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移动互联网与PE/VC投资

2014年12月11日 16:3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于2014年12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于2014年12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于2014年12月11日-13日在北京举办。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微博]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汪潮涌: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以及很多溢美之词。从进入这个行业来讲今年是27周年了,所以在行业里面是属于比较早的那批人。但是,这个行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永远有更优秀的投资家和投资经理涌现出来。所以今天我把自己2多年投资的经历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今天的演讲嘉宾里面我发现有很多的我的朋友,在互联网金融,如何改造传统企业,互联网如何在移动领域发力,做了很多精彩的演讲和分享。听完他们的演讲以后,我觉得我要改变一个思路和角度,我想把我演讲的题目拓宽一点;我想谈谈未来中国成功企业家成功的新要素,互联网是其中之一。我的题目是“新一代中国企业家成功的要素”,商业模式、资本运作、品牌建设以及国际化。

  与金融结缘

  金融,是个博大精深的专题。如果要把金融领域中的每个词讲深讲透,确实是要很多专家共同努力。非常幸运的是,1985年我在清华大学经管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朱镕基院长从美国找了个奖学金让我到美国学习金融。当年我对金融的理解就是它是属于财贸专业的,跟我就读的清华经管学院没有太大关联,所以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到美国去学金融。当时清华经管学院的老师都是从别的院系转过来的,也有些是留苏的,我们西方经济学的老师是从北大借的教授,财政金融是从人大借的教授。后来朱院长告诉我,你去了美国就会知道金融这个专业是个多么大的专业。所以朱院长特别想从经管学院里挑几个送到美国学金融,当时我是第一个走的。后来像胡祖六、方星海、李山、方方都是我们经管学院派出去学金融的。我到美国之后有两个选择,MBA或者是普林斯顿的数量经济PHD。假设我当时选择去普林斯顿求学,有可能就进不了华尔街。和其他几位选择的道路不同,我选择了学2年的MBA课程,快速地读完,快速地进入华尔街。1987年我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华尔街并开始了在摩根大通的第一份工作,之后是标准普尔,再之后是被摩根士丹利总部派回了中国并参与组建了中金公司。

  学成归来,开创VC/PE先河

  1998年,朱总理希望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能有一批在华尔街有实践经验的金融专家为国家的经济做些事情。接到朱总理的邀请后,我就辞掉了摩根士丹利首席代表的工作,加入了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家开发银行的2年时间里,我参与筹备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公司。离开国家开发银行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创业,专注于VC和PE。当时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因为有很多海归的同学和优秀人才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但在国内找不到资本去支持他们。于是在我创办了信中利之后,我就投资了当时非常早期的搜狐(张朝阳)和百度[微博](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在帮助他们完成创业梦想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发展壮大。

  回顾自己的金融从业历程,从87年进入华尔街到今年是整整27年,这27年是非常漫长的一个阶段。这些年中,因为有在华尔街的经历,因为有在国家开发银行的经历,因为有自己做VC/PE的经历,我非常荣幸可以接触到金融行业里面的不同领域的专业。早期在摩根大通的时候,商业银行中的资产证券化刚好是华尔街创新的业务,后来在标准普尔做结构性融资的债务评级也是个创新的业务领域,之后在摩根士丹利开始涉及企业的并购、上市、发债和直投,后来到国家开发银行,又补上了国内的一课,同时把华尔街的专业知识用到国内的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上面。

  过去这15年时最让我有成就感的。1999年底,我创办了信中利,专注于中国的VC和PE,这过程中,非常荣幸和中国的一批知名的企业家共同成长,见证、支持和分享他们的成长的历程,我也确实积累了很多心得想要与在座各位分享。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VC/PE的概念,以及在中国这个行业的概貌,然后给大家讲一下我自己总结的十大观点;第三个讲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信中利现在所做的事情。

