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物馆读书会:2014年终特辑

2014年12月29日 13:4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五十三期)”于2014年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华远集团前董事长,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理事会主席任志强[微博];中华全国工商联并购协会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微博];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袁莉共同做客读书会。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今天由我主持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第53期读书会,欢迎大家参加,下面我们有请今天晚上三位嘉宾上台,第一位是任志强,大家都很熟悉的著名房地产企业家,同时在他荣休以后,现在职位是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理事会主席。第二位是中国金融博物馆的馆长王巍先生。第三位我们有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博士。

  我先问第一个问题,自然是问志强,原先采访过志强,也跟志强谈过好几次。你能写出野心优雅这样的书我们都知道,我们想问问你自己是怎么读书的,并且读书对你的人生或者后半生特别是晚年有什么样的意义?

  每天读六万字容易得很

  任志强:我和王巍还有刘晓光[微博]第一次会上就谈了这个问题,我们这代人恰恰是在最需要上学和读书的时候,突然没书读了,就一本书,红宝书,4剩下所有的书都被打倒了。

  主持人:当时初中几年级?

  任志强:初中二年级,就是十五六岁正是渴望学习的时候,没书可读了。

  王巍:比较晚读书。

  任志强:到十六七岁就开始下乡了,等于要去帮助农民识字,但自己都没识多少字,那时候特别渴望读书。到后来可以读的大概有六本书,国家与革命。后来改革开放以后,突然发现可以读很多书了,先把十八世纪的书读了读,那时候坚持每天看六万字,六万字其实不多,人民日报满满的一版就一万字,但是你要看书的话,书把版缩小了以后,你觉得看了很多页书。养成习惯以后,就慢慢好了,现在基本上二三十万字的书,可能和王总差不多,飞机上两个小时就看完了。

  主持人:王巍看的是英文。

  任志强:英文比较容易读,中文笔划比较多,比较难读。有时候下飞机的时候,就把书送给飞机上的空姐们,意思就是这本书不太好,好的书我就装兜里带回来了。到后期成立金融博物馆以后,有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大家都觉得我们能推荐书,当我们推荐书的时候,李国庆[微博]说在当当网[微博]可能要增长15%、20%的销量。

  于是出版社把先发的书送给我,我每个礼拜清理一些书,然后我发到微博上,于是每次就有很多人说,这个广告值了,因为有很多人知道他这本书出版了。我们有一个读书会的小圈子,包括我们的学术委员会的主任衣锡群,要求每个人读的书要评,写一个简单的东西发到微博上或者谈谈自己的心理想法,有了后面的动机,才逼着自己把这些本书读了。

  比如21世纪资本论,我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七段还是八段,大部分人在网上只看到第七页就不看了。将近七百页,能把它读完的人确实不太多,最后为了让巴曙松[微博]放心,我认认真真读完了,写了六七段。据说这本书在巴曙松的忽悠之下,也卖得不错,但是看的人不太多。

  读书我觉得是养成习惯,这个问题你要让王巍解释,他的书从来都是斜着读,从右上角读到左下角,我没他那个本事,我得一页一页看。读的比较难的是竖版的书,台湾竖版的书读起来容易串行,但是只要你坚持完了以后,慢慢你就觉得读六万字书简直容易得很,通常二万三万字的书,比如他给了我一本罗马人的故事,基本上一晚上一本,就这么厚,一晚上基本就读完了。

  主持人:你写笔记吗?

  任志强:划道。很多人说“看完野心优雅就知道你一定记笔记,因为你能把很多事情的日记写上,把很多年发生什么事的日期写上,你一定在做笔记,不然就忘了。”

  王巍英文书斜着也能看

  主持人:我来采访之前,我说我去采访任志强,我们共同一两个朋友的非常看重他,说任志强进步非常快,因为他一直在读书。下面要请教王巍怎么看书,你究竟怎么斜着看书?

