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根本

2014年12月13日 10:5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4(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12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4(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12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4(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12月12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先生。他表示一个科技型成长的企业,它从开发初试到工业生产的三个环境,基础研发、开发初试到大规模生产,需要的资金是1:10:100。在每一个环节,如果资金供应不足,就无法完成全过程,前期的投入就可以付诸东流。所以,金融的支持是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根本。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每年的年会都有不同的经济背景,今年的13届企业领袖年会是在这个经济“新常态”下召开的。所以,我们的主题叫不一样的增长。

  “新常态”不一样的增长,我觉得是针对我们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似乎以每年10%的增长增长了30年。那么,今天有一些变化,所以不一样的增长,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速要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要降为中高速增长。同时,也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包括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升级。同时,也包括经济增长动力的切换。所以,这是一种“新常态”。

  出现这种“新常态”,我觉得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背景说的清楚了。我们纵观世界经济的增长,包括那些发达国家,他们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都会放慢速度。像美国、英国、德国,他们一般从第三个十年就开始下降,第四个十年一般都在4%以下。

  通过我们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使我们认识了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是我们的最大优势。那个时候我们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迅速能变成生产力。现在情况变了,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了,农业的富裕人口也减少了。那么,这种情况下,要素推动、投资推动已经越来越减弱了对经济的推动,而经济的增长在这个时候要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技术进步。所以,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中非常鲜明的主题就是“要创新成为驱动的发展引擎”。大家也注意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可能提了“创新”这个词有十三次。

  那么,讲到创新,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觉得推动技术的进步,使技术的进步成为创新的主要内涵,这非常有意义。一个国家的GDP不仅有量的概念,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的概念。一个国家的GDP能不能有竞争力,不仅在于它的速度,更在于它的质量。大家都知道,以色列那么小的国家,技术对GDP的贡献超过90%。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的企业,那么小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那么,比较世界,我们中国应该看到,在技术进步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技术水平有三个指标,一个是GDP,就是研发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只有2%,发达国家一般都超过3%。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我们只有25%,发达国家都在80%以上。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我们只有5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有75%。所以,我们必须把科技的进步作为提高我们竞争力的一个非常主要的立足点。

  那么,科技进步,除了我们国家要选择一批基础性的、前沿性的,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以外,我们必须大力扶持新兴的成长型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是创新的主力。今天在座有很多“希望之星”,我觉得你们就是我们科技创新的未来。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创新的成果60%来自于这些新兴企业,我们中国现在66%的专利发明,74%的创新和82%的新产品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那么,这些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除了注重自己的研发,大力开发技术创新以外,他们非常需要金融的支持,而在我们中国,在这个方面应该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我们调查过,一个科技型成长的企业,它从开发初试到工业生产的三个环境,基础研发、开发初试到大规模生产,需要的资金是1:10:100。在每一个环节,如果资金供应不足,就无法完成全过程,前期的投入就可以付诸东流。

  所以,金融的支持是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根本。

  而非常遗憾,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应该是还没有充分的支持这种创新型企业,我们还没有建立适应这种创新性企业的金融体系。我们现在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间接融资的比重在迅速缩小,直接融资的比重在迅速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银行的间接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根据央行[微博]的报告,我们占企业总数的99%的为小微企业的贷款仅占不到30%。所以,创新性企业就遇到的资金的困难更大一些。

  除了创新企业,这些小企业,它的信用状况,它的资金实力,它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比起大企业它还有很多不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小企业、创新企业,无形的资产多,有形的资产少,专利多,可抵押的产品少,所以他们往往遇到了现行的风险管理,所以,银行在这个问题上也觉得有点琢磨不透。

  另外,从直接融资看,我们多层次的市场没有建立,三维盈利,这不是创业版,这还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标准,我们的中小版还有直接市场的其他方式,可能对小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遥远的梦。我们PE的市场发展就是快,但是目前大部分还是冲着IPO来的。所以,初期的这种成长性的企业是步履艰难。我们对成长非常的关切。

