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转型与挑战”分论坛文字实录

2014年11月22日 16:33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上图为“新金融·转型与挑战”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上图为“新金融·转型与挑战”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以下为“新金融·转型与挑战”分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主持人马洪涛,非常高兴能够继续为大家主持“金麒麟论坛”今天下午的内容。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准时的回到这个会场,可能很多朋友回到这个会场的时候发现,这个会场好像比上午小了一点,没错,我们今天上午是在这个会场里面进行了上半部分的内容,吴敬琏先生、姜建清董事长,还有很多专家、很多企业家在这里分享了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思考。今天下午我们这个会场是分成了四个部分,跟我们这个论坛同时进行的还有三个分论坛,大家将会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讨论,希望我们今天在这个会场举行的内容不会让你失望。

  这里将围绕金融的话题展开讨论,我们知道最近两年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上任,中国金融改革加快了步伐,不管是民营银行一个一个的获批,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脚步的加快,还有利率市场化继续的推进,等等一系列我们看到金融领域的改革,的确让大家对于我们金融改革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当然这个过程中海油很多问题和挑战,今年我们也像往年的金麒麟论坛一样,把我们金融监管最重要的三个部分的领导者请到了我们这个会长,分别来自于银监会、证监会[微博]、保监会的负责人,他们将围绕着当前的金融改革、金融监管等等问题,给大家做出权威的解读。所以第一个话题,将围绕金融监管和创新邀请我们三家机构的领导人进行主旨演讲,首先有请中国银监会的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先生,他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于学军:各位来宾,各位我们老朋友、新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今天这样的论坛。

  我看了这个会议的通知,我们这一节就是金融监管和创新,围绕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我是做了一个命题作文,我觉得这个题目直截了当的讲实际上好象也没有多少可讲的东西,但是联系到我们工作,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形势,所以我就想用一个什么角度来讲,这个角度就选择了我们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整个领域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实际上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金融监管他的思维或者创新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就选择这样一个视角做一个发言,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走了30大几年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五六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经历了两次外围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其实在这个期间全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不止这两次,但是对中国明显形成影响的就是这两次,一次就是1997年从泰国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叫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次就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当然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是在欧洲和美国,这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的经济、金融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泰国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个货币危机,由于当时东南亚的国家大多采用的是固定汇率体制,并且直接与美元挂钩,这个期间由于美联储不断的提高他的基准利率,使得美元指数在这个期间不断的升高,而亚洲的这些国家他们的货币和美元挂钩,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在这个期间不断的高估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市场需要做出重新的定价、重新的调整,这样就使得从泰国泰铢开始,亚洲国家一系列的货币都发生了大幅度的贬值,形成了亚洲所谓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金融振荡。

  当时对中国的金融也形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人民币当时承受了巨大的贬值压力,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外贸,也影响到这个时期,在98年、99年这个时期我们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政府,当时朱熔基当总理,也是出台了刺激性的政策,当时发行1千亿元人民币债券,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那个时候的银行普遍出现了一个吸贷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讲这个吸贷的问题,实际上最早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2008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大家都知道,离我们比较近,很多都经历过了,首先是美次贷危机引发,其实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之上美国各金融机构它的市场开发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在全世界销售,造成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它的崩溃就传递到这些发达国家,造成了整个全球金融市场剧烈的暴跌。影响主要是这些欧美国家,就是金融市场发达相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这样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金融实际上当时是影响不大,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在这之前中国外贸进出口每年增长都是百分之二三十,金融危机来了以后一下子变成负增长16%,这样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对中国的金融实际上没有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这两个时期、这两个阶段,在亚洲和全球金融出问题的时候,中国金融的状况,包括我们银行、证券、保险,实际整个机构资产质量的情况、市场的情况都还是很好的。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整个金融的状态不错,讲前面这个就是为了讲我们现在这个题目,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际上在两次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恰恰进行过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一次是在94、95年,就是我们当时治理整顿实行三年经济软着陆过程当中,当时对四家国有银行剥离了14000亿,大约是14000亿的不良资产,我们银行的状态在这个金融危机发生前正好是比较好的状态,2008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在04年、05年以后,又对工农中建交四家大的银行进行了不良资产的剥离,也是处理掉了14000多亿,其实这两次加起来处理了大概30000万亿的不良资产,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银行的重组、改制,我们这两个阶段恰恰正好是银行处在一个比较强壮的状态下。所以当时的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一个是本身冲击不大,另外我们当时状态比较好,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不是说中国的金融始终就是好的,只是说那个时候国家花的很大的代价,把这些不良进行了处理。所以我记得当时朱熔基做总理当时做报告的时候就讲过这样的话,不是说我们中国就没有问题,只是说我们问题出现的早,我们早期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所以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对中国金融的冲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既然两次危机大风大浪都过去了,为什么现在风平浪静以后我们现在反而是面临着困难,无论是经济、无论是金融,好像这个困难还是比较大,我觉得起因实际上也是和金融危机有关系的,就是我们这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政府紧急启动了当时所谓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巨额的投资刺激计划。

  我有一个说法,我叫4+10万亿巨额财政信贷投资的刺激性计划,这个说法是我经常讲的一个概念,其他的我看没有什么人讲这个概念。主要说我们当时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加上银行一年的放贷增加了10万亿,就是10万亿以上,实际上证券公司他们做过一些测算,加上表外其他没有统计进来的,实际上这一年大的口径应该是超过13万亿。这之前我们一年的信贷投放,全年没有超过5万亿的,所以一下子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实际上当时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信贷膨胀这样的问题。这个导致我们今天经济当中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比如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整体负债率大幅度攀升,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影子银行、社会集资盛行,甚至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乱象丛生,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这些问题都是跟当时我们实行巨额的刺激性政策相关的。大量的贷款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很不审慎的投放出去,今天就变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或者潜在的不良资产,这个风险就由此而产生。

  现在我们银行普遍不良反弹的压力非常大,不管哪一个行,也不管哪一个地区,实际上现在我们银行反映的不良远远没有完全暴露,个别银行我的看法还只是冰山一角。对这个过程简单打一个比喻,我觉得中国金融现在的问题就是当时在这样一个巨额的货币信贷投放,好像欧美他们发生了金融危机他们得了病,中国紧急的为了抵御这个风险我们就打针吃药,我们打了过多的激素。当时治疗有好处,如果当时的打针吃药对阵下药不对或者说剂量过多,一定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我们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均是由此产生。

  讲这个问题我们只是从我们今天讨论的角度来讲的问题,如果说你从其他方面讲还可以讲很多其他的体制、机制,包括具体的监管,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今天就限于我们这个话题我讲这句话,中国目前中国金融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当时这样一个刺激性的政策,过度的、不当的这样一个刺激政策形成的后遗症造成的。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三期”叠加的说法,其实“三期”叠加这个说法,最早都是由我们相关的部门总结出来来的,就是说中国现在经济当前面临的形势、困难主要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期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加上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起来产生的效应。“三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期政策消化期形成的,是一个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没有当时这样的刺激政策,很难说我们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到中高速的增长,很难说我们的结构调整已经提20年不止了,为什么现在问题突出来了,实际上跟当时这样刺激性政策直接相关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金融监管实际上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挑战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我们当时出台的这样刺激性政策形成的后遗症,不审慎的发放了大量的贷款,造成今天面临这样一个局面。这样一个局面直接影响了中国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多的问题都和金融相关的。

  在这样一个形势面前,对金融监管部门确实是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在这样一个挑战面前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金融监管创新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很多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恰恰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既然如此,就不能着眼在微观层面,而应当着眼于宏观思维,就是要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战略性思维,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往往他们专业性比较强,政府部门比较起来他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很强的工作,大部分的监管人员又是以专业性为己任、为荣耀,往往缺乏一个整体的宏观思维,这就是一项矛盾。

  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这样一个局面面前,我们监管部门特别要提倡宏观审慎监管这样一些概念,当然宏观审慎监管它本身也是有一个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宏观审慎监管是全球监管部门讨论的话题,应该说这个框架本身是很完备的,但是问题是我们怎么把它学习好、把它应用好,采取监管措施的时候或者是做监管行动的时候真正能体现出来这样一种思维、这样一种水平。

  因为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场合是很开放的场合,具体的一些监管工作事项在这个场合讨论也很难讨论,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多讲了,也限于时间,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主席,于主席刚才在演讲中也是直言不讳的提出来前些年过度的信贷投放造成了我们现在金融领域诸多的问题,当然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的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创新去加以解决,非常感谢于主席。