  在开始之前,我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全景式金融产业格局介绍。

  货币市场的发达无法满足中小型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货币市场主要是银行的工作。尽管近些年银行开始有私人银行,开始有财富管理,但银行的主要功能还是结算、存储、贷款和交割。保险是社会的一个保障。信托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是很小的,几乎没有看到专业机构,但在中国有近十万亿的市场,有好有坏,好地方是满足了传统金融产品覆盖不到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是被人盖上了影子银行,金融托媒这样的帽子;证券和投行有20多年的历史,与银行相比发展得却不尽人意。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金融业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在6月底已经超过160万亿,占金融业总资产的90%以上,信托业刚刚超过10万亿,保险业刚刚突破9个亿,而证券和基金管理加在一起还不到5万亿。

  从结构上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银行业一业独大,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银行业监管非常严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有缺陷的。从根本上来说,银行业是的作用是间接融资,但是我们的银行贷款大都是短期贷款,给很多中小型企业、生产型企业的贷款期限都是一年,虽然可以满足这些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比如进货、库存,但无法满足它们长期、中长期的需求,比如研发或者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比呈现出侏儒化、甚至边缘化的趋势,这是我们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金融危机后,尤其是2008到2012年,中国的工农中建几大银行每年的利润增长率超过30%。最近我刚看到有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的银行业利润达到1.42万亿,非常赚钱。,那么实体经济呢?完全是另外一种境况。从2013年底开始,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不尽人意,这里面存在很多隐忧,会间接影响到银行的业务,不良贷款率升高,最后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现在我们全民消费,很大程度都在房贷上,如果房地产市场有超过30%的跌幅,那么中国的银行体系风险就陡然上升。最近耶鲁大学陈志武[微博]教授讲到,如果住房总市值达到GDP的3倍以上基本就是金融危机的前兆,目前我们已经到了3.5-3.7倍。如果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发生破裂的话,对中国经济的房地产市场对我们银行的资产质量、资产风险是很大的。但是银行本身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前段时间出现钱荒问题,银行有垄断存贷利差的保护,在国外很难想象有3%的存贷差,但是在中国就是银行可以做到这么大的存贷差。此外还有很多中间收费的业务,所以这些年银行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但是如果实体经济不行,房地产出现问题,外贸市场不再增长,这些都会给银行体系产生压力。

  西方国家的银行通常会使用资产证券化产品帮助解决钱荒问题。华尔街80年代中到07年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之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大行其道,以及MBS、CDO这样的金融创新产品。所以我们的银行现在存在的短存长贷,资产错配等问题,将来有望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但是现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到迫在眉睫的程度。如果我要讲金融创新,可以把资产证券化、高收益债券,并购、VC和PE等等做为一个大专题来讲,但我今天只讲后面的VC和PE。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刻不容缓

  回到金融体系来讲,我们现在在中国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直接融资的好处是期限长、甚至可以成本低,所以可以解决很多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后顾之忧;银行贷款的首要特点是期限短,有时对需要较长期限的实体资金的支持不够,第二是对风险有一种天然的厌恶,所以对一些高风险、创新的、新兴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支持不够,这点不能怪银行,因为银行它天生就是控制风险,厌恶风险的,所以这一块应该由资本市场来解决。

  期待进一步完善债权市场体制

  资本市场主要分成债权市场和股本市场。债券市场中有固定收益产品、公司债、企业债、市政公债、结构债、政府公债、国际债等许多不同种类的产品,这个市场有很多事情可以延展。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也是畸形的,股本部分比固定收益部分要发达,而且这么多年一来公司债发行的比例、规模都太小,没有市政公债,最后导致我们有了20万亿的地方债务。如果把这种地方债务变成IRB(Industrial Revenue Bonds),一种用项目收入来源做抵押的市政债券,和GO (General Obligation Bonds) ,一种用地方财政收入实力做担保的市政债券,这两种市政公债,优势其实是很明显的。美国的地方政府很多都在使用这样的债券为地方企业融资,如果我们把这种产品应用在中国,变成资本市场内的产品,就不会出现现在地方债产生的那些问题,比如完全靠土地财政,资金的使用、还款的来源等等完全不透明,缺乏保障。如果是作为市政公债来发,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

