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迈:国企招工不是看需不需要 员工大量增加

2014年08月23日 15:45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微博]在论坛上表示,过去国企招的工不管是否需要,员工是大量增加的。后来民企发展、国企不行了,最后才必须改革,到你不行的时候才改革。

  以下是卢迈发言实录:

  卢迈:本来想听完别人说,在各位企业家面前我们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所以对有些情况了解没那么深入,但是从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当中因为我们参与了所以有一些观察在这里简单说一下。

  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从改革的时候国有企业改革被认为是一个基本的方针、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国企改革是很难的,一边允许民企发展,一边改变国企。国企改革是两方面,1984年世界银行[微博]提出公司化的改革不是私有化,它在其他地方都提私有化,把企业按照公司的办法来办。

  但是另外一种也是一直有人提倡的就是私有化,做的最好的实际上是1988年底华商张学军、罗小彭在经济研究上发的一篇文章,把国有资产都证券化,国药集团值100亿,大概13亿人分每人分多少钱,是俄罗斯最后实行的,这是中国的发明权,后来在国外发的文章人家也认这条,这一条幸好没做,像俄罗斯、捷克做的,我手里拿了5元钱马上卖掉换成现金,但是很快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他知道国药集团的价值,他们就变成金融的大颚了。

  在过去的这两条路,一个是允许民营发展,一个是公司化改造,咱们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很艰难,经过了很多曲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员工外部是意识形态,内部是职工,砸这个、砸那个,实际上是要改变原来和工人之间所签订的合同,把一切都推翻,都不算,这个鼓励应该是很大的。但是你看那些人有多少人进入了国企,国企招工是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员工是大量增加的,后来民企发展、国企不行,最后必须改革,到你不行的时候才改革。

  我们也看到这些年国企的改革是公司化,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比如说对于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现在开始实行了,所以我们这批大企业其实在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总体看不行,但是仔细看还是有一批很优秀的企业,像工商银行,姜董事长放下身段到这里来,递名片、谈企业,这就是大企业,他是国有企业中办得好的。中投这次也来了,但是能够放下身段,不是说一定做不好,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企业在下一步发展中非常重要,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尽管有都是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像马云[微博]这些人,但是在相当多的领域里,大企业上下游通吃,做系统继承,在价值链中掌握着最有利的环节,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都有长的路要走,如果中国把大企业全部都解体在国际竞争中很难保持我们的位置。

  刚才说到要点,我们现在没赶上,是没有真正变成公司,公司是董事会决策,上头怎么可以直接没有经过选举怎么就调来董事长呢。还有激励机制,其实这些都不难。

  所以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讲太多的讲意识形态,左右模糊的意识形态都是非常糟糕的,我们讲实际的。有些总说它不好,一个是国有企业会剥离出一部分从而更集中它的主业,有可能是这里面最有价值的资产。另外一部分企业选择参股,我觉得肯定是核算的,如果现在进入以后还是会有收益的。

文章关键词: 卢迈亚布力混合所有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太原书记陈川平 山西省委秘书长被查
  • 体育西超杯-马竞胜皇马夺冠 梦之队名单出炉
  • 娱乐柯震东回台恐再被捕 小时代4删柯震东
  • 财经审计查土地出让金不少官员晚上睡不着
  • 科技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国资退缩民资翘首
  • 博客“冰桶挑战”缘何冰火两重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学生宿舍产婴用T恤绕颈致其死被判3年
  • 林耘:“大妈”弃金投股悠着点儿
  • 童大焕:理直气壮为楼市投资正名
  • 连平:人民币汇率转势已成定局
  • 谢百三:大气的邓小平朱镕基与A股
  • 刘光宇:北京房价全面下跌真相
  • 罗天昊:中国未来改革的九大根本方向
  • 朱大鸣:房价到底是在涨还是在跌
  • 慕容散:看多不做多等于围观他人挣钱
  • 余丰慧:房贷松绑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 许一力:媒体变革背后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