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简政放权是对政府的最大考验

2015年01月24日 13:0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5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5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六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5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出席并演讲。

  石军称,经济发展新动力主要蕴含在市场上,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把动力释放出来,最根本的是把这三个方面的权利交给企业,交给消费者,交给商品和要素本身,即“政府把应该回归市场的权力全部的回归市场,真正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石军同时表示,要把这三个权力回归市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场深刻而又艰难的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的不只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放了权就意味着丢了利,这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这正是总书记和总理反复强调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抓铁留痕,踏铁有印之气魄,搞好这个革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以下为演讲实录:

  石军:同志们、朋友们,去年下半年整整半年的时间,我们政协的经济委员会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个主题,先后到五六个省份做了比较广泛的调研,下面我想结合调研的情况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塑”为题目来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并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全面而又重大的推动作用,我想它是一个因果的关系。从纵向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速度直接作用着塑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进度,我们国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从1970年正式启动的,当时也是为了再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只不过当时的做法是权力下放罢了。

  在1970年3月5号,国务院曾经发过一个通知,是关于工业、交通各个部,运输企业下放地方的通知,之后这些部委将1万多家企业下放了地方管理,这些企业下放地方之后,增产计划和物资供应等仍然按照纵向下达,地方只管劳动和资金和党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企业没有得到一点点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反而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多头、多层次的管理,并导致了地方权、人事权、财权、物权等彼此严重的脱节,致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无升反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国家重启以权力下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我们搞了六次较大规模的简政放权,包括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六次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

  回顾上述历史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转变政府职能效果是大不一样,改革开放之后改革成效也是有明显的差别的。改革开放前,虽然我们启动了以权力下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但由于我们当时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利益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公布找准计划经济体制上,而没有放在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上。当时走进了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的怪圈,不仅没有起到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作用,反而是严重损害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1982年推进的6轮改革先后抓住了简政放权根本的问题,相应取得了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丰硕的成果,有些由于重点不突出、推进不到位而收效甚微。

  总结一下,上述十年过程告诉我们,转变政府职能的进程就是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过程,转变政府职能的速度直接作用着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进度。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取得进展,经济发展动力就不会增加。政府职能转得快,经济发展动力就塑的快,政府职能转的慢经济发展动力就塑的慢。这是从纵向看。

  从横向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幅度直接作用着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广度。转变政府职能直接作用经济发展动力再塑,不仅表现在前者的速度决定后者的进度上,而且表现在前者的幅度直接作用后者的广度上。党的十八大闭会不久,中央和国务院针对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了全面部属,并接二连三的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政府转变的速度之快史无前例,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一是以行政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有好多数据。国务院已经分八批下放了700多项审批事项,并且取消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400多项,同时搞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是坚持加大监管的力度,积极推进市场公平竞争。主要包括注重管住、管好该管的事项,加强事权下放的后续监管,创新完善市场监管的体系。

  三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实施区间调控结构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国务院先后发布了若干示范项目,出台了若干调整的政策和指导意见。

  四是积极的推进多重转变,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我们从上述这两年转变政府职能的四大内容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的政府职能转变已经不局限于此前的简政放权范畴,更不支持单纯的权力下放,而是进入从简政放权到注重监管,到创新宏观管理制度,到转变政府作风这样的整体推进阶段。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转变政府职能幅度的逐步拓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广度也相应得到扩大。这些表明,转变政府职能的幅度越宽,塑造发展新动力的范围越广,取得的成效也就越大。这是从横向来看。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直接作用着再塑发展新动力的深度。根据发展新常态,新就新在总书记指出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认真研究这九个方面会发现,这九个方面没有一项不与转变政府职能息息相关,没有一项不与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密切相联,没有一项不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没有一项不需要政府着力向前推进。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认为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率先适应,加大挖掘发展新动力的深度,更加需要,也是首先需要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这是因为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要看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程度。改革开放前,我们只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没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们只有一只手。经济发展没有动力和活力而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既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又找出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得到了不断的增强。然而在实践当中,由于两只手不协调,甚至经常发生打架的问题,致使潜在的经济发展动力没有能够充分的挖掘出来,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的挖掘发展的新动力就必须使两只手各归各位,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上,把立足点放在更好、更快的个转变政府职能上。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新动力再塑,既面临重大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政府职能,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带来了强有力的倒逼机制。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大规模的投资,初级资源投入,扩大出口,地方政府相互追赶式的竞争等等手段来驱动经济高速发展,现在不行了,现在必须向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多依靠技术资本管理的高级资源向市场公平竞争这方面转变。这些转变必然起到倒逼政府职能的作用,必然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先行。只要我们顺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运用好这种倒逼机制就能更快更好的转变政府职能,也能更好更快地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央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科学安排和部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都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安排,这些战略部署不仅为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个有利条件就是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已经搞了两年多,涌现出了和积累了不少的好经验、好做法,包括以行政登记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地简政放权,以加大监管力度为切入点,扎实的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立足点,积极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转变政府作风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政府的新的效能等等。