  除了我们的银行系统之外,大家也知道我想最近对于证券市场大家也是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证券市场的确现在开始变得红火起来,很多人又重新杀了进去,而曾经在过去六七年里面都一直非常低迷的市场现在又让很多人看到了一些希望,指数在不断的恢复性的增长,但是我想现在更多的人在关心指数的同时更加关心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质量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资本市场的功能、我们的机制是否真正实现了科学的转变,是否在几年的时间里面完成了一个脱胎换骨的成长。接下来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一位嘉宾,我相信他的演讲会让我们找到刚才我们这一系列疑问的答案,他就是来自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先生,姜主席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资本市场如何服务新兴产业”。

  姜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新浪金麒麟论坛”,首先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围绕监管转型、推动市场创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能力,谈一下工作的情况和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并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技术深度性强,有着广泛和潜在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期金融发展提供支持。

  近年来为满足创新型、高科技型产业发展的需要,证监会针对市场层次比较单一、市场覆盖面不广、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加强资本市场体系和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为对接投融资需求大平台、拓渠道、建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股票市场方面,改革了创业板市场,降低财务准入门槛,申报企业不再限于新能源等九大行业,建立小额快速灵活的再融资机制。截止2014年10月底,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达到400家,其中新兴产业企业296家,总市值1.7万亿元,发挥了新兴产业发展助推器的功能,同时将新三版挂牌公司范围扩大到全国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包括广大新兴产业企业。股份公司不分行业地域、不论规模大小,均可申请挂牌,进行股份转让,定向融资和并购重组。截止今年的11月18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337家,其中新兴产业企业数量约800家,占比超过60%,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化发展,正在研究制定市场定位、发展路径、监管框架等具体规则,进一步拓宽广泛新兴产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渠道。

  按照鼓励创新、防范发展、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要求,正在抓紧制定股权众筹融资监管规则,努力为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股权融资拓宽渠道,推出优先股这些证券新品种,为包括新兴产业、企业债类的个性发行人提供灵活的直接融资规矩,促进资本与科技的对接。

  大家都了解,本周一沪港通试点正式启动,几天来沪港通和沪股通交易平稳正常进行。沪港通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新的“国九条”,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构想来源于市场,顺应了投资者的需求。

  债券市场方面,推出了不行政审批、没有财务门槛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为广大广大中小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截止今年10月底,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试点范围已经覆盖了29个省、区、市,共有152家新兴产业企业完成备案,发行金额187.5亿元,已完成发行116亿元,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将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主体拓展到新三板的挂牌公司,以方便更多的企业债在债券市场获得发展资金。私募市场方面,由于私募基金的市场化程度高,业态多样,会在私募基金领域布设前置性的审批,由中国证券业基金协会实行自律管理,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截止今年10月底,已有47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到基金业协会进行备案,管理私募基金6704只,管理规模为2278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6640亿和1876亿元,这些资金将多数流向基金产业,增强企业运行的动力和活力。

  二,深入监管转型。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基础过惹,市场因素不强等因素,监管部门更加注重前端审批和准入监管,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市场基础逐渐夯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条件逐步成熟。党了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4年证监会将推进监管转型作为工作重点,主动调整了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放松了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证监会在2012年已经取消了35项行政审批事项,在此基础上2013年以来又取消了6项行政审批事项,计划今年年内再取消一批,取消后证监会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为本届政府成立时的1/2,彻底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努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效率低的问题。

  二是,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去年以来,我会修订完善了并购重组有关管理办法,取消对不构成借壳上市公司的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目前有约90%的交易单数和75%的交易金额已不需要证监会进行审批了,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即可实施。同事,证监会实施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快速审核,大幅减少书面申报材料要求,会同相关部委开展并购重组,平均审核时间已减少到20个工作日左右。这些举措有利于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企业进行兼并整合,实行跨越式发展。

  三是,支持境内企业服务境外上市。去年以来,证监会进一步简化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审核程序,为包括新兴产业企业在内的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创造条件。截止今年10月底,内地新兴产业企业在境外上市50约家,筹资总额190亿美元,同时支持B股上市公司以介绍方式到境外上市,核准医药以借壳方式到香港上市。2014年证监会还主动促进互联网规范发展,特别是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市场,今年5月证监会首次核准允许控股金融机构,允许阿里巴巴[微博]收购天鸿基金51%的股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14年6月,我会出台关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程序、管理模式、信息披露等予以规范,推动建立健全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为新兴产业企业吸引人才、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方法。

  女士们,先生们,下一阶段我会将继续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新国九条的要求,抓紧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资本市场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产业能力,更好的促进创新、创业。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适度监管,进行严格控制,实行行政许可,分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内容,推进行政审批过程信息公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上述措施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审批负担,提高审核效率。

  二是,加快多层次股票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拟在创业板建立专门的层次,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一年后上市。丰富新三板市场的方式,进行并购重组和发优先股,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三是,推进股票发行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证监会要求,结合证券法的修订工作,抓紧研究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企业上市门槛。

  四是,创新期货市场品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实践中碳期货价格透明度高、公允性强,能够较好的反映碳排放强资产的价值,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行业倾斜,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企业的发展,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碳交易试点和统一的碳市场的顶层设计,研究开展碳期货交易的可行性。

  五是,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期货行业。我会将逐步放宽证券经营期货准入的限制,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证券经营机构服务,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为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同时,证监会将围绕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职责,全力配合立法机关做好证券法的修订和期货法的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营造公平、有序、高效市场环境,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姜主席重要的讲话。刚才姜主席已经在演讲当中告诉我们了,现在证监会正在做很多方面的努力,比方像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比方说像沪港通现在也在正常的运行,当然还有很多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也慢慢的在退出,我想这一系列的努力可以让我们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有信心,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希望会朝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发展。谢谢姜主席。

  接下来我们要有请的是中国保监会的副主席黄洪先生。黄洪先生将带来的一个演讲主题是“大力推进保险改革创新,建立和服务经济新常态。”

  黄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新浪金麒麟论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迄今来看,新常态这个论断是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最凝练的概括和总结,此次论坛以“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为主体,切中实际,适逢其时。在此,我代表中国保监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现在我想就新常态下的保险改革创新谈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

  一,经济新常态可能对保险业带来全面和深远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新变化,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从更深层次来看,经济新常态还预示着新的经济结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二是,新的发展动力。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为投资、出口、消费之首,消费需求超越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新的发展手段。改革创新超越要素投入,成为释放增长潜力的主要源泉。

  更进一步讲,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反映在经济层面上的新变化,随着新的技术不断应用,新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这些都在重新塑造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甚至是思维习惯,这些新变化最终都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保险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全面、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

  这些影响我个人认为对保险业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保险业务发展将出现新的增长极。进入消费经济时代,随着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等固定投资需求下降,相关的工程保险、工程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传统业务发展将随之减弱,而围绕居民消费的各类信用和保证保险等业务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市场机遇,围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商业养老和医疗健康保险将迎来井喷式的增长。现在大家可能每天早晚看信息看的比较多的都会看今天的PM2.5是多少,说明人们对健康的一种需求、一种追求。围绕社会财富存量保值增值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是,保险经营模式将面临新的革命。保险经营的基础是一定定义上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而这都有赖于对风险数据的分析和积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有被颠覆的可能,比如方兴未艾的车联网技术,通过全程搜集和分析单个车辆的运行信息,能够准确反映驾驶员的习惯和风险程度,比如现代生物诊断技术,能够以更低成本分析识别个人的致病基因和犯病概率,这些超越传统保险领域的新技术,吸引着保险行业外的新资本,这都将共同推动保险风险的个体化定价和保险市场的无限细分,进而对传统保险的经营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三是,保险组织形态可能将被重新塑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渗透,信息的可得性、透明性的空间提高,这无疑会大大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已故的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戈曾经指出,交易成本是决定企业组织形式和市场边界的关键因素,当外部的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的组织成本,曾经繁复机构臃肿的企业就显得越来越不经济,涉及到保险行业,以往的总公司、省级公司、地市公司、县市区公司、甚至乡镇村的经营网点,这种组织形态可能不合时宜,组织扁平化和经营虚拟化将成为趋势。比如成立不久的众安在线保险公司,就是我们俗称的“三马办保险”,完全按照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流程大大突破了传统的保险业态,形成了无所谓总分支机构的组织层级,无所谓地域划分的营销网络。

  四是,保险市场格局可能出现质的变化。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易成本的下降,保险市场的社会分工基础将出现动摇,利用互联网技术,保险公司完全有条件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点对点服务,这种约定式的保险经营将不断侵蚀保险中介依赖交易佣金生存的基础。