  股本市场对创新、高科技企业应更加宽松

  那么说到资本市场股本这块,中国股市发展20年,上市公司的总数3000多家,不到4000家,这个数量对比中国的1000多万家大中小型企业完全是九牛一毛,完全无法解决这些企业对中长期资本、股本金的需求。再加上企业债很难发,上市比登天还难,所以导致直接融资比例很难提高。此外,我们股本这块还有缺失,现在我们的股本市场由上海的主板、深圳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最近新推出的新三板构成。这些市场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限制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融资上市。

  最近证监会[微博]有一种说法,比如说互联网没有赢利也可以考虑上市,但是目前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公司走向中国A股市场。我们眼睁睁看着百度、搜狐、腾迅、京东,最近的阿里巴巴[微博]一家家如此优秀的企业从我们眼前遛过去。腾迅上市时的发行价是3.7元,拆股前股价曾高达到了646元,上市以后还创造了100多倍的收益。我们投资百度的时候是3美金/股,上市发行时是27美金/股,现在是10拆10后超过200美金/股,从2005上市到现在增长了80倍。这些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中国这些年经济大潮和海量用户的支持下创造了这么高的回报,但是中国的股民、中国的用户甚至中国的投资机构都没有分享到他们的红利,资本的增值。

  信中利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投资过百度、搜狐和华谊兄弟等等这些非常优秀的企业,但都是用当年管理的外币资金投资的。如果当时我跟人民币的出资人说,我要成立一个创投基金,投百度、投阿里巴巴,投资人问赚钱吗?不赚钱。有商业模式吗?没商业模式。那我肯定拿不到人民币的投资。但是我从硅谷、欧洲、华尔街就拿到了钱,投到这些企业里面就成长了。我记得有次在杭州演讲,杭州有很多成功的浙商,整个浙江省一年项目省外溢出的资本超过22,000亿。这些资金,以温州的资金为代表,都流入炒房地产、矿产、大蒜、绿豆这些实业里面,就没有人投一分钱在创业的企业家里,阿里巴巴的马云,盛大的陈天桥,网易的丁磊,这些企业都是浙商,可是在创业中没有拿到浙商的一分钱。

  我们不能责怪国内的金融机构,因为银行、保险、信托确实没有产品可以扶持这些企业,但在资产管理的领域,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分支VC,非常不发达。因此15年前我创办信中利的时候,我就一定要把本土VC和PE做大做强。说到VC和PE,简单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阶段性,按照广泛的定义,VC也算PE里的一部分。VC的好处是愿意投入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又是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项目里。PE是在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产生稳定现金流,或者是有并购重组机会的时候的投资的一种资本。以上这两个领域都属于大的资产管理的范畴。

  资产管理其实可以分为普通资产管理和另类资产管理,普通资产管理包括共同基金、公募基金等等。公募基金在国内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是因为A股表现不好,所以公募基金表现也不是很好,因为以前也没有对冲工具,现在虽然有但很有限,比如股指期货。但是单个个股的做空机制还是没有,所以投资者很难避险套利;现在我们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潜在回报率的是另类资产管理,比如房地产基金和艺术基金等等。但是另类资产在资产规模上不可能做得很大,可能在整个管理规模里可以做到10%-15%,不会超过20%。大部分资产还是在固定收益,公开股市基金。

  中国将步入大资管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积累了巨量财富。而中国未来几十年金融的主旋律将不再是发展银行业务,而是发展资产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尤其是直投、VC和PE。只有资产管理做好,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才能落到实处。

  过去的两年中,政府不断地促消费、促内需,但大家总觉得消费起不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管理做得不好。以前房地产热的时候居民可以炒房,但是现在房地产没有升值空间,甚至下跌;以前可以做股票投资,2008年以前是6000多点,现在是2000多点;所以从股权类投资来看,回报率不好。因此在投资收益不好的情况下,如何让老百姓放心的、大胆的去消费,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养老金和外汇储备管理得都不是很好。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逼近4万亿美元,投资收益却很低,如果扣除汇金里的投资回报,中投收益可能是负的。4万亿美元,一个点的回报就是400亿美金、2000多亿人民币。鉴于这样的情况,投资变得更加迫切,投资人才、投资机构变得特别稀缺,所以现在学金融的人,很多都是从银行、证券往基金方面转,这也是符合国家需求的。

