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总裁廖玒:自媒体无法代替主流媒体

2014年10月23日 21:0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

  新浪财经讯 2014年第七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于10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出席“人民网/people.cn:重塑信仰”专场活动。廖玒表示,人民网愿意和广告公司、企业一样,不管风云如何变换,以温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有一个观点我很赞成,不管自媒体怎么发达,社会上还是需要主流媒体,主流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自媒体无法代替的,就是社会地位授予功能。

  以下为对话实录:

  曹可凡:非常感谢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和现场的朋友们一起参加人民网的专场,和大家共同分享有关一个对于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的话题,叫做信仰。

  今天很多朋友已经参加了很多场的专题讨论,我们尽量会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表达我们对信仰对人生的看法,希望大家不会打瞌睡,因为我们知道,所有演讲应该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演讲应该像女孩子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

  首先我向廖总发问,我们都会说,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认为,他们对未来、对目前的生活充满着很多纠结、矛盾、彷徨,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人会追怀所谓的民国味,追上世纪30、40年代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不认为那年代的生活像今天人们描述的那么美好。您作为6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是同龄人,您是怎么看待信仰的问题?从您自己的生活经历能不能跟我们阐述一下?

  廖玒: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1986年大学毕业分到人民日报工作,在人民日报今年是第28个年头,前十年做报纸,后十八年做网站。之前当过人民日报一版的编辑。1996年我去筹建人民网,人民网从1997年1月1日到现在18年,我是负责筹建的两个人之一。刚才曹老师问信仰,作为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1986年到人民日报,1987年到安徽祁门县支教,祁门是一个皖南山区。26年前的祁门给我的感觉就是美丽的风光、淳朴的人们、艰难的生活。而那时候的我上大学,学会了交谊舞、还有摇滚乐,读了萨特、尼采,声称要自我设计人生。当我去了祁门看到中国最基层民众现实的时候,我改变了很多。

  比如说我教的是高一年级的语文。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工作,我问同学,我说你们知道人民日报是谁办的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说。我说你来说,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是邮局办的”。那时学生吃的就是家里带的饭在那里煮一下,吃的咸菜。所以当时的我,如果说信仰,或者人生设计就是从点滴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孩子。包括我们刻蜡版教孩子唐诗三百首,跟他们讲《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等,现在我的学生已有成为中国协和医科大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

  所以我也非常欣赏网友邓飞写的介绍免费的午餐的书《柔软改变中国》。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我的信仰。我们觉得社会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不一定都是那种轰轰烈烈男高音,也许更多的是和缓的,更有穿透力的男中音。所以我总跟员工讲,人民网的员工可能需要五颗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自省之心,进取之心,和宽容之心。所以我们人民网的企业文化叫敬业、专业、卓越、超越。谢谢主持人。

  曹可凡:李总,您在WPP有20多年?

  李倩玲:25年。

  曹可凡:这家公司有多少年?

  李倩玲:29年。

  曹可凡:一家只有29年的公司她待了25年。我看过一个数据:在一个职位上干满三年马上跳槽的有70%,什么原因使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的目标会产生漂移,他们的人生态度会发生转移,您为什么能待那么长时间?

  李倩玲:其实我那个时候应该是90年回台湾。我当时也有同样的彷徨,这是什么职业,我要不要继续待在这里,很多公司有更好的薪水挖你,我要不要过去,我也有这种诱惑,那时候20几岁,我也想其实二十几岁了,你不能再靠父母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应该对自己负责任,那就要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情,我那时候20几岁,我至少还有40到45年职业的生涯,到底做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我在未来的40年、50年是开心的。

  如果我只是靠不断跳槽拿更多的钱,可能你们也会考虑钱永远不嫌多,永远嫌少。如果别人拿很高的薪水挖你过去,您总觉得有更高的薪水可以拿。所以我觉得金钱这个事情不一定能长久。所以我做对的事情,我们集团其实很大,我那时候我是从媒体这个部门进来的。媒体这个行业在当时的台湾是有非常多的变化,所以这个行业好像挺好玩的,而且媒体这个事情是跟我们所有消费者,每天相处不能缺少的一个渠道、管道。所以我觉得在这边可以继续学习,碰到很好的老板。

  WPP很好的就是公司大,有很多横向不同领域的公司,或者不同的市场,所以像我很幸运的是,02年的时候,中国大陆这边刚好有一个职位缺,我就过来。一过来,我在这里待了 13年了,在这工作的年数已经超过我在台湾地区工作的年数,我也打算在这里退休。所以25年来我一直在做对的事情,让我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我的钱我的薪水,当然前面几年是很少,我们行业都是这样。

  可是到了后面的时候,你开始价值凸显的非常厉害,因为你有很多很深入的观察经验可以用上。所以我觉得后来那个钱都会到这里来,所以对自己负责任,做对的事情是我这二十几年来很坚定的信仰。像现在年轻人你说三年之后跳槽是不是对的事情,其实没有对或错。因为科技的发达,信息爆发,所以你们可能比我们幸运,是你可以透过互联网知道太多的消息,太多的机会。我自己走过来,如果你还很年轻,刚入行,我觉得前面三年可以跳,可以到处去体验一下,之后就要想清楚方向,要定下来。这是我的经验。

