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财经》杂志承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2014年12月12日-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原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晓在演讲时表示,在实践混合所有制时,要进一步去意识形态化,避免把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的属性,把民营视为资本主义的属性,那样将会陷到泥坑里,不利于推进改革。
秦晓认为,实践混合所有制有两个原因,第一,企业发展的内生需要;第二,财富社会化。
以下为文字实录:
秦晓:我想谈三点问题:第一,什么叫混合所有制,因为这是中国起的名字,也和中国的制度有关系,需要厘清这个概念。第二,为什么要推进这样一种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第三,以什么样的路径有效地实施这个改革。
第一,混合所有制,一般的理解就是一种股份制,股份制也不是刚刚提出来的,现在把它上升到一个所有制高度,是因为国企是计划经济的遗产。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的制度和微观层面的企业,都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叫公有制,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人民公社是集体所有制的。
改革开放30多年,这个结构发生了变化,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现在非国有创造的GDP超过国有,在这个意义上讲,整个国家的制度并不是公有制的制度,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国有企业是什么意思呢?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投资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就像新加坡航空公司一样,但没有人说新加坡航空公司是公有制企业。
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要厘清,还要进一步去意识形态化,避免把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的属性,把民营视为资本主义的属性,那样我们会陷到一个泥坑里,不利于推进改革。
第二,为什么要推行股份制,或者扩大民营企业的成分,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一些领域?一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要,当时的美国或西方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从家族企业变成股份制,为什么?企业大了以后不可能有那么多资金去注入,它的管理能力也不能达到那么专业化的程度,所以,就走上了股份制的路。中国的国企虽然是财政出资,但他同样也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企业需要融资。
二是从社会财富的分配来讲,中央的精神也提出,让普通大众拥有资产性的收入,股份化是企业内在的需求,但实际的社会意义是财富的社会化。这个问题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的一个基本判断,通过大量的股份化,财富已经从少数人的手中转移到中产阶级手中,中国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如果中国的国企同时股市扩股,或者转让一部分股票,就使得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民营企业,还有大众,通过一些养老基金拥有资产性的收入,这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说国企是国家投资的经营性资产,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国家财政获取的这部分资金的配置,应该是什么方向的?什么样是合理的?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总的权益是30万亿人民币,没有包括它的市值。年度的利润总额是2.5万亿,这当然是税前。这是一个庞大的国有资本,财政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财政收入占到GDP23%到24%,增速也高于GDP。但是,财政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还远远不够,包括社保、医保、教育、环境、廉租房、治安,这都是涉及到广大民众的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提供的。财政可以通过所有制的方式获取一些资金,然后来重新配置国家财政的资金。当然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回应社会关于国企和民企不平等待遇的问题。怎样实现呢?当年没有股票市场的时候,都是私募的,现在有了股票市场了,股票市场发育了,就可以提供一个更加有效、便捷、公平的渠道。便捷,不需要私下找投资者谈判。公平,是因为市场定价进退自如,这也是未来股份制或者混合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