  VC与PE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美国过去30年,VC、PE的发展非常的迅猛,跟GDP是高度的正相关,美国的创业协会发表报告说,他们的投资规模占GDP的1.1%,VC、PE支持的投资者公司创造的产值占美国 GDP的21%左右,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10%。所以美国对VC、PE是非常的支持,比如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而我国VC、PE渗透率偏低,大概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占我国GDP的0.12%,但是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VC、PE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财富增值重要的推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VC、PE近几年发展得很快,从1998年成思危副委员长提出1号提案开始,中国的VC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到2002年。当时预期中国创业板大开,全国在短短时间内出现了360多家创投机构,但是因为创业板推迟,这300多家的90%消失了,直到2009年创业板建立后,我们看到VC、PE井喷式的发展。2007年为什么有很高的增长呢?2007年是中国A股市场解决了股权分置的问题,也就是说法人股可以流通了。在2007年以前,我投资一个上市公司所得到的法人股是不能上市流通的,但是2006年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2007年得到了井喷。2009、10年创业板开始给VC、PE打开了通道,到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历史顶峰,当然这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2009、2010年的时候成功创富的故事,使得一批没有专业团队,没有成功经验的,所谓的“伪PE”遍地开花,达到了全民PE状态。那个时候全国大概有超过6000家的PE公司。后来到了2012年IPO窗口关闸,关了15个月,VC、PE应声而跌。所以到了2013年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PE的总投资额不到1000亿,投资规模下降到50%,单笔投资额也下降了,今年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资本市场需要重磅改革,帮助企业成长

  现在有800多家排队的企业等待上市,这在我看来根本不是问题。这7、800家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科技创新企业,大部分都是企业平均融资规模在3-5亿元人民币之间。总共加起来的话这7、800家企业的总融资额也不到4000亿,不到银行一个月的新增贷款,甚至只是每年内地流入澳门赌博的钱。所以这么一笔资金都不敢让资本市场消化,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中国的资本市场最大问题是过度监管,监管的人不懂资本市场,监管的人都是从银行过来的,都是过于保守,我说得这些话容易得罪人,但是我心里话。中国的资本市场到了一个危难的时候,必须要有重磅改革措施。下面进入我的十大观点。

  十大观点

  一批百亿企业

  第一,虽然中国的VC、PE这些年的发展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这些创业者很争气,尤其是早期的这些成功的高科技企业都是外资投资的。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值公司之一;第二,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第一是Google,第二是亚马逊[微博],第三是腾迅,如果阿里巴巴顺利上市,那第二或者第三名有可能就是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京东商城[微博]今年五月上市,市值已经达到400亿美金;小米才创办3年多一点,如果上市,市值也会是超过300亿到400亿美金,这就是创新的力量。成立3年多的企业年销量额将近1000亿,这也是在创新、高科技和互联网时代才可以想像的。另外还有三家百亿企业,比如360有120亿美金,唯品会110亿美金,网易110亿美金等等。正是因为中国这些年有VC、PE的支持,才产生了一批百亿级的企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投资百亿级的企业。

  回想我在金融行业的这27年,我也跟百亿企业没有几次缘份:第一次缘份是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1993年投了平安保险的几千亿美金;第二次缘分是中国的国企改制上市,尤其是四大银行中的前三家,中行、工行和建行,上市之前引进战略投资和国际PE,30亿美金的投资获得利润超过100亿美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林银行,金融危机后,美林靠卖建行股票躲过一劫。在中国,投资金融机构可能是产生巨额回报很重要的领域,因为中国金融领域是特权,是执照,是保护并且是有一定垄断性的,所以当时我们投平安保险,就是看中它是中国第一张民营的、非国有控股的保险牌照。

