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谈中石化混改:傻瓜才干这种赔本事

2014年10月25日 22:4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 图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曙光: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张培刚教授的发展经济学颁奖大会和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做“国有企业改革—从混合所有制谈起”。因为混合所有制是最近炒得很厉害的一个词汇,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讲两个层次的混合所有制。

  第二,讲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与退。

  第三,进一步改革的途径和操作。

  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现在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不光在实践中间有一些混合所有制的事情,25家民营企业参股中石化[微博]销售股份公司,而且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咱们看这个事情,混合所有制其实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在八九十年代讨论时,很多人讲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混合经济,尤其和这个地方有关系的,经济所的前所长董辅礽讲这个问题讲得最多,他有所谓“八宝饭”理论。什么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都是从企业层次资本结构来讨论的,凡是这个企业的资本不是由一种形态和一种性质的资本构成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了,比如说共有资本和私有资本,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也就是企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但提出混合所有制之后,业界反映并不热烈,为什么?因为很重要的一条,国有股一股独大,我进去以后没有决策权,起不了什么作用,实际上是给国有资本垫背的,只有那些傻瓜才会干这种赔本又不赚吆喝的事情,所以没有多少人响应,为什么又有25家民营企业要参股中石化销售公司,道理很简单,中石化销售公司是国有垄断企业,每年垄断利润250多亿,25家民企花了1070.91亿元,得到了29.9%的股份,虽然仍然是小股东,有了投票权,但没有决策权,但他进入了,可以不费任何力量得到30%的垄断利润,利润率就是8%,大家想一想,这个事情,实际上这些人买的是国有垄断权。这种改革有什么意义?既然是小股东,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没有多大影响,仍然是中石化占70%的股份,一股独大进行决策,进去以后仍然是国有垄断企业,对于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从治理结构和市场结构来看意义不大),至于说得到的1000亿放弃资本控制的钱,和民营企业得到30%的利润,也可能是办点好事,但不是这里所讨论的问题。

  既然如此,咱们看到,既然是混合所有制,既有企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也有行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行业层次现在也有了,大家知道,上海做了一个中民投,全是民营企业做起来的中国投资公司,以及最近石油商会,也在筹备成立一家中民油集团,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比如说在三桶油多了一桶油,但它在原来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里,多了一个寡头,就有可能加剧市场竞争。而且由于它的资本构成和原来三桶油不一样,咱们就可以看到,市场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它是民营资本,内部治理结构也与原来国有资本治理结构不一样,私下比较,就可能比较出优劣来。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改革倒是有意思的,不仅这个改革实行了行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而且对于推进企业层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很有意义。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改革的进与退。为什么是再论这个事情,08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叫资源要素与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概括为两个问题:一是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分配;二个是产权改革问题。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关系,通过利改费、分税制,把利润和税收分开,改变了过去企业利润全部上交、投资全部下拨的统收统治的企业,结束了国有企业不向国家纳税的历史。这个改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改革也有局限性,把利润和税收分开,但在租金、利润、税收这三个范畴中,租金和利润仍然混在一起,租金和税收也没有分开,也为国有企业上交所[微博]得税而所得这一块就包括了一部分租金,所以租金和税收也没有分开。租金和税收没有分开,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会出现很多扭曲,比如说咱们现在做的上市公司,都有股票期权制度,很多老总都很积极,因为利润里面很大一部分都包括了租金,就不是业绩,就把股票期权制度也扭曲了。从这一点说,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进了一大步,但只走了改革的一半。产权改革,可以看到通过90年代抓大放小、资产重组,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山东诸城开始卖掉中小企业,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创造。中央国有企业改革也通过产权重组,现在剩下100家左右的企业,结束了过去国有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但国有企业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取掉了国有企业的包袱,实现所谓资产剥离、退二进三等一系列改革的办法,国有企业从原来大量亏损变成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凭着他占据大量垄断利润和要素资源强力扩张,这就是现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可以看到,改革的改革就使得很多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纷纷落马,从80年代初温州的八大王,到了后来90年代广东的顾雏军,到了本世纪,大家看到常州的戴国芳等等人物的落马,其实企业家资源是一个稀缺资源,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平等,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而民营企业是二等公民,这样一种情况,《刑法》里就有里所谓非法经营罪,这是一个口袋罪,没有量刑的标准,但却由此判了一大堆企业家,还有非法融资罪等也整垮了一部分企业家,也由于产权的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国有企业老总在内的大批官员侵吞国有资产,大量资产转向国外,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国外,而民营企业家也没有长期打算,和政府合谋,捞一把就走,没有人做长期发展。从这种情况来看,大家对经济的未来是信心不足的。从这里来看,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走了一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进一步退两步。