  保险中介市场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保险公司完全有条件开展一站式服务,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涵盖养老、医疗、意外等一揽子综合保险保障,当前产险、寿险分级经营将面临更多挑战。利用互联网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将不再成为保险公司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要障碍。设分级机构追求业务规模将不再是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的主要手段,一些率先创新的中小保险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有着越来越大的可能。

  二,经济新常态要求保险业加快改革创新。世界上唯一永恒的就是变化,经济新常态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兴业态、不断推升的保险需求,为保险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保险业要主动求变、勇于创新,展现日日新的行业心态和面貌,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的服务好经济新常态。

  一是,要把应用新技术作为保险改革创新的主要手段。面临当前的信息革命浪潮,保险业要密切跟踪和及时应用信息时代的最新科技成果,把信息技术引入每一个业务领域,把信息手段内嵌于每一个业务流程,把信息文化植根于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的头脑。

  二是,要把挖掘市场潜力作为保险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产业格局不断打破,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保险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保险的发展空间不断延伸,保险行业不能满足于既有的市场空间消极应对、错失机遇,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使市场嗅觉更加敏锐,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经营管理更加高效,充分挖掘新常态下的保险市场潜力。

  三是,要把用好人才作为保险改革创新的根本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在的市场竞争是理念的竞争、头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金融行业之间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之间的经营边界日益模糊,相关人才的专属性大大减弱,人才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和增强,保险行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深入改革用人机制,创新激励手段,牢牢占领人才和智力的高地,为保险改革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三,监管要发挥引领和规范保险改革创新的能动作用。面临经济新常态,政府不能够局限于保研守业人的角色,推进保险改革创新,保险监管机构不仅要随之更新监管理念、优化监管职责、简化监管流程,更为重要的是,监管要充分发挥引导和规范的能动作用,使改革有方向、创新有尺度,更好的促进保险市场发展,更好的维护金融安全,更好的保护公众利益。

  一是,要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重点推动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康保险意见的落实实施,对很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措施让保险业看得见、用得着、早受益。

  二是,要创造宽松的监管环境。充分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对敢为人先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手段要大胆闯,对创新带来的新生事物监管机构要有足够的包容心态,事先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缓下结论,对事后证明可持续、可扶植的创新做法要及时在全行业中推广应用。

  三是,要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推动保险改革创新,了解市场业态,对出现的市场苗头早预警、早防范,让制度能够及时跟上保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要储备好应对风险的工具箱,牢牢把风险锁定在可控程度、可控范围。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经济新常态这既意味着艰难险阻,也意味着发展机遇,更昭示着责任使命,在此,我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和支持保险业的改革创新,共同见证保险业的发展进步。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黄主席。黄主席刚才一再强调,现在保险行业面临的新常态,以及在这个新常态下保监会承担的历史的新使命,不仅仅是保险行业,像我们的证券行业,包括银行行业,整个金融领域现在恐怕都面临着新的常态,因为每个领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面临着不同的新常态的特征,但是有共同一点,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当然业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在这样全新的常态之下我们的金融领域到底应该做何选择,每家金融企业在战略上需要做怎样的调整,在听完了我们“三会”领导精彩的演说之后,我们现在换一种方式,通过一场对话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对话的主题就是“新金融,转型与挑战”。

  这场对话当中我们同样邀请到了业界很多重量级的嘉宾,他们都是“金麒麟论坛”的老朋友,而他们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很多观点也是备受关注,但是他们的身份到底是谁,我会邀请我们这场论坛的对话主持人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这次对话的主持人也是我们财经频道的同事,是我们财经频道的首席金融记者,我相信她的主持会让大家对于接下来这个对话充满了兴趣。掌声有请我的同事张琳。

  主持人张琳:谢谢洪涛的介绍,大家好我是张琳,欢迎各位继续参与我们今天下午的讨论,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新金融,转型和挑战”。我今年已经是首要第四年主持新浪的金麒麟论坛了,很荣幸。每一年金麒麟论坛上我们会看到金融的话题都是分量最重、大家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我想不仅因为金融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因为金融跟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这两年,当我们看到余额宝[微博]横空出世,当我们看到P2P的野蛮生长,当大叔、大妈们都在讨论理财收益哪家强的时候,我想金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改变着现有的市场格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到底什么是新金融,传统的金融该如何应对,他们的竞争对手究竟是门口的野蛮人,还是他们自己本身,新常态时期新金融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想象力,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大家讨论和解答。

  首先介绍参与这场讨论的我们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金融协会副会长唐双宁先生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先生

  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先生

  经济学家宗良先生

  香港致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肇越先生

  接下来我们讨论分两部分,首先请我们每位嘉宾上台做演讲,首先我们要请出的是唐双宁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前新常态时期要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

  唐双宁:大家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前新常态时期要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所谓新常态,就是不能再走浪费资源、牺牲环境、失衡结构、追求规模增速等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新常态是对原有发展模式的纠偏,新常态可以分为前新常态时期和后新常态时期。所谓前新常态时期,就是痛苦的结构调整期,经验判断如果顺利的话,整体上大约需要5年左右。后新常态时期,就是新的后常态时期。前期的反映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可能大体保持在7%左右,这将包括对银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挑战,其中反映在银行方面首先将是不良贷款的反弹,经过前新常态的阵痛过度到后新常态,一切又将归于正常。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四级分类,曾经一度高达30%,如果五级分类,再加上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的合并统一,甚至高达40%,不良贷款能够快速下降到后来的一位数,乃至1%以下,主要得力于五个方面,一是,特殊的政策扶持,比如剥离了13939亿的不良贷款。二是,商业银行的改革。三是,监管的加强。四是,金融环境的改善。五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几年经济增速他体接近两位数,接近10%,由此获得了中国经济的全面改观。

  进入新常态,上述五个条件的第一条,也就是说特殊政策扶持,已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条和第三套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商业银行改革和监管的加强没有发生变化。第四条出现一些新情况,就是银行的经营环境,比如房地产投资、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等,增加了金融环境的复杂性。第五条经济高速增长这个态势将发生变化,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第四条和第五条这两方面的变化将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于旧模式下一些产业的调整必然会产生一批新的不良贷款。例如钢贸行业,现在在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大量企业严重亏损,资金链断裂,银行由此产生的不良贷款普遍超过五成,地区整体不良率达到2%左右,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加大。

  过去我曾经将经济环境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比喻为潮水现象,就是经济涨潮时不良贷款就像礁石一样被海水研磨性质,照样能够行船,经济退潮时礁石就将暴露,不能行船。新常态从发展速度讲,就是一种理性退潮,将会带来礁石,也就是不良贷款的暴露,可能不同行业、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地方程度会有所不同,但问题难以避免。前新常态过后进入后新常态,也就是正常发展的时期,银行的资产质量还会重新的恢复正常。对此我想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位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有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就国家层面讲,要把握好这种新常态的步骤与不良贷款暴露程度的度,既要加快调整,又要顾及实体经济与银行的承受能力。就银行的当前讲,要处理好利润、拨备、核销的度,尽量做到大体平衡。就银行的长远讲,这种状况今后还会周期性出现,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强监管,提高宏观预判能力。从哲学上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要学会逆向思维,善于两面的看问题,防止盲目的跟风,防止羊群效应,资产在不同行业的摆渡要大致平衡,就像股票资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银行的贷款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今天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琳:谢谢唐会长。接下来我们有请马蔚华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互联网改变了行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马蔚华:大家下午好!在上一周我觉得吸引圈世界眼球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因为G20在那里开会,第二个就是中国浙江的乌镇,因为那里在召开世界的互联网大会。大会上李克强20日在杭州他有一番话,我想谈谈乌镇的启发。

  他说“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方式。”我们把它和布里斯班的会连起来,BBC说,“如果说过去500年是互联网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话,那么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崛起应该是最大的全球经济转移,这都和互联网有关”。李克强又说,“20年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互联网的大国”,不仅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想象,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够全球最大的IPO,它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13亿部手机,5亿部移动智能手机,这个巨大市场不仅如此,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很简单,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生产、生活的生态,按照物种学的观点,如果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了,按照生态的环境物种和生态的规则,他就会孕育很多很多新的物种,它可以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剧变、生态规则的变化。所以我们把金融看成一个金融生态,互联网需求,因为金融是个服务业,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当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需求也必然发生变化,金融的生态就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涌现很多新的金融的物种。刚才张琳说那么多,什么支付宝[微博],什么余额宝,什么P2P野蛮生长,还有Q币、比特币等等,大家都熟悉,这些应该都是互联网催生的新的物种。当然还有很多业态,我们现在很多基于互联网的这种新的过去没有的产业,我想这也是互联网带给这几类变化。

