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到了重新审视的转折点,因为中国一直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大国,但随着现在制造业成本的转移,大国的地位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再加上美国的制造业的复兴,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制造业格局将有怎样的变化?制造业遇到的真正挑战是什么?它的未来何去何从?这一系列问题亟待制造业各个企业深思。
新浪财经讯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8月23日下午,就中国制造业路在何方”这一主题,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微博],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启强,联想集团[微博]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微博]等制造业界大佬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制造业格局:不再局限于产品制造 上升与挑战并存
TCL[微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从电子信息、家电行业来谈,认为中国制造业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因为在过去十年里,就全球来看中国品牌的份额在上升,从某种意义来讲手机已形成了中美韩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同时,他还提到中国制造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其中一大挑战即是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过去的十年中,在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整个制造的成本的压力也是在上升,到中国的最早、最有特色的效率成本的优势已逐步地丧失了,只能更多地用效率的优势和产业链的配套,整个基础能力来替代。
“第二个挑战是这一轮经济危机引发的地方保护主义,对全球资源贸易来说是收紧的。新兴的大国比如说印度和巴西,他们经常用一些非关税的手段在反倾销、反垄断,这样的市场保护的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市场”,李东生谈到中国工业品输出大国的地位面临挑战。
蒋锡培也认为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面临无可避免的挑战,他首先提到未来同质企业间的并购将成为一大趋势,“我相信未来五年、十年以后,各行各业十有八九的企业可能都找不着了,要么是现在上市,要么是做大做强,要么被别人并购,实际上是说明竞争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被别人并购说明你还是有价值的,现在要并购同行等等大部分都不超过净资产。”
“另外一个变化我觉得是区域格局也有变化。以前我们这边基本上是模仿为主,叫做制造强国但是确实不是智造强国。现在也有资本了,反正资本市场也打通了,合作也比较多了,我觉得中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级企业诞生,这也是一个趋势。”蒋锡培提到制造业不再局限于产品制造,而应要依靠目前服务的终端客户围绕终端以提供一整套的服务。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通过过去二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制造业的大国,但根本上还是在为别人作嫁衣裳,“大国的企业或者是专门从事制造业的一些企业的话,利用我们的场地在给世界生产商品,实际上没有多少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和自己的品牌迈向全世界。”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立足技术创新 打造世界品牌
中国制造业逐渐告别过去只生产产品的单一环节,发力于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寻求企业的立足点。
“制造业要持续地提高自己技术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技术的能力是自己产品的附加价值,把边际贡献提高,不要只在低端领域竞争,要从低端到高端形成完整的产品线,这样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李东生首先表明中国制造业未来要着力于技术的创新。
同时,他还提到制造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贸易保护、经济保护,“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说放任自己的本国的工业受冲击而无动于衷。”但他认为企业要规避非关税的保护壁垒,“有效的方法是把产业链延伸到市场,另外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杨元庆提到企业要用国际化的眼光向国际布局,要在企业自身做生产制造的基础上打响品牌,“没有规模自主的生产制造就没有优势,采购的成本都很高,没法跟专门做制造的企业—富士康们去竞争。”
“品牌规模光靠中国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向国际拓展的布局、眼光、胆识”,他以联想在个人电脑和其他移动电话、智能电脑、手机等硬件产品的成功为例,认为企业品牌必须走向世界,不断拓展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规模,因为只有规模大了以后效率会更高。同时,他还认为中小制造企业可以先立足中国,因为中国足够大,积累财力、人力和业务模式的基础以后再向海外发展可能会更加顺利一些。
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则从四个方面勾勒中国制造业的出路:第一,产品的创新或者是是中国制造业必须有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个做制造业的产业和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创新的能力,想保持长远的竞争优势不大可能。”第二,制造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一定要跟文化相结合,因为“现在制造业仅满足功能需要的东西是越来越难以获得市场的青睐。”第三,还要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的对冲,能实现各方面的共赢。第四,制造业必须要拥抱互联网,要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才能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赢得优势。
海马投资集团董事长景柱则从汽车自主品牌的出路和变化来谈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他认为制造型企业关键不在于做多大而是在做多好,不是走多快还是走多远。而从市场、创新、品牌的辩证关系来看,他说“市场要围绕细分市场和品类创新,从经营数量到经营质量,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经营,从经营品质到经营品牌。”同时,他还认为制造业必须直面自动化电商化和自主化的问题,以及建立品牌自信心,让国有企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回到传统制造业里所处的环境,传统制造业实际上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功不可没的。我觉得升级到哪里都需要,转型要非常谨慎”,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启强认为转型不是对所有传统制造业都可行。因为中国制造业利润很薄,承受了很多对用人非常不利的法律,以及异常严苛的监管。
他提议对于用人最多的产业和制造业,要转型须非常地谨慎,同时他呼吁政府善待制造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如何给我们的中小企业以扶持,这个问题不能光发善心,要符合制造业的生存。”(新浪财经 江艾欣 发自河南郑州)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