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不评价西方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制度好坏

2014年07月30日 20:04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由中信书院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从古罗马读懂世界——《罗马人的故事》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中信书院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从古罗马读懂世界——《罗马人的故事》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信书院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的从古罗马读懂世界——《罗马人的故事》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发言时表示,德国是联邦制,这导致德国高铁技术有了,在德国实现不了,在中国实现了。为什么呢?德国一个个小的联邦自治体,你的车要经过我这,必须得有一站,你必须得停,你不停我就不同意你的车经过我这。高铁磁悬浮是停不下来的,停一下费很多电,你这么小的地方必须停一站,这样做不下去的。所以这个地方制度是好是坏我们不评判,不是说我们中央集权绝对不好,西方联邦制就绝对的好,我们不做评判。

  樊纲指出,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别的历史渊源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差别我们知道,很多是现代的。

  以下是文字实录:

  樊纲: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为什么高兴呢?我的研究生、博士生期间学的是西方经济思想史,读思想史的时候导师反复跟我们讲,说你要读懂思想史要读懂经济史,知道这些思想为什么产生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以前读了很多故纸堆,讲历史上的这些东西。这些年大家匆匆忙忙,中国都忙着增长,忙着现实很多事情,我们研究很多现实的问题,改革、发展。纯学术的东西做的相对比较少,思考这些大问题相对比较少。但是我有一个背景还一直在思考,看着这些问题,包括看这个书,旅行的时候看到这种背景,都会提醒我很多事情,使我回忆起很多历史的事情,然后就互相比较。

  罗马当然是让人感兴趣的一个旅游胜地了,但是你仔细分析分析西方的世界,到处都是罗马的遗迹,而且你有时候一看那个砖,细薄薄的砖就是罗马帝国过来的时候建的。

  最近这几年慢慢的在这样一种碰撞当中、思考当中来悟,我们思考最多的、最想悟通的是什么问题呢?是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些差别的历史渊源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差别我们知道,很多是现代的,我们贫穷,西方的科学发展等等,但是你回过头来想为什么西方科学发展,而我们没有发展?为什么他们形成列强,而我们就挨打。他们现在搞民主,而我们搞民主非常困难。他们是分散的国家,现在他们在搞欧盟,而我们历来是集权国家。就是思考这些差异,就想来解释这些差异,学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解释这些差异。

  思考这些问题,慢慢的想,很多问题就跟罗马联系起来了,我说渊源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那个时代,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主题,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完,我大概翻了翻这些脉络,故事的一些梗概,但是我想讲的角度是从罗马看西方和中国的差异。

  我们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罗马时代,欧洲各个军阀纷争,各个城邦已经形成,互相争斗,最后罗马统一了欧洲大部分,形成了罗马帝国。好像说最后没有征服的就是苏格兰那块,城墙之后没过去,所以苏格兰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罗马都没有征服我们,当然他们后来被英格兰征服了。中国那时候也是差不多,我们春秋战国,也是各个公国,我们那会儿都叫国王,什么什么公,齐桓公等等,他们那一边是“王”,他们这个相当于我们的王,不够帝,恺撒是称了帝。中国最后谁称帝呢?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天下,罗马当时统一了欧洲天下,在这个意义上的差别在哪呢?罗马统一了,最后又衰败了,因此欧洲后面很多年代再继续发展就是由王国、城邦逐步发展,所以它的权力基础,就是从罗马帝国消亡以后,它的权力基础基本在那个地方,那个自治体,一个城邦,或者一个宫侯占领的地方。

  以后这些小公国慢慢组成民族国家,比如意大利,意大利是好多小公国占领山头,意大利最好玩的事情是把村和镇建在山头上,他好保护。山头上的小村小镇是最好玩的地方。然后形成之后,他把它组织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国家。一个民族国家,它的权力基础仍然在下面,下面这些公国自治体把一些权力交给中央政府,叫联邦政府,才形成了民族国家。现在他们又进一步要统一,进一步要结合,各个民族国家再形成一个大联邦,就叫做现在的欧盟。

  但是这跟我们的统一不一样,它的权力基础在下面,上面服从下面,最后选举出最上面的领导。而我们呢,秦始皇统一之后,两千年来我们的中央集权制一直保留着,这是中国和西方一个重要的差别。秦始皇统一的很彻底,我们仔细分析对照,比当年罗马统治还要彻底,度量衡、语言方方面面都统一了。如果当时没有统一语言的话,当时春秋战国各个国不仅地方方言,文字都是有差异的,那些方言文字如果继续差异化下去,那就是现在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但是一下子统一起来,而且统一之后这个帝国一直保持,后面出现过三国,出现过一些小国时代,但是都是大一统的基本逻辑,一直存在着。