  第三个问题,怎么进一步改革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真正改革能够推进不是在日子好过的时候而是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现在国有企业日子这么好过,国资委[微博]讲国有企业创造了多少GDP、上交了多少利润,国有老总都很牛,怎么改革?压力在什么地方?我想恐怕要使得国有企业真正改革,咱们要看看改革的压力,有一个办法可以形成这种压力,就是从收入分配着手,把租金全部收回来,既然租金不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如果把租金剥离以后,国有企业没有什么利润。这样国有企业状况就差了,大家也就看清楚了现实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微博]也不会吹了,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也不会牛了,咱们改革就可以推进了。至于租金怎么收,我看很简单,咱们按照市场价格和国际价格收就行了。比如说土地租金,你收民营企业多少钱,也向国有企业要多少钱,石油、煤炭、铁矿石这些按国际价格,现在一吨煤国家只收8到24块钱,你想想现在煤炭价格是多少,而且很多资源国家都没有收钱。租金收回来之后,由于他是全体老百姓的资产,人人有份,也可以作为人人有份社保基金的资金,我想如果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就可以推进。

  怎么改?举个例子。铁路是独家垄断的部门,2008年就做了铁路改革的方案,拖了十年,2013年才实施,把国有铁路实行组织上的分开,实行铁路总公司和交通部铁路局,但经济上并未分开,因为过去铁路欠了2600多亿债,是铁道部决策的,不应该由铁路总公司总承担,如果要它全部承担仍然是一个行政公司不是经济公司。怎么改?把铁路总公司变成干线铁路公司,把全部干线资产交给他,由他来投资、承载、建设、经营,把全部直线铁路卖掉,私人要的卖给私人,地方要的卖给地方,这样铁路市场就可以形成,直线铁路建设运营全部由购买家负责,收回的钱作为政府承载的资金。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话,铁路的市场就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铁路改革的水就开了,如果铁路改革可以推进,其他部门的改革也可以推进。这是我简单讲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大家看了昨天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问题,很多讲话都非常好,咱们要把法治变成一种信仰、一种习惯,要遵守人权、要保护产权,非常好。我觉得问题是怎么把它落实,真正在我国形成一个法制国家和法制政府。既然说要保护产权,怎么落实?我想首先要把现在一系列侵犯财产权的事情纠正过来。最近有些事情也可以说,政府有行政许可权,比如说批你办一个机构、办一个杂志或者办一个什么企业之类的,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对政府审批的这些一些机构,政府主张它的财产所有权,我批复了你,你的资产就是国有资产,就要收回来,这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前也发生了。为什么?政府的行政审批权就能变成公有的财产所有权,世界上有这样的道理吗?这样的一个逻辑是什么逻辑,仍然是普天之下莫非妄图,率图之宾莫非王成,根据…这样的逻辑,凡是政府批评的都是公有财产权,这还了得。所以我觉得首先要从理念纠正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然后再去纠正按照这样一个理念所侵犯的私人财产权,这样才使得国有资产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向前推进。

  谢谢!

文章关键词: 张曙光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混合所有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香港“占中”策动者称明日发起广场投票
  • 体育哈登25分火箭胜马刺 书豪19+7湖人遭绝杀
  • 娱乐央视女主播服装悄变 黑色深V西装吸睛
  • 财经超20城推购房补贴 2008年地方救市重现
  • 科技谷歌管理层重组:佩奇交出核心产品领导权
  • 博客石油价格暴跌产油国怎如此淡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国考竞争烈度创新低 国考热职
  • 徐洪才:八项目获批 稳增长信号明确
  • 姚树洁:四中全会法制建设三突破口
  • 易宪容:房贷新政可能恶化财富分配
  • 共道: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被严重低估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