  在这样一个变化中,作为传统的金融业毫无疑问的会受到冲击,在新的业态、在新的生态系统建设的时候,原有的系统就会受到冲击、会发生剧变。所以金融的变化显而易见,我不多说。大家现在比较担心传统的金融会不会被互联网金融颠覆,我觉得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都是金融。现在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它的兴起,应该是对传统金融业务、市场份额,从资产端到负债端,从业务端到盈利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流了或者占据了或者脱媒了原有银行的很多份额。但是我觉得,目前我的认识看,因为互联网金融它的本质还是金融,它改变的是金融赖以存在的形势,我觉得从本质上既然是金融,不存在颠覆金融的问题。

  我们要重视的是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和影响,也不仅仅是占领了这些份额,我觉得它对传统金融巨大的影响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冲击,一个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对商业模式的冲击我理解有三个方面,大家可以讨论。

  一个就是大数据,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因为信息是金融核心的问题,过去传统的银行之所以盈利,它是一个中介,我们传统银行的业务就是融资的中介、支付的平台,因为那个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存款人只要把钱给银行,银行贷给贷款的需要人,所以银行起到了一个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完成这个社会供给和需求,银行是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取中介的费用,这是原有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发达,咱们讲B2B,它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民间接待,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凭借征信体系、凭借云计算、搜索引擎,可以实时的报价,最后形成一对一的交易,完全把银行排除在外了,两个人直接搞对象了,不用介绍人了,所以传统的银行这个受到一个挑战。

  传统的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也要利用这个大数据,也有所作为,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市场、分析客户,你要通过客户的身份信息、社会信心、需求信息、交易信息、行为信息,更真切的研究这个客户它的具体需求和需求的变化,你可以量身订做,可以提供更叫客户感觉极致的服务,所以这样的银行还会对客户有吸引力。

  第二个,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平台和流量的作用。大家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平台,互联网它的精髓,通过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力大的、开放性的、包容性很强的生态圈,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入这个生态圈,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流量变现创造价值。我们大家知道的余额宝、理财通这些产品,都是通过我们的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平台、通过腾讯的社交平台、百度[微博]的搜索平台,都在这些平台上流量变现。对银行来说,客户的流量就意味着你流量越多客户积累越多,你要利用平台客户流量变现。

  第三个模式,如何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赢得客户很重要的一点,把看似没有关系的金融应用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连在一起。大家还知道今年春节的时候嘀嘀打车,还有腾讯的抢红包,这个你看来是一个场景化,但实际上这是互联网金融过去了支付的前端,因为两天得到的是2亿户的银行卡的账户,他在前端夺取了账户以后就会切断银行和客户的直接联系,如果商业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的直接联系,你就失去了对市场的感知,着是很危险的事。所以如何银行业做到线上线下的结合,不失去客户,这是银行必须面对的调整。

  所以我觉得我们过去失去那种支付的份额、信贷的份额、利润份额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方面会根本动摇过去你的商业模式。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传统的银行要拥抱互联网,首先你要有一个互联网的思维。我总结互联网的思维有三点:

  一个是,客户体验至上。过去我们商业银行也很重视客户,招行叫“因你而变”,现在看互联网对客户的体验至上还是超过传统银行的,他尊重客户的体验,因为互联网时代你服务的好,特别是你的服务超出客户的预期,他就会成为你的粉丝,他就会不用广告义务的替你宣传,他就是铁杆的为你服务,所以这一连串的这种效果比你做广告的效果要好,所以客户的体验。

  第二个是,开放和包容。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可以邀请客户和银行一块来众筹、众建、众创,这个产品可能更受市场的欢迎。

  第三个思维就是,平等、普惠。因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更为民主、更为普惠,不是说过去的少数精英那种服务方式,所以他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爱戴,所以他小众的、碎片的、零星的,比如说1块钱理财,实际上是一种团购,但是过去商业银行不提供这种服务,互联网时代使1块钱理财成为可能,所以这是普惠的内核。

  我觉得这样就会更得到社会最基本的工作面的热爱,我觉得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传统银行应该学会或者运用的,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们商业银行要看中的是自己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商业模式的改造。谢谢!

  主持人张琳:谢谢马行长带给我们的思考。2013年大家说是互联网元年,这两年大家似乎都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我们也是从最初的迷茫甚至恐慌,到现在听到更加理性、更加淡定的声音,我想这也是新金融逐渐出现、逐渐成熟发展的一个过程。接下来我们要有请的是国泰君安的万建华先生带来他的演讲,“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现象。”

  万建华: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主题是“新金融,转型与挑战”,当前整个金融领域这两年应该说是变革非常快,尤其刚刚主持人也说,这一年多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快,对整个金融体系也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互联网金融也好,新金融也好,大家谈到的一个比较多的词界限在模糊,或者说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来说是跨界现在非常突出,今天我想就跨界这个问题,金融的跨界现象谈谈个人的一个思考。

  我们现在看,金融跨界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个我归纳为双重跨界,双重跨界一个是大家看当前比较明显的一个是我们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向金融的跨界,这种现象这一年多我们说的比较多,就是互联网金融,这个现象非常多。目前因为还处于初期,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互联网商务企业,都向金融去延伸,我们今天主办方新浪,新浪这一年多也是涉猎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机构和开展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业务,更早的或者说目前做的也是现象更明显的,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他前不久把他去年才叫阿里金融,前不久又改成蚂蚁金融服务,其实他的前身是支付宝。支付宝怎么来的呢?支付宝大家都知道由淘宝,为了解决淘宝的支付问题,成立了支付宝公司,在阿里巴巴这个集团旗下,设立了淘宝。为了解决淘宝的支付问题,他又学了美国的,设立了支付宝公司。所以在阿里巴巴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由淘宝自然的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设立了支付宝,支付宝解决了淘宝的支付问题,但是他这个平台搭出来了,互联网的支付平台搭出来了,所以解决淘宝支付问题之后他又延伸,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在服务。所以我们明显的看到,由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向金融,由于先解决自身问题延伸到金融,扩展到社会金融的服务,其实在往其他的延展,所以现在成立了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其实在新金融领域里边,我们说双重跨界,跨界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在金融领域内部也有明显的跨界现象,比如说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他在自己整个服务平台完善之后,其实他也可以再往证券业去延伸,往保险业延伸,财务咨询、财务顾问等等去延伸,所以我们老说商业银行无所不能,全能银行。我们从证券业来看,券商也是,券商原来提供简单的经济服务之后,尤其经济的佣金在逐年下降之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也要去寻找创新出路。现在券商开展越来越多的我们大家知道的“两融服务”,融资融券,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等相关信贷类的服务。再延伸资产管理方面的服务,创造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现在大家整个社会可能理财的都知道,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信托也一样的在跨界,今天不展开。我们看到在金融体系内部其实也在相互跨界,所以第一个,我们看到金融领域的双重跨界现象,电子商务往金融的跨界,金融体系内部也在跨界。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双向跨界。我们看到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往金融的跨界、渗透,刚刚我们前面举的例子,淘宝为了解决自身问题设立了支付宝,支付宝平台搭出来之后解决淘宝的问题,其实这个平台有了,再扩展服务就完了,所以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支付机构。支付平台搭出来以后,其实他还可以再去做其他,做信贷做其他等等,这是从电商向金融的渗透,

  金融其实其他不能做吗?也同样可以做,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有,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其实不仅仅包括电子商务了,包括机票购置、旅游、安排、财务服务等等,证券公司也一样做、保险公司也一样做,我们看另外一个现象是双向跨界,不仅仅说互联网金融来了,互联网挑战金融,其实金融一样的回头也可以做其他商务方面的服务。

  我们看到的跨界现象,双重跨界、双向跨界,这个跨界怎么来的呢?怎么产生这个跨界。所以第二条,我想在思考这个问题,跨界毫无疑问,我们刚才前面说了,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自然的提出了跨界的需求,很典型的刚刚说的淘宝,解决电子商务的问题他设立了支付宝,产生了支付的业务,和设立了支付的机构,其他的越来越多的我们电商企业都在自身的具有需求其实也在学习和模仿,这个例子非常多了,像京东,京东也出现了打白条的信贷业务,刚刚举的我们主办方新浪,像百度也在开展这方面的支付幅度,腾讯财富通等等,我们都看到电子商务,他是因为本身的业务需求和业务延伸的发展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往金融的跨界现象,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客观的需求也本身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时代。这个平台搭出来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开展这些业务,因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互联为基础的,连的越多他服务范围就在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他成为网,我这么来理解互联网,从电子商务的角度,这个平台连接越多越有价值,越成为一个相当于有值资源价值的平台。

