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业:要注意惠及不同利益群体

2015年03月06日 18:5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新浪财经和盘古智库共同主办的两会议事厅(二):“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于2015年3月6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人大能源中心主任、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新浪财经和盘古智库共同主办的两会议事厅(二):“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于2015年3月6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人大能源中心主任、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和盘古智库共同主办的两会议事厅(二):“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于2015年3月6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郑新业出席。

  郑新业表示,我们国家制定各种协定的时候其中还应该有一个条款,应该谈两国或者区域蛋糕做大之后,如何惠及不同利益群体,尤其是补偿这些因中国开放、贸易、投资,而利益受损的群体,这是中国和这些地方的政府之间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带一路”最终要反映到经济方面

  中国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事实上做“一带一路”这个事情有它的条件。比如就能源而言,其实大家知道,比如中亚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能源来源地,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一些地方是跟我们国家能源密切相关。就能源的背景上讲,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国内能源生产难以满足需求,市场能源情况对国内有很重要的影响。

  过去美国是能源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在这个背景上讲,我们比过去还要关心“一带一路”国家的生产、消费,尤其是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在中国几十年的历史上,这些国家比过去还要明显地影响我们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从这个角度讲,“一带一路”实际上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层面上、国家战略层面,因为政治层面、国家战略层面最终总要反映经济利益、资源获取这些方面。

  “一带一路”给内陆发展提供契机

  改革开放30年了,这是从新的角度开放。传统开放是对发达国家,对西方开放。三代领导集体到今天,应该说我们开放程度,进出口60%、70%左右,日本、美国这样的国家都是30%上下浮动。再加上我们外汇储备很高,再加上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处于升值往上走的空间。实际上我们对西方开放的潜力,已经一定程度上差不多了,也不能说没有潜力。同时负面后果也非常明显。

  还有一个重要的后果,开放中国的沿海起了长大的作用,数据表明,23个省基本上占进出口的比重都是5%,换句话说内部这些地方如何从现行的开放中获益,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沿海发展之后,实际上需要思考广大内陆地方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给内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这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过去别人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只要接受就可以了。不能说别人制定规则就不好,但是不利的部分对我们越来越明显。资金、资本、商品自由流动,但是人不能自由流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环保标准这些东西,很可能一定程度上来讲对中国不利的东西越来越多。

  现在新的开放下,我们需要思考什么呢?究竟从“一带一路”新的开放格局中获取什么?能源是一方面。我们愿意投什么、获取什么。对企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风险,对居民来说有什么看得见的好处,对国家来说有什么东西好。你总得给什么东西,要什么东西,这要落地的。中央领导人不可能在这个角度说得那么细,但是每一个企业和家庭,实际上是要思考的。

  对“一带一路”国家要分类研究

  其实可以考虑分为核心的、外围的或者是发展的。总体而言,当我们谈“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你要看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平均而言经济规模不大,人均GDP不高,经济波动比较大、失业率不低、通货膨胀率也不低、外汇储备不多、进出口贸易开放程度不高。按照现代的开放体系各种指标的衡量,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另外,投资保护不足,这个东西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我认为是不充分的。现在政府、企业研究、重视这个问题是很对的。不充分有两个原因,过去我们国家对国边经济的研究太集中在欧美发展中国家,对小国的研究不够。第二,世界上有一些研究,比如世行数据库、国家经济自由度数据库、腐败指数,这些指数都是有帮助的,如果企业和居民有兴趣对这些国家研究,初步的东西基本的框架还是可以刻画出来。

  “一带一路”是互利崛起

  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发展一定是互利,我不认为现在是说我们拯救这些落后国家,我们也不能去利用这些国家。我觉得贸易的开放或者经济的互动、一体化,这是互利的事情。“一带一路”我倒不愿意称之为和平崛起,倒可以称之为互利崛起,让对方也有收益,对方的人民生活水平也能提高,对方的产业水平、制造业水平也能提高,千万不能把对方变成要么是我们的市场,要么是资源,要么是通道。人家也不傻,这么出发是不对的。

  国家和企业想问题的角度是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国家是否创造就业?是否解决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这个互利崛起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市场的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因为这是买卖的问题,一旦投资,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恰恰可能中国到那边去投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他们实际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远远不如我们。所以,比如它的投资保护是非常弱的。

  要注意惠及不同利益群体

  第一,出发点要端正,态度要端正。第二,做事情的过程中,对产业、企业来说,务必有保护自己的手段和措施,在国家层面推动投资保护协定是必需的,从国家层面来讲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谈投资保护协定。

  还有特别提醒的是,我们国家过去包括大陆给台湾、香港这些地方,经济规模扩大了之后,有一部分人利益变差了,这个问题,两国的贸易,有的人营利,有的人输,过去制定政策是没有注意的。

  我们国家制定各种协定的时候其中还应该有一个条款,应该谈两国或者区域蛋糕做大了之后,如何惠及不同利益群体,尤其是补偿这些因中国开放、贸易、投资,而利益受损的这些团体,这是中国和这些地方的政府之间注意的地方。否则得益的人不吭声,我们国家大制造业去了之后,很可能当地那些小制造业就完了,那些人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人抗议,他的利益诉求是很正常的,国内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支撑着他们。