  在互联网时代,很荣幸的是我们跟百度有了交集。百度的市值现在是将近800亿美金,超过了高盛,是摩根士丹利的2倍,这在当时的华尔街觉得不可想象。当时我们都仰视高盛、摩根,尤其是摩根财团这样一个金融寡头,现在它的市值只有百度的一半,腾迅的三分之一,阿里巴巴的四分之一,所以这些财富增长的故事让我们激动不已,让全世界所有的投资人都激动不已。这就充分证明中国的投资市场是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回报的,也证明中国市场以后也可以出现世界级的基金管理公司,黑石也好、凯雷也好,将来都可能出现在中国。这就是我们这代金融从业者创业者的梦想,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个世界级的银行,我们可以创办一个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很多的金融机构是个人、是创业者、是团队没有办法去掌控的,但是在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在未来PE、VC、对冲和复合基金这些领域是能出现世界级的。巴菲特在有生之年靠投资,把自己变成了全球第二,身价超过600亿美金。现在中国复星郭广昌就把巴菲特作为标杆,将来追赶或者超过他们,其实也不难,巴菲特投资40多年,年平均回报率18%。如何坚持40年如一日,保持18%的回报率,是大家要面对的挑战。

  两大基金阵营: 外币V.S. 人民币基金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两大基金阵营,外币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早期外币基金进入中国时候是1993年,当时在香港我们跟高盛直投部一起投到平安保险,后来像投中金及蒙牛、福建恒安都是外币基金投的,后来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外币基金投的。目前市场上还是这样,好在现在本土开新基金的个数已超过外币,但金额来讲,人民币的规模还是不如外币基金的规模大,现在互联网行业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制药,这些带有风险项目的还是以外币基金为主,人民币基金还是没有克服风险承担障碍。因为人民币出资人的观点不变,基金管理人就无能为力。再好的项目,只要不赚钱,投委会里出资人一下就把你否了,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三类管理机构:政府与国企、外资、民营资本

  三类管理机构,一类是由政府部门管理的PE机构,比如中信产业是中信集团的,深创投是深圳市政府的,弘毅背后是联想集团[微博],达晨创投背后是湖南广电集团;第二类是外资PE,红杉是外资的VC,黑石、凯雷是PE。但是凯雷近几年在国内也拿部分资金出来投,VC的项目里头比如凯雷投了携程网获得了很好的回报;第三类就是民营的PE,三不靠,不靠政府、不靠国企、不靠外资,是纯市场化的PE机构,比如信中利、九鼎、同创等。

  VC/PE的四个投资阶段

  VC/PE的业务模式主要分四个阶段,简单来讲就是募投管退。做为基金管理人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募集资金,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如果出资人和基金管理人都看好一个产业,我们就会去游说,让他们把资金交给我们管理。我们与出资人的关系是,收百分之二的管理费,投资收益超过一定比例,有百分之二十的分红,这也是我们商业模式;募集完资金后,要做投资,投资完后要做投后管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企业重大事项要通过董事会,帮助企业在战略上规划和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将一些资源与企业对接。最后阶段是退出,企业一般有三到五年的发展期,达到上市条件了,我们就通过上市退出。但是在国内上市窗口关闭,退出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IE到海外上,或者并购退出。证监会一年半来做得最好的政策就是大大松绑了并购审批。把上市IPO的通道控制得比较严,但是鼓励上市公司去收购非上市公司来发展壮大,实现公司的转型、业绩的提升。当然并购这块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并购贷款的支持,其实在美国八十年代中后期并购就大行其道,并购的好处是它使一些上市公司不能形成一种内部人控制,即对股东的权益不闻不问。如果亏损,可以让其退市,如果不亏损,可以通过杠杆收购来打破这些所谓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投资的五大格局:创新、成长、重组、套利、跨境

  中国的投资可以分为大五格局:第一个格局是创新、创业,例如百度、小米等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我们认为下一波热潮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而其中的在线教育就是近期投资的一个热点。现在教育领域里也是风投基金很多,这一轮投资更重视科技含量。马云花1.2亿投了个在线学英语的项目VIPABC,我们也是上个月刚刚跟新东方投了一个决胜网,是由去哪儿创始人创立的教育领域里面的去哪儿,主要做流量分发的一个平台。

