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农村一人种一百亩地才赶上城里收入

2014年12月14日 09:49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图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财经》杂志承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2014年12月12日-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主题为:新经济 新平衡。在分论坛“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治理”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称,现在进城的农民工1个月挣3000多是常态。农村一个劳动力收入达不到城里收入3/4或一半就留不住。种一亩赚300、400,十亩地三、四千,一百亩三、四万,但城里挣三四万很轻松。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戴小京:刘董事长,您的体验涉及面非常广,从农业到地产,您来谈谈对城镇化进程的看法。

  刘永好:我是一个民营企业,并且是从事农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家,我的理解,城镇化,第一是城,大家说了现在有两亿农民工进城,带动了超过四亿人进城,国家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我们国家已经从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城市和农村并行的一个国家。进城了以后解决居住问题,解决工作问题,解决生活问题,解决小孩的生活问题,解决融入问题,这些我们还没准备好,所以,形成了候鸟结构。为什么春节火车票那么难买,还是要返乡呢,就像鸟类一样,到繁殖季节总是大批的迁移,这个当然有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确实也是农民工进城还没有真正落地的表现。

  从城里面的角度讲,建了那么多的公路,那么多的高楼,那么多的面对城市人服务的设施,为我们新进入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的帮助、筹划、投资显然是不够的。让这些农民工进城有工作做,留得下来,能够融入当地社会,能够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市民,这是进城。

  第二是镇,什么是镇?村镇、乡镇,生活在农村的一些从事农业和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的人,这些人还有将近一半,或者不到一半,今后还会减少。大家讨论的时候,所谓城镇化城镇化,考虑的是城市的建设问题,镇考虑的少了一点,镇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多考虑一些。镇的问题考虑,不单单是镇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镇体系里的将近一半人的工作、生活和居住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在镇里或在镇周边的人,他们是怎么工作的,祖祖代代以来,他们都是一家一户几亩地,一头牛,几头猪,十几只鸡,过着半自给的生活,现在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十年以前,基本还是这个样,但是最近三、五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倒逼。什么是市场的倒逼呢?很简单,现在进城的农民工一个月挣3000多是常态,到北京的保姆3000都很难请,在北京就算做保姆一年4万是常态。这就意味着什么呢?在农村一个劳动力的收入达不到城里收入的3/4或者一半,农民就留不住,种地一亩能赚多少钱呢,种粮食、种水稻、种玉米,一亩能赚300、400是不错的,种黄豆几乎不赚钱,甚至亏本。十亩地三、四千,一百亩三、四万。你种一百亩地要好辛苦,在城里面挣三四万很轻松,因为现在8小时工作制,而且每周休息两天。比较起来城里面当然有吸引力,更重要的城里面的配套设施那么好,大学、小学、幼儿园,电影院、剧院,农民很多人一辈子没看过剧的,可能超过50%以上,但是田间的土剧可能看过。所以,年轻人自然从收入的角度,从享受现在城市生活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一定想进城。

  问题是进城的越来越多,农村跟城里收入差距那么大,现在一个人要耕种一百亩地才跟城里收入差不多,问题是农村的土地现状是什么呢?一户不到十亩地,跟一百亩地差10倍,这意味着土地应该要大批量的流转,今后土地流转成为一个新常态。实际上在黑龙江种大豆、种玉米,土地流转的规模耕种,80%的农民土地已经流转了,国家鼓励流转。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的政策还应该更加细化,还应该更加明确。我们到城里面一个人的收入就是在农村种一百亩,今后可能不是这样的了,今后可能是农村种一千亩跟城里打工差不多。

  我到澳大利亚去农村做过调查,他们告诉我,没有两千公顷地,要解决一家人的生活是不可能的,他一定要打工。我感觉到非常诧异的,在有非常好的水,非常好的阳光,土地非常肥沃的地方,买一亩地折合人民币1000块。但是,我们绝大多数地方,一亩地的流转一年1000块,我们租一年跟人家买永久是一样的。这意味着我们今后农地的租种流转价格一定会下降。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农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外,黄豆高了一倍,玉米高了一倍上下,少的时候高了别人50%。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牛奶,价格都比别人贵很多。比如牛奶,从国外运到中国,加上关税以后跟中国的收购价差不多。为什么我们那么贵呢?因为我们的土地比别人贵,我们的牛是进口的,牛吃的饲料是进口的,牛吃的草都是进口的。苜蓿草90%靠进口。我们唯一便宜的就是劳动力比别人便宜10倍,但是规模化以后,劳动力占的少,机械化程度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城镇化的核心是留在镇里的人要有工作,而且工作要跟城里的收入相当,而发达国家,美国、澳洲、欧洲等国家农民的收入比城里打工人的收入差不多的。

  要解决农村的工作问题、收入问题,还要解决农村的生活问题,现在农村空心化非常严重,小学生越来越少,很多学校都招不到人,而到城里入学很难。现在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以后,今后谁来种地,谁来养猪,我们不可能都靠进口,这就是个新的问题。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考虑。现在是中高速增长,今后中速增长的时候,我们的镇是怎么样的。现在很多人都说到城市里看,城市像欧洲,甚至比欧洲更好,去农村看看呢,变化并不大,农村的生活状态,仍然需要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农民对国家政策有很大的期盼,作为农业从业者,也感到发展的机遇,这需要农民,从小农变成农场主,从农场主变成企业的员工,或者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这里面有一个农民的生存问题,当然还有居住问题和生活问题。时间关系,我就先说这些。