  跨界还有另外一个,金融体系内部的跨界,一个金融创新的结果,商业银行也好、证券公司也好、保险也好,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产生了金融体系内部的一个跨界现象,跨界本身具有一个客观的基础和客观趋势。

  现在是一个客观的怎么来看这个事情,一方面,从金融机构本身,从商业金融的角度,如果我们认定跨界是一个客观趋势、客观现象,未来的一个方向,金融机构都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转型,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业务功能,提供全面的服务。这就产生整个金融界的我们说的另外一个,就是金融的综合化、全员化和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趋势。另外,从监管部门来看,也应该承认其实这个跨界也好、混业也好、综合化也好,他是一个客观现象、客观趋势,应该在观念上、在监管方式上都应该更为开放,应该是容许甚至支持鼓励、甚至去修改我们现有的监管的法律法规,更有利于促进金融发展。

  主持人张琳:谢谢。就像万建华先生刚刚所说的,这两天我也特别有感触,几乎我认识的所有电商、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在聊天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对金融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就像万建华先生刚才所说的,所有的变革也在我们内部自身在悄然进行着,这就给我们金融转型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和压力。接下来我们要请出的是肇越先生带来他对于金融转型的思考。

  肇越:大家讲了比较多的互联网,我讲传统金融,今天主要讲的实际上是这样两个内容,因为事先说给我5到10分钟,所以我准备的比较少,稿子实际是大会发的,写的简单一点。第一个问题,大家提到比较多的新常态的问题,新常态我有我的理解,对于中国来可能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一个新的长期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当我们回头去回顾和研究世界经济史的时候,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完全不新,实际上是一个在世界各国反复发生的一个状态。

  这样一个状态是什么呢?比如说在美国,在1948年之前他的经济增长速度,按实际的产值来计算,实际GDP来计算,大约也是在10%,1948年之后,整个下降了一个台阶,会掉到6到8,持续了几十年。回过头来再看日本,日本在1970年之前,他GDP的增速大约也是在10%,从70年到75年是一个过渡期,76年开始也进入了第二个平台,第二个平台是6到8,这个持续几乎持续到了他的下一次危机,就是1990年,中间大约有15年基本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的。

  类似的例子可能是在德国、在韩国,甚至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都会反复的出现,实际这是一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有的规律,这个事情当时是我印象中我们09年的时候给一个基金写了一个报告,当时就讨论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当时是一个比较学术的东西,就是说潜在增长率,就是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在哪里,当时得到的结论是大约在7到8之间,中轴大约7.5,就是09年的下半年,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之所以得到这个结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深奥的东西,从生产函数或者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三个动力,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资本,再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初期,实际上是从农业社会为主,转向工业化的一个过程,这里边劳动力是从农村的闲置劳动力转向了工业,有了正的贡献,再加上资本的投入,再加上技术投入,三项都是正的,基本的求和各国差不多,这是共有的规律,大约是10。

  在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基本上劳动力就得到了优化配置。现实来看,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几乎全部转移出来了,进入了工厂或者城市,在这样一个过程里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就逐渐的衰竭了,只剩下了几乎最后两项,就是后边资本的贡献加上技术进步的贡献,这就是所说的第二个平台的出现,基本是这样一个来源。

  但是从第一个平台到第二个平台的时候,不是一个直接的条约,是有一个向下过渡的时期,这个过渡的时期在日本当时是从70年到75年,大约持续了5—6年的时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查日本这几年的经济增速,就是持续的下降。当时日本政府也开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经济出现了持续的衰退,也用了宽松的政策拼命的往上推,但是每次推的结果只要一松手就会下来,因为这是规律使然,自然规律。大家回顾一下,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点类似,只要你不刺激它,它就自然的开始往下走。

  这个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在教科书里边说了,如果经济增速持续的下降了多少个季度,就视为衰退,诗歌上这个教科书指的是在常态下,在一个台阶向另一个台阶过渡的时候,这个持续的下降实际上也是一个常态,这就是第一个关于所说的经济的转型和新常态的认识,他实际上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情况,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很多的教训可兹借鉴,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世界各国的这种经济发展的历史,可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想说的,在这个经济增长的第二个阶段的时候,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来自资本的一个有效配置,资本有效配置需要什么呢?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就是西方经济学讲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才能够引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资本的价格是什么呢?至少我们看到了两个,一个是利率,一个是汇率,如果利率和汇率都是管制的,你不敢保证这个配置是有效,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我们一定要把利率放开、汇率放开,让价格这个无形的手开始起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配置,这里边自然就提到了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和汇率的自由化问题。这里边有时候我倒更愿意把它定义为说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的放开,将来可能是一个我们金融行业的新常态。在这样一个新的常态下,我们所有的金融企业应当怎么样做?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机制的转型,在一个新的机制下怎么做。

  关于利率市场化实际上谈了很久,中国在90年代,93、94就开始说这个事情,但是到今天也没有完成,虽然昨天晚上又放了一下,伴随降息的同时把存款里跌停板波幅又扩大到20%,但是始终羞羞答答走的慢,为什么说走的慢呢?一个现象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在最近几点里边有两个情况,第一,在每年的融资额里边银行的贷款占比逐年下降,从02年的90%现在占到50%,另外的50%哪里呢?就是大家所说的影子银行,这个里边之所以出现这个,在西方曾经说过,这叫脱媒。脱媒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利率管制,利率管制的结果,因为给的存款利率偏低,老百姓就不愿意存款,他就去买理财产品、买信托产品,所以有时候我开玩笑,我说利率管制成全了信托公司,所以信托业前边几年,每年60%、70%的速度在增长,所以造就了信托业的活跃,也造就了理财市场的活跃,也造就了余额宝各种宝的活跃,实际上都是在突破利率管制。某种程度现在是市场在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而监管机构是滞后的,没有适应这样的要求

  。之所以这样有个担心,第一个担心,是担心利率市场化之后,整个利率水平的上浮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负担加重,但是我们回到经济领域去看,把利率压低的结果就是债权人补贴债务人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存款人在补贴企业。如果我们按照每年的存款额,现在的存款额超过了100万亿,一个百分点1万亿,无形中的一个补贴,是一个强制性的补贴,是你没有选择的补贴,不是你愿意补和不愿意补,而是直接被换过去了。这种情况在工业化的时期是对的,因为他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因为这个钱补贴给了企业,企业有了更多的利润,他就可以去扩大再生产。但是到了新的一个经济的增长模式下的时候,中央现在提出来要刺激消费,某种程度去遏制投资的时候,你再做这种补贴刚好和你总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这是第一个担心实际上在新的时代里边,在前边一段时间的时候工业化这种做法可能是对的,但后边的资本化时期这种做法就是有问题的了,这是第一个担心可能需要解脱的。

  第二个,担心利率市场化之后会迅速的挤压商业银行的利润,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出现恶化,我看到过大量的这种文献,但是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因为我们系统的做过了几十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只有一个国家在实行了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息差是变小的,银行的利润是下降的,其他所有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企业的利润至少在两三年之内是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确实出现了利润的下降,原因是背景不一样,除了美国之外其他的国家都是再一个发展初期转向了中高速发展的阶段,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个阶段,这些国家总体来说资金都是短缺的。所以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通常出现的是贷款利率的上升幅度比存款上升的幅度还要大,于是这个息差很大程度上会被拉大,同时银行的业务也会迅速的扩张。所说的脱媒的这些资金会重新回流到银行之内来,整个盘子也变大了,所以银行的状态是变好的,而不是变坏的,所以第二个担心,至少我现在没有找到一个很有力的一些历史的数据来支持这个结论,虽然这个结论被大家广泛的接受。

  我们有几个数据来推算一下对企业冲击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企业既有贷款还有存款,现在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大概60万亿多一点,同时也接近40万亿的存款,如果假设存款同比例的上升,完全向上平移的话,我们会看到实际净的影响只有这20万亿的净值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企业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这是关于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第二个,资金的放开就是汇率的放开。中国咱们一直在讲,要改革汇率的形成机制,这里边稍稍有一点大家值得推敲的事情,汇率是一个价格,这个价格要合理的话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市场,如果不把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打开,不把资本项下的管制放开,你汇率的市场化又怎么找到这个呢?因为在一个不健全的市场上、在一个管制的市场上,是很难形成一个市场化的汇率的,虽然咱们有很多的文献里边在说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一个有关系的浮动,也就是说我时常化的,有时候我开玩笑,我说在一个管制的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冷笑话,市场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结果你形成了一个市场的汇率。

