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4首届金融时报年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于2014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出席并发表演讲。
有消息称,央行[微博]有意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对此郭田勇表示货币政策是要追求一种更加稳健又灵活的效率。但是,这种政策可能人为增加监管套利机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郭田勇:我的题目是从大银行时代,大资管时代,到大资本市场时代的变迁。
大银行时代这个词大家应当比较熟悉,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前30年到二零零几年,这30年,整个中国经济可以说是银行是主导行为的这么一个行业。我们看到比如说,2002年银行体系之外的融资总量是1614亿元,2002年银行新增贷款大概19000亿左右,不到两万亿,就是银行体系之外的融资只占银行新增贷款比例的只有8.7%,这个量是非常下的。比如2003年在银监会成立的时候,中国银监会监管整个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的95%,那时候银行资产也比较实,表外资产量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讲前30年的改革,大银行时代,大家应当没有什么疑义,这的确跟中国是储蓄率非常高的国家,跟居民的储蓄偏好,跟我们传统的经历计划经济时代走向转型时代,这种转轨方式是有关的。
那么,在大银行时代之后,这两年又出了一个新词,叫大资管时代,有人叫大财富管理时代。这几年的确呈现一个新的状况,就是在银行表外,包括银行本身所做的,也包括信托,券商,保险,这些金融机构所做的各类资管产品,应当说是呈现一种爆炸性的增长。我也测算了一个总量,比如说中国现在资管产品总量大概应当能有30到40万亿,到现在来看,这个存量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大概能维持在十万亿多一点,信托业大概有十二万亿左右的量。再加上券商资管这大概又有十万亿的量,这大概三十多万亿。再加上影子银行,包括互联网金融做的一些非正规的,但是本身也是具有资管色彩的产品,这个量也是非常大。
现在互联网金融,说P2P,P2P的本质是什么?我看P2P的本质在中国就是一种资管产品。有人说对于这些P2P公司要搞信息平台,不能搞信用中介。但是P2P公司为了做一个项目,一定要进行一些线下的尽职调查,到人家敲敲门,看看贷款人的情况。其实它就是具有资管的业务特征。所以,现在题外话,银监会监管P2P也挺难办的。你要承认它是一个资管产要给P2P平台发牌照,发牌照,它就变成金融机构了,所以不是很想给。包括以前发第三方牌照,发的比较多,这里面有这样的一些问题。但是,不发,或者你怎么看待它,它也是形成这么一个量。所以,现在中国讲大资管时代这个词是有道理的,使整个市场膨胀的非常快。
为什么会膨胀呢?我们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从2004、2005年开始,中国的确出现了价格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很多有钱人,由于房价上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其实是在不断缩水的。在北京工作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买一套房子,其实是非常亏的事,可能你的财富增长没有房价增长的速度快。所以,对于有钱的人,包括银行中高端客户,它以前只能把钱存到银行获得利息。这种情况下,他提出财富增长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旺盛。当然,与之相适应,我们看到从2005、2006年开始,各大银行相继成立私人银行部,以及对高端客户进行服务,来给他们提供更高的收益。
第二、从银行本身来讲,它在发展中也面临资本约束,包括信贷规模约束等问题,有资本约束,又有信贷规模约束,这些项目没有办法放贷款,所以它也要通过表外资产的方式实现企业的这种融资需求。所以,我们说有的时候大家讲资管市场的发展,可能有时候大家也会用一个词,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监管套利的因素,这一点我也是承认的。所以说,包括昨天大家看市场上传闻说,央行要把我们非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要转成一般存款,这样能够降低银行的存贷比,增加银行的资金投放。对于这个说法,金融时报的记者问我。我说我对央行的做法是表示认可,货币政策是要追求一种更加稳健又灵活的效率。但是,我只是有一点疑义,我担心会不会出台这种政策后,人为的增加监管套利的机会。
因为什么呢?如果活跃存款,不用交存款准备金,而且利率又比一般存款利息高,一般存款,虽然央行说要上浮了,但是仍然有上限。这样如果商业银行把一批客户,我让他购买我银行的什么产品,或者买我的一支银行、基金公司发的货币市场基金,买了之后再把钱往银行存,不变成存款了吗?这两类存款的政策不一样,这个我比较担心。所以,如果让我谈我的观点,我是希望中央银行看整体情况,我们一定所有存款应当保持同质。你如果认为我们现在银行的可贷资金的增长能力不足,如果认为有必要,你可以从整体上统一的来讲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刚才针对资管产品这个发展,大家讲有监管套利,我也说这么一句话,我们希望监管套利跟监管应该是有关系的,监管层要注意到不要去人为的制造一些监管套利的机会,这是讲这么一个观点。
总之,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以及居民追求更高收益的动机,以及金融业自身转型的因素的影响,使得近几年整个中国资管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形成了四五十万亿很庞大的一个市场。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大资管时代。
