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广:智慧城市建设难度被低估 应“反四风”

2014年11月07日 15:0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

  单志广指出,当前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政府本身都低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难度。智慧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是系统的系统,系统加系统,要想真正实现效果,必须有数据共享、数据融合、业务交互等等要求,没有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没有很好的基础,智慧城市的效果是不容易实现的。

  单志广同时表示,梳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后发现,有些不健康的苗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跟风,第二、虚风,第三、歪风,第四、阴风。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我们听了来自中央部门,还有来自企业的声音,我想听听单总的分析,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目前的发展,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谁都不会认为我们今天的理念已经完全到位,机制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我们会直面问题,我记得看到你不久之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给我一个印象很深的说法,说我们智慧城市发展现在也存在着“反四风”的迫切要求,能不能先给大家再当面分析分析,我们现在要分队的哪“四风”?

  单志广: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

  其实今天台上的,我跟王总都是起草专家组的核心人员,我希望把起草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从研究的角度、制定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探讨。

  现在智慧城市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实践上,我们确实还有很多认识不完全一致、没有共识的地方。其实刚才杨禹谈到的“四风”,是我们结合前期研究,根据国内的发展情况,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内在智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确实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苗头。所以我们当时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后来我们配合有关部门专门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这四个方面:1、跟风,我们很多地方,重视概念口号,轻视行动配套。上午很多的领导也谈到了,对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理念,可能很多地方的领导,包括我们的业界还是盲人摸象,都是完全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侧面,存在对需求的判断是不准,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没有清晰的考虑。这样就造成不是从自己城市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看别的地方都在搞,所以自己也是有一种很强的冲动,也想去做。这就是没有清楚的判断自己的需求,而是盲目的跟风,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缺乏对真正的路径的把握;

  2、虚风,很多地方都比较重视建设投入,但是比较轻视实效。一个地方的建设到底给你的老百姓带来哪些方面能够真实体验到的效果,这个方面的考虑是比较弱的。我个人认为这个是我们过去十多年,包括过去二十多年的信息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领导非常重视花钱,但是花了钱之后,这个效果可能比较缺乏追究,事后的追查。所以今天上午包括徐主任也讲到了,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现在成立的20多个部门的跨部门机制也有这样一个共识,要用评价来促进建设,促进你的整改,促进你更好的发挥实效。这都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效果来出发。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的方案、规划,很多都是技术驱动的,是项目导向的,而不是问题驱动和目标驱动的。我们特别擅长的就是传统的思维,我们搞多少个平台,多少个系统,我们的信息化有多少通达率,多少覆盖率,但是没有从业务层面上解决,比如说你的排队交通时间节省多少,没有把握这种实际的目标实现,我认为这是比较虚的地方。

  3、歪风,比较重视设备技术,但是比较轻视机制建设。我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如果我们只是贪大求洋,搞一大堆非常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软硬件设备,但是不重视标准、政策、法制环境、制度规划,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没有这些软实力的保障,可能前期的硬件也是没法发挥作用的。

  4、阴风,就是重视建设发展,轻视安全保障。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现在搞网络安全审查等等新的机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搞去IOE,搞国产化替代,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深入的变化。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指导意见发布,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标题,是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实这个指导意见就是问题导向,根据发展过程当中一些苗头性的、不健康的问题而发布出来的。

  如果想要未来中国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过五年、十年,大家还愿意继续讨论这个智慧城市的话题的话,我希望大家现在要重视这些问题,让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你说的“四风”非常形象看到今天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大家共同困惑的问题。不过我想因为在座的有很多来自不同城市的,或者是市长,或者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有一些其他重要部门的领导。您刚才说的这“四风”,我模拟一下有些地方领导同志心里所想,虽然听到您的“四风”概括得非常高大上,非常精辟,但是我心里就会想,比如说第一,你说跟风,那我可能会想,你这个角度说是叫跟风,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是改善,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这毕竟是一股风,我可能还有很多考虑得不周全,但是我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您如果碰到这么一个领导,你怎么说服我?