  实际汇率的改革,不管微观的,仅仅看宏观的一些现象,也看到了已经也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情况。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微博]在商业银行手里边购买之后就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所以外汇储备现在有接近3.9万亿,相应的形成了外汇占款就是27万亿,如果这27万亿外汇占款央行要不及时收回的话,我们今天可能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央行就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提高存款准备金,再把这27万亿里边超出我需要的这部分再收回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存准大家经常抨击说有那么高,接近20%,实际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他必须通过存准把这部分多发出去的基础货币锁定掉。

  锁定的结果,商业银行这个账又比较难算了,我每100块钱的存款里边,你就给我扣掉了20块钱,我只有80块钱可以用,然后我要赚回这100块钱的利润,自然压力很大。所以有很多文章在分析中国为什么基础货币发的很多,为什么M2比GDP有多么的高,带来未来有多大风险,实际上很大的背景都来自汇率、来自管制、来自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没有真正的实行,这也是在我们金融里边可能所说的转型我认为最大的转型是按照市场化把机制转过来,就是把利率和汇率放开,可能我们将面临的是一个新的金融的新常态,这时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知道所有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利率和汇率,一旦他两个放开之后,所有的定价就变得更加复杂,风险加大的同时产品也会更加的丰富起来,这个时候才真正的能走向世界,有利于我们经济的长期发展。

  主持人张琳:谢谢肇越老师。最后我们要请出的是宗良先生,他谈论的话题同样是围绕着互联网金融,他的主题是“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

  宗良: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这个地方参加这个论坛,并与大家进行交流。今天我的题目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应对”,这里边首先我们看到,我们银行发展遇到一个特殊的时代,首先我们面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我们面临着一个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一带一路的重大决策,我们面临着市场化,就是利率市场化,昨天央行也对利率市场化了做了一个重大的变动。我们面临着一个移动互联网化的巨大变革,刚才有专家也提到了关于互联网大会。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站在这个舞台上,有新浪网这么大有影响力的媒体在这里发挥作用,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遇到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

  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模式与前景。在这里面我们想看到,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美国这边还是发展的比较快,我们需要中美之间做一个比较,体会更加深刻。

  中美之间比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推动力量主要在于来自平台电商,而在美国主要来自实体商铺的网上商城。第二个特点,中国的网民更多的依赖第三方支付,在美国更多的依赖于网商银行或者门户网站。第三个方面,中国使用者年轻人、高学历特征,美国具有的特征,中国是城市人口居多,美国是高收入人群使用较多。这里面我们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特征,实际上农村这块可能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因为这块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太方便,而互联网正好具备了这个特点,反过来有可能成为一个突破的地方。

  在这里面中国有13.54亿人,中国有6.5亿左右的网民,在未来的情况下肯定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情况下我们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就是互联网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第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是在本身的专业化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中间取得长足的进展,今天我们的两大公司,比如说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能够成为全球69家超过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证明。第二个角度想说的是,中国的金融机构能够在这个新的时代顺应时代的变革,转型发展,最终也能够打造自己网上或者网下有机结合的金融帝国,这又是另外一个发展方向。第三个方面,有利于创新监管,保持一种公平竞争,使得整个体系的发展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这是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的是,互联网金融到底会对银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在这里面我们觉得,互联网具有一种公共的平台性质,金融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两者天然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里面我想说的就是,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

  第一大方面,理念的变革。互联网金融理念上跟我们传统银行结构的理念存在着一种差异,我们银行讲的是,一说事通常先说风险,第二个一说事,先说能赚多少钱,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是如何能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第二个角度就是说有没有客户、有多少客户、有多少流量。这里面最大的差异在哪个地方?在我们通常说的情况下,一般有这么一个特色,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事情不一定,羊毛不一定出在羊身上,羊毛有可能出在猪身上,原因在哪个地方?去年腾讯所做的,包括嘀嘀打车,还有所谓的抢红包,本身这件事不赚钱,但是赢得的是流量和客户,而这点又是未来竞争的根本,所以理念上的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的影响,关于数据基础。所谓的数据,人们可能一般来讲,要说数据人们会认为很简单,不是简单,这个数据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数据在未来的竞争中间发挥着突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数据本身大数据这个概念是未来金融业竞争的制高点,因为你表面上看,大数据可以在我们今天的背景下让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是从大数据的背景下做的话,基本上我可以这么来说,大数据背景下无处藏身,根本没有你的余地,就是说都能把你的情况搞的非常明白。假如某一个人、某一个官员或者违规的官员,如果是通过大数据给你去调查,行了,基本上你一点戏都没有,只要你有违规绝对跑不掉,这是大数据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大数据会对我们银行的多个方面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中间比如说支付这块,肯定会对我们的结算业务或者中间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在中间还会通过这个业务本身把你的数据给你拿走了,把数据又给截走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比如像存款方面,余额宝这一类的,他可以使你的资金来源成本提高,或者说干脆资金来源少,包括活期存款这块就是很明显的体现。贷款这块中间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很大的这几个方面的业务产生影响。

  第三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关于怎么来应对,也谈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转换理念,同时增加客户体验。因为这块非常重要,理念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真正的转变理念,才能使我们银行的发展找出一个出路来,同时增加客户的体验至关重要,我们过去强调的是所谓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往往有一点虚,反过来互联网在这块做的比我们客户体验要高级得多,我们在这块要加强,这是关于客户的理念。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做到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不是我们金融机构就没有优势了呢?不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优势,我们的优势,比方客户优势,我们的优势,资金或者品牌优势,我们的优势,在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方面我们都有优势,未来的发展是不是谁取代谁呢?也不是,我们从美国的情况来讲就能够看得很明白,因为美国市场仍然是这种双向都有发展的市场,不是,是什么呢?反过来更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不是他取代我,比如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公司把金融全取代了,反过来也不是咱们金融把互联网的事全给做完了,这也不是,而是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优势的同时,能够再与对方有机的融合和合作,而是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自己的效益,实现互利共盈。

  第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寻求突破。面对着这么一个时代,我们要求一定要加强创新,因为创新是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决定力量。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比如组织架构上的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像刚才所说的,打造我们网上、网下,就是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金融帝国,使我们能够为客户,为各类型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琳:谢谢宗良先生。有请我们四位嘉宾台上就坐,我们参与一个小的讨论环节。

  谢谢四位刚才的精彩演讲。

  刚刚过去这周,今天台下有很多我们的同行,媒体朋友,刚刚过去这一周大家挺辛苦的,事挺多,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今天其实新浪给我准备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绕不开的要讨论的问题,所以那些问题就抛一边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点去降息,这个降息很多人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这个时点突然降息为什么?第一天我们说发文降低融资成本,第二天就钱荒,第三天央行就降息,这三者之间你们觉得究竟是各自独立的事件,还是有因果关系的,还是说是一个组合拳?

  马蔚华: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关联的,因为从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行,可能是这五年多最低的一个时候,过去这几个月央行采取了一些微调的办法,比如结构性降准,通过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我们当时觉得那个时候可能是大家呼唤江西,我觉得那个时候可能,因为结构调整需要有一个相对比较紧的环境,因为我觉得这两年社会融资总量并没有太多的减少,但是为什么大家感到资金紧张呢?我们可能有一些过剩的产能,占压了很多的资金,我们把他叫僵尸企业,把他们占压的资金叫僵尸信贷,如果这些问题不下决心解决,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就难以优化现有的结构,也难以把存量搞活,也难以提升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今年的货币政策我觉得一直延续下来,我们的都是很正确的。

  主持人张琳:所以您觉得现在是到了要降息的时候?

  马蔚华:因为现在普遍觉得是中小企业资金比较紧张,还有就是,总理说要鼓励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如何能够使我们的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更多的能够使观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一个现实,为我们中国经济特别是迎接市场化的改革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资金支持。因为国务院的十条,从信贷资金到资本市场,到机构的准入,我觉得都说的非常有突破性,也就是说大家的关注点还是注意微观经济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另外我也注意到这次降息扩大了存款上浮的比例,这也是对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大指标。现在因为这两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加快对市场化的促进,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些政策对经济会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张琳:万先生,您怎么看刚刚过去这一周,您是不是也是呼吁降息这一派?

