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财经》杂志承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2014年12月12日-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主题为:新经济 新平衡。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原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在发言时表示,国外媒体不乏负面的报道说中国企业到外面是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甚至把中国的海外投资视为殖民主义。
他指出,这种言论不仅仅来自西方的媒体,也来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媒体,甚至出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之口,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所以我感觉到对外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
以下为文字实录:
金立群: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的会,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首先需要说明的,中国经济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逐步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中国在吸收外资的同时能够对外进行投资,这本身就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来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无论是民企,现在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阻力,国外的媒体不乏负面的报道说中国企业到外面是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就是luting&polluting,甚至把中国的海外投资视为殖民主义。这种言论不仅仅来自西方的媒体,也来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媒体,甚至出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之口,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所以我感觉到对外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我不喜欢用“宣传”,宣传往往给人家一种误解,我还是认为交流、沟通很重要。
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到海外去投资,无论是我们的目标也好,我们投资的方式也好,究竟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强化现有的经济结构?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因为现有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就想通过海外投资来解决这个不合理,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前一阵子大家都非常注意说我们到外面去买矿、资源、能源这些东西,为什么?因为需要。但是你要想到,最近大宗商品的下跌就说明了经济过热的时候产生的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你去买矿,买大量的矿,最后可能我们这种现在面对的大量的大宗商品过剩的一些压力会更加强。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刚才秦晓先生讲了一些问题,这里我们尽量防止重复,我提几条:
第一个,我们现在到海外进行投资,最好就讲这是中国的企业淡化国企和民企,我觉得把国企民企划成分非常非常不好,非常容易引起误解。我们的民企也要加强学习,要“练内功”。现在我看到有些投资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有的是急于求成,甚至不计成本,还有一些可能还是追求一些政绩工程,我觉得这一点是要注意的,实际上也因此吃了很多亏了。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遇到一些歧视性的政策。我们都知道,最典型的就是华为,华为在海外投资,比如华为在美国遇到一些很大的障碍。这些问题往往有的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这还需要我们通过跟有关国家一些双边的高层对话,来解决我们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就是企业去投资超出了它自己的能力,有些比如说从事一些非金融的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这些企业其实没有这样的能力、没有这样的技术,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它的投机心理很重,风险意识非常薄弱,风险管理的能力也不足,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更多地,我们还看到一个情况发生在民企上,当然国企也存在,对于一些交易存在着堂吉诃德的冒险主义,有的国企之所以亏损,这一单没做,有的亏损更多的是他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放在柜子里没有拿出去。或者是有女同志生孩子把单子一放,生完孩子了避免了风险,这是值得注意的。另外要注意投资当地的风俗习惯、民众的信仰,还有一点,我们的企业在外面赚了钱,最好还是要给当地的所谓local community,给当地的社团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援助,这样能够融合当地,创造一个很好的氛围。我们还有一个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力量和服务支持,其实海外的法律文件、合同条款中有很多陷阱,所谓small print,就是很小的问题藏在里头不清楚,一签下来亏得一塌糊涂。政府的政策需要支持,这是从法律法规方面,减少一些审批,有很多是政府帮助大家来解决的。
总之我们在海外投资方面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是有很大的挑战。这里边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感觉一些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首先把内功练好,不要追求于我在国内竞争不过人家,我到海外就行了,就像国内考不上大学就到国外去上,我认为这是逃避竞争压力、逃避困难,这样的话往往效果不是太好,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财经国际论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