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国资委[微博]新闻中心主办的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于2014年12月27日-28日在广州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新常态、新方向、新责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发言时表示,预测到2030年南方的国家占全世界GDP的2/3,其中中国占三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2.2倍。届时,中国出口占世界总量的24%,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7%,因此我们主张中国零关税。
放在世界角度来看,胡鞍钢指出,说国有企业过渡垄断是没有意义的,企业发展最后的方向仍然是提高集中度。
他称,根据最新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微博]数据,全中国企业法人数是820万,内资企业是800万,国资企业是11.3万,大体占了1.4%。这1.4%的企业给中国提供了将近1/4的税收。
以下是文字实录:
全球视野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就是提高三个力,国际竞争力、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关系到中国是否能打破西方世界的私人垄断。2015年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元年,有很多问题要重新讨论,无论是否是国有企业的,必须放在全球视野,这和10年前成立国资委[微博]不一样,因为中国在未来很快就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要具有全球视角,未来30年是中国投资世界的阶段,我们要强调国企在全球配置资源。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中国国企能否翻番,行业的视角能不能覆盖全世界同行业前10名,在自主创新方面能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
1. 中国崛起与世界大变局
我的结论是什么?企业兴国家兴,企业强国家强,企业的崛起和国家崛起同步,企业与国家同行、同步、同成长。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崛起,需要历史视角与未来视角。十八大也提出了国家目标,因此需要一个更加综合、开放、长远的战略来思考世界大格局是什么?
由于中国崛起,接着就是印度崛起,改变了两个世纪以来南北大[微博]趋异。在1951年南方国家占全球GDP只有40%,现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长期停滞阶段。由于中国、印度新型国家的崛起,预测到2030年南方的国家占2/3,其中中国占三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2.2倍。
随着经济实力的变迁,世界贸易格局也将改变。到2030年,中国出口占世界总量的24%,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7%,因此我们主张中国零关税。去年我们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140个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投资伙伴,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是科技。中国有专利法实施到今天为止不过30年,去年发明专利申请82万件,相当于美国生产量的1.44倍。美国有商标法是1823年,中国现在的申请量是美国的4倍之多。
再看一下中国GDP相对于美国。如果将1950年称为中国真正进入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到了2013年用汇率法计算,中国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56.5%。用世界银行[微博]的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去年已经相当于美国GDP的95.2%。而如果按照麦迪森1990年不变价国际美元,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23倍。
如果看发电量,1900年,100多年前,中国相当于美国的0.01%,美国相当于中国的10000倍;1950年,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1.2%;今天中国的发电已经相当于美国的1.26倍。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具有的要素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现代化进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的过程。
2. 中国国企崛起与世界500强大变局
中国崛起的背后一定是企业的崛起。《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就如同一个每天都在进行的经济奥运会。中国企业的崛起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统治了两个世纪,这种现象的说明改革的方向走对了,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越改革就有越多的企业能够进入这场“经济奥运会”。
10年前国资委成立的时候,中国在500强中的国有企业大体也就是10家左右,但是到现在已经有了80多家,加上民营企业已经达到了92家,加上港澳台企业则已经达到100家。现在有很多民企已经进入,很快就进入10家。
如果看500强中国企营业收入,1996年中国与三大经济体的差距基本上在100-120倍,到2000年的时候也是15-25倍,而2013年最新的数据已经超过日本了,且与美国、欧盟的差距已经缩小到1.6倍。10年后可能相当于这两个经济体的两倍(即差距缩小到0.5倍)。从企业资产规模角度来看,2005年的差距还在6-11倍,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与美国仅差1.3倍这一步之遥。从利润看,1996年的时候,美国500强大体相当于中国的国企的160多倍,现在已经缩短为2.8倍。
那么国有企业是垄断的吗?放在国内可能是,放在国际视角下可能就不是。从行业的视角看,美国在50个个行业中已经覆盖了40多个。现在中国已经有27个行业。将来应该要翻一番,美国有多少中国就应该有多少。现在还有23个行业空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要求央企必须做大、做强、做优。
如果从行业集中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集中度较低的国家,虽然有不少企业进入了500强,但是集中度不够。需要进行重组而不是恶性竞争,就是要打造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打造中国强大的企业力量,一定要明确这个基本方向。如果改革之后,这些企业都退出了500强榜单,那就不能说是一场成功的改革。整个中国企业的排名还不断上升,反映在营业收入、总资产和利润迅速缩小和欧美的差距。中国成为第一是早晚的事,不会超过2020年,按汇率法计算,将来的企业在中国这个行业中排第几在全球就应该排第几。
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是出现垄断的问题,而是集中度不够,放在世界角度来看,说国有企业过渡垄断是没有意义的,最后的方向仍然是提高集中度。没有全球视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要形成优势的行业,在关键的领域要占据制高点,填补空白行业,要有一席之地。
成为一流企业更需要强调的就是核心技术和品牌。中国企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一个是研发投资额,一个是PCT专利。PCT专利申请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了,下一步是超过美国和日本。世界品牌500强,和我们大国地位不够,和竞争力地位不够,
比较两个数据,国有企业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和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原来前者低于后者的,最近两年则已经超过。中国的市场规模会形成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反过来会进一步带动中国经济上一个台阶。所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好,国资改革也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结论就是企业兴国家兴、企业强国家强。
3. 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决定首次提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能不能和市场经济相融合,国有经济能不能和市场经济融合,国有企业能不能和世界的国际竞争融合,已经有了答案。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增强改革自信。
在这次中央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谈到企业新常态,“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也就是在那些不可避免的在基础性行业,能源资源行业等等,集中度一定是提高的。在新兴的行业,就需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对此三中全会也做出了决定。
根据最新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微博]数据,全中国企业法人数是820万,内资企业是800万,国资企业是11.3万,大体占了1.4%。这1.4%的企业给中国提供了将近1/4的税收。13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人每年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是两千多亿。与之相比,私营企业占总数的68%,最大的功能则是创造就业。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创造就业是一个核心问题。美国政府千方百计为美国世界500强企业服务,是因为公共财政需要国家税收收入,而他们是最大的纳税体。
从控股和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来看,国有企业比例也是下降的。在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只有两万,占全部企业数的0.8%,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是478.5万人,占全部就业的比重3.4%。因此不是国有企业太多,结论可能正好相反。不是说所有的方面都需要国有企业,我们看一看非金融的国有控股企业,无论是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都是不断下降的。
西方国家把中国模式描绘为国家资本主义,全世界都在抹黑国有企业。因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4. 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
国企特别是央企的战略地位,从行业来看,成为排头兵。在国内央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在国际上就要与西方跨国公司竞争,打破他们的经济的长期垄断,我们也要跟他合作,形成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战略群。
衡量改革方案是否是好方案,是要看是否能实现改革目标,不是为了搞改革而改革。为此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就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核心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好的改革应当有助于实现三个有利于,改革方案应该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途径导向。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在封闭的国内环境下的“国民互动”,而是应当着眼开放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