  万建华:刚才马行长我觉得回答的已经非常好了,我们主题是“新金融”,你这个问题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金融问题。利率从央行的角度,其实是一个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手段,其实应该说大家已经都里理解了,一个是目前的经济增长确实需要,无论是刚才马行长谈到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是说我们其他各个产业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以及企业经营的成本确实是对于降息都有这种期盼、期待。另外,确实条件也是许可的,因为刚刚说了是货币政策工具吗,在整个目前币制稳定的条件下,在整个通货膨胀CPI这个情况下,降息是存在的,没有问题的,应该是具备条件的。

  主持人张琳:但是我们很多媒体人知道,9月份的时候新华社有一篇社论,说“期待降息是对改革的不信任”,我们理解可能是不是有一派声音是认为可能降息这种方式会让我们之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成果付诸东流?这两年我们经济学家,我相信经济学家之间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刚才马行长和万先生也说了,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希望缓解企业的融资难,是不是靠降息这种措施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实经济运行中遇到的这些问题?

  宗良:说到这个问题,降息是比较好的时机,同时对各个方面也是比较好的消息,我觉得从几个角度可以来看,第一个角度,比较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们国家面临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同时比较突出的就是企业的融资成本贵这个问题,由于我们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我们的负债成本也比较高,这么一来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我们的企业或者居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是不是结构调整受到影响?我们觉得这块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的目前金融在做投放的时候还是很慎重的,还是有很强的约束力的,很重视风险的,也是针对未来发展有导向的东西做出一个合理的调整,第一个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

  第二方面,承前启后。承前启后是什么概念呢?现在是年底,因为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应该说保持7.4,就像一季度是7.4,二季度7.5,三季度7.3,三个季度合在一块咱们7.4,全年7.4应该没问题。但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政策过于短期,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政策有一定的衔接,今年年底之前做的政策为明年经济发展都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也让大家稳定市场的预期,这样应该是第二个角度。

  第三个方面,我们处在今后两年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金融改革又是其中很关键的,这里面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里面的重大举措,能做一些合理的调整,为我们的各项改革,一方面是会开一个好头,另一方面,也会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奠定一个基础。

  主持人张琳:肇越老师,我为什么叫肇越老师,肇越老师是我在五道口上学的老师,从您的角度,因为我们看这个降息很多人呼吁之后在这个冬天终于出来了,您能不能揣测一下央行为什么现在才出,他是不是面对着两难,出了之后未来到底是坦途还是沼泽?

  肇越:我更愿意从利率市场化来看它,我们看到存款降了之后,比如说上涨10%,几乎所有的机构都上涨10%,这次是涨了20%,虽然讲了0.5,加上20%还是3.3,很有可能各家银行的一年期没有动。贷款来看,贷款去年已经彻底放开了,贷款里高低是各家银行自主决定的,三季度货币政策的报告上我们会看到,现在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6.97,也比基准要高,这个角度来说,应该说央行选择这个时候降息,在推行利率市场化上确实选择了比较好的时点。这个时点,从市场上数据、宏观数据看,通货膨胀率在往下走,为降息打开了空间,也创造了舆论支持。同时,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家不是很满意,也是各方都在呼吁进行适当的刺激,于是在刚好顺应各方面的要求,把存款的基准下降,但同时把幅度打开,真的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哪一天如果利率上浮的时候,我这个波幅还是不变,从20%也可能下一次是30%、50%,也就放开了,大家也就适应了,所以这个时点我倒觉得,这样一个降对于整个市场心理上的利好大,实际上的冲击没有那么大,恰恰就达到了改变这个市场机制的问题。

  主持人张琳:您刚才说是不是希望这个步子迈的更大一点?

  肇越:我个人认为这个步子应该迈的更大一些,一是,当你步子小的时候市场就会自己找突破口,形成脱媒的情况。比如央行当年的121文件出来之后,信托行业迅速发展了,创造了机会,我就说这种监管的方式刚好成全了整个信托的行业。这是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你不放他自己会找出路。

  另一方面,在这个出路里边我们已经看到了市场利率。余额宝能够到现在还是14%,跟我们的活期比当然幅度差很大了,一说多少倍,10几倍,即便按一年期来看,和银行发的理财产品之间,也从3到5基本有两个百分点,实际上通过这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市场利率到底在哪里边,市场已经自发的找到了那个位置,所以不妨步子再走的大一点。

  主持人张琳:昨天这个消息一出,我们可以看到几张面孔,比如说老百姓很开心,因为我的存款收益增多了,比如说我们记者很抱怨,因为又打扰了我们一个周末的晚上,比如说经济学家们很忙碌,应该被我们记者的电话都打爆了,但是我们看到银行可能会比较券商,券商和房地产商应该是比较兴奋的,还是请马行长给我们讲一讲,银行在降息之后会不会面临新的更残酷的压力,因为我们看到利率的变化,昨天我在采访的时候有经济学家说,可能把银行的利差会更加缩小,把银行的一部分利润可能要挤出来给实体经济。

  马蔚华:我觉得这一点商业银行这几年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几年商业银行面临很多很多的冲击,首先是脱媒,就是现在在商业银行的体系外,各种各样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所以银行存款好像在上个月一下子少了一万多亿,就是因为你利率还管制呢,外边有一个比你存款利率更高的市场,所以这种脱媒是必然的。

  第二个,互联网金融。不仅在负债端可能受到影响,资产端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互联网金融刚才我也讲了,从负债到资产,从负债到盈利,都是对你有影响。

  第三,现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汇率自由化的进程都在加快,这一点商业银行从自身也愿意快点的市场化,去年余额宝的事还是历历在目,银行当时我觉得很窝囊,因为银行的存款是管制的,你的存款那么低,余额宝回报率那么高,肯定要从银行搬到余额宝去,余额宝这个利润回报率从哪儿来呢?他是从以同业存款、携业存款的方式存到银行,银行说用自己的钱挖自己的存款,很窝囊,所以赶紧呼唤赶紧把利率放开,不要老悬着。

  我觉得现在加息的事,我想决策者做决策的时候肯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刚才说了在理论界过去两种观点非常尖锐,因为这两个观点都有他的道理,因为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保持这样一个氛围,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升级。现在也确实遇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们CPI还很低,又是进入年底,要为明年做一些准备,所以央行可能现在选择降息有他的考虑。

  另外,现在央行的工具箱里也不仅就是降息的工具,他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保证降息以后还能保证结构调整,按照正向运行,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再有,现在商业银行有自己的原则,他也信贷支持,他现在也有自己的风险管理信贷支持的方向,所我觉得这些达到预期的目标。

  主持人张琳:大家都说了其实“央妈”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就是银行或者整个金融业的风险现在暴露的越来越风险,可能我们金融业头上这把剑您怎么看?

  马蔚华:我觉得这个可以利益,因为经济下行的时候,刚才我说到,肯定要有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就是他的本身的意思也让一部分落后的产能要把它消化掉,落后的产能都占压了一部分信贷资金,所以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不良资产的反弹,这也是有必然产生的道理。再有,我们经济下行可能引起很多的产业链,因为上边比如说出口不行了,他下边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企业都遇到这个问题,所以必然出现一些信贷资金的可能预期或者是不良资产,都会有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关注到这一点,所以央行也都增加了拨备,也都做了一些思想上实际上的准备,也不要理解不良资产永远的往下走,经济是波动的,不良资产产生一些波动都是很正常的。关于在于,不良资产在增长,我们现在没有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主持人张琳:马行长刚才说的时候我一直看万建华先生一直微笑着,我能感觉到您的压力没有马行长压力那么大,就是作为券商的代表跟银行界的代表面临降息这件事,我们看到因为网上有很多股民朋友一片欢呼,国泰君安我看这两天出了一个大家说惊天地泣鬼神的汇报,说看到了3200点,甚至更远看到了5000点,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兴奋,对后市的预判?

  万建华:你说这两天最近又出了,是这两天还是前段的?

  主持人张琳:前两天说2400点是起点,看到40%的空间到3200点,这两天又有人说要看到5000点。

  万建华:我想这应该是研究员的观点,或者小的研究团队或者小团队的观点。

  主持人张琳:您有不同的意见吗?