  第二个格局是成长,不用多言,过去几年我们的市场与企业一直是高速成长。但同样是成长,如果你有品牌意识,你的成长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温州和泉州都是中国曾经出口的重要基地,尤其是温州,曾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很多的公司业务一蹶不振,可是泉州这边金融危机后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温州人做鞋、做纽扣、做鞋垫做全世界第一的很多,但没有一个品牌的是他们的,而泉州这边,就特别有品牌意识,泉州一个晋江的地级市,出现了几十个全国知名的品牌,比如服装里面的匹克、安踏、特步、乔丹、361、七匹狼、劲霸等等,都是在中国消费群里面有口皆碑的企业。所以,晋江的一个县级市有67家上市公司,这和温州完全是天壤之别。除极个别几家企业以外,温州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相关的资本运作,所以我说有品牌意识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们投资界很时髦的话是:请找大风口。因为巴菲特有句话曾说:大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猪飞起来很重要,也很容易,但是怎么保持它不掉下来,我们就要给它插上两只翅膀,一只翅膀是品牌,一只翅膀是资本。所以。中国这样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基本上有种能力,就是找到风口,把自己吹起来,同时能够迅速伸出两只翅膀,因此像蒙牛、汇源、娃哈哈都是这种高成长的、消费者认可的公司。

  第三个格局能够创造收益的是并购重组。中国的并购市场,现在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是成长迅速,现在很多的第一代创业者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卖掉;第二,A股市场的松绑和对并购的批准的要求减少使得很多A股公司愿意去收购;第三,在互联网领域里面高速发展的企业现在成为大赢家,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三家巨头去年一年大概花了200多亿美金做收购。这样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件极好的事情,第一,这样的收购对中国的创新的高危企业提供了一种退出的通道;第二,BAT能够把他们的一些资源和被收购的企业对接起来,可以使被收购的企业发展更快,比如百度收购91无线,两个平台对接以后发展非常快;比如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也使得高德地图有快速的发展,再比如腾讯收购搜狗以及入股京东,都是有战略性的价值。所以巨头的收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弥补了我国本土的创投资金对创新企业支持不够的问题。

  可惜的一点是这三大巨头,或者再宽泛一点说互联网前十大上市巨头,都不是我们内资的基金投的。所以他们做的越大,价值越高,国际的投资人回报就越高,这是很大的遗憾。但反过来看,对我们的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现在电子商务、社交、搜索都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使得我们整个国家的工作的效率、生活的质量、娱乐的气氛都大大的提升。

  第四个格局就是套利。有价值的空间就有投资的机会,比如说新东方两年前的股票从27美金跌到9美金,那个时候投资人勇敢的进去,新东方四个月以后回到29元钱。360也是这样,股价从24美金跌到

  4美金,这里边还是有套利的空间。我们有一支复合基金,关注的领域还有一个叫PPP(Public-Private-Public),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下市之后再在国内或者香港的市场上。这里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像四环药业,中国安防,巨人网游,分众传媒[微博]。分众传媒的私有化是3个月前完成的,但现在在哪个资本市场上还没有定论。如果分众传媒要是在国内A股上,市盈率肯定是相当的高,起码比在美国价值要高到1-2倍。这主要是因为在美国,投资人不懂分众传媒的商业模式,就无法对这个公司有一个好的判断,也就导致了股价一直很低。在美国居民是有隐私权的,很少看见一个大楼和电梯里面充斥着各种广告。而中国的物业没有这样的限制,分众传媒的广告屏分布在全国的几万个写字楼里面,是中国最大的传媒。所以它会和基金合作,准备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这和当年四环药业的案例一样,四环药业当时在新加坡市盈率和流动性非常不好,结果摩根斯坦利帮助他们下市,一年半后在香港上市,增值8倍。

  第五个格局就是跨境,包括跨境并购和跨境投资。联想因为收购IBM[微博]的业务成为全球PC的老大;双汇71亿美金收购美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Smithfield,这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这些好的企业,包括华为,TCL[微博],海尔,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出去的企业。过去的中国企业用低成本占领市场,现在我们的企业有品牌,有科技,有人才,有管理,可以占领更多的海外市场。