  王巍:任志强不读书,他是搞红卫兵,那时候是红卫兵的干事。

  任志强:我不是不读书,是没书读。

  王巍:都被你们打砸抢弄没了,我没事干。我在书院里拿了很多书,当时我们有一个机会看到一个书库,我们三个人没有监督下,我们把书库打开以后,三个人小学中学那时候,我们分书。岁数最大的分了一堆数理化的东西,最后这个人成了美国康奈尔科学博士;第二个人比我大几岁,他收了郭沫若的诗集,他出了很多诗集了;他们都不要的一堆,比如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这些就给我了,我就成了经济学家。

  任志强:我们到学校图书馆偷书,至少学校图书馆里面有我们一份,他是到社会上去偷书。

  王巍:那时候书不值钱,而且没有价值。

  任志强:他那时候书已经可以当废纸卖了,我们那时候不能当废纸卖,当废纸卖,你要被打成反革命。

  王巍:我们读书比较杂,他们文化大革命早期读的比较杂,金瓶梅都能读,我们那时候没有了,都烧掉了。有这样一个累计以后,写出优雅这些东西。

  主持人:连野心都得优雅。王巍还没有讲最新读的书是什么书,另外你怎么斜着读英文书?

  王巍:那时候有一个苏联的速读法,我一开始不熟悉,原来横着慢慢读,后来迅速的扫,大概读了十几天以后就会了,一个书特别一些小说,你中间少一段没关系。

  任志强:中间那部分都是画,所以斜着看就可以了。

  王巍:这样加深印象,就像学外语似的:你外语背一遍,十年不碰会忘;有些人每天周边晃,你很快就认识他了,关键是多读书。

  主持人:十几年前你跟我说,现在亚马逊[微博]真好,可以寄书给我。

  王巍:我一两千美金买了很多书,最近我也在读书。其实老任他晒很多书,现在出版商比较势力,大部分书送给他,个别人送给我,我捡边边角角的看,老任他在推微博的时候,我也在关注。对我来说,读书会本身,我和他每场参加,它不是一个作秀,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压力,每天在读书。

  每个嘉宾来,在面对这么多的观众,他会用一两个小时时间把自己最精华三两年思考的东西最经典的表达出来,我花两个小时听,用了这么短时间学习东西,增加你的功力,一年我们现在差不多过了百场了,90%我差不多都在,学习这么多东西以后,很自然的学习变成生命的一个部分,很有激情,不断在学,非常愉快。所以不是一个负担,每天自己还记多少万字。

  看电子书实在觉得别扭

  主持人:梁红我知道你们学经济学的人上学的时候要读很多书,从你们讲,我是听说念书的时候,最难的就是读书,要求你读的书足够多,所有人认为读书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是不是这样?

  梁红:如果读书和任总和王总的区别,可能是这个年纪的不同,我们念书的时候是很多书,我从小的时候是书太多的,所以在大学里,特别不喜欢功课的时候,所有的小说,差不多都读过。出国的时候,我是91年毕业的,去到美国的时候,那时候怀着一些问题,比如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怎么走出这条路来。那时候就看了很多外国的书,觉得内容也好,方法论也好,跟我们在国内碰到的东西非常不同。所以那时候才真的接触到经济的书,

  在前面任总没书读或者偷书的经历,我们前面都没有,前面书太多,看了很多杂书。但是到美国以后,在学术上这些书因为当时是怀着一个问题去看的,读的比较偏,其实到后面真正求学之后,看的东西就很窄,东西确实很多。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可能最大的不同在海外读书的话,还是在一些方法论,在一些历史的东西上,在国内我们看不到,或者没有一个训练。

  我到现在可能跟两位也是不同,我觉得两位可能看很多书,我个人现在确实看书会越来越挑剔。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都觉得那么有帮助,所以我们现在可能选择读书更多是自己有一个问题,还会去找,会找的比较少一点。但是我刚才听到任总,确实大家前面的经历差的可能是最大的一个分歧。