  所以,我觉得在新经济常态下,我们看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的一些部署,让我们受到鼓舞。有人说,新一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述,说是财政政策要积极有利,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我觉得体现在中小企业这个方面,所谓财政的积极有利,我认为就是要给中小企业更多的财政支持。它可以表现在对银行,银行对创新企业的服务,财政可以给他们营业税、所得税的一定程度的减免和支持,也可以从财政资金、跨国资金成立风险补偿基金,也可以通过风险分担的机制,对发生的损失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也可以针对科技创新,小企业,要建立政府出资为主,社会资金适当参与的融资的担保,让银行更勇敢的给他们信贷的支持。

  我觉得所谓的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有保有压,对过去的产能,对政府平台,对淘汰的企业就是要压;而对于这些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就是应该定向宽松。我觉得包括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量限制,存贷款的限制,包括拨备的政策都应该有所区别。特别是应该把资产证券化变成一个常态发展的态势,而且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范围,这样可以盘活巨大的资金信贷的存量,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成长型的企业资金的可贷资金容量。另外可以失当的调低创新性小企业贷款的权重,扩大银行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权,这一切我觉得都是对我们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另外,除了银行的间接信贷以外,我们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是对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最有利的事情。因为市场它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巨大作用的。我们通过市场的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那么,它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这个现代金融最活跃的形式,可以高效、灵活的引导社会资金向这些有前途的、成长型企业集聚。这样我们就有利于支持创新、创业,特别是在座的“希望之星”。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看也是这样的,全美国最具成长性的企业有90%以上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所以,我觉得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是推动我们创新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市场环境。

  另外,我们还要加快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这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税收配套融资,人才引进,股权质押等方面都应该给他们以倾斜,这样我们能够引导这些社会资金向初创的这些企业去流向。

  最近财政部和科技部成立了一个国家科技成果转换引导基金,就是把过去财政给科技部的钱,支持科技成长型项目的钱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使它发挥效益,四两拨千斤。所以,我觉得这些举措都是对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另外,我觉得还应该适当放宽创业版对创新企业的准入标准,另外应该增加新三板的便利性,我觉得在有些地方要有选择的推进区域外、场外市场交易的建设,这样我们可以多方位的解决这些创新企业的股权转让问题,把他们搞活。

  我觉得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小企业直接融资产品的创新,积极发展小企业的集合票据,集合信托,集合债务这些新的融资工具。为什么美股有那么多创新的企业迅速的成长呢?在硅谷除了有华尔街的风险资本,PE,VC以外,硅谷银行还可以给他们提供风险的信贷,所以风险的信贷,就是银行的债权可以变成股权,这个是银行对创新企业的一个最有力的支持,也对银行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我们呼吁,修改《商业银行法》修改《贷款通则》等有关现行法律。应该允许风险控制能力强,监管瓶颈高的银行在对创新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部分的债权转为股权。我觉得创新企业的成长,除了建立适合他们成长规律的这种金融体系以外,还需要有一个有利于他们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商业生态环境。

  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动机”,它不光是一个高科技园的概念,它是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价值和文化。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务院前两天的一次常务会推出了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这种外部环境的建设,都是有利于营造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金融机构,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这些小微企业。他们现在虽然很困难,但是他们代表中国的未来!谢谢!

文章关键词: 企业领袖年会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西甲-C罗两球贝尔破门 皇马4-1取20连胜
  • 娱乐揭《一步之遥》过审记 姜文发声:上菜咯
  • 财经京石高速重建再获22年收费权 免费仅40天
  • 科技发烧Ke|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大揭秘
  • 博客实拍普吉岛红灯区 2014最火博客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神老师走红 被质疑太漂亮教不好(图)
  • 谢百三: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强劲
  • 慕容小散:吴晓波 您为什么不炒股呢
  • 管清友:点评经济数据 等待政策暖风
  • 郎咸平:中国改革必然遭遇的五大阻力
  • 刘光宇:最值钱的土地将最不值钱?
  • 朱大鸣:油价暴跌救了中国经济一命
  • 余丰慧:这轮牛市风险将大于2007年
  • 如松:10家坏账银行又该找央妈了
  • 陈思进:人民币暴跌了吗?
  • 叶檀:央妈偶尔忙 中国经济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