  成功创始人六要素

  投资人如何判断一个创始人或者一个团队是能成功的呢?这没有一概而论的铁律,从经验上来讲,我这几年总结了6个P。

  1)   第一个P,Passion,创始人要有充足的激情。我记得当年刚见到李彦宏、马云的时候,马云说我谁也不学,我就要做全球最好的企业,当时我们一帮人听的一惊,说你口气也太大了,你做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就已经很好了,马云说不行,我要做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现在看来,他花了15年的时间做到今天,未来15年是否能实现他的愿望呢,我觉得非常有可能。就像孙正义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只有3个员工,个子不高,他拿一个箱子垫在脚底下,跟那两个员工,滔滔不绝的讲了30-50年企业的愿景。这就是创业者的激情,他有一种使命感,他认为上帝把他送到人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种人看准了一定要投,这种人很难碰的到;

  2)   第二个P是Previous Experience,要有经验,马云在创建他的阿里巴巴的时候,他在北京商务部底下的一个商务中心骑着自行车送黄页,我们可以说他是有经验的,因为黄页是给进出口公司用的,所以他的阿里巴巴就把黄页挪到网上了,这是他的第一步。再比如李彦宏之前在硅谷的道琼斯做金融信息的搜索,网易的丁磊创业前在中国电信[微博]的宁波一个营业部里面写软件的,这些人都是拥有相关的经验;

  3)   创始人有经验以后就需要第3个P就是Persistence,坚持。我们碰到过几个激情澎湃的人,但是能够坚持3年以上的少,坚持10年以上的更少。像马云、刘强东这样的坚持15年不盈利的企业更少。但这并不代表坚持就一定要死磕;创始人必须要有坚持的理由,有坚持的实力,和坚持的弹药;

  4)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4个P,Personality,创始人要有好的性格和魅力去带着你的团队跟着你一起干,比如马云的18罗汉;

  5)   创业者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Popularity,创业者对投资人的说服能力也很重要,马云是6分钟就说服孙正义投资30亿美金给他,跟杨志远打了场球,杨志远就给他投了10亿美金,所以这种人格魅力不是创业者都具备的。马云是学英语的,他英语好,那学英语好的人多了,那为什么马云能说服投资人,坚持持续的支持他?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的因素;

  6)   最后一个P就是要信守承诺,Promise,创业者给投资人承诺的东西,不一定是赚钱,但是中间有很多重要的里程碑,我能不能把里程碑设置的能实现。如果实现不了,那就要提前给投资人解释,告诉他们为什么没有实现,要告诉他们如果这次没有实现,那下次肯定能实现,所以信守承诺很重要。如果大家关注阿里巴巴上市的事情,为什么有那么多噪音和不确定性,就是最后一个P。

  企业成功七要素

  除了创始人的品质以外,企业是否可以成功也有几个因素是需要考察的。这也是我做VC、PE这么多年来的一个经验之谈。首先,团队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团队要搭配好,团队要齐心,团队里面要有一个核心人物,创业团队里面股份不能都一样,容易产生纠纷。团队中要有一个灵魂人物,基本上中国创业成功的公司都是一个山头一个老虎,当然也要很得力的副手,最重要的还是核心的创业者;如果有了好的团队,企业所在的行业也很重要,如果这个行业不大,一个企业做足了50%的份额才有几亿的市场,这种行业不要去碰;另外,如果公司所处的这个行业很大,但是一个公司凭什么可以拿到50%的份额,这就需要看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技术或者产品。产品和服务要有一定的门槛,使得公司可以在这个行业里面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资本也很重要,创始人或者团队要会讲故事,要会跟投资人沟通,要让投资人相信你在资本的支持下能实现愿景;有了资本和团队以后,公司的管理非常重要,有的团队成立的前一两年打乱仗没有关系,但是到了一定规模以后,管理得跟上;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创业企业有没有能力迅速建立海量用户群比它是否可以创造收入更重要。在移动互联网的经济中,要快速极致地到达用户,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很多用户的需求是碎片化的,因此用什么样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迅速的建立海量的用户,然后公司再来关心你的收入问题。比如软件免费,用免费的软件建立亿万用户,然后向他们推送游戏,推送广告,收入一下就起来了,这个模式就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再有就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公司的品牌、用户体验、口碑、诚信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