  主持人:志强你不是不是因为早年饿的比较厉害,不挑食。

  任志强:他们是博士,他们有学上,学校了给他一些固定的东西,他们还有余下的时间做其他的,我们一边在田里锄地,回来在煤油灯下看书。我们有五六个读书会,每个人会每期推荐一本书,很多时间,比如我看了三本书,只推荐一本,我浪费了两本。但是由于有一群人在一起,大家分别都节约了一些时间,因为每个人都会推荐一些好书,这样综合起来,每个人就把时间节约下来了。

  你要泛泛的读是读不了的,过去书很少,你可以把所有书读完了以后还觉得饿,但现在书很多了,来不及挑,一定要有几个圈子,不同的圈子,有的人关注社会的,有人关注经济的,有人关注科技的,不同圈子推荐不同的书。

  主持人:松散的交流机会。我想问一个工具性的问题,现在图书市场其实充满担忧,面对各种电子产品的挑战,我想问各位用什么工具读书的,是读纸的书,还是读ipad还是手机。我有一个同事最早就是爱立信[微博]发明那个手机以后,他说:“从此我的时间就好办了,因为我等电梯都可以看书,拿手机就可以看”,我想问问你们是用什么工具读书的,请王巍先讲。

  王巍:我80%的书都是看纸质的,我要找这种感觉。比如我出差,去道上读了这么厚的一本书,谈甲午战争的,回来道上同样一本书读了明治维新的,在车上很安静,而且读书感觉很舒服。但是有20%的时间是在IPAD,我在爬山的时候,在账篷里头,没办法,只好拿充电宝,我每次爬山之前,会下载三到四十本书,根据不同情况翻。特殊情况下用ipad,还是用传统的读书方式比较多。

  主持人:你现在用什么工具?

  梁红:我也是读纸质书,我看一个书喜欢来回看,包括kindle还是不太习惯。

  主持人:志强你呢?

  任志强:我曾经买过一个,我翻完了以后,觉得根本没有什么书一样。我看书不但划道,而且还折角。回翻的时候,经常倒过来把折角的那部分再看一遍,电子的就不行。第二个问题,电子横着竖着会换,突然屏幕倒过来了。看的我烦得很,就把它扔了,实在觉得别扭死了。还不如翻纸的,翻纸的,有时候会叠上,但是还是翻纸的更好一点。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听众,大家可能都很想表达。现在有多少人看书主要是看纸书?绝大多数。多少人主要是看ipad?有一部分。看kindle的呢?kindle在中国比ipad多一点。

  我是看ipad比较多,我觉得可以躺着看,书有点沉。但我发现一个最大的缺点,一旦养成带ipad这个习惯,会觉得书太沉。而kindle上不会有足够的书,你找没有这本书,觉得非常后悔。过去书少,现在书多,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预测,或者你还是希望读到什么样的书?志强你觉得我这个需求市场是没有提供的?

  书圈里每人提一袋子书碰面

  任志强:在完全没有书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小说都看,侦探的、武打的。到了有问题的时候,你突然没时间去看那些书了,所以基本上小说类的书基本不读,我们现在更多带着问题去读书。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那些书更受关注。尤其中国进入改革,更多关心的是政治体制到底按什么方向去走,比如保守主义,都和我们政治制度有关。比如你说的国家灭亡问题,左派右派等等这一类书,它和我们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这类书可能看得更多一些。

  主持人:王巍你主要喜欢现在看什么书,文学书你看不看?

  王巍:还看,对我来说我没有太多的功利性,好玩就想去看。我也不是每个女粉丝都回应。

  主持人:志强除了看书就是回复粉丝的信。

  王巍:比如像博物馆,我做商人比较疲惫,突然做博物馆,完全不熟悉,遇到挑战,好奇,好奇就重新学习。很多年轻人面向未来创新,搞互联网。我突然发现历史对我来说,这时候我是对历史性创新。每次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发现新的事件,我自己内心有特别大的喜悦感,但并不增加我今天收入,或者让你感觉如何优雅,和那没关系。最主要你在挑战自己,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很多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读书是一个好玩的事,没有一个负担。

  主持人:你们做投资银行是不是绝对不可能看文学的书?

