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军:部分智慧城市建设过度夸大产业拉动作用

2014年11月07日 09:27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上图为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国家发改委等25部门指导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广州举行。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出席并演讲。

  王秀军指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不够丰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城市认识存在偏差,应用大而全,缺乏实际的内容;过度夸大产业拉动作用,忽视对区域比较优势的判断,缺乏应用需求支撑的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可能带来投资和建设的风险;应用效能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问题,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比较严重。

  为此,王秀军建议,应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完善顶层设计,细化任务分工,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理,特别是要做好政策协调的衔接,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坚决防止给工作造成干扰。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秀军:

  尊敬的徐宪平副主任,陈建华市长,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与来自企业界、研究机构、产业联盟以及有关部门的同志们探讨智慧城市创新的有关问题。首先,我代表中央网信办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推进合力,共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城市是人类迈向文明的标志,人类社会演进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今天,全球超过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欧洲和北美城市化率超过80%,全球城市人口规模是50年前的2倍,这一趋势还在持续深化。据联合国[微博]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城市将吸纳2/3的人口、90%的资源,为世界经济贡献75%的GDP;中国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70%左右,各类城镇人口新增三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这一发展规律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城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城市对人口、财富、资源强大的吸纳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同时,城市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度、社会治安不稳等一系列“城市病”,导致了医疗、教育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增大,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和挑战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信息化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加速,信息化正在进入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加速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信息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驱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配置更加富有效率,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的动力源泉,信息化为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摆脱对物质消耗过度依赖提供了有效途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更实时的感知、更泛在的互联、更智能的分析成为可能,将有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这不仅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病”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也将极大提升城市精准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营造出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城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根本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包容发展、和谐发展。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全局在区域的缩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我们组织有关力量开展了全面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国的情况。我们的判断是:地方建设热情高涨,局部应用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情况。

  (一)建设现状

  一是建设范围迅速扩大。据调查,截至2014年5月,已有222个城市(区)实际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这一数字是各地方实际上报的统计结果,略低于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据。其中,地级市以上城市(区)超过60%。建设内容覆盖面已扩大至20多个领域,其中,对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社会治安、智能交通等应用的关注度最高,开展相关建设的城市比例分别达到89%、75%、59%、58%。另外,关注市政管理、智慧医疗、社区服务的城市接近50%,关注智慧教育的城市达到32%。此外,有关部门先后在各自业务领域开展试点示范,至今年5月底,累计批复县级以上城市试点293个(部分城市获批多项试点)。据我们了解,下半年这一数字还有所增加。

  (二)局部应用取得成效

  一是改善了公共服务。调查结果表明,83%的地级以上城市已建或计划新建网上行政服务大厅。武汉“市民之家”实行了“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开辟了318个服务窗口,覆盖了66个部门、42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流程审批周期大大缩短。

  二是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针对交通拥堵、城市设施管理混乱等问题,积极开展智能交通、智慧城管建设。广州市基于物联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有效整合资源,为交通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市民出行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智能、精细”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运行的重要特征。

  三是部分城市信息资源共享取得进展。北京市整合全市地理空间信息,以在线共享形式支持51个部门97个业务系统应用,日均访问量超过60万次,实现了全市共用一张图。智慧南京运行中心整合了42个市政部门和13个区县政府的数据,实现多项业务协同,交通、土地、环境、民生等实时数据日均交换500万条,峰值达1500万条,有效支撑了城市运行管理各项业务。

  (三)国际合作开始起步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已纳入中欧城镇化新型伙伴关系合作框架,首批中欧15对试点城市已正式启动。同时,我国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的召集人,负责牵头制订智慧城市相关标准,有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容不够丰富、服务水平还需要提高。部分地区认识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技术“高精尖”,应用“大而全”,缺乏实际内容。一些地区简单地将部门应用打上“智慧”标签,忽视资源开发,服务水平与公众需求差距较大。

  二是过度夸大产业拉动作用。不少地区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寻求新的增长点,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忽视了对区域比较优势判断,缺乏应用需求支撑的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概念性布局大量出现,可能带来投资和建设风险。

  三是应用效能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比较严重,信息化工程的综合效益很难真正发挥出来。

  此外,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各地在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和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顶层设计、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新技术应用、安全管理以及制度创新等具体任务作出了安排。中央网信办成立后,我们与发改委多次沟通,共同推动建立了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部际协调工作组。《意见》的出台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要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信息化也不可能解决城市发展的所有问题。只有把城市发展、技术应用、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通向智慧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我们希望:

  部际协调工作组要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成员单位完善顶层设计、细化任务分工、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特别是要做好政策协调衔接,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坚决防止政出多门,给地方建设工作造成干扰。

  各成员单位既要组织开展好本领域相关应用推广工作,也要支持地方开展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公民的服务要求。

  各地方要在本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划设计,有力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切实提高信息化项目的应用效能,让智慧城市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各产业联盟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组织本土企业积极参加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请大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我办和工作组也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发展动态,共同协商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信息化、城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两者历史轨迹的交融,催生了智慧城市这一美好的发展愿景。智慧城市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这次“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和有关论坛,包含了政策解读、观点碰撞和经验交流,会议的参与面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将有力地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我们相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形成统筹推进的合力,就一定能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取得实效!

  最后,感谢广州市委市政府、感谢大会组委会为大会付出的辛苦努力,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

文章关键词: 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智慧城市城市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江西政协副主席女婿造假骗官 巡视组点名
  • 体育魔兽32+16火箭6连胜 詹姆斯欧文争执
  • 娱乐某影院抵制黄秋生新片 称:上级建议
  • 财经进口车价可能便宜15-30%:平行进口获批
  • 科技资本寒冬万象: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 博客果壳达人:被地铁安全门夹住如何自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工科男大学城开情趣用品店 师妹为其加油
  • 钮文新:货币政策纠错不足
  • 管清友:央行公开放水不如悄悄宽松
  • 连平:把握住美国QE退出的机遇
  • 刘光宇:去行政化打响挽救楼市第一枪
  • 郎咸平: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最优方案
  • 易宪容:中国式的量宽政策全面开始
  • 叶檀:中国大妈买黄金还没有败
  • 朱大鸣:导致房地产政策的两难的原因
  • 李迅雷:中国经济为何不敢去杠杆
  • 冉学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