  我们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发扬光大,依然会对下一步转变职能、再塑新动力起到重大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再塑发展新动力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政府职能起着强有力的倒逼作用,又会带来诸多的尖锐矛盾和问题。

  今天上午好多同志讲,特别是李伟主任讲到在传统产业已经饱和、新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刚才辜主任也讲了,我的观点认为传统产业要改造,要有新的引擎,新兴产业要集中力量,支持突破,要有着力点,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传统产业已经饱和,新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是世界性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再塑新的动力,挖掘新的  潜力,新增新的优势就必须把转变政府职能与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样健全市场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等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要把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谋划好,推进好,决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肯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然而,压力虽大、挑战更大的却是政府自身的革命。经济发展新动力主要蕴含在市场上,主要来源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把这些放的动力释放出来,最根本的是把这三个方面的权利交给企业,交给消费者,交给商品和要素本身,用一句话表述就是政府把应该回归市场的权力全部的回归市场,真正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把这三个权力回归市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场深刻而又艰难的革命,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的不只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放了权就意味着丢了利,这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和考验,这正是总书记和总理反复强调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抓铁留痕,踏铁有印之气魄,搞好这个革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近来发展新动力再塑,必须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的系统研究,整体谋划,协同推进,上面我讲到再塑经济发展动力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怎样才能有力、有序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吗?我们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需要加强系统研究、整体谋划和协同推进。以加强系统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弄清楚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意义,搞明白为什么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入推进转变的首要问题。

  调研情况显示,多数地区对转变政府职能重大意义的认识明显提高,能够将其放在应有的位置扎实推进,但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少的偏颇之处。我们发现有的地方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了若干年,转来转去不会有多大起色,有的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转的只是政府职能的事情,与其他领域关系不大,有的认为转变职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事情,国务院搞好了,地方政府跟上就行了。而有个别部门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讲,转变政府职能绝不只是单纯涉及政府职能范畴的问题,不只是中央政府的事情,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转变政府职能涉及到各个领域,牵扯到所有工作,利用政府职能转得的好、转得快,才能有力、有效推动三个全面,否则就会严重制约甚至阻碍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系统研究,注重统一思想认识,努力的增强责任意识,深入推进转变,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整体谋划,完善顶层设计,抓紧制定五年规划,转变政府职能转什么?向哪里转?这是深入推进转变的基本问题,多数地方对此问题搞的比较清楚,也有一些地方没弄明白,有的地方认为既要将该取消的取消了,该下放的下放了,该准入的准入了,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有的地方行动单一,只注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而忽视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有的部门甚至不知向哪里转,一直跟着改革走。

  转变政府职能从狭义上讲,转变措施是政府的职能,从广义上讲,尤其是从再塑发展新动力的要求来看,必须把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机构改革、法治政府建设乃至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捆在一起,必须以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目标,而要把这些内容有机的融合起来就需要加强整体谋划,完善顶层设计。

  因此我今天向论坛建议,抓紧对国务院表达建议,其实我们这个调研半年之后,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召开过转变政府职能政协双周协调会,建议已经提上去了。建议抓紧制定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衔接、相适应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重点任务的政策措施。

  加强协同行动,凝聚推进合力,确保重大决策落实,该用什么方法转变政府职能,怎样凝聚转变的合力,如何保证重大决策的落实,是深入推进转变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全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存在着很多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从简政放权看,明显的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和你放我不放等等问题。从落实的过程看,既存在诸多改革措施衔接不好,甚至相互脱节的问题,又存在法律法规立改废滞后问题,还存在事中事后监管弱化问题。现在来看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在于凝聚合力,关键在于加强协调。

  调研当中发现,天津市探索推行的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配套改革协同推进办法开辟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通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因此也建议总结推广天津等地的经验,注重凝聚推进合力,抓紧建立协同行动机制,努力的解决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

  我就说这些粗浅看法,谢谢各位。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新常态经济转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国300多名恐怖分子经东南亚参加IS
  • 体育NBA-哈登33+10绝杀太阳 科比恐赛季报销
  • 娱乐周杰伦好友呛罗志祥:自曝昆凌情书恰当么
  • 财经楼忠福弟弟曾暗示吴英交保护费
  • 科技谷歌安全团队公布苹果OS X高危漏洞
  • 博客陈赫回应隐瞒离婚:我错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相识百天大二师兄娶师妹 军训一见钟情
  • 如松:欧版QE意味着新鸦片战争
  • 易宪容:李嘉诚为何要千亿收购英国O2
  • 徐斌:服药裸奔 全球经济走向灭亡路
  • 林采宜:GDP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
  • 清议:关于人口拐点的幼稚论
  • 杨红旭:八张嘴决定2015年房价走向
  • 任志强:房地产下一个高峰在哪儿?
  • Value:中国人口危机开始爆发
  • 李迅雷:多买金融资产 熬出来的牛市
  • 慕容小散:持股就像穿秋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