  所以我们形成一个习惯,中国人从历史的角度,我不说现在,从历史的角度,一个基因遗传下来的,就是我们的权力是从上面来的,官员的任命是由上面任命,这叫集权制。他们是下面选举,下面推举地方官,以前不是推举,以前是贵族或者一个家族占领一个地盘,下面这些贵族推举出来一些机制,它的权力是从下面上来。从国王来讲,从王国再到一个联邦,这个权力是由下面的王国们赋予联邦的首脑,首相或者总统等等,是一层层从下面来的。而我们习惯了官员由上面任命,我们要对上负责。这是一种历史的根深蒂固。

  权力的机构和权力行使方式都跟我们历史相关,而西方跟他们那样一个历史相关,这个不解释全部的差异,但是从历史渊源倒是解释了一部分,解释我们的差异在什么地方。这是第一。

  第二,西方很早有一定程度的民族制度。比如英国,英国光荣革命是因为贵族院制约了国王的权力,虽然国王在那,但是这些贵族院的议员们是有权力的,就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来制定宪法等等。他们很早就有了议会的制度,至少两三百年前是有议会制度,开始选举首相。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权力的继承是有一种机制,虽然国王本身是家族继承的,但是他的权力结构是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制衡,尽管最早这种权力只有贵族持有,其他人没有,但是他毕竟有这么一种制度。而我们中国历史的沿革到现在,权力历来是世袭的,而权力是绝对的。不说大臣没有影响皇帝的能力,但是他没有一种机制,没有民主制衡的机制制衡这个皇帝的权力。皇帝的任命也从来是家族继承、血缘继承,历史上大概尧舜时代有一两次不是自己的亲身孩子当中,从外姓旁人当中选的,怎么选的?是很随机的,是当时皇帝的想法,而不是经过一套机制选举。

  这就追溯到什么样的制度呢?就追溯到罗马参议院。罗马参议院这个词,就是现在美国参议院那个字,一模一样。而参议院是什么呢?参议院在那个时代就是一些贵族形成的权力结构,当时是投票还是举手,不管怎么样,这样一个参议院选出了恺撒,不仅选出恺撒,恺撒是作为专政者选出来的,还选执政官,就是某一方面的部长,或者是某一个地方的首脑,那叫执政官,罗马字。咱们看恺撒的时候,都说恺撒多么伟大,但是你想想恺撒怎么来的?是参议院选出来的。所以它的宪法那套结构和执政结构学的希腊,希腊最早成为共和国,然后形成宪法,规范大家的行为。希腊当然很短就衰落了,罗马把这套东西学过来,但是罗马加的就是参议院的东西。这就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渊源,最早的源头。恺撒成立了帝国,但是他最初怎么来?他不是血缘来的,是被选出来的。后面这些执政官也是继续选出来,他之后还是要经过参议院选举的。尽管这个制度在历史上有很多变革,但是总的来讲它有这个传统,尽管皇族仍然是血统的问题,但是在执政问题上历来有这个传统。

  而这个是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缺乏的,确实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所讲的这些问题,咱们都不做价值判断,比如每一个差异,可能既有他们的优势方面,也有我们的优势方面,有他们的弱势方面,也有我们的弱势方面。比如说到他们的联邦制度,权力在下面,这就导致很多事情没法统一去做,没法通过一个中央的布局、规划去做。比德国,德国是联邦制,这导致德国高铁技术有了,在德国实现不了,在中国实现了。为什么呢?德国一个个小的联邦自治体,你的车要经过我这,必须得有一站,你必须得停,你不停我就不同意你的车经过我这。高铁磁悬浮是停不下来的,停一下费很多电,你这么小的地方必须停一站,这样做不下去的。所以这个地方制度是好是坏我们不评判,不是说我们中央集权绝对不好,西方联邦制就绝对的好,我们不做评判。民主不民主、中央集权不中央集权,我们也不评判,我们中央集权条件下,历史上有很辉煌的发展。你赶上一个好皇帝,赶上一个朱元璋,那反腐反的连判官都没了,得找那个带着镣铐的人已经判刑的人到堂上判刑,那反腐反的多厉害啊。我们都不做评判。