  单志广:您的问题的根本是我们怎么理解智慧城市和我们当前智慧城市在中国实践所处的阶段。我个人认为,结合我们中国的现实情况,各个地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较大,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在整体上,在当前这种阶段并不具备大规模来推广智慧城市的条件。去年在促进信息消费的国务院32号文件中,关于智慧城市的描述第一句话就是“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在指导意见的“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原则中也明确提出是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很多领导都认为别人搞了,我也要搞,其实我个人认为结合国外有些判断,IDC在2014年有一个对全球智慧城市的分析,他们预测2014年全球有15%的城市将有机会步入智慧城市成熟期,那我们中国这个比例应该是多少?即使我们的经济比全球的经济水平好,但考虑到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我想最乐观地预测这个比例不应该超过30%。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很好的情况,现在的阶段可以着手来搞智慧城市,可以来坦率的来讲,在很多地方的市长或者他所在的地方,他可能数字城市都没有实现,很多行业的信息化做得还很弱,推动信息化的机制还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他匆匆忙忙的也去搞智慧城市,那你想想,他就相当于没有会爬就去跑了,我认为这种逾越发展阶段都是不理性的做法。

  所以我回答你的问题是,适不适合搞智慧城市,首先这就是地方领导需要第一位考虑的。

  主持人:怎么看我们这个城市有没有条件大规模推进它?

  单志广:这个需要领导的独立思维判断。

  主持人:这个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后面还有三个风,我不一一跟你讨论了,我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可能我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我可能会这么想,虽然你告诉我不能只注重具体的硬件,要注重效果,要注重软件建设,要注重安全等等。但是也许我会认为,这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眼前这个阶段,我可能重点就是先上硬件,可能有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之后,我再去完善软件。我现在可能眼前这几年硬件比较多,但是它的效果不是一瞬间产生的,可能是累积一段时间,未来一段时间循序渐进体现出来的,如果这样,你怎么说服我的看法?

  单志广:其实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政府本身,我认为对智慧城市的难度都低估了。因为智慧城市是一种复杂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原来单个部门或者单个条线的信息化建设,它是系统的系统,系统加系统,它是非常非常难的,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它要真正实现效果,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共享、数据融合、业务交互等等的要求,没有这样的一个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我认为智慧城市这种效果是不容易实现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特别是现在以人为本,高新技术的引导下,如何把这个效果真正的引导出来,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智慧城市不是一个在中央层面上做顶层设计的问题,但是在地方,在每个城市,如果要做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那么这个顶层设计是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在实施方案的上层解决好系统之间的连接、共享、协同、交互等问题。而且我个人也认为,很多城市也缺乏这种制度上的机制,在很多地方没有负责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智能分析的综合性部门。我认为一个城市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有一个总体设计部,解决连通、共享、融合的问题。但是我看到很多的地方还是在谁的孩子谁抱,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如果系统还是孤立、分散建设,你再怎么投入硬件、软件都是非常危险的,是达不到未来的智慧城市的效果。

 

文章关键词: 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智慧城市城市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北大与女留学生发生性关系副教授被开除
  • 体育CBA-李根补篮准绝杀北京胜 新疆胜广东
  • 娱乐《神雕》按新修版改编 杨过堪比韦小宝
  • 财经央行降息后六大城市房价有望反弹(名单)
  • 科技人人影视等关停背后的整顿风暴
  • 博客林青霞罕见谈及丈夫邢李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濮存昕将现身教育盛典 教育APP哪家强
  • 刘军洛:央行加入“做多美元”行列
  • 张庭宾:降息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 叶荣添:A股将连续暴涨 满仓
  • 叶檀:降息不是调控中国经济的仙丹
  • 徐彪:央行降息背后的大逻辑
  • 徐斌:股市泡沫正兴起 牛市刻不容缓
  • 许一力:为何是降息而不是降准?
  • 郭世邦:降息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 易宪容:降息能否救起危机中楼市
  • 鲁政委:人民币的SDR“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