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秉仁:由协会审批发债融资是胡闹

2014年10月24日 09:2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悦大酒店 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上图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明悦大酒店 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上图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4年10月24-25日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邵秉仁出席并发表演讲。

  邵秉仁表示,我国金融行业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而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第一,资金价格体系管理混乱。第二,行政干预扭曲市场。第三,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其中,邵秉仁特别指出“发债融资是企业运行的必要手段,但是发改委对企业发债要审批,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券证监会[微博]要审批,一些短融和票据,甚至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去审批,这纯粹是胡闹”。

  邵秉仁解释称,“协会是社会团体。中央关于社会组织改革方向表明,协会等社会组织团体必须与行政机关脱钩,而不应该具备审批权。如果具有行政审批权,是典型的行政权利外延,极易引发腐败。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其中重要谈到依法行政问题。所以说我希望通过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这些问题,这些官办的协会,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权的这些协会恐怕应该清醒了,需要加快脱钩和改革的步伐”。

  为此,邵秉仁建议,第一,加快金融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二,金融监管要适应当前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快监管体制改革。第三,要鼓励金融创新。

  在谈到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时,邵秉仁指出,对此行业的监管要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股权投资是一种高度自治性的投资,其设立不需要行政性审批。在市场准入方面也没必要由证监会进行备案登记。“这种备案登记对行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以下是文字实录:

  邵秉仁:刚才马先生站在一个金融工作者和银行家的角度谈了当前的金融创新问题,以及改革问题。我本身不是从事银行的,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搞金融出身的,但我是做改革的,所以我就以一位老改革者的身份谈一谈我对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创新,特别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谈一些我的看法。

  大家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下行阶段,经济运行过程当中的各种矛盾开始凸显,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这个过程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充分支持,创新和发展。

  应该说我们国家金融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应该说还不成熟,无论从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上,都不能与银行相匹敌。金融体系内的行政干预还是过渡的,缺乏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化,创造活力。

  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脱节,金融宏观调控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根据中企联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研究报告显示,在500强企业中17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为5.5万亿元,仅仅占了5百强中企业的9.7%。但是17家银行的净利润总额却达到了1.23万亿元,占到了5百强企业净利润的51%,利润总额超过了其他483家非银行企业的利润总和。

  这就说明什么问题呢?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与银行业的利润鸿沟在逐渐拉大。这种鸿沟应该说主要是银行享受到垄断利润,特别是资金价格垄断下的超额利润,是垄断的结果。

  另外我们也看到银行对实体经济实际上支持严重不足,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应该说产业空心化问题在发达经济体当中经常出现,而且比较明显。通常会造成经济停滞,政府刺激失灵的严重后果,而这种情况目前正在中国发生。我认为根源在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而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价格体系管理混乱,以利率体系为例,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品种仍然实行利率管制,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为了规避利率管制创新的金融业务则采取市场化利率。

  在利率管制的领域,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是管制的,但是贷款的利率却处于放开的状态。这样等于用老百姓的低价资金刺激银行放高利贷,从而赚得更高的利润。

  由于这种坐享其成的高利润使得银行普遍服务意识比较差,缺乏竞争意识。另外由于利率的双轨制,引申出大量的资金套利行为,在表内、表外业务的转换形成大量空转的影子银行。必须通过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来解决。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资金价格体系管理混乱。双轨制管住和放开是并行的。

  第二,行政干预扭曲市场。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业为主导,而银行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即便上市的银行,股权结构也不见得合理,一股独大。因此各大银行之间缺乏竞争压力,普遍坐享金融管制下的制度红利。大量银行贷款流向国有垄断企业,尤其是央企,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另外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又在干预着微观金融。通过政府出面担保,或者用其他行政手段引导银行资金的流向,容易造成少数企业一窝蜂地集中发展。比如我们前几年一直提倡的,也是国家鼓励的新能源领域,但其中的光伏产业,包括风电已经造成了产能过剩,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现在实际上新能源领域是国家的补贴,并不是它自身创造的真正效益。

  这种情况说明如果行政干预过渡,往往要产生产能过剩,用行政手段干预金融资源的配置,最终造成了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更多错配。这是第二个方面问题。

  第三个方面,多头监管,效率低下。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有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独立的监管机构组成。现在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已经在开始混业发展。各种跨界金融产品的大量出现,引起了金融监管边界和责任的模糊,现有的监管体系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分业监管体制造成了央行[微博]与监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之间的行政分割,出现了监管真空,监管冲突,以及互相扯皮等等一些问题。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甚至多头监管。比如企业发债问题。发债融资是必要手段,但是发改委对企业发债要审批,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公司债券证监会要审批,一些短融和票据,甚至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去审批,这纯粹是胡闹。

  协会是社会团体。中央关于社会组织改革方向,协会等社会组织团体必须与行政机关脱钩,而不应该具备审批权。如果具有行政审批权,是典型的行政权利外延,极易引发腐败。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其中重要谈到依法行政问题。所以说我希望通过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这些问题,这些官办的协会,特别是具有行政审批权的这些协会恐怕应该清醒了,需要加快脱钩和改革的步伐。