  第三,跟罗马的关系我们需要研究,但是罗马这个时代是西方宗教形成的时代。基督的前身叫培根教,应该是在欧洲东部,希腊、罗马,罗马、希腊都是在欧洲东部的岛国半岛上形成的,然后形成了天主教,然后罗马政权采纳了天主教,罗马帝国衰退,但是天主教这个教会发展了。然后形成了西方的宗教传统,特别是形成了西方的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统治的黑暗的中世纪。这跟中国又有差别,中国没有宗教,中国后来的佛教是输进来的,而且也没有形成佛教统治。西方为什么黑暗中实际?它是政教合一,基督教统治这个国家。然后禁锢思想、禁锢发展、禁锢创新。我们中国没有宗教,因此我们中世纪非常的辉煌,我们没有黑暗的中世纪,我们一直到唐宋,明也发达了,唐宋更加发达,一直到明代都是很强大的。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残忍的中世纪的压迫,所以你说是好是坏,咱们不能轻易的评判。

  但是由于有相当长时间的黑暗的中世纪,由于有黑暗的宗教压迫,就使得人们开始反弹,这个东西就是物极必反,你推到极端就反弹,我们思想没有禁锢那么厉害,我们也没有特别大的解放思想的动力。但是他们开始反思,在那样极端的压迫下开始反思。第一个反思是我为上帝活还是为自己活?人到世界上为谁活着,这就叫做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应该翻译成文本主义复兴,就是以前宗教侍奉上帝,我的一生侍奉上帝,现在人们回到人本,我们要为我们活着,人要享乐,人不仅奉献,我们要生产、我们要享乐,我们追求我们效能最大化,追求我们幸福一生。那就有了文艺复兴。

  最重要的就是有了启蒙运动,用中国话翻译就是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宗教压迫物极必反,使他们去思考,去解放思想,冲破宗教的束缚。这回过头来又跟罗马相关了。伽利略们在罗马组织了一个地下社团,那就是丹布朗写《达芬奇密码》的上一本书,后来还出了电影叫《天使和魔鬼》。在启蒙运动中伽利略受迫害,他的理论受压抑,然后找了秘密科学家社团,用英文写书信,英文记录暗号,因为英文那时候是科学语言,是远处的语言,然后在罗马搞地下运动。这是罗马另一个好玩的地方,我曾经拿着那本书,他寻宝或者寻符号,各个地方我都寻到了,那是旅游的一个方法,你要是能看本书,再找这书里的东西,Bloniea是第一站。

  这个启蒙运动最后是西方的科学发展,而我们就落后了,中国什么时候落后?真正到启蒙运动以后我们落后了。我们有了辉煌的中世纪,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产生启蒙运动,一直到五四运动我们解放思想,然后又打仗,又被西方压迫,因为我们被人家解放的思想压迫,然后我们又重新开始封闭起来,一直到改革开放,我们再一次解放思想。现在是不是解放的足够?我们的教育体系、政治体系是不是足够了?这一点,从历史上看,西方历史上不如我们,它的劣势比较明显,我们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矛盾的转化,物极必反,到了后来他们的优势比较明显,我们的劣势比较明显,包括现在我们的教育制度都有这个痕迹。

  这三点解释很多问题,从历史渊源上解释很多事情,解释我们的政治制度、我们的国家治理、我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解释我们的科学发展,解释我们现代化进程的特殊难处。我们研究经济的不是特别注重文化、宗教这些分析,但是这些东西在历史上都是起作用的。我们不是专门研究这个东西,但是在历史上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是解释这些差异当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当然,这可以是几个假说,我们还可以继续论证、研究它,我相信这本书像讲故事一样让你读懂罗马,读懂罗马就读懂这个世界差异的存在,我们不光要读它,还要结合其他书一块思考,比如《春秋战国》,读过的中国历史,读过的现在的东西,结合起来共同思考,我们可以更多的读懂世界。

  我就讲这些,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罗马古罗马故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 独家交互策划
  • 体育国际杯-曼联点球5-3胜国米 皇马0-1罗马
  • 娱乐袁立微博为演员讨要社保 呼吁弥补漏洞
  • 财经专家称我国税负率达44% 不降反升不应该
  • 科技出境游WiFi:不起眼的大生意
  • 博客马未都:京城头号“凶宅”里确有宝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啃老7年被赶出门称父母有义务养
  • 林采宜:中国式量化宽松能维持多长?
  • 齐俊杰:算算兜里的钱毛了多少
  • 董少鹏:中国股市需要“200次求败”
  • 白腊:户籍制度改革终结贫富两极分化
  • 余丰慧:从奥巴马禁三一看美有色眼镜
  • 水皮:新常态为股市这轮行情背书
  • 慕容小散:仅凭限购退出救不了楼市
  • 朱大鸣:市场手段化解泡沫让楼市崩溃
  • 叶檀:住房银行发动中国城镇经济引擎
  • 玄铁令:有牛市味道 不是去牛市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