  梁红:我还会看。现在对我们来说,搜索的过程是最麻烦的,读书会任总我们也拿回去一些录像带,看看以前推荐的书。别人筛过的,不管是文学的还是像衣总也推荐过文学书,我们也会看,看的少一点,不会随便抓一本书看了,读书会大家说的比较好的。

  主持人:像比较好的书评是不是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梁红:现在没有时间看书评,像这样一个平台,有时候碰到的,大家口口相传的书。也有的时候,我比较闲的时候是在飞机上,不知道拿来什么报纸就看,我记得海南航空公那本杂志是非常文学性的,后面有一些书评,有时候会回来记住,去找来看。

  主持人:现在买书变得很方便,志强你的书怎么获得的,别人怎么送还是你买?

  任志强:我们有几个读书会。我们读书会小组里,基本每次碰的时候每个人都提着一袋子书,每个人发一袋子书。我推荐十本书,我把这十本书齐了,我们五六个人聚会,发。他可能带了一套,也可能我只带了一本。虽然我只推荐了一本,但是每个人互相之间都在交换。再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很多出版社会把书给我寄过来,我三分之二直接进了图书馆,楼底下有一个私人图书馆,现在接近上万册书了,还有王巍送了我几本。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到里面借书看,可以拿回家,尤其很多书都是作者签名的书。

  主持人:王巍你是怎么拿到书呢?

  王巍:有一部分是大家送的,我自己特别喜欢逛书店,上个月咱俩在乌镇的时候也去了。乌镇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有两个大家,一个是穆欣,一个是茅盾。我到每个新的城市去看一下书店,尽管书店不太行了,但你看什么样的书店还能生存,它一定有独特的东西,这时候会很温馨。我有时候在网上看推荐,网上也买,有时候在书院去买,比如三联书店去看一看,包括原来冯如松,北大[微博]万圣书院,有时候去会有一种同类相息。支持,打折不打折,很好,也是公益,大家支持书店。

  主持人:人家打折的时候你就买全价的。

  王巍:对。

  任志强不看《小时代》

  主持人:图书这个行业,出版这个行业其实这些年是非常痛苦的,你们投资银行界有很多行业分析。我知道你们经济学家不是专门干产业的,但我还是想请教,这个产业原先被认为一定会死的,大家觉得它会被替代。但至少今年法兰克福书展,大家认为它不会死,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会有一个新的复兴的途径。我想请教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个行业,一方面人们这么爱它,觉得生生不息,应该去维护的,王巍发展到人家减价,我不减价的程度;另一方面它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很可能支持不住,怎么看这样的产业?

  梁红:在我们最近会谈到一些传统行业,在它受挫折的时候,很多人就说这个产业就过去了,就像去年我们在投资上,只看新的行业,旧的都死了。但我觉得这些都有一些极端,因为就像任总的房地产一样,不行的时候减产就好。有的行业要经过一段调整,最后供给均衡。书店变少了,就剩三联了,剩万圣了,它最后成了一个大家不管是读书还是社交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接受,它自己有改变。但是你如果跟它昔日的当时我们在美国看的那些就不一样,你还要找到你到底和网上有什么不同。整个产能绝对是缩了,但会留下真正的粉丝,比如像我就是拒绝kindle,就是喜欢纸的这个感觉。这个可能就找到新的平衡了。

  主持人:等会儿请教你从出版商的角度怎么看,现在请教志强就房地产和图书业做一个比较。

  任志强:如果把这两个东西用产值放在一起看,是没法计算的。一个太多了,一个太少了,但是从知识角度来看,图书没有是不行的。尤其读书是一种教育,它解决人们头脑中的思维问题,如果基础思维没有了,就等于养了一群猪,全是傻子了。读书开拓人们的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有科技进步,否则连科技进步都没有了。比如历史,你要讨论现有制度,你不了解历史,是不知道现有制度怎么产生的。

  主持人:大家要住房子,图书会不会被电子替代?

