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详解中国经济减速内因:结构性减速值得商榷

2014年10月25日 22:57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方福前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方福前:谢谢经济学院邀请我参加张培刚颁奖仪式和学术研讨会。

  我讲一下中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家知道经济增长率这些年一直是走低的,2010年一季度达到最高点12.1,以后就不断走低,首先是低于10%,然后是低于8%,过去说的保八已经不再提了。目前的经济走势,学术界有很多讨论与争论,但我认为目前的经济走势可以叫做增长衰退,这是按照美国国家研究局来定义的,不是经济波动里的经济衰退,而叫做增长衰退。有定义,我不再说了。

  虽然是增长衰退不是经济波动里的衰退,但这种增长衰退仍然值得我们注意与警惕,如果增长衰退没有很好的措施防止它进一步下滑,有可能会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衰退。所以我认为,当前对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应该高度重视,应该去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增长不断下滑。

  我注意到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原因的讨论,这些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学界提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是三架马车跑得过慢,有人认为是产能过剩,有人认为是外需降低得太多。去年我看到一个观点,认为是结构性的原因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这种结构性原因的观点是这样,它不是指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经济下行的压力,而是指经济结构优化造成了经济下行的压力。这听点可能不太好理解,经济结构优化怎么造成经济下行?观点是这样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变化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他说这些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我们知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动率不一样,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使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平均起来的劳动生动率就降低了,因此就造成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原因有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劳动生产率,一个是劳动力的增长率,这个观点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这种看法我认为值得研究与讨论。按照这种看法,经济增速下滑反倒是产业结构优化造成的,因此得出一个推论,这种经济增速下滑可以听之任之,因为它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所以不必管它。而且结合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又是矛盾,按照这种观点,要稳增长就是要稳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这和调结构矛盾,因为调结构是要调节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所以我认为这个观点本身和现在的政策取向、和经济发展目标有一定的矛盾。

  除了和政策、发展目标有矛盾以后,这种观点本身能不能成立?能不能有事实和数据来支撑呢?我对这个问题做的一定的研究。我认为,这个论点还是缺乏有效的支撑。

  下面看我的说法。根据我们统计局的数据,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双双超过第二产业,首次出现在去年(2013年),2013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以及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我不再读这个数据。

  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已经公布,今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去年的趋势相同,也就是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进一步超过第二产业。但是我们看到,经济减速是发生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但三次产业结构中间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在去年才有的,那很显然,经济增速下滑在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两年之前,简单的道理,我们不能把后面发生的事情作为前面发生事情的原因,应该是先因后果才符合逻辑,从这一点来说,结构性减速的观点似乎有点问题。

  进一步看,经济增长率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劳动生产率,一个是劳动力的增长率,我们看这两个指标,能不能支撑结构性减速的观点。这是我计算的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这是每年的劳动生产率,我取是万人亿元的GDP,最上面是第二产业每年的劳动生产率,中间是第三产业,很显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但注意到这些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平衡增长的,并且2012年、2013年劳动生产率是有所下降的。

  从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看,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明显降低(虽然一直低于第二产业),那会不会因为另外一个指标发生变化,会不会因为第二产业的劳动率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这样拉低了二三产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呢?我也做了一个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了加减法,大家看到,这些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的增长情况都是正数,而且不少年份,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数超过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每年都是净增加,而且净增加速度很大,净增加劳动力主要来自于什么地方,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大家看到第一产业每年劳动力增加都是负数,所以看不出来由于第二产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所以导致二产业劳动力下降,这样的情况看不到。

  由于没有出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劳动力净转移的现象,所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下降,而是增加的。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上面是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中间是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我们可以看到贡献率在逐渐靠拢,但第二产业仍然高于第三产业。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我认为,结构性减速的判断是值得商榷与怀疑的。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是结构性原因造成经济增长的减速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是技术性减速。什么是技术性减速?由于这些年技术进步的速度减慢,造成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走慢,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减低。

