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企业不要寄望于政府出台刺激措施

2014年09月16日 15:50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九月谈:民企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把握机会”于2014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九月谈:民企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把握机会”于2014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九月谈:民企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把握机会”于2014年9月16日在北京举行。财政部科研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在“三期叠加”时期,民营企业不应在寄望于政府进行大力度刺激,而是应苦练内功,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贾康表示,企业与其在被动等待一些外部机遇,不如抓住挑战,激活潜力,苦练内功,争取升级,争取做大做强,“我认为这不是说大话,我们总结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后,企业界的朋友必须要痛下决心应对挑战,来抓住市场竞争的机遇”。

  同时,贾康认为,现在频繁被提到的PPP概念(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值得民营企业关注。贾康认为,PPP有三大优势:第一,可以明显缓解未来几十年内面对城镇化和老龄化政府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第二,在新机制引入之后,使公共工程,公共服务在运营管理服务的水平上,绩效上得到明显的提升,形成1加1加1大于3的局面。第三,吸引一大批有这种投资偏好,愿意跟政府长期合作的企业投资,给予民间资本生存和发展更大的空间。

  贾康也建议,“政府在这里是越少越好,越少越好意味着你的资金进来以后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更突出”。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康: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庄主席和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大家好,首先要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邀请,我能得到这个机会和各位做一个交流,我也是和经济之声有一段时间的合作、接触和交流。

  我今天想把自己对于新常态下的民营企业的机遇的研究,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看法、做个简要的汇报。前面庄聪生已经说到了相关的内容,我想再把自己一些理解跟各位分享一下。

  决策层现在已经非常明确的表述了新常态的概念,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再进一步做一些领会的,总书记说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大家都非常关注,我的领会是这个概念表明决策层的基本判断,已经看清了我们国家面临经济运行状态一个阶段性的转变,而且伴随着全面配套改革,需要取得绝对性成果一个关键性的新时期,宏观经济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指标的运行态势,显然要完成一个潜在增长率探底过程,学术上所说的潜在增长力我们可以理解它应该在没有特定的干扰因素之下表现出来的那样一个增长水平。

  过去三十几年我们算总账是年均9.8,但现在连续三年我们提的是7.0和7.5左右,而现在在三期间叠加的情况之下,显然下行的压力还比较明显。比如大家都关注7月份之后,8月份的数据又给下半年的运行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甚至说带来一些阴影,大家都在密切关注。

  在三期叠加的概念之下,我认为还要把握住一个关键性的空间,就是在三个时期它的表述之后,需要再加上一个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一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贯彻中央三中全会的精神,以制度红利的释放来抑制下行因素,完成在去稳蓄势之后,健康发展阶段,如果按这样一个勾画来理解新常态,那么民营企业在决策层所强调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间,应该把握的机遇我认为至少可以把它总结成两大角度。

  第一个角度就是新常态下的挑战对应着机遇,我们现在的挑战显然是经济景气水平是偏低的,上半年勉强站在7.4以上,而8月份的数据现在又带来了一些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但是企业如果从在商言商的定位来说,我认为面对着经济的不振,或者说相对低迷的压力,我们更要把握住怎么样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间苦练内功。

  因为三中全会之后决策层说的是让市场充分起作用,只要经济运行还在7.5左右,那么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政府方面会出台什么样的,有明显的刺激力度的调控措施。市场竞争压力的提升,他如果是公平竞争的话,必然产生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其实是我们有作为的企业,有长远打算的企业必须认同的基本哲理,就是如果我们能够苦练内功,在竞争更严酷的环境里面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正是一些在市场主体定位上有志气,有抱负,而且确实有自己看家本领的企业,通过比拼真正做大、做强的一个有利的环境,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必须认同优胜劣汰,势在必行,无可回避,以后全面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经济手段会促使统一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发挥作用。

  那么看清这一点,我们与其在被动等待一些外部的机遇,不如抓住这样一个挑战而激活自己的潜力,而这就是一个苦练内功,争取升级,争取做大做强的压力,和压力带来的优胜劣汰的机遇,我认为这不是说大话,是我们总结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后,企业界的朋友必须要痛下决心应对挑战,来抓住市场竞争的机遇。