  戴小京:刘董事长算的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你再继续阐述一下。

  因为我职业的原因,这32年来一直在从事农业产业工作。我在全国大概有500来家企业工厂,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工厂。自己的员工大概有八、九万,而这些员工都在农村,我们联系了几百万的农民朋友,而这些农民朋友都是养猪的、养鸡的,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和农村产业的工人。所以,就使得我们那么多年以来一直很关注中国农村经济的进程,以及在这个格局里我们的企业怎么应对。在思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从微观的角度、从产业的角度考虑了一些问题,跟国家提出的宏观的城镇化大目标一对接,就发现有些地方国家的政策可能还要做进一步的优化。

  比如乡镇、村镇,村镇里更多的是农民,怎么提高他们的整体收入,这就是工作的问题。农民有几个问题:一是居住,现在家家户户都盖了自己的房子,居住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而且房子还不小,尽管档次低一些,配套差一些,环境也不那么好,但面积是够了。既然城镇化,是不是在农村集中建一些小的镇,把农民集中起来,一段时间确实有很多人在小镇上建房子,把原有的宅基地不要了,变成了田,在村镇上集中居住。但现在这种格局又慢慢弱化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在小城镇建房子不如到大城市去生活,现在农村小的集镇的建设不如前几年那么火了,有一段时间很火的,因为方便。现在有钱的人,或者有想法的人都进大城市了,小城镇生活仍然不方便,配套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二是工作。两千年以来,我们都是以家庭为主,规模都比较小的,十来亩地,一头牛,几头猪,几十只鸡,这种模式维持生活,保持自身的格局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今天,问题就很大了。因为跟城里的收入差距那么大,怎么样解决这个差距的问题,这是个根本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国家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联合起来发展,鼓励一些企业到农村去做投资,做发展,也鼓励农民朋友逐步做大做强,做成农业的企业。这些都非常好,但要真正做好,向相当难。难在哪里呢?第一,农村产品现在市场是饱和的,不是供不应求的;第二,这些企业生产的都是非常竞争性的产品,在竞争的格局中利润率非常低,这时候就有一些人为了图更多的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是因为很多单位很小,管理不到位,要根治这些问题,还得靠规模。当有相当规模的时候,国家监管就容易到位。当规模大了以后,老板身家就大了,监管对他的约束力就很强。当一个小作坊被查到的时候,我就这样,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怎么办。当规模做大以后,他非常小心,因为一旦违规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他输不起的。这就是我们要鼓励农产业做大规模,包括种植业,包括农产品食品加工业,也包括养殖业。只有做大规模,才能够有较高的收益,才能跟城里匹配。做大规模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秩序和食品的安全问题。只有做大规模,才能跟国际行业相对比较竞争,否则我们的农业是根本没办法竞争的,现在很多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过国际市场,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规模。

  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应该制定一些鼓励农村、农产业做大规模的措施和政策,在政策的指引下,由农村的农民朋友、家庭农场,或者城里的人到农村去,组织规模的生产,才能整体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发展的新格局。

  前几年房地产火,很多工商企业都把资金放到房地产里去了,房地产形成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格局,因为房地产赚钱。城里面建设日新月异,造成了城市的繁荣。但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政策,使得我们的农村、农产业能够赚钱,能够发展,从事农产业的企业得到的利益和价值、收益相当于城市,或者略高一点,形成大家都在农业上投资的格局,我相信农业的投资不足,农业的规模过小,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比较价格我们不利,这些问题都能一定程度的得到解决,通过这样的投资,带动农民在农产业上的现代的就业,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个过程应该引起更高度的关注。

  城镇化,镇的核心在于周边农民收入的提升,收入的提升取决于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需要规模化、需要现代化,国家应该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包括农业企业的税收政策,现在国家免农业税是指对个人,但一旦上到规模,税跟工业企业是一样的。现在国家提出金融要对农业倾斜,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但还不够,还应该更多一些。让农民能够得到金融的支持,现在农村人口占了国家的一半,但是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对农村的支持有多少呢?20%、30%都还不到,这是一个剪刀差,换句话说,更多的钱用到城市的建设,而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还不够。

 

文章关键词: 财经国际论坛刘永好新希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英超-切尔西2-0全胜领跑 曼城五连胜
  • 娱乐台援交门女星称被骗:我脏透了 现场换裙
  • 财经国际油价一路跌回5年前 价格已接近腰斩
  • 科技发烧Ke|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大揭秘
  • 博客古代女人来月经用什么 2014最火博客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美女老师酷似明星周慧敏走红(图)
  • 黄祖斌:不要因股市阴暗论错失牛市
  • 陶冬:油价再破关 联储初改口
  • 如松:看财政如何把房地产推下悬崖
  • 杨红旭:房地产业需要“守寡”
  • 水皮:央行降准能算什么事?
  • 徐斌:金融地产的估值低到地板价
  • 谢百三: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强劲
  • 慕容小散:吴晓波 您为什么不炒股呢
  • 管清友:点评经济数据 等待政策暖风
  • 郎咸平:中国改革必然遭遇的五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