  为什么是全技术性减速?改革开放一段时间内,通过引进外资、技术、设备以及引进外部管理,加上学习、模仿,技术进步速度是很快的,这种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大大推进了经济增长,或者成为经济增长一个主要支撑力量,这也是发展经济学所说的后发优势之一,当时我们比较落后,落后可以学习,可以引进别人的设备、技术与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或者技术水平,这样使得我们获得了30多年的高增长。

  但是,这种好事不能继续下去,因为常规的技术引进通过学习、通过改造,常规性技术(比如说家电、制造业生产技术)已经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就是所谓的高新技术方面)引进难度很大。常规技术上和发达国家没有多大差距,但在高新技术上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引进这些高新技术,一方面受到发达国家处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原因以及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对我们保守与限制,所以进口这些高新技术难度越来越大,有些根本不可能进口。这样一来使得在高新技术的引进方面,不可能像常规技术引进那样顺利与便捷,这就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技术进步减慢。当然如果自主创新速度快的话,能够替代技术进口速度减慢,整个技术进步速度也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但可惜自主技术研发、自主技术创新速度过慢,不能有效替代技术引进速度减慢,这就造成了技术进步速度的减低。

  我的说法有没有根据?我自己没有专门研究技术进步,从1979年以来对我们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专门性的问题,但我注意到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我觉得很有价值与启发,也比较支撑我的观点。第一个研究成果,这是两位作者的研究,研究了三个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变迁、自主创新,这三个因素1979年到2009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1994年作为分界点,因为当时正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9年到1994年表明技术引进是1979年和1994年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1995年以后,技术进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明显,反而是制度变迁是全要素增长的主要原因。94年前和94年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不相同。如果说仅仅是这个研究成果是一个孤证,不行,我们看第二个研究成果,也是两位作者,他认为1979年到1998年,技术增长率平均是为1.8%,对我国经济贡献超过20%,但1998年以后,我国技术进步呈现负增长。再看第三个研究成果,这个研究说1999年到2010年,我国TFP的平均值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国技术平均的进步值在这一时期也是先上升后下降。再看第四个研究,这是今年发表的,他主要研究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生了两次大的转型。他说03年以来,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平均34.0%大幅度提高到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的贡献则由年均47.34%降为年均负的4.08%,与此同时全要素技术增长由年均4.6%下降为负的0.05%。

  这四个研究成果用的数据和方法都不太一样,子样本起止时间也不一样,但基本判断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四个研究成果都支持我前面做的判断,就是技术性减速造成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还可以进一步解释,近两轮经济强刺激为什么效果不相同。第一轮在朱镕基总理手上,强刺激效果很好,从2001年开始,我们有持续的高增长,好几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按照刚才的判断,技术进步已经减速,为什么强刺激效果很好,因为当时的基础设施投资、当时的汽车业、房地产业刚刚起步,所以扩大投资,效果非常之大。这个巨大的潜力、好的投资效果支撑了高增长,同时掩盖了技术进步减速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但到温家宝总理实行强刺激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幸运,委员铁公基这几年发展很快,投资潜力与余地没有那么大,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泡沫,汽车市场已经是世界的汽车大国,支撑经济增长的两大产业,投资的空间也没有朱镕基同志那个时候那么大了,虽然是强刺激,在一两年还是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很快就造成了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减速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凸显了。所以这个判断可以解释这两轮扩大内需为什么政策效果大不相同,这就是我对经济增速的判断。

  政策含义非常明显,如果说技术性减速是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今后的方向应该是加强和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推进技术创新的速度,这样经济才能够真正进入新常态。这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方福前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占中”策动者称明日发起广场投票
  • 体育哈登25分火箭胜马刺 书豪19+7湖人遭绝杀
  • 娱乐央视女主播服装悄变 黑色深V西装吸睛
  • 财经超20城推购房补贴 2008年地方救市重现
  • 科技谷歌管理层重组:佩奇交出核心产品领导权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