  任志强:我觉得替代不了,为什么替代不了?读书有两个部分,你获取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各种途径,比如用网络、用电脑、用平板;但是体验生活那一部分,你是改变不了的。当人们拿着手机的时候,是没有交流的,但是在书店是有交流的。你除了和书交流以外,常常要和在书店里的其他人之间会形成交流。比如去万圣书店,不是说我们两个人他挑他的书,我挑我的书,挑书的时候会有一些交流。这个是在网上无论如何替代不了的东西,比如电影,大家在评论的时候,都觉得好的电影不一定有好票房,因为好电影全让人感到很痛苦的。1942拍的也很好,但是看着太难受,心情很沉重,大家不愿意看了。很多电影我都没看过,比如小时代,票房很好,可能是大家觉得看了很高兴,出来时候高高兴兴。

  主持人:志强你看大片吗?

  任志强:除了导演,出版方邀请我看电影以外,我基本没看过电影。

  主持人:因为你所有时间都看书,不看大片,也不追美剧。

  任志强:大片有时候会在休闲的时候陪孩子或者陪家人大家在一块看的时候,看一下,专门去电影院看电影几乎没看过,所以大家讨论的电影我都没看过。

  主持人:哪怕小时代这么时髦你都没看过。

  任志强:不看,但是看了一个一步之遥,冻了四个小时,这种片子我去看过。现实和实际之间,人们的心情体会是最重要的感受。像王巍说的看书不是一个负担,就是生活需要了,变成一个生活需要,好像每天没翻书,今天好像没吃饭一样,等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看书就不是一个很沉重的包袱。像她说的上学看的书有时候就是为了答案,不看不行,不看做不出来,我恰恰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以看书从来都是没有压力的时候看书,因为我不需要为了去考试,没考过试,连初中都没毕业,没有考试的机会,不给我考试机会。

  主持人:没机会考高中。

  任志强:没机会考任何一次考试,好容易上了一个布校,考试都是射弹,是写文字,所以没这个问题。

  阅读比爱情更为持久

  主持人:王巍我最早认识你的时候你是一个投资银行家,上次你跟我讲那个书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我发现你这么爱读书。这些年看你在做博物馆,你怎么看书这个行业,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另外好像现在大家都在担忧比较复杂比较深的文章会消失,因为现在普遍追求扁平化、碎片化,你怎么看这两种形态、价值、他们之间的关系。

  王巍:读书阅读一定比爱情更为持久,一定会。很多人谈恋爱,为了体现自己高大上,带着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去书店逛一圈。失恋的时候又去书店了,来化解自己的郁闷。爱情会有波折,但书一直都在。如果你真正喜欢书的话,书已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你随时召唤就过来,随时不喜欢放一边,随时和任何希望见到的古人,莎士比亚,杜甫可以随时聊天,不高兴。随时关了睡觉去,爱情不行,你得伺候她,老任更有体会。

  任志强:我很少去书店,因为每次都是书友提供的书够我读一阵子的了。

  王巍:所以不加筛选,都是商业书,真正卖的好的书不需要送给你。

  任志强:真正送给我的书说它好,就是经常在中国市场上都买不到,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主持人:不管这个书是免费还是自费,你是有独立思考的,王巍接着讲。

  王巍:社会无论怎么变化,互联网越极端之后,大家线上线下的互动会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书是一个沟通平台,它有历史,有艺术,有人生太多东西,都可以凝结在书里,无论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环境,你都会去喜欢书。甚至除了任志强喜欢书,希特勒也特喜欢书,什么样的人品都可以喜欢书,这很重要。不管什么人,都喜欢读书。芙蓉姐姐读书以后,现在漂亮多了。所以我想对任何人,在任何时代,书永远是朝阳行业,只要你发展好,它是传递人类文明,传递智慧,用现代话叫做最佳个人体验。这样的东西,你不可能分开,所以我相信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朝阳行业,生活状态是我们一个生态,无论如何你离不开它,这是我的判断。

