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亮:众筹平台在中国没有一家赚钱

2014年11月01日 19:0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悦大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上图为零壹财经CEO柏亮。(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悦大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上图为零壹财经CEO柏亮。(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悦大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零壹财经CEO柏亮在发言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做众筹,所有的众筹平台在中国没有一家赚钱的。

  以下是文字实录:

  【柏亮】:起零壹这个名字开始是基于我们一直要做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机构,零和壹正好是互联网原始代码。另外零和壹都是数字的源头,我们研究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先要归零,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我们秉着这样的理念做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工作和研究工作。

  今天我的题目是围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形态,它的风险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来自机构的,有来自投资者的,所以它很难在短时间内讲得很清晰,我就做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观察,这个观察是我们最近对这个行业一些形态,所面临风险的思考,它不是系统性的说就只有这几种风险,而是最近这些风险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讲风险之前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因为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本身非常大,涵盖的领域非常广。第一个是P2P,从去年到今年P2P增长速度非常快,出现新增平台特别多,我们统计1227家,有的平台可能也比较隐蔽,或者有的平台从名字和业务上不一定看得出来,所以这个统计不是特别精确,但从整体的概述上差不多。9月份增长到69家,这里面尤其是广东最多,现在是240多家,浙江170多家,北京120多家,山东110家,这些是能够排在前100家的省份。

  在P2P数量增长的同时问题也在出现,到目前为止截至9月底能够统计到的已经出过各种各样的平台按照总数相比占15%,甚至更多,从平台的加速来看它的坏账率更多,当然它不是资产的坏账率,是从平台数量上说。

  说到加速增长,还有一个就是单家平台成交量非常多,月成交量在10亿以上的超过好多家,线下的分布一个月可能已经做到几十亿,线下隐藏的东西更多。另外一个是众筹,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没有特别好的商业模式做众筹,所有的众筹平台在中国没有一家赚钱的,到9月底已经超过100家。

  跟这个相匹配的是整个风险投资领域的投入,9月15号,从14年1月以来,至少有20家平台获得A轮以上的投资,天使投资更不计其数,去年和今年整个互联网金融获得的风险投资是18亿,这些数字增长都是比较大的。

  第三个是多元化的拓展。我们看到现在P2P远远不止是小额信贷的产品,从小额到大额,从信用到担保各种各样都已经在P2P平台做。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传统的金融业态所生产的金融资产,比如典当、融资租赁,股权,除了众筹的股权以外,还有做股票配置P2P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尝试,P2P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金融又如何处理,互联网对金融业态的渗透已经非常广泛。

  我总结的这些都不是对整个行业的概括,只是一些点,从这些点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和扩展的速度,渗透能力都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观察互联网金融的一些风险,我们简单总结了我们目前关注相对宏观一点的风险。因为互联网金融涉及具体的风险很多,跟做P2P、众筹的风险不一样,对技术的要求不一样,对资产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总结了一些宏观性的风险。

  第一个是周期性的风险。我发现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创业型的公司关注得比较少。18世纪以来,尤其从西方来看,大概每10年来一次经济危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所有的政府和金融机构都觉得自己聪明,想各种办法把危机解决,但是每到一个时候都会出现危机,大约都是8到12年的周期就会出现。古代人对经济周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说明这个东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解的密码。

  这种周期性的风险在金融业或者或者行业危机更加频繁,这是我们互联网金融行业关注比较少的,好像一种热潮来了,这种东西就会力量极其强大,我们所有人都赚钱,我们还看不到互联网金融能够避免金融危机或者解决金融危机的能力。互联网金融资产绝大多数都来自传统金融机构或者是新兴的机构用传统的方式生产,所以我们很难避免经济周期。

  我们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经济周期的敏感期,比如经济增速下滑,房地产大家争论很多,有的人认为快崩盘了,有的人认为没有事,新的政策会有挽救,但是国际环境并不好,有的媒体在讨论是不是要发生二次危机,这些不一定变成现实,但它确实是比较敏感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做互联网金融应该要有周期性的思维,我们的业务如何面对这样的周期,可能你什么都做的好,但是他可能面临断崖式的风险,这时候你的资产抵押做都多么充分都没有用,因为你手里的东西没有市场,这时候任何风险措施都是失效的,在金融行业这种风险出现的概率比较高。我看目前做互联网金融的很少有应对这一类风险措施,或者他的商业模式里面有对冲这种风险的能力,这种风险还是值得关注的。

