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基建投资都由政府做是不对的

2015年01月20日 01:17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 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

  新浪财经讯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贸发局共同主办的亚洲金融论坛1月19-20日在香港举行,在“中国机遇”分论坛上,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启宗(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家下午好!本节讨论会用普通话进行,所以如果大家需要翻译的话可以戴上耳机。非常高兴那么多人来到香港,亚洲金融论坛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年度盛会,大家对此都有颇多期待。那么多的专业人士能够来到香港参加这个会,这也充分说明香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每年亚洲金融论坛吸引那么多的与会代表,主要是因为中国。之所以亚洲金融论坛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是中国经济的生机勃勃,我们希望每年能为大家带来中国经济的领军人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

  我们一开始总是要问一些问题的,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我们提的问题都是一模一样的,请大家先进行投票。

  问题一:你预测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有多少?一是10%或以上,二是8-9%,三是7%,四是6%或以下。

  1、1.8%,2、8.0%,3、61.2%,4、29%。

  你们大家都同意吧?大概7%。

  问题二:中国2015年的主要增长动力在于什么?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三是内需,四是迅速的城市化,五是出口,六是经济开放与体制改革。

  1、12.8%,2、15%,3、15.4%,4、9.7%,5、4.2%,6、42.9%。

  你们认为哪个是最主要的原因?张总,同意吗?

  姜建清(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觉得大家最后一个问题的投票结果,是大家对于未来的改革作为一个发展的动力寄予很高的希望,我认为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当然内需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葛华勇(中国银联董事长):我同意姜董事长的意见,改革应该是第一位的,中国内地的改革会带来很多的红利,会带动很多经济的创新。内需也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变化。

  陈启宗:张磊,你不是政府官员,你是私人投资家,他们两个都认为最重要的是第六条,大家都认为第二重要是第三条,你认为呢?

  张磊(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我认为里面很有意思的变化,去年大家认为城镇化占这么高的比例,今年把城镇化大幅度下降,可能大家也看出中国房地产行业以及老的经济模式的担心。

  我同意前两位讲的改革,但是我觉得有可能,至少在有一段时间可能会出来青黄不接的时候,改革的成效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城镇化的下降又已经提前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更要释放内需的活力,让私营部门承担更大的作用。

  陈启宗:我再问你一个问题,政府的负债才差不多11万亿,现在国家的外汇储备四五万亿,老百姓的存款也有七八万亿。

  姜建清:不止,老百姓的储蓄应该在10万亿以上。银行业的总资产现在是100多万亿。

  陈启宗:2万亿美元,11万亿人民币,有些可以经过时间解决的,从大小来看,从体积来看,是可以控制的吧?就是有1/3是坏账的话,12万亿坏账,1/3也不过是4万亿而已,可解决吧?

  姜建清:政府的负债绝大多数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是有一些是用在民生方面的。这里面包括公路、桥梁或者机场等等,这些东西有些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资产,也有很好的现金流。所以从账面的情况来看,现在总体不良资产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很多偿债的方式是通过地方的税收的一部分,现在就要界定清楚,如果纳入政府平台的这些债务,将来完全由政府承担,纳入政府的预算。如果完全商业性的就另外分开,通过现金流来解决。所以我认为今年要完成这个事情,所以我认为就会看得非常清晰,最后由政府负债的部分有多少,由商业化解决的这部分是多少。所以我认为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这样,会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像你刚才说的百分之几十的坏账,我现在看不到这种情况。

  陈启宗:张磊怎么看?你担心什么问题?

  张磊:我觉得从2015年来看,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可以说进入了逐步企稳的状况,对大的系统性风险在大幅度减少。随着新的预算法,随着大家对新常态的理解,我反而认为,去年6月份我就说是中国投资的最佳时期,我认为中国是向上走的很好的时期。刚开始在一个高速向中高速转型的过程中,刚开始非常不适应,所有人都不适应,资本市场也不适应,现在大家逐渐找到感觉了,我会看到2015年是中国经济企稳、重新找到中心、重新寻找增长点的过程,我是非常看好。

  陈启宗:张磊,这里好多问题都是问你的,大家都想知道怎么赚钱。因为张磊以往几年投得非常成功,腾讯他是大股东,京东也是大股东,百度[微博]也是大股东,很多非常成功的公司,他都是大股东,中国的增长点在哪呢?你现在看的是什么行业呢?

