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实体经济运行几乎不存在商业信用

2014年10月31日 19:3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北京金博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在发言时表示,到今天为止,中国整个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商业信用。

  以下是文字实录:

  王国刚: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样一个决定中提出来,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来展开。关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人们的理解,通常的角度是讲的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所以说,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认为,一方面要发挥好市场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我想这些问题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事在整个金融领域中也同样是存在的。但是在中国的金融领域中有另外一个现象,什么现象呢?中国金融领域中85%以上的资产是由银行配置的,也就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在称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的体系。

  由此就有一个问题,在整个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我们是继续坚持以银行配置资源的主体性作用,决定性作用?还是我们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个事情理所当然的摆到我们面前。在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中,目前至少有三个现象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第一个现象,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货币供应量M2非常之高。到了今年9月份,我们的M2超过了120万亿,是我们GDP的两倍。我们去问M2是怎么来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这个结构,我们M0大概是5800亿,M2减去M0还剩下114万亿,这是谁创造的?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创造的。这120多万亿和我们M0的比值大概是20倍以上,如果把这个时间推到1999年的时候我们只有8倍。所以中国整个经济金融运行主要是靠我们的银行在不断的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是这样一个银行信用机制在做,整个在大膨胀。

  第二个现象,2012年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要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可是现在将近两年过去了,我们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在大幅度提高。由此和前面M2的对应我们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或者是叫做悖论,一方面我们宽货币意味着资金非常多,另一方面我们企业融资成本高筑,意味着市场资金非常急。那么究竟中国资金是急还是松?你能说得清吗?

  第三个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那一轮金融危机是因为金融为自己服务太多,产生了金融泡沫,然后泡沫破裂了导致了危机的发生。但是中国现在金融为自己服务的比重两年来不仅没有降低,还在快速的提高。我们一方面是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我们在步美国的后尘,金融在服务自己。

  这样一些现象放在我们面前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中国金融向何处去?当然同样问了,中国金融改革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如果改革按照原有的路数走下去,可以说,我们的金融可持续性,乃至整个的经济可持续性都会出问题。由此需要问一个金融本源是什么的问题,刚才讲了产融结合,产融结合在中国很有市场,可是这个话题是在中国特有的条件下发生的,谁都知道。凡是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宏观经济一上来就是两部分模式,包括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由此形成金融的最初过程中,最初没有金融机构什么事。中国是如此吗?企业和企业之间本来有商务往来,建立在商务往来的基础上有着中国的金融活动。但是中国的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如此吗?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过来的,计划经济中有两个很典型的机制彻底切断了金融的内在核心。什么典型机制呢?我们企业的资金是政府财政提供的,由此在那个时候就把居民和企业之间艰难的联系了起来。企业和企业本来是商务往来,但是我们通过计划的机制,行政的机制,企业原来生产有生产性计划,产品由计划调拨,企业和企业之间商务往来就不存在了。随着改革,这样就出现了银行信用,在银行信用之前的商业信用我们把它给否定了,到今天为止,中国整个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商业信用。我们的信用就只剩下一个银行信用,我们一直讲,要发展直接金融,要提高直接金融比重,非常可惜。我们发展的那一点债券谁买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买去了,可是买债的钱不是他们的,仍然是资金供给者的。我们现在大的格局大概是这样,城市居民储蓄存款48万亿的余额,企业存款50多万亿。这些钱都在银行帐上,由此在中国直接金融工具变成了间接金融工具。

  中国的第三种信用出不来,就是市场信用。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一头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得存款人的资金,我们那么多的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一百多万亿是这么进入银行的,银行以最低的资金价格把资金给了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由此在中间获得他所获得的收益。这个收益有多少?

  我们简单说一下刚才的讲述,我们的存款大概是115万亿,如果要一年期的存款和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来算,这就已经是3万多亿了。去年银行体系增加了12万亿存款,就意味着一年增加100亿的利息收入,这是最低数,我这都是基准概念。

  所以在这个里面,究竟我们今后怎么办?今后的路应该打破这种格局,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迅速的改变以间接金融为主的方式。怎么改变?让各种债券回归直接金融,让各种债券直接向资金供给者发行。这样资金供给者的收入水平就提高了,那么资金需求者由于债券的利率低于存款利率,实际企业的融资成本就降下来了。所以中国金融要讨论什么创新等等,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概念,如果说能够有效的提高资金供给者的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这是创新。如果只是满足了一头,另一头的成本更高了,那不是创新,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第十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将召开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金博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冤案受害者母亲:上访9年定有包青天
  • 体育詹皇36分骑士胜公牛 科比21分湖人三连败
  • 娱乐木子美自曝与杨树鹏开房经历 遇生理期
  • 财经国内油价七连跌后哪里买油更划算?
  • 科技三星推两款中端手机应对中国厂商
  • 博客贾玲:回应节目偷懒讨厌农村质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八成月薪未过万 十有其三在啃老
  • 洪榕:这轮行情没到赚钱的看过来
  • 水皮:千金难买牛回头
  • 冉学东:A股为何不惧QE退出
  • 邱国鹭:科技热的冷思考
  • 谢百三:股市处于牛市 来之不易
  • 杨国英:美联储退出QE对中国利大于弊
  • 商寅泉:任志强退休对房地产影响几何
  • 郎咸平:面对民企传承政府该做什么
  • 易宪容:QE退出不会让人民币重度贬值
  • 徐斌:中国大牛市假以时日大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