那么,大资管时代走到现在,其实我们又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刚才连首席也讲了央行降息。的确央行目前是试图把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水平要降了,所谓基准利率要往下降。那么,但是现在央行又说一个什么问题?央行试图在降低基准利率,但是由于中国庞大的资管市场中这种庞大的刚性兑付问题的存在,又使得我们很难实质性的把社会的无风险利率水平降下来。我们就存在这种难点。所以,中国整个资管市场,银行给你,理财不用说了,包括信托业,保险资管,甚至包括小P2P公司,还都是给客户承诺基本上做刚性兑付承诺。而做这种承诺以后,又以一种比银行存款明显高得多的收益率来获得资金。刚才陆局也讲了,获得资金成本高,当然你向外出的时候成本很难降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对刚性兑付的承诺关联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要把中国的资管做成真正的资管,把中国的财富管理做成真正的财富管理。不能让百姓认为资管,财富管理跟在银行一样,这个是没有什么风险的,这样我们市场可能会走偏。我们真正要让投资者意识到风险,而且适时的时候要把风险进行释放。这是我个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如果真正走向征途,我们需要做的事,一个是从无风险利率上。
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社会的融资成本高,我们学过金融学的人大家都知道,整个市场利率水平是由“无风险利率+风险议价”。无风险利率怎么算,当然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可以是无风险利率。但是,又有人认为,中国资管产品都是承诺刚性兑付,这块的利率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种无风险利率,这个是可以讨论的。我刚才讲的这些大家可以看出,我们恐怕整个无风险利率水平能不能得到实质性的降低,这个是有疑问的。
另外,风险议价,在风险议价这一块,我们这个水平也是比较高,这个高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大量的企业,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现在发展中遇到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股权性的资本比较缺失。比如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是非常高,银行资金进入的时候,风险议价水平就比较高,我必须覆盖风险,所以我们就存在这种现实情况。
所以,现在尽管我们银行业做了大量的创新,我以前老说银行业工作技术含量不太高,有些银行听了后不高兴,我说银行是体力活,不是技术活。因为什么?传统银行放贷款,一看抵质押,二看是否有担保。一旦进入到说这些小微企业领域,我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我怎么去分析企业,这块我们做的比较少。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两年银行业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比如从业务上,我们搞供应链金融,我们搞社区银行,甚至我们也互联网、大数据做分析。我们也都是试图通过不同方向的工具创新来解决传统的由于抵质押的缺失我们很难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创新。但是,紧紧依靠银行业自身这种创新是否能真正的解决这些高风险类的,特别是创新性企业的融资问题呢?我们觉得这里边还是有疑问的。因为从理论上来讲,无论怎么创新,银行信贷资金讲究有借有还,获得利息收入。它真正投入到风险大的环境当中,一定存在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我一贷款,即便收入收回来了,但是,万一出问题,我的本金就没有了,所以这里面与收益风险不对称。而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介入,最大的好处通过股权,收益和风险如何真正实现对称。刚才我听徐行长说,要用系统性的思维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什么是系统性思维?恐怕我们通过股权资本的进入,它收益和风险对称,给企业进行前期融资,这种情况下,就会使银行信贷资金的后续进入铺平道路,这样我们就能用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我们可能为未来,包括我们站在这种辞旧迎新的时间窗口上,我们可以展望,我们觉得明年中国我们期待中国资本市场能获得大发展。特别是一方面要把资本市场的改革真正用审批制,审核制和核准制真正转成注册制,这种改革有一石两鸟的作用,就是我们改向注册制。第一、门槛降低,使得大量企业上市成为可能。第二、能够使得我们证券监管工作的监管重点发生变化。因为以前证券监管机构每天都挑哪个企业能上,哪个企业不能上,它有这种权利,把大量精力放在这儿。未来真正的注册制,门槛降低,证券监管机构要干什么?不用审批了,把重点放在企业进行金融经营的透明性,进行信息披露,防止欺诈,打击内部交易,真正的让我们证券监管工作重点放到这儿去,然后把门槛大幅降低,使得一大批创新性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市场来融资,形成一种大资本市场时代。这样相应的来讲,中国金融的发展是瘸腿走路,我们要从瘸腿的状况形成一种正常人的状况。这样我相信我们中国的银行业,刚才我讲的资本市场,以及我们未来的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协调的、平衡的发展,这样我想也能够更好的适应我们“新常态”的环境下对金融业所提出的要求。谢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