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于12月7日在上海举行。专业金融人士朱云来在演讲时表示,金融界比企业界平均多赚两倍的钱,这个现象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以下为对话实录:
蒋昌建:朱先生,现在我问一个问题,2006年我们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我们2020年还提出了创新目标,科学研发对GDP的贡献要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是最近我们看APEC会议,有一个说法,包括中国商务部和有些部长,说我们现在仍然处在创新不足的阶段。所以“创新”这两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尤其是浙江企业家,他们也都想创新,所以朱先生,您眼中的创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以及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践?
朱云来: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买来的,是不是真正能掌握,能创造?现在制造业不赚钱,最时髦的还是金融,但是有的时候,你可以想,到底是什么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强盛,如果这个国家都不会做制造,金融界要比企业界平均多赚两倍的钱,会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也许我的观点比较陈旧,我看的就是你能不能比别人先发明出来某个产品。说到底,金融是服务于实业的,金融的作用是辅助、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走。所以我觉得过去口号讲得比较多,但实际落实有多少需要打个问号。
我问了很多人,比如货币发行总量是什么,要问数基本都不知道,包括很高级的企业家、领导都不知道。如果说债务,你懂吗?那大家都懂。我算了一下,我们国家货币发行总量就是国家的负债总额,几乎是同一个数,还是很发人深省的。
现在大家都讲“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那就应该是跟过去不一样。同时是不是意味着过去的常态不能持续了?刚才有经济学教授解释说这是经济的正常规律,其实我倒觉得,中国经济现在的增速未必就不能到10%以上,但是过去的那种发展方式是绝对不可以的。发这么多债、这么多过剩,怎么办?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从老常态变成“新常态”就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的变化我们怎么应对?是不是需要改革、进步、需要创新?或者是不是我们系统发生了什么问题?刚才两位教授讲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似乎有很多新的信心,中国的潜力确实巨大。这样的人口、这样的大国,以及这样门类齐全的行业,在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但是这仍然不能排除如果我们做得产品太同质化、太基础。很多是货币刺激作用刺激出来的,这不能保证我们成为一个长远的、真正有竞争力的、经济效率非常高的国家。
我们过去都是靠低成本竞争力,这是现实,因为当时我们比较穷,我们希望富,希望大家过好生活,成本必然提高,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的工资收入必须提高。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发展经济就是希望每个人富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度量。如果全国都在节衣缩食,然后过量投资,最终可能我们经济的效率会很低。
蒋昌建:融资难有时候说残酷一点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你发现这个市场的资金大量在集聚,希望投好项目,如果你的产品是市场短缺的、需要的,融资一点不难。朱先生,您有什么话要补充?
朱云来:你基本把我要说的说了。都说融资难,那倒过来说,融资,谁投资?投资就需要有基本回报。就跟刚才说的成本低、收入高的道理差不多。就像您说的,这恐怕就是个伪命题。关键是真正有好的项目,创新型的项目。因为资本市场有个资源分配的机制,他的效果就是让资源集中在效率最高的环节。所以仅仅简单讲融资难,我们把融资变得非常容易,你就会发现钞票铺天盖地,最后可能投资收不回来。
蒋昌建:您一句话告诉我们,真正要使金融反哺实业,我们政策上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朱云来:首先解决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都是在管制,这些体制的设置、这些市场制度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当然,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个路是要一点点走的,但毕竟我们现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也看到了很多问题,还是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不是简单的顶层设计,现在要社会设计。所以我认为现在企业要审时度势,因为改革不容易,也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我们现在面临经济的困难,对长远来讲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把握未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