  万建华:我不是研究员,因为上半年他们提出了400点,现在都实现了,甚至超了,现在提出来再向牛市走的观点已经不是一个机构了,现在好几家,包括前一段相对看淡的一点现在已经看多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已经持有这个观点,应该说这一次降息对资本市场,或者用一个资本市场用的词“利好”或者“利多”,这个观点应该是成立的。因为毫无疑问降息同时另外一个带来的,就是资金宽松,资金宽松对资本市场的活跃是肯定更好的,无论是IPO也好、再融资也好,甚至直接做二级市场也好,资金宽松肯定带来的是资金的增多,更多的流入,同时对于有一些我们机构投资者也好、股民也好,他如果通过两轮融资融券的话,他的资本也降低,对资本市场是利好的。

  主持人张琳:刚刚说我们的主题是“新金融”,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绕不开的,所以我们讨论了很多。前两天周三国务院的融十条,很多人都在说终于要给银行解套了,因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家提出了很多,包括注册制的改革,包括股权众筹融资的方式,可能希望通过更多的间接金融的方式来改变这样一种格局,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不从长了说,从08年来说,几乎每一年年中、年末都在讨论这样的话题,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国务院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过去有些做法是不够恰当的,或者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根本的原因到底在哪儿?除了我们说银行之外,我们到底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请两位经济学家给我们来解答一下。   

  宗良:对刚才的问题我稍微补充两句,因为确实降息会对银行产生影响,得承认这个现实,但是我们得知道中国经济发展是企业、银行各个方面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短期来讲银行可能稍微盈利受到影响,但是如果真是中国的企业给火起来了、效益提高了,反过来对银行长远的利益会产生巨大的正向的作用,这么一来反过来,短期来讲受到影响,长远来讲,还是增加了银行的投资价值的。这是简单做点补充。

  后面这个问题,张琳提的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主持人张琳:我主要是想说在新金融,我们用过新金融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也好,传统金融也好,拥抱之后的新金融是不是能够解决我们这些问题?

  宗良:新金融能不能解决,因为确确实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采取哪一种方式呢?包括咱们过去,因为这一段时间也采取了多项的措施,实际上说明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换一个思维,就是说我们中国有1400万家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都不喊难,这是不现实的,况且正是有一定的稍微难一点的融资环境,反过来使这些企业真正的能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因为都能得到钱,这肯定说不可能,另外的,我们再从宏观环境上也是尽量的能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好多措施,另一方面,我们觉得咱们对外的,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贵开了一扇窗,因为企业通过从海外获得的资金,相对来讲人民币资金可能利率还稍微低一点,反过来又会对国内的利率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角度,比如说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本身是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相关的中介成本,应该说它的作用意义还是很大的。比如中间举个例子,包括咱们对银行中介可能会产生影响,将来我的利率中间的成本会低了。假如在任何的包括其他的中介,也都会由于这个方面的推动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之后最终会使融资更加直接,反过来能够降低成本,所以确确实实我们想象,包括咱们房地产的中介公司,未来他都可能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得更直接了,成本都是越来越小,所以这都是一个道理,应该说它对于整个的降低成本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张琳:肇老师,您直接谈谈您的观点。

  肇越:这里边我们做一个逻辑上的推理,西方有些国家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他的中小企业也能够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他这个融资问题解决的呢?我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准入解决的,因为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贷款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有一个匹配,小的金融机构无法去承担巨额的贷款,即便他能够承担也是占他贷款的份额过高、风险过高,往往匹配的结果是,小的金融机构往往解决了小的企业融资的一些需求。

  因为我们中国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说,对于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很高,要么你就别开,开就开的很大,这是第一个,当然我们后面也有了城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好了一些。第二个就是存款利率的问题,只要开了银行你就得遵守我利率管理的制度,我小的金融机构,我给小企业放款,本身风险比较高,我自然就期望,当然我这个风险高我贷款里也高,我希望我通过存款利率也比较能够吸引存款来,但是告诉你不许突破,这么高风险的一个小金融、这么低的利率,储户有很明智的选择,我就存到大银行,反正息差利率没有差多少,干吗不存到风险小的银行,自然带循环。

  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小的例子,大家现在讲很多小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新浪、搜狐等等新的案例,他最早创业的时候拿的是谁的钱?拿的不是银行的钱,拿的是风投的钱,实际风投就相当于另外一个投资机构也好,你说的金融机构也好,实际上不同的机构服务于不同的机构,总之在市场准入和市场管制上可能要做一些调整,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张琳:再请马行长做一些补充。

  马蔚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这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时候,当大企业都感到自己紧张的时候,小企业的困难要比他们多很多,但是中小企业是我们经济的基础,而且关系到未来,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央这一系列的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他们现在资金的困境。解决这个小企业、小微企业资金难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银行过去都被看成了对中小企业这些问题贷款过去是缺点工夫。一方面,银行现在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比例在急剧下降,现在在社会融资中的银行不到50%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固然还是一个巨大的渠道,应该说现在的银行业不能不说对中小企业不重视了,巴塞尔固定中小企业的权重是85%、75%,同时给小企业贷款可以省25%的资本金,所以银行都是希望给小企业贷款。

  但是两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的银行法,包括监管制度、风险管理的要求,确实也在某种程度影响对小企业的贷款。第二,小企业我们觉得按照原来的,你想给小企业贷款,你必须有一套办法,像富国银行这么多年,做小企业做成全球四大银行,他有一套办法,评估体系,如果大企业按照几十亿的贷款去禁止调查,划得来,小企业20万贷款,你去禁止调查本身就亏了,商业银行必须找一个办法,打分制、工厂化、专业化,这套东西不是所有银行一学就会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应该说这几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带困都超过了他整个贷款的总量。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但是他光依靠商业银行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所以这次他从银行之外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开放。

  比如说创业板,过去创业板门槛很高,要几年盈利,基本上是成熟的市场,现在要求他不一定盈利上要求年年盈利。另外,特别支持PE、VC各种新的形势的资金,都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比如说还有,把国外低成本的资金怎么样能够尽快的进入国内,离岸人民币,包括其他,包括债券市场,所以他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各种各样的资金形式信贷以外的,我看这十条做了很大的开放,我看以后觉得非常受启发。

  这些之外,除了信贷资金和直接资金以外,还需要政府支持,比如说政府现在把过去的资金改成引导基金,不是拨款了,让他市场化的运行。另外,政府给银行搞小微企业贷款可以提供一些风险担保,监管当局可以简化拨备核销的政策,所以他是一个立体的,这样综合起来才能集中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这是一个世界的难题,中国正在探索,应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

  万建华:我补充一下马行长的观点。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或者说也应该是个社会问题,但同时应该是个经济学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对银行来讲,中小企业所有的流程处理跟做大贷款是一样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所以在成本上毫无疑问,做一个大贷款,跟做十笔中小企业贷款,毫无疑问,识别中小企业贷款肯定成本高,首先是成本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来讲,我们很多可能是创业企业,一个成长企业,可能各种条件,包括他的资产,资产本身保障,风险抵押都不够的,所以他实际上是高风险的,从高风险、高回报来讲,利率应该会高,所以我们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他是个经济学问题、是一个经营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新经济应该说很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在互联网条件下,他的信息对称问题和成本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贷款,通过P2P的方式,当然P2P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会有很多问题,因为在初级阶段嘛。但是新经济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我做这样一个补充。

  刚才马行长觉得,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既然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解决它应该政府同时在政策上、在补贴上应该使高风险的、高成本的、高价格的得到一定的缓解。

  主持人张琳:用市场化的方式去推动。谢谢四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们说新金融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互联网金融,我想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个土壤中,新金融应该是我们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拥抱、融合,通过我们的转型升级来共同支持实体经济走向春天。

  再次谢谢四位的精彩发言,也感谢各位参与本轮环节的讨论,欢迎大家关注下面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讨论。谢谢!

 

 

文章关键词: 改革国内财经金麒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占中女子用防狼器追骂内地女游客
  • 体育科比17分湖人惨负小牛34分 骑士3连败
  • 娱乐爱相随!周杰伦暗示昆凌:该我结婚生子
  • 财经央行降息:20年期100万房贷月供少234元
  • 科技ICANN总裁:同一世界同一互联网
  • 博客郭德纲:观众分三种有一种威猛无穷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濮存昕将现身教育盛典 教育APP哪家强
  • 水皮:沪港通后是深港通 好戏在后面
  • 易宪容:央行降息对谁最有利或最没利
  • 马光远:降息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 马跃成:不管谁唱多都难改楼市颓势
  • 齐俊杰:降息哪来那么多利好?
  • 如松:央行降息为的是汇率和债务
  • 肖磊:降息利好股市 刺激不了房市
  • 沈建光:央行降息的逻辑与意义
  • 张化桥:基准利率越低 市场利率越高
  • 清议:央行此次降息的八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