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莫里斯建言企业领导激励:不是他问题也应罚

2014年12月14日 16:0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A•莫里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A•莫里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财经》杂志承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2014年12月12日-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主题为:新经济 新平衡。在分论坛“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治理”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A•莫里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詹姆斯·A·莫里斯:大家下午好,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在世界各地的一家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相比,前者是否更加有效,我们可以怎么样做提高他们的效率?首先,很多年前的一个研究提出了一些论断,我不记得这个研究的研究者了,也忘了那位作者。那位作者比较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状况,是英国的一些状况。当时有一些国有公司,还有一些私人公司,在直接竞争当中运营,做同样的事情。比如从法国到英国有一个渡船通道,有一家国有公司,也有一家私营企业,还有一家航空公司是从伦敦到苏格兰,也有一些私有公司和国有公司。他收集了六个例子,根据他的研究,这些私人公司比国有公司运行的效率要高一些。因此,对于这样的一种判断是有着研究的支持的,私企运行的效率比国企效率高,这意味着什么呢?在特定的成本下,私企产出是更高的,这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还有更多的意思,会挣更多的钱,当然还有一些长期的视角进行解释。在这个文章当中,有着非常多的解释,有不同视角的解释。

  人们并不一定需要对此怀疑,可能在特定的情景下,确实是如此,因为这里有一些非常明确的例子,这些例子显示出一些私企的运行效率可能没有一些国企高,比如在卫生领域。美国有一些医疗服务的机构是非常大的私人机构,但他们的效率远远没有国家卫生服务的机构那么高。香港的一些机构,我是非常清楚的,而且效率高得多,这是一个特例。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并不能一刀切的回答。在英国研究的例子,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但不管怎么样,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基础的,有一些支撑。

  我确实觉得,我需要做一些开场白,介绍一下效率是否是我们应该利用的一个尺度,进行国企和私企的衡量,经济学家不断的要找到一些解决方案,他们当然不能说必须利用效率做衡量的尺度,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其它的衡量尺度的。我们必须要进行分析,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国有企业,在某些方法的使用方面比私企做的好,有时候国企必须要从政府这里获得一些指导,遵从政府的方向来运作,也必须要有适合的税收体制,在引导私企和国企的发展。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直接说挣钱越多越好,我们不能够简单的这样说。当然有些垄断的企业,对于这样一种提高的效率,利用激励机制可能对一些国企和私企来说要很好的利用。在比较国企和私企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你可能会想,如果改变所有制变成混合制,私有成分越高的话,做的就更加好。但是大家应该想一想股市上的那些表现,那些管理层的薪酬,越来越多的是有股票在里面的,这就意味着不仅是今天他们得到的薪酬,还包括明天的薪酬。这样的话,就鼓励我们的管理层来更好的管理公司,更加为公司出力。所以,在私营企业中,这种优先入股权是可以实施的。在国有企业中,这种优先入股权可能就不是特别有效了。另外,国企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在英国,他们受到的是工会的压力。在中国,当地政府也对公司产生压力。比如,以更低的成本来贷款等等。刚才说的都是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换成私企的话,可能这些问题的程度就减轻了,为什么呢?其实公司发展的动力是来自公司最上层的,那些制定决策的公司顶层,如果公司做的好,他们就适当的获得奖励。如果顶层的人是被任派的,公司表现多好对他个人没有什么影响的话,那推动公司发展的激励就会小一些。那些公司顶层的人,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他们是什么情况呢?他们做出的决定,包括合同、劳工合同等等,这些也必须仔细考虑。

  当然了,如果是混合股权的公司,也有一些问题,30年代有一个经济学家提出,如果这个公司决定在股东大会上发声,他们对发声的事情不高兴,他们最可能做的就是把这个股票卖掉,而不是选择去影响其他的股东,因为这样风险更高,也可能不会成功。什么意思呢?公司的总裁权力更大,他们仍然能够选择他们想要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本身在这个公司的业绩中,并没有他的利益所在,如果他自己有一些股票,那当然他会有一些亲身利益所在,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没有了。所以,对他来说,这个激励条件可能比较弱一些。

  如果你想看一看哪种形式的激励条件,能够激励公司最高领导层的就是当事情出现危机时,即便不是公司领导层的问题,这个领导层,也应该被处罚,也应该遭受个人损失。如果公司破产以后,这种现象就会更加明显。我认为,这种观点,应该测试一下看看是不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应该有一些规则来规定公司优先入股权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些话题。在过去几年,大家都关注这个问题了,但长期的话,我们也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尤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谢谢!

 

文章关键词: 财经国际论坛莫里斯诺奖得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CBA-辽宁半程冠军 广东胜 太太团TOP10
  • 娱乐台援交门女星称被骗:我脏透了 现场换裙
  • 财经国际油价一路跌回5年前 价格已接近腰斩
  • 科技发烧Ke|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大揭秘
  • 博客古代女人来月经用什么 2014最火博客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美女老师酷似明星周慧敏走红(图)
  • 黄祖斌:不要因股市阴暗论错失牛市
  • 陶冬:油价再破关 联储初改口
  • 如松:看财政如何把房地产推下悬崖
  • 杨红旭:房地产业需要“守寡”
  • 水皮:央行降准能算什么事?
  • 徐斌:金融地产的估值低到地板价
  • 谢百三: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强劲
  • 慕容小散:吴晓波 您为什么不炒股呢
  • 管清友:点评经济数据 等待政策暖风
  • 郎咸平:中国改革必然遭遇的五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