  我们从前几年来看,比如12年那时候经济就明显下行,12年上半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稳增长这样一个调控的口号,一直延续至今,我们的调研中间除了很多的企业家来说,说实话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我们承认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凡是做成的定单都是高质量的,这是实情。那么我们企业界的朋友就要注意,我有什么样的苦练内功以后的竞争力让我做成一批高质量的定单,我做成就说明我有市场份额,这是第一层我认为我们要正视新常态之下挑战所对应的机遇。

  第二我想特别强调,就是我们在全面改革的新阶段上,新的投资空间正在打开,它也在提供非常值得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市场主体看中的机遇,比如说各位可以注意,现在频繁被提到的PPP概念,我们过去翻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现在政府方面更愿意把它翻译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或者政府和企业合作机制,这样一个PPP的具体概念之下是关联着一系列的创新,这个创新对应着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强力需求的合作空间,中国的发展空间正在一步一步打开,而伴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提升,那么我们现在看来在公共工程,公共服务项目和发展过程相关的一系列有效供给方面,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浮出水面。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中国的城镇区域,有企业介入的连片开发的概念,本来一个城镇中心区连片的开发是政府要做规划,然后政府跟着做出来的事,现在为什么在政府规划之下却有企业为主体进入来做连片的开发。它并不限于某一个项目,就是一片一片的拉开架式做。比如离北京不远的固安,它现在在做连片开发,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些具体的项目,比如说城市基础设施,架桥修路,交通网,各种各样相关的这种,我们和公共服务相关的这种园区,比如中国现在面临着城镇化,有养老的原因,从原来的机构养老推进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这种新的业态,这都是新的投资领域。更不用说传统的医院、教育事业,对农民工很多的专业培训,专业学校的这种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项目,我们现在要用PPP的概念拉动大量的民间资本,这是中国包括中国之外都有积极性的一些民间资本和政府工作,那么它的正面效应至少三大项,第一它可以明显的缓解未来几十年内面对城镇化和老龄化政府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因为很多原来只有财政出钱才能办的事,现在可以让民间资本来做。第二它可以在新的机制引入之后,使公共工程,公共服务在运营管理服务的水平上,绩效上得到明显的提升,形成1加1加1大于3的局面,它一定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比如说公共工程在PPP的概念之下形成有效的机制,可以不延长工期,缩短工期,可以提高绩效,竣工之后的运营可以提高更让老百姓的服务,给人民群众满意感和幸福感。

  第三就是打开一大批有这种偏好,愿意跟政府合作,相对长期的,甚至可以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锁定相对稳定的回报预期,而实现企业主体从投资回报这样一个全过程的民间资本市场主体他们的诉求,它给一大批有这种偏好的民间企业,民间资本生存和发展更大的空间,所以三个方面的正面效应合在一起,它又纳入我们现代国家治理特别推崇的,我们在现代市场体系里面主打的混合所有制这个空间的打开,典型的PPP就是对应一个具体的项目,或者具体的一个开发的事项。它是一个标准的股份制,这个混合股权通常情况下不是一股独大,是民间资本,多个民间企业合在一起,他们占据主要的股权,政府在这里是越少越好,越少越好意味着你的资金进来以后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更突出。也是我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的一个重大创新机遇,所以我认为第二个方面也非常值得我们所有的企业关注,不论你企业是大是小,在一个连片开发或某一个项目里面,都有可能参加持股或者你在这里面分包某一部分来贡献自己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这些自己的看法汇报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转型升级大国大时代民营企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撤销
  • 体育亚运-国奥全场遭围攻0-3朝鲜 女足平日本
  • 娱乐王全安嫖娼被抓 妻张雨绮:共同承担
  • 财经中铝总经理孙兆学涉严重违法被查(图)
  • 科技人物 | 尚雯婕跨界做电商背后
  • 博客黄佟佟:周星驰到底抠门到什么程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问鼎内地大学之首
  • 苏鑫:房地产请别再当怨妇了
  • 刘光宇:任志强改口 地产真的要变了
  • 郎咸平:李嘉诚排兵布阵告诉我们什么
  • 张庭宾:阿里上市或成美国阶段顶
  • 叶檀:高铁新城成鬼城?
  • 陈思进:何不倒剪高盛一次羊毛?
  • 天天说钱:三个楼市多头司令突然倒戈
  • 花木兰:拿美元会不会是接最后一棒?
  • 杨德龙:A股赚钱效应吸引资金抢筹
  • 钮文新:央行必须承担经济失速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