  曹可凡:谢谢,那就是说工作时间长了以后不能跳。我跟云迪好久没见了,今天跟云迪聊的特别开心,也是80后的佼佼者,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80后是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人们说到80后往往跟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第一个是物质,因为处在物质飞速增长的时代,第二,他们是更个性化,可能是自我。但其实我发现,这些年我访问了很多80后的嘉宾,他们不是单一的,他们是一个系统的。也许郭敬明是一个系统,韩寒是一个系统,显然云迪跟他们是不同的系统。所以作为一个 80后怎么看待信仰?当你在国际上参加比赛,当你代表中国人在国际音乐圣殿夺取奖牌的时候,当你跟西方观众用音乐交流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李云迪:其实我从小一直以来都是音乐梦想和钢琴梦想,从去年开始我也在中国走了30多个地方。在所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演奏钢琴。其实我的心里面我的信仰肯定是音乐和钢琴,让年轻人了解音乐文化在未来的普及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目前我觉得中国也是处在一个文艺复兴的非常好的时期。让我们年轻人除了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们也会有过徘徊,包括叛逆的时候,包括我们自己也定着自己心中的信念,还是坚持实现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自己也是在未来非常希望把自己音乐这份梦想与所有的年轻人,特别是我们中国的每一个小孩子还有所有学习钢琴的,学习音乐的,热爱艺术的一起去分享。让更多的国人在文化音乐领域得到更大的提高。

  曹可凡:其实信仰联想到第二个词就是责任,最近我在想几件事情给我几个比较大的刺激,第一个就是大家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涉事的从事艺术的比较多,导演、作家,有明星。大家发现没有,我也是做媒体的,越出事的明星媒体越喜欢。因为什么?他有眼球,他有收视率,收视率高了以后广告商就来了,这个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价值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所谓的感官刺激已经取代了真正精神的享受。低俗代替了通俗。第二件事情因为李小姐是台湾地区来的,台湾最近发生油的事件,通常我们对台湾的食品是放心的,台湾的食品工业标准是最好的,居然会发现像顶新这样这么大的企业出这么大的问题,全世界搜集地沟油,从越南搜集。媒体的责任在什么地方,这个企业家的责任在什么地方。我请廖总说一下。

  廖玒:我讲一个故事,也是互联网的故事,2011年的时候,6月23日,北京一场大雨,大概当天晚上11点多,北京《母子健康》杂志的主编发了一条微博,想起了10年前2001年的时候,北京下了一场暴雪,她在北京的街头徘徊,旁边一辆车停下,车后座有架琴,招呼她上车,送到家附近。车上有两位男士,还记得上车时一个人问“你胆子挺大的,不怕我们是坏人,刚一个老太太就没敢上车”,后来这个主编说印象中有一个叫程池,“帮我的人你在哪里?”18分钟后在微博上出现了,李女士说我想请你们吃一顿,程池说一碗面足矣,中国不缺少良善,真善美在草根,人民网也做了档视频栏目《十分感动》,这个栏目获得了中国视听节目一等奖,每期的访问量超过了50万,也做了责任公民的评选,就是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人民网努力客观还原转型期的中国,不回避晦暗,更记录光明,不回避凉意,更拥抱温暖。

  曹可凡:说到音乐,李云迪有什么想法?大家知道李云迪在肖邦钢琴大赛得到冠军,中国人之前从来没有得过,李云迪之前,最好的成绩是60年代的傅聪先生。这个奖有很高的地位。这个奖项对所有的钢琴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李云迪现在也是最年轻的评委,他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工作,把音乐送到普通的民众当中去,让很多的小朋友,让很多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有机会聆听什么是真正的古典音乐,所以刚才我跟他开玩笑,我说你这叫高雅音乐的群众路线。您怎么看?一个音乐家艺术家的责任?

  李云迪:其实我觉得在我们这一代,目前特别是在祖国很好的这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赶上一个好的时机,所以说这个时代,除了物质最重要的一点是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我觉得音乐,特别是我自己所擅长的钢琴,是能够让我去帮助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在音乐,还有在艺术修养方面的一个普及教育和特点。这也是我未来一直想除了自己的演奏生涯还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发展,特别是在祖国的文化音乐教育的未来。

  曹可凡:李总是不是最近这段时间会对台湾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很难受?

