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十一月谈:创新与发展:上海‘金融之都’的使命与挑战”于2014年11月30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姜海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姜海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本次“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的主办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也是积极承办方——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高级金融学院这个合作伙伴的积极支持。
应该说任何一个国家级的财经媒体、任何一个大型的、以经济为主题的活动,如果主场从来不曾安排在上海,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其为有全国影响力的。是的,今天的上海已经能够和香港并肩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当中跻身第一梯队的行列,上海自贸区挂牌到现在已经满一周岁,而且11月17号受全球投资者广泛关注的沪港通已经正式开通了。这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迈出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中国业和国际金融业的互动发展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今天由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率和央广网联合主办的这场报告会同样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第一次走出北京,来到了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为全球瞩目,已经具有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的完备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和管理机制,我国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选择上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走出北京第一站选择上海也是理所应当的。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我国的金融体制也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进一步强化市场对于经济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这次会议可以说对金融领域的改革也制定了框架性、方向性和引领性的路线图,可以说对于中国金融改革而言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人民币能否成为一个国际的媒介货币,就像我们熟悉的美元和欧元那样?上海能否成为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就像大家知道的纽约和伦敦那样?对于肩负建设金融之都使命的上海来说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沪港通成功启航以后中国市场还需要怎样的建设与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未来还需要突破哪些障碍?这些都是当前急需厘清的问题。
今天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的第二十一场,前二十场在北京举办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与今天这场报告会的也有很多重量级的专家和学者,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这种具有国际视野的平台,各位能够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上海加速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再添一把柴、再助一下力,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