  张磊:刚才两位讲得非常好,转型过程中改革所释放出的活力在哪,我觉得体现最多的有可能在创新,创新驱动的私人部门行业。

  2004年我回国的时候,当时中国的商业模式,你跟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谈,不管是B2B、B2C,本质都是C2C,copy to China,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C2C运营。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基于中国国情,基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这里面包括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面电商的创新,像阿里巴巴[微博],腾讯从QQ到微信的创新,微信的创新远大于facebook的创新,这些创新都带来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在创新急剧发生的同时,中国的传统行业还没有长得羽翼丰满的时候,新兴的行业就来创新了。比如零售行业,沃尔玛已经有3000亿美元的销售了才有了亚马逊[微博]。中国最大的零售,当时也是我们投资的大润发,上市的时候销售额只有100亿美元。今天不管是阿里和京东上万亿的销售,都反映了传统行业没有机会把自己的供应链做好的情况下,新兴的行业已经超越了他们。所以真正供应链的创新也回到了新兴行业里面。

  我觉得创新给中国的创业者一个很大的机会,同时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的人创新和创业。今天我很欣喜地看到,在大学校园里,可以说原来第一志向是考公务员,现在第一志向是创新,可以逐渐看到这种创业的变化。这种创新和创业可能有很多别的机会,在中国会在别的行业中发生,不止互联网,比如医疗健康和服务业。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健康行业,我们周三会宣布和美国的梅奥医院做一个合资企业,把美国最好的健康管理经验带到中国。我相信这些创新,我们今天看到只是冰山一角,逐渐深入到更深的行业里面去。所以我觉得这些创新驱动的机会大有可为。

  陈启宗:我跟梅奥多年来有来往,在美国之外有没有做过这个事?

  张磊:有的去中东,有的去东南亚开设机构,梅奥是一个非常谨慎的机构,他希望要找到价值观的契合。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机会,再加上如果有人有长期的价值观理念的话,反而就会给他们一个机会,把梅奥的理念推广到中国。

  陈启宗:他们离开过美国吗?

  张磊:之前他们没有在美国之外。

  陈启宗:那我惨了,昨天晚上大概3点钟,我有一个广州的朋友发了一个Email给我,他说我最近在广州买电影票,我妈妈在四川拿票,去看电影。是女儿在广州替妈妈买票,完全在网上进行。而且一个在广州,一个在成都,就这样的。姜总、葛总,你们的敌人就是张磊,张磊就投资在那些颠覆性的上面。张磊,你告诉你在想什么东西,你怎么颠覆他们两位,也颠覆别人,颠覆很多经济领域里的东西,你在想什么?告诉我。

  张磊:有一点说得对,可以说创造性的毁灭是人类经济行为中不断产生的恒久不变的主题。最近我们自己作为一家投资基金,我们也经常担心我们投的很多企业也每天被新的创新企业颠覆。

  我们以前受制于自己资金过大,没有投很多早期的企业,最近设的清流资本投更早期的,看他怎么颠覆下面的公司。我们清流孵化的一家企业,他的目的很简单,他的目的就是颠覆京东的。为什么要颠覆京东呢?他作为一个网商的行为比较快的方式,把便利店都放在网上。但是不像京东和阿里,京东要配送,他就利用周边的夫妻店,根据你点的几瓶啤酒,夫妻可以像嘀嘀打车一样选择我愿意送这批货,我愿意自己做这个物流和服务。这种众包化、社会化的模式又是一种新的模式,大家共同来分享的经济又是一种。为什么每个人一定要拥有一辆车,这辆车的使用效率这么低,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这么多套房子,使用效率又这么低。怎么能够把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利用,用一种更好的社会化的、众包化的模式,再加上大数据,我觉得有很多的创新在后面。我觉得这上面金融行业,回到刚才讲的金融,我觉得金融企业中是掌握最多数据的,真实数据的企业。他们的创新挑战多,但是机遇是大于挑战的。

  陈启宗:张磊,我以为你就在中国做生意,原来你到处跑,东南亚也去,把中国的东西,中国的创新带到别的国家去,不止颠覆中国的市场,也去颠覆别人的市场,你看这方面的前景怎么样?赚钱机会大不大?

  张磊:我觉得是这样,在中国所谓的适合新生世界、新生市场发展的商业模式出来之前,全球各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基本上都来自于一个国家,基本都来自于美国和硅谷。中国新兴商业模式,尤其是基于人口众多,大量使用手机作为互联网主要方式,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都不愿意付费,都喜欢免费。这三点形式对印度、印尼更有启发作用。在使用手机上网高,不愿意付费,网速低,屌丝人群多的这种市场更适合中国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很清楚看到中国的商业模式在印度、印尼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做得非常好。

  我们也顺着这个线索,我们和腾讯在印尼有一个对传统公司的投资,他面临最大的困难是OTT去颠覆他。我们就把中国微信带过去,在印尼做了一个合资企业,把微信带到印尼。基于手机的社交网络,最快占领印尼的社交市场,基于这个社交市场推出很多的商业服务。比如麦当劳[微博]在印尼推的折扣,消费者在微信上用的都是中国的商业模式加印尼本土的结合。

  陈启宗:葛总,有一个问题,我认为有点不大合理,但方向却是对的,问题就是中国大概到什么时候消费才可以超越投资,成为GDP里面更大的份额?现在中国的消费大概是36%,美国大概是70%。中国在这方面不要说到70%,涨一半就已经很不得了,您认为会涨到什么地步呢?能够成为经济里一个主要的动力,甚至超过公共投资领域吗?