  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协定要保护,这个先行。第二,要保护因为经济规模扩大而受损的。这两块内容是当前国家层面应该先走的,否则我们走不远。

  还有社会责任。不能想着说我们在国内,比如像南车北车合并这个事我是反对的,不能说我们在国外竞争,通过国际市场竞争看起来是损失了,但是持久。不要老想着咱们兄弟一勾结,到那儿给人家报一个价,人家不傻,市场就是市场,生意就是生意,该给人家利益给人家利益,不要想着占人家点便宜。

  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合理分工

  咱们的“一带一路”的发展和现行的开放战略是不冲突的,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我们拿新的东西取代现行的开放战略,两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冲突的,不是两者之间打架。我不同意说吃着碗里的,把锅砸了,这来者是并行的,不要跟钱有仇,不要跟经济发展事情有意见。

  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实际上有一个合理的分工,不能越界,不能不作为。政府反而是在这方面干得越多了,在该干的活上就不足了,因为就这点人、这点资源。

  现在有点乱,我感觉政府在干市场的,市场在干政府的,政府把自己该干的事情确认好。政府的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要干多。地方政府的资源更有限。企业干企业的。我自己觉得中央政府从外交、商务系统,实际上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建立保护企业的机制,减少他们的摩擦。地方政府其实更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间做多了。

  大企业为什么观望呢?反而我认为是对的,企业成熟了,态度是对的,这个事情太复杂了。政府在资金之外,在商务外交系统当务之急应该是大规模启动谈判。

  还是要着眼于长远利益

  还有政府谈的过程中,要避免像60、70年代那种无偿的援助。实际上无偿援助对人家也不一定是好事。也要避免最近这几年谈判过程中间太被动,对别人的规则没有抵抗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间,还是秉着互利双赢的角度,实实在在跟人家谈判,着眼于30年、50年的利益,而不要着眼于把咱的机器卖两台,把人家的项目拿下来。企业可以眼光短一点,但政府的层面,从思路上讲应该回到60年代长久的关系。但做法上讲,要回到现在互利双赢。出路是60、70年代的,落脚点依然是经济的手段。

  金融服务业应该更有雄心

  产业的角度,要么是生产要素,要么是市场。从目前这么多年看,谁做得比较好?中石油实际上在这个领域中间做成了一些事情。其它比如从事农业的企业、制造业的,设备制造或者电气制造的企业,如何去开拓利用“一带一路”上的资源,合理的利用、互利的利用,开发市场,对当地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要分类看,比如制造业、农业、金融服业,如果我是某个大企业的人,也想干这个事情,可能到中石油去挖人,毕竟中石油那一套走过这一圈,他们的人才储备相对来说比一般的企业多多了。

  另一方面比如像金融业,中国银行业、金融业去发达国家争市场已经很艰难了。实际上一个重要的地方,“一带一路”上的金融业,虽然有伊斯兰金融的困难,也可以适应。伊斯兰金融有一千多年,有背后合理的逻辑。我的意思是分产业、分产品,每个产品、产业的战略是不一样的。金融服务业应该更有雄心一点。

  可以发布投资企业走出去指南

  已有的出去的重大投资都风险挺大,尤其是在非洲,我们做得不是特别好,非洲很多地方深为当地人所不满意的。“一带一路”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是可以总结研究的。比如研究一下对外投资指南,这是对的,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干。

  比如美国一些企业在海外的不法行为是受国内法律制约的,对海外企业的要求水平是很高的。我们国家是不是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总结过去十几年在海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发布“一带一路”投资企业走出去的指南、基本规范。

  另外,还可以找几个成功的例子研究一下,他们在当地遇到的不仅是投资风险,还有一种是经济风险,汇率风险。草根企业家是急需的,有敏锐的市场意识,但通常对汇率风险意识是不足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会议主办方提供,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两会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纪委:苏荣家从老到小都有涉腐
  • 体育曝朱芳雨王仕鹏孙悦无缘男篮 易建联回归
  • 娱乐[独家]赵本山两会自我批评:有点飘忽离地
  • 财经财政部:简单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公平
  • 科技中关村的新愿景:下一个创业圣地
  • 博客马未都:中国文物在法国被盗是谁干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戏艺考17岁萌妹被赞女神 颜值爆表(图)
  • 谢百三:战略上看牛市 战术看震荡市
  • 占豪:全球危机反倒是人民币的春天
  • 钮文新:人民币接受欧美双簧戏考验
  • 叶檀:银行多有什么用?
  • 杨国英:从措辞变迁读政府工作报告
  • 朱大鸣:不能靠涨房价来稳房地产消费
  • 郎咸平:四个全面是改革与反腐的逻辑
  • 易宪容:如何理解“提质减速”7%GDP
  • 徐斌:中国牛市在犹豫不定中上扬
  • 徐彪: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七大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