  第二个是投资者风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一个行业来讲,我们中国投资者本身身上就秉承着很大的风险需要我们关注。第一个是投资者的认知和心理。基于我们对投资者的普及教育,或者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跟我们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其实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很多投资者买了一个产品,但并不等于他看得懂产品或者他明白的产品。一个享受高收益的投资人未必知道他这个高收益的产品背后有风险,而且也没有承受这种高风险的心理预期和财务能力,其实这些投资者都会给我们实际的业务带来影响,你觉得您卖得挺好的,但可能很多投资者是盲目的,这种盲目的投资者最终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风险。

  第三个是刚性兑付传统和对新的投资的要求。我们投资者长期居于刚性兑付的环境,我们认为所有的产品到期都应该连本带息还给我,当然本身如果这个产品有问题维权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这种正当的风险,投资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独立承担这样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大多数都无法实现刚性兑付,最终都很难做完全的刚性兑付,但是这种和投资者广泛的刚性兑付心理预期产生距离,这些距离在敏感时期是比较大的风险。

  投资者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新兴产品面前没有可用的,有效的认知工具和分析工具。不像股票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软件,有成百上千套的分析方法,甚至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但是在互联网金融面前大家还是用非常原始的方式做这个事情。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投资人结构,现在投资人的结构就跟我们90年代初的股票市场一样,都是散户,大家都是凭着自己的嗅觉,凭自己的勇敢做这些交易。机构投资者才刚刚萌芽,现在有少量的机构开始做信托基金投资P2P这样的平台,还有一些天使投资投资众筹。当然目前整体市场容量不大,按照这样的速度扩展,靠散户支撑的市场是不稳定的。越来越需要专业性的机构,这也是一个趋势,未来会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出现,但是在整体投资者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完全靠散户支撑的市场也是大的风险。我们跟大的P2P平台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线上和线下的波动特别明显,一旦线上波动大就会影响线下员工的提成,这样你的团队就不稳定,它是一连串的问题,我们维护流量的成本特别高。如果有机构投资者出现可能在调节流动性方面会有更好的办法。

  第三个大类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在资金市场本身就有固有的流动风险。比如季节性银行的高息本身就是对我们资金市场比较大的风险,且不说我们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的银行在去年钱荒面前也感到岌岌可危。

  还有一个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模式设计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其实很多产品期限很长,有的甚至长达20年,把这些产品交易的时候它需要精密的东西测试它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的机构用不同的方式做,有的机构做得科学,有的机构做的冒险。我们P2P平台卖得很多产品跟我们在银行买的产品从投资者感觉上结构差别不大,这种其实包含在里面的也是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刚性兑付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我们很多产品设计里面考虑到流动性风险,比如有P2P产品你买了12月的产品,当你12个月到期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买的所有的债券都到期了,12个月结束的时候你买的很多产品其实还没有到期,P2P承诺并不承诺把这些钱全部还给你,他只是承诺你全部卖掉。如果出现了流动性比较紧张,投资者信心疲软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12个月到期,但是还有一笔债券没有到期,在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他就不管,只要到期你就应该还我,如果机构投资者的话他就不承诺你,这种流动性风险就会小一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这样的流动性风险,我们新生的以P2P为主的平台整个行业没有流动性风险救急机制,银行有银行间市场可以拆借,有央行[微博]最后还款人的存在,但在P2P没有的,机构之间很难进行流动性的救急,也没有第三方机构对它进行救急,这种风险是非常敏感,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目前就是没有解决方案。

  对于前两点赚到钱的P2P机构今年干的事情就是囤现金流,他们自己很明白风险在哪里。在大的环境下还有第四个风险就是投机性风险,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投机性的创业,它并不是本着对金融业的理解和对我服务的目标客户群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因为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的思维方式创业的,因为互联网金融是大的风口,哪怕是猪一定要坐在那个风口上,所以很多创业者注重热点,在做资产的时候不求质量,只求流量,把量做大就退出,后面的市场跟我没有关系,这样的创业者不在少数。这样的企业其实就是行业性风险的来源。