  主持人:我还是想追问,因为现在我们干传媒的说一个词,现在大家都很追求信息的碎片化,相比较,一篇一篇的报道或者一篇一篇的分析报道,书是最不碎片化的。随着人们对芯片信息的追求,比如看任志强的微博多的时候,会不会没有对完整的追求,年轻人更喜欢碎片的东西,或者跟任志强在微博上对话呢?

  王巍:我觉得他那些鸡汤我是从来不看的,但是他在很多大是大非问题,不仅是房地产了,他用很简短,非常犀利的语言,必须有相当多的生活历练才能说出来,这个我很欣赏,所以我还是很欣赏他。

  主持人:鸡汤你是不看的,鸡骨头啃一下。

  王巍:我们俩互动的时候,调侃,我认为是对他一种保护。因为他有时候说话太重。最近又被点名了,间接点名了。当然历史上是一个光荣,大是大非不被点名,显得你没有水平。他历史是很光荣的事情,其实任志强这点是挺好,他一本书叫什么名字。我给你写序,那本书最精彩的就是那个序,那书不用看,序最精彩。

  主持人:志强你只有野心优雅。

  任志强:我出了七本书。

  王巍:任志强是一个跨时代的轴人,很多人说看了我那个,就买了任志强那个书。他是一代人,经过文革,经过上山下乡,当过兵,参加过经商,又是忠实的共产党员,又是大众情人,又是拥有几千万的粉丝,这样一种复杂的经历,他会保持一种纯真的执着精神,跟谈恋爱一样,这非常难得。

  看到琼瑶俩字书就扔一边

  主持人:接着刚才说,你觉得像书店这个行业,刚才讲到有一个整合和缩小,但是会继续存在发展,你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志强和王巍的回应,我想问你出版业会不会直接从纸质,当然你刚才说会不会从纸质变得很小,都转到电子平台上,以至于这个变得很小?

  梁红:我觉得现代技术去掉的是中间的这个过程,作者和读者之间原来多少道的工序,筛选,包括成本都在缩减。我自己觉得以后,像大家现在想出本书很容易,印刷一本书也很便宜,但是能不能选好书,谁来能够筛选,信息很多,你怎么把它筛出来,是一个问题。我现在看到有些出版社,比如我就出这类书,或者我出的书选的比较好,不能像过去,因为我有出版的权利,我有选书的权利,我加一个很高的成本,这方面在压缩,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在唱歌和音乐这方面,也是很多的进步,把中间的环节,中间商包括利润都压了很多,但实际上并没有让音乐消失,不会让书消失。

  主持人:很多人要选出好书是很重要的,会不会使得这些选的人最后由于没有选,门槛变得过低,使得我们自己去选。

  梁红:口口相传怎么知道一本好书,常常是你朋友推荐给你的,常常是这个圈里读的,不是像过去一定大家全部的。比如人家女孩子二十多岁,我们这个学校我们这些人喜欢,可能能养得起一个书或者一种style的东西,个性化包括在图书上的消费也会出来。

  主持人:志强我想请教你这么一个问题,咱们这次投票的书分成好多种不同的类型,我知道你是自己个人偏好,但是不问你偏好,这些当中你觉得哪些市场比较大:传记、管理、经济、历史、成功励志、政治军事、哲学……

  任志强:我觉得从励志后头那些都可以不看了。传记有些是需要看的,野心优雅最主要是讲了一些故事,我们主要把我们自己失败的情况告诉大家,希望后来的人少犯一些错误。经济和历史是要看的。

  主持人:小说呢?

