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于11月21-23日在三亚市召开。11月23日下午,“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机会”分论坛举行。美中汽车交流协会主席、美国百人会大中华区主席、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在发言时表示,提到的华为在美国事件,那么大的公司买一个大概一百万左右的企业,居然会被否决掉,而且说是靠近军事基地,听起来很荒唐。
以下是汪大总讲话实录:
杨燕青:汪总,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我们付出哪些就教训,从您经历角度和我们做一点分享,有请汪总。
汪大总:谢谢主持人,您的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先做一点铺垫,我是一个海归,我在中国和美国汽车界工作了30年,前十几年,我是致力于把美国的技术,美国的产品,运到中国来。后来海归以后,作为国内大的国有企业汽车公司的主要领导,我致力于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在海外完成五项并购,最近两三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春晖资本,去年我们也跟中国的企业一起完成了四项海外的并购,其中三个在北美,有一点点实战经验。
我想说几点,第一点,从汽车角度讲,因为我搞了一辈子汽车,别的不太懂,汽车发展的历史,中美两年的合作历史,是一个共赢的历史,我是1981年到美国去,那个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一年是七千辆,我第一次回中国作为通用代表是1994年,那个时候中国是将近一百万辆,大家知道今年中国汽车产量是多少,今年可能要突破2400万辆,已经把第二的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没有国际汽车工业的合作,特别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合作,我们的汽车工业是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的。合资的路径给我们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资金,也积累了经验。所以中国是受益的。反向也是一样,我刚才提到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本土,我还在零部件集团叫德尔福集团工作过,福特汽车[微博]去年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了50%。对美国也是一个双赢。这是第一点,历史就是双赢的历史。
为什么是双赢?就是我想讲到的第二点。两个基础层面上,我们两国的工业是互补的,美国的汽车工业它有百年的历史,它有很多的人才,它有很好的产品,它有很好的品牌,它担心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所以发展潜力不是很大。我们中国就是另外一方面,正好相反的,中国的市场蓬勃发展,过去的十几年,平均增长20%以上,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欣欣向荣。但是他们在技术方面,在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是互补的。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共赢的结果。
第三点,往前看,我认为我们的合作共赢的局面还会继续,继续但是模式会有些改变。如果说以前我们的合作是以美国向中国投资为特征的话,那么今后将来,中国对美国投资,会变成一个新的亮点。刚才我提到我们去年就在里边跟中国的企业一起做了三个,所以这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作为一个新的机会。
现在就开始回答你,这里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教训。我想围绕两点讲。
杨燕青:汪总能不能分享一下在过去经验中失败的教训。
汪大总:我会讲两个,失败的经验很多了,我就讲中美,有两点非常关键,为什么会失败?中国的企业虽然做成的不是很多,但是大家在努力做的非常多,就是成功率不到50%,它出去找,出去做,但是真正做成的恐怕远远低于50%。为什么呢?有一条就是信息不对称,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点抽象,事实上就是说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跟国际接轨的程度有些规矩也搞不清楚,别人的习惯,我们也不太熟悉。说老实话,这个对美国的方面也存在,特别是美国的中西部,它的国际化程度也很低的,你向他了解中国,他跟你说的非常少。我知道的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你知道,产生误解,产生误判,这个东西就使得很多合作机会都失去了。
您刚才还提到好的例子,你提到的华为,我对情况不熟悉,但是想想也很奇怪,那么大的公司,买一个大概一百万左右的企业,一百万是很小的东西了,居然会被否决掉,而且说是靠近军事基地,这个东西听起来很荒唐,这应该说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怎么办呢?刚才Tim讲得很好,做一件事情做成功,主要是靠人,你不知道的事就不知道,不知道的事就去外面找点助手、帮手帮忙。刚才提到他们当时如果这样去做的话,就会提出比较合理的方法,我就这个事也跟美国一些专家也讨论过,其中还有过去当过美国的内阁成员,非常熟悉中国的情况,现在也在从事这方面的事情。他告诉我,如果他们这样做,也许可能就会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好的帮手。
除了这些专业团队以外,我特别想提到我们华人华侨队伍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好的帮手,这是中国的特色,我们大概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有大量的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熟悉双方的情况,我称之为他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清道夫,我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去年我们买了美国一个企业,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的轻量化材料的企业,标的远远大于100万,大于100万的大概2亿左右,这么大的标的,我们在三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其中一个成功的经验,我们在里面请了三个非常有经验的当地的华人,一个是技术专家,是这方面的院士,给我们做尽调的时候非常到位。另外做过这方面的企业总经理,对商务方面非常熟悉,这样就大大促进了。
杨燕青:是百人会的成员吗?
汪大总:这三个人还不是百人会成员,你提到百人会更好了,百人会是美国的精英组织,里面有大量的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经验的成员,也非常愿意促进中美之间的经济交流,我记得有一个会员,我们访问商务部,就公开表示,我们在美国建厂,我们去美国30年,在美国建15个工厂,这里有多少经验,有多少教训,都愿意跟大家分享。所以这就是一个资源。
杨燕青:我听了一下汪总,重点要讲的是隐含的东西,假如你要到美国投资,一定要找到了解情况的人,了解情况的人有几个可能性是哪一群人,比如百人会是一群人,比如汪总代表的春晖是另外一群人,他不讲失败的案例,一个劲讲大家为什么找他,找他还是有理由的。我们现在说美国的汽车业很多转移到中国来,中国在替中国市场生产很多汽车,当然也替全球市场生产很多汽车,最后中国市场汽车非常多,当然中国人民需要汽车很多,但是汽车导致雾霾的天气,你觉得汽车领域和相关的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和美国是不是需要有一些协同,因为你是汽车方面的专家?
汪大总:你不能说所有雾霾是因为汽车造成的,首先把这个说清楚。美国汽车比中国汽车多得多了,美国现在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2倍,从城市来看,北京大概是570万辆,东京是700万辆,纽约是一千多万辆,但是东京和纽约雾霾没有北京严重。我不否认汽车对雾霾有它的罪过,不管怎么样,回答你这个问题,两国在这方面合作肯定是好事。我看到最近我们两个大国领导人在这方面迈开了一小步,但是不知道美国的国会好像有不同意见。
杨燕青:所以你们百人会要影响美国国会才行。
汪大总: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探索的,我们的会长也在下面坐的,咱们一块回去探讨这个事,倒是我们值得考虑的事。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