  投资的八个步骤

  那么看好了一个企业,看好了一个团队,投资的步骤,我们给他分成8个步骤,从项目的预选,到洽谈,签意向书,大批的条款定下来,开始做法律、财务、市场的尽职调查,再到之后的估值谈判,形成投资的文件,取得公司投委会的最终批准,和企业签约,到最后的入资,就基本上是一个完整地投资程序。

  九大投资机遇

  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可以带来九大机遇,这九大机遇可能会主导中国经济的未来2、30年的发展,做为投资人来讲我们非常愿意在这九大方向里面寻找投资的标的。全球化:中国的产品、企业和资本都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形成一个双向的投资机会;国际品牌需要开拓中国市场,这就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城镇化:未来中小城市和区域性的中心会得到更大支持,这会带来房地产、建材、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的投资机会;数字化,这个不用说,我们现在每天用的手机早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移动互联网、云端和大数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颠覆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如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都是让我们对原有行业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转变;文明化:随着我国中层阶级的人群越来越庞大,消费向中高端化上移,消费者开始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新的需求,这将带动影视、旅游等文化产业及健康等医疗行业的投资;整合化:这主要体现在服务行业。企业想在该行业中胜出,必须要整合连锁、系统、渠道等多方资源因素,形成规模化发展;民营化:随着三中全会后,混合所有制会渐渐形成一个市场的主旋律;本土化:近几年消费品投资逐渐本土化,国产品牌提升速度极快,包括像361度、特步、匹克等体育服装,都是国产品牌中崛起速度相当快,像我们80年代出国留学的时候,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回国探亲的时候,给家里买几大件,松下电视机,西门子的冰箱啊,现在这些国外品牌,在中国已经没有那么有名了,TCL、海尔,联想都进入了千家万户,取代了国外的品牌,那么在消费领域里面也存在的这个问题。过去像港台的一些服装品牌,完全被国内品牌所取代,这是中国品牌的国产化、本土化带来的投资机遇;低碳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大环保、绿色、空气清洁都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十大战略新兴产业

  我把上述这九大方向概括为10大新型产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机器人(无人飞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工程、新能源、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等)、复合材料、环保科技。

  PE和VC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募资方面,中国现在很多的LP(投资人)都处于一个短视的阶段,不能承担风险,未来我们将更多依托保险、养老金和企业这样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全民PE的阶段,许多基金管理人经验不足,良莠不齐,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有品牌的有丰富经验的基金管理人倾斜,我相信未来中国产生例如黑石等这种量级的管理超过1000亿美金的基金管理人,一家这样的企业可能超过中国所有PE加起来的总和,这就是我们和国际上的差距;从退出机制来讲,证监会的改革迫在眉睫,正在大行推行备案制,推行新三板,推行并购的松绑,我认为这都是好的发展态势,所以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中国的PE和VC在未来将会大有可为。

  希望未来我们能和我们的学长们在PE和VC上做的更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提供资本助力,实现我们留学报国梦,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转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西甲-C罗两球贝尔破门 皇马4-1取20连胜
  • 娱乐释小龙分手3年后祝福何洁:她会越来越好
  • 财经京石高速重建再获22年收费权 免费仅40天
  • 科技双11真假电商:销量去哪儿了
  • 博客实拍普吉岛红灯区 2014最火博客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神老师走红 被质疑太漂亮教不好(图)
  • 谢百三: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强劲
  • 慕容小散:吴晓波 您为什么不炒股呢
  • 管清友:点评经济数据 等待政策暖风
  • 郎咸平:中国改革必然遭遇的五大阻力
  • 刘光宇:最值钱的土地将最不值钱?
  • 朱大鸣:油价暴跌救了中国经济一命
  • 余丰慧:这轮牛市风险将大于2007年
  • 如松:10家坏账银行又该找央妈了
  • 陈思进:人民币暴跌了吗?
  • 叶檀:央妈偶尔忙 中国经济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