  多头监管必然引发职能混乱,效率低下,监管手段、行政色彩浓重,监管行为深入到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当中,使得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商业化行为难以充分展开。抑制了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

  第四个方面问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在成熟的金融体系当中,企业融资应该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而中国金融体系突出的问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滞后。这个跟我们市场化的进程有关系。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当中,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的比例很小,仅仅11.7%。当然应该说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这种金融结构不仅导致系统性风险在银行体系内的积累,而且银行低风险偏好也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国际市场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在支持动员资金融资方面,恐怕更富有效率。

  这些所举的四个问题应该说都得依靠深化改革去解决,它还得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但是这些问题我认为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相关,互相影响,但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这样才能真正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要求。为此我建议:

  第一,加快金融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适时放开存款利率,促进银行业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开展竞争。有银行业的同志担心如果现在放开利率,国有银行可能会出现大量的亏损和倒闭,如果为了担心这一点而拒绝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那边又放开贷款的市场化,这实际上是在双轨制条件下剥夺百姓,最后受害的是普通百姓,是投资人。

  当年我们搞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同样付出了很大代价,剥离了4万亿的银行不良资产,让几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那是要做出必要牺牲的。但是没有那样的牺牲,就不会有后来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同样道理,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肯定要损失现在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一些利益。但如果没有这种损失,银行的服务绝对不能改善,不会出现竞争,不会提高效率。

  要进一步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允许更多具有条件的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减少行政干预,推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新型的金融组织,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是第一点建议。

  第二点建议:金融监管要适应当前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快监管体制改革。依据不同金融产品特点实行不同的监管政策,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放活。让市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

  例如,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要放开(我是这个行业协会的会长,所以我再次呼吁对这个行业一定要放开)。对行业的监管要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股权投资是一种高度自治性的投资,他的设立不需要行政性审批。在市场准入方面当然也没必要由证监会进行备案登记。这种备案登记对行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这一点我多次呼吁,原来我呼吁多头监管的问题,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归到证监会,但证监会又把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当作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两者完全混淆了,用管证券投资的办法去管股权投资基金,这完全是不应该的。因此对于这一类金融工具的监管必须要转变思路,要尊重市场规律,实行适度监管,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审批环节。

  第三,要鼓励金融创新,刚才马行长谈了很多创新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感觉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包括了电商,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金融创新正在兴起。这一点必须给予足够的肯定。不要在发展初期就试图打压,要为金融的创新发展预留空间。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从政府监管的层面要鼓励创新,这种创新倒逼银行体制进行改革,改进服务。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个态度必须明确。

  但同时我也提醒大家注意,互联网金融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其发展最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现在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趋之若鹜,热情高涨,实际上当中隐藏了很大的风险。看到很多都涉足这个领域,在热的时候提醒大家要保持清醒。因为最终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创造的价值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最后还得基础是实体经济,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结构所决定的。

  如果对新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过度支持,也会带来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忽略。要认识到阿里巴巴[微博]的成功上市使软银的股权投资机构获得了巨大空间,巨大的收益。大概正是由于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投资热情。我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可复制。

  软银坚持了15年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才有今天的结果,我们现在搞股权投资有几家能够有这种长期投资的打算?往往急功近利。投进去就企图变现退出。所以说不要认为阿里巴巴成功,我们人人都能成为阿里巴巴,我认为不是那样。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到,每一次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都会催生一大批快速生长的企业。投资机构要抓住机遇,也要耐得住寂寞,要头脑冷静,不要盲目追捧。实体经济如果一窝蜂地发展会造成产能过剩,互联网金融如果一窝蜂地发展,也必然造成新的金融泡沫。反过来也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作为一个外行和局外人,我今天想说的就是这些东西,可能一些搞银行的同志感受没有我们局外人对于问题看得这么深,这么强烈。但是我愿意谈我的看法,目的就是推进银行业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推进这种金融创新的发展,推动支持实体经济的实际步骤。

  谢谢大家。

  本文收自新浪财经会议-《实录》栏目,《实录》栏目不提供精心加工的“稿件”,只为还原真实的现场发言。

文章关键词: 国际金融论坛金融改革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徐才厚被开除党籍取消军衔 已患癌
  • 体育联赛杯德罗巴破门切尔西2-1 巴神进球了
  • 娱乐王菲女儿与那英儿子外出就餐 网友喊联姻
  • 财经小机场亏损客流1天19人 靠财政补贴维持
  • 科技炒作“萌妹身体换旅行”软件被下架
  • 博客强制猥亵男性也将入刑意味着什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自述:基层难出头 有同事再战国考
  • 水皮:笨蛋这是经济 A股从容等沪港通
  • 张庭宾:中国外储骤减千亿 亏损巨大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高不高?
  • 冉学东:汇率牵制 降息降准可能不大
  • 天天 :A股一有危险央行就“说英语”
  • 叶檀:美联储退出QE3有什么可怕的
  • 高善文:经济将重回有利股市的基本面
  • 钮文新:通缩加剧 总需要有严重问题
  • 齐俊杰:现在抄底楼市为时尚早
  • 朱大鸣:救楼市降税输血已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