令计划 帮南宁书记升官
  • 体育舜天宣布孙可暂留队 权健正式收购松江
  • 娱乐刘烨袜子藏糖哄儿子 谈谢娜:其实没什么
  • 财经四川南充财政局股市减持套现两亿遭质疑
  • 科技马云:柳传志的眼光成就今天的联想
  • 博客陈凯歌和李安之间隔着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毕业照8米长:大学官微喊学生领表情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易宪容:护市后股市新乱象泛起
  • 姚树洁:政府应该如何干预股市
  • 清议:为什么护市必须一竿子戳到底
  • 说钱:护市和空方并不在同个战场上
  • 凯恩斯:你感觉最黑暗时股市见底
  • 水皮:由券商接盘融资盘让股市止跌
  • 叶檀:房租如此收费很搞笑
  • 刘光宇:楼市绝非股市避难所
  • 大摩华鑫:稳定股市刻不容缓
  • 黄祖斌:国际资本没有能力操纵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