  第二个是投机型的投资人,很多投资者只求高收益,不顾高风险,总觉得会有人兜底的,实在不行政府会兜底的。

  第三个是投机型的风险投资机构。总相信我投的这些企业他把流量做起来,在这个浪潮里面把估值做出来我退出之后后面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投机者的狂热会使我们市场,容易引起泡沫破灭的危机,因为这些投机的职业和投机基金的存在,导致人力成本大为提高,市场专业人才快速成长也不太可能,你就会发现很多P2P机构区域经理一年跳几次槽,还有就是做互联网技术的人员在市场上炙手可热,会使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提高。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投机者也是这个市场发展的动力,10多年之前互联网泡沫固然带来很大危机,产生很多坏的影响,这一波基金确实推动企业的成长留下一些卓越的企业,很多卓越的互联网机构都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我相信这一轮投机潮也会产生这样的机构,但是它的代价未免有有点大,这次浪潮来临的时候对我们的冲击还很大的。

  第五大风险是来自监管机构,整个金融监管的改革目前还处在改革和创新阶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改革和转型跟我们市场之间,监管行为和市场行为之间产生不匹配的点,这种不匹配首先是正常的,并没有一种监管行为和市场行为是完全匹配的。比如说刚性兑付的思维就是从唯我的监管思维来的,但是还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是楚河汉界,这种思维方式如果最终落实到监管上也会是很大风险,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发展新的阶段和新的形态,是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下重新改造的,它不应该分很多阶段。

  第三个是审批我们很多东西审批思路是全好人的思路,企业进入成本极高,但是违规成本很低,当然下放审批的一些手法也在做。有很多问题监管机构也能意识到,但是没有很好的措施惩罚它,执行力欠缺,这些东西当然都在改善,比如放弃发放牌照,去年P2P行业主要呼吁的事情就是发牌照,有的地方开始建立产品备案登记的措施。

  还有一种风险是“暗黑”风险,前面种风险导致我们整个互联网金融混沌的,并不清晰,这跟它所倡导的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透明度不相称,以倡导透明为理念的互联网金融反而是极其不透明的,尤其是线下业务的规模,每个公司都在根据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模式。

  第一个问题是信息隔离,机构和机构之间的信息隔离,机构和监管之间的信息隔离,所以导致我们互联网金融像灯下黑一样的,我们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尤其是线上线下不透明,没有产品的登记,交易的登记,机构的登记。

  面对这样的思考我们零壹财经主要做的:第一个是基础研究,我们扎扎实实做行业的基础研究。我们写《13、14P2P行业的白皮书》,用数据来分析这些东西。

  第二个是数据工具,通过我们自己建立完全自我采集的数据系统分析整个行业和各个机构,各个产品的机构、收益模式,风险点等等,把它做成数据工具,让行业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可以用。

  第三个是投资者成长,因为投资者我们教育不了,投资者主要是被亏损教育的,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训,我们的收益给我们的影响往往要比经验大得多,我们需要陪伴投资者成长,所以我们出了很多面向投资者的书籍,每个月都会做投资者的沙龙,面对面实际的交流,我们希望我们这些工作对我们行业认识这些风险,对冲风险有一定的帮助,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国际金融论坛金融改革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冤案受害者母亲:上访9年定有包青天
  • 体育詹皇36分骑士胜公牛 科比21分湖人三连败
  • 娱乐木子美自曝与杨树鹏开房经历 遇生理期
  • 财经国内油价七连跌后哪里买油更划算?
  • 科技三星推两款中端手机应对中国厂商
  • 博客日本“暴走”少年飞驰而过的青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八成月薪未过万 十有其三在啃老
  • 洪榕:这轮行情没到赚钱的看过来
  • 水皮:千金难买牛回头
  • 冉学东:A股为何不惧QE退出
  • 邱国鹭:科技热的冷思考
  • 谢百三:股市处于牛市 来之不易
  • 杨国英: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利大于弊
  • 商寅泉:任志强退休对房地产影响几何
  • 郎咸平:面对民企传承政府该做什么
  • 易宪容:QE退出不会让人民币重度贬值
  • 徐斌:中国大牛市假以时日大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