  李倩玲:痛心。原来我们也是觉得很骄傲,台湾的食品安全管理非常好,但这次的事情,我相信在座的如果有台湾地区同胞会跟我一样,真的是很痛心,没想到台湾地区很多企业是这样子的。我们常常说我们是代表企业主做非常多他们策略的规划。我觉得企业主他们推出非常多的产品。其实说起来是帮助消费者去在很多层面圆他的梦。

  曹可凡:所以最近台湾电视一直在放顶新过去做的温暖的广告,我觉得好讽刺。

  李倩玲:我们有一个调研公司叫华通明略,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调研叫做“中国之梦”,跟中国非常多消费者很深入的聊天,他们对梦想这件事情的感觉,其实这是远高于美国的消费者的,其实当你有梦想很想去实现,企业的产品能帮助他的时候。我们最很痛恨和痛心看到的是企业利用了消费者的梦想。你终究会被发现你利用他梦想的时候,你的企业责任在哪里。如果我是企业主,我们产品能帮助消费者达到他们梦想的时候,我就要用负责任的角度看,他的梦想维持一年、五年还是、十年三十年?他的梦想维持更久可能对我品牌的忠实程度会更久。这些企业利用了消费者的梦想。所以中国梦有很大的价值,大家要很小心的研究。

  曹可凡:我还有一个问题,希望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说一下,就是你们在自己各自的行业当中,或者说你们所服务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民众当中都根植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你们对人生的价值,你们对未来的人生走向、信仰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理念,我们用最简短的话讲一下。

  廖玒:有句话叫做二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我觉得超一流的企业可能某种程度上靠的是信仰,我觉得信仰、人才、创新可能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人民网来说,我们觉得现在媒体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家要知道传统媒体面临着一个转型升级,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象头,像人民网这样的主流媒体如何生长如何发展,这也是我们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我觉得人民网愿意和广告公司,愿意和所有企业一样,不管风云如何变换,以温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有一个观点我很赞成,不管自媒体怎么发达,社会上还是需要主流媒体的,主流媒体一个重要功用是自媒体无法代替的,就是社会地位授予的功能。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如果要被大众所认可成为社会的焦点,如果没有主流媒体的认可,没有主流媒体的关注,他是不可能站到社会舞台中央的。对于人民网而言,之前我们的徐辉先生已经跟大家介绍了,我觉得至少四个方面人民网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人民网的定位其实三个词“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

  我说四个方面,第一,人民网在全世界网站中的排名,我们大概60名左右,是全世界报纸办的媒体中排名最靠前的,超过了纽约时报。2013年293位省部级领导到人民网接受访谈,这么多高官到一个媒体也说明了这个媒体的权威性,人民网有个地方领导留言板,一年这个栏目给老百姓办了8万多件实事,这个也是非常有担当的。第四个是我们2012年上市,员工很骄傲的跟我说,到上海出差,吃饭说开个发票,抬头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很小的饭店阿姨很高兴的说,人民网?你们的股票卖的老好了。我们两年半的时间股票涨了三倍,沪深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不到200家。

  前一段大家知道总书记谈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候讲了一句话,说要打造几家有相当实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传媒集团。总书记话音一落。三天人民网股票涨停。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为企业做的服务,不能满足企业所有的要求,但我们有个信仰或者一个理念。就是美国医生特鲁多那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李倩玲:我希望以科技为核心,在中国做对中国人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也在跟我的集团谈我想往亚太区发展或者全球发展,我就是对这个土地这边的人有这样的使命。所以我将来希望能够协助我们的企业客户像跟曹老师、李云迪这样的偶像,这样正能量的模范人士合作。能够在人民网上,成就人民的梦想,这是我将来想做的事情。

  曹可凡:李云迪你的梦想呢?你未来的信仰是什么?

  李云迪:我的梦想很简单,是我的偶像肖邦的梦,也是他所做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因为肖邦的音乐就体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我希望我未来的成就和我所做所有的事情能够为祖国服务。

  曹可凡:谢谢三位嘉宾今天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信仰,对价值对人生的一些看法。由于现在的社会被时代裹胁,但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一定不能做市场的努力,不能做金钱的努力,任何时候一定要有我们的信念,有我们的信仰,有我们的激情,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康的走向未来,因为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经常在快速往前走的时候,常常会忘了我们为什么要出发。所以变成一个人生的悖论。

  最后我特别想给大家分享一句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是一本书的名字《慢慢走,欣赏啊》,去欣赏我们周围的美景,欣赏美丽的音乐,向上美丽的人生,特别是今天李云迪在,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从古典音乐当中汲取你们的精神力量,找到你们的自我。像爱因斯坦讲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如果死亡就听不到莫札特了。所以音乐对人生对所有社会起到的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再次谢谢大家!我们提前4分钟完成我们的演讲。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人民网廖玒金投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落马中将杨金山被指涉腐 多名同僚被捕
  • 体育重磅!纳什因伤赛季报销 一代传奇或退役
  • 娱乐成龙谈子吸毒:我不称职 求别伤害林凤娇
  • 财经9月70城房价环比全部停涨 销量大增8%
  • 科技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中国梦”
  • 博客李银河:女孩身体换旅行算卖淫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月两位留学美学生自杀 国考热职
  • 李光斗:马云是最成功的洗脑大师
  • 龚蕾:索罗斯如何看俄罗斯与欧洲经济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许一力:沪港通问题关键在资本利得税
  • 洪榕: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叶檀:退市制度的敌人
  • 傅蔚冈:阿狗阿猫正在离开房地产
  • 钮文新:互联网金融不要冲动
  • 肖磊: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最关键阶段
  • 马跃成:短期内房价下行趋势难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