  葛华勇:这个问题我没有很好地考虑,但是我认为消费占GDP当中的比例逐年提高,说明经济体例发达的程度。上午肖钢主席在演讲中提到储蓄率超过50%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在亚洲,说明亚洲人对于储蓄的习惯是非常浓厚的。当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时期,消费一定会逐年提高。中国的情况,我看未来几年会逐步提高。

  姜建清:我插一句话,今年三季度的指标,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投资了。

  陈启宗:那也就是说出口。

  姜建清:出口的净增长,就是出口减掉进口的净增长叫净出口,这部分对经济的贡献度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接近零。

  陈启宗:意味着差额不是太大。张磊,有几个问题是问你的,中国基金市场还是比较新的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你看将来前景会如何?第二个问题更离谱,会不会有些投资公司会上市?譬如你的那家公司。

  张磊: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肯定会大幅度发展,我觉得可能今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时期。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传统的资产配置,老百姓的财富积累这么多,财富总额增长这么多。刚才姜董事长讲了,中国传统的资产类别就两个,第一大是储蓄,第二大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单信托这一块,储蓄和房地产这两块,后面几年都会比较大的出逃的阶段。储蓄很明显中国不断进入降息周期,储蓄降息周期加上背后所带来的高收益产品的价值也在下降。房地产在政府调控下,加上这些年的发展,包括人口的结构都已经过了这个高峰了。地方融资平台加上新的预算法的规定,也都会使这两块吸收资产的能力大幅度下降,使这些钱都释放进来基金管理行业。

  另外从供给方,以前中国各行各业都需要牌照,尤其金融行业,包括资产管理行业。我们看到从去年以来,中国在金融开放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包括有基金法以后,私募基金经理有条件也可以发公募,过去几个月,创新和创业在基金行业,使有能力的人才有很大的机会。这从供给上和需求上都会使得基金行业有很大的发展。

  陈启宗:这有两个问题是跟A股有关系的。一个是问张磊先生,另一个没有说问谁。我就问姜总,中国的A股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成为MSCI Index?第二个问题A股估值长期被低估,外界也担心你们的坏账比例。

  姜建清:我们现在的P/E是非常低的,P/B也是非常低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又是非常好的,我们的利润差不多是排在我们之后的外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一倍,但是我们现在市值这几天刚刚又重新回到全球银行业第一。

  陈启宗:我听说今天停板了。

  姜建清:是,前两天涨太快了,这个股市咱们不评论,高高低低,我们也搞不懂。我们能做到的是关注企业的价值,把企业经营好,给投资者回报,但是你买不买咱们就听主持人的。

  陈启宗:我个人意见,我还是想买工商银行的股份。张磊,A股有没有可能MSCI Index的成员?

  张磊: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我觉得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我猜想这个时间会越来越近,条件越来越充分了。

  陈启宗:好的,时间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好多外国朋友们都批评中国,说公共建设的投资太大了,比重太厉害了。但是我说第一,中国有的是钱,继续投资是有钱的。第二,需要也是很大的。我前两年从沈阳到济南去,飞机不行,高铁也不行,要开车子。基础设施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改善,投资是为长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口要看外面的市场,消费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公共投资这块再大一点,你们有没有像外国人那么担心?

  姜建清:我觉得还是要根据需求和可能。所谓需求就是经济建设迫切需要这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看到中国这么大,所以在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第二是可能,根据财力、根据需求时间表,我觉得根据需要和可能,必要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葛华勇: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必要的,而且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一定很快见效,而且也不会很快收回投资。但是从改善服务和经济建设的后劲来看,是很有必要的。

  张磊:我觉得中国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特色,为它做服务,为长期的投资做长期的准备。京沪高铁刚建成的时候,空座率这么低,但是今天是满座的。投资总量上要具体分析,结构上有些要调整的。要很清楚地划分好,哪些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哪些是市场化的。市场化的基础设施用市场化的资本做决策,而不是都要政府做,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港交所IPO苏泽光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李娜确认怀孕赞姜山:只发出一个Ace
  • 娱乐周杰伦大婚 热吻昆凌(图) 视频直击
  • 财经杭州等5城房价跌回5年前 楼市双重分化
  • 科技机器人产业现泡沫:奔着政府补贴
  • 博客深圳晚报:诚挚致歉并撤回姚贝娜基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神考题:小龙女让杨过房产证加名
  • 管清友:资本外流导致货币宽松推迟
  • 叶檀:券商利空 证监会似有心无力
  • 孔浩:A股暴跌是强按牛头
  • 沈建光:一季度降准降息概率小
  • 如松:导致金融股大跌的两个原因
  • 金岩石:注册制让牛市更长远、更稳健
  • 齐俊杰:地王频现房价还会跌吗?
  • 易宪容:中央要让股市疯牛变慢牛
  • 余丰慧:谁在错失低油价对中国良机
  • 冉学东:委托贷款新规将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