  任志强:我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小说了,不是说很久没看就不看了,比如大秦相国也是小说类的,但是它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也看。像王巍说那些爱情,一般我就不看。

  主持人:不需要通过书去获得。

  任志强:尤其他们经常看琼瑶,我看琼瑶那俩字,书就扔一边了。

  主持人:你作为一个企业家,管理性的书你看不看?

  任志强:管理性的书会看一些,我记得十年以前或者十多年以前,那时候我看了就知道,需要从他们的总结中,把我们平常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罗列出来。那时候他第一次到我办公室,我们谈了很多东西,在我们做的时候都做到了,但是哪个是重要的,或者用什么把它条理化,我们做不到,需要他们人整理出来,也变成其他人可以借用的东西。比如维迎教授有些东西也是,对企业家来说,对管理来说。

  主持人:经济学管理学是很喜欢看的。

  任志强:这是你需要用的,比如不对称经济下的经济管理,你不可能在企业管理中把所有的信息都搞清楚,你一定要用的,没办法,你一定要把这些东西看了,不看不会用,管理者是需要的,一般人也许不需要。

  主持人:王巍你觉得哪些方面,因为这都是你选的,我不给你念。

  王巍:这不是我选的。

  主持人:传记、管理、历史、成功励志,励志的书现在卖得非常好,还有小说等等,心理学、科普、计算机等等,哪些你比较推荐给大家?

  王巍:不同的阶段,年轻时候不一样。当时张朝说一句话很有意思:少年望月,如门隙望月;中年读书如中庭望月,很饱满;老年读书,阳台把月。比如小说,新小说我也看一些,包括《三体》,但是更多的是经典的东西。比如英国作家的小说,茨威格的小说,我会反反复复的看,茨威格的小说,我隔几年要重新看一遍,因为它不一样。现在当然企业界的书也翻一翻,博物馆肯定要读一些历史书。我还比较喜欢,很难说,题目很重要。刚出的一连串事件,当时周其仁教授在,他当时一本书叫一连串事件,那个非常好,题目很好。有些题目就跟琼瑶一样,野心优雅,绝对不要。

  主持人:梁红你们懂经济学,是不是一般不用看经济的书?

  梁红:因为我工作关系,我会比较多的看一些经济历史方面的书。因为觉得太阳底下其实没新鲜事,很多我们觉得很惊讶的事情,在别的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发生过,我们从工作上会看这个,当然有闲的时候还会看小说。

  主持人:你们是做经济预测,比如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很多,你们做这些预测的时候,这个是主要工作之一,这种分析框槛,是不是要很多新的知识支撑还是原先的知识框架就够?

  梁红:有一个宏观经济的框架,比较难的是了解中国具体的约束条件是什么,一定要相信地球是有吸引力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是在一层楼上还是二层楼上。还有趋势性的外推,还有一个就是判断拐点,判断拐点的时候,对历史,对中国自己的历史,还有对别的国家走过的历史,有一个了解,就会少犯错误。

 

文章关键词: 读书会互联网金融博物馆,任志强,王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NBA-哈登9失误火箭负马刺 骑士遭辱杀
  • 娱乐党媒:赵本山脱离主流文化 困在囚笼里
  • 财经石油暴利税起征点提高 三桶油税负减轻
  • 科技人物|霍金门徒:计算机如何比人更懂世界
  • 博客飞行员谈马来西亚的亚航A320客机失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百强揭晓 北大第一
  • 如松:石油风暴之下谁也跑不掉
  • 叶檀:债券市场可能出现局部崩塌
  • 连平:新常态需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
  • 齐俊杰:五险一金凭啥占工资的一半
  • 杨剑波:我诉证监会一审结果的感想
  • 如松:俄罗斯卢布危机难说结束
  • 易宪容:政府政策再催A股“疯牛”
  • 沙黾农:5000点是A股的价值中枢
  • 许一力:央行祭出387号文的背后深意
  • 洪榕:谨防中国式牛市的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