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威:外企在中国塑造了一代有独立人格的劳动力

2014年05月29日 18:17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华夏时报承办的“2014中国经济媒体领袖春季峰会”于5月2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主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传媒自律与突破创新。图为GE大中华区公共传播总监李国威做主题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华夏时报承办的“2014中国经济媒体领袖春季峰会”于5月2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主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传媒自律与突破创新。图为GE大中华区公共传播总监李国威做主题演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主办、华夏时报承办的“2014中国经济媒体领袖春季峰会”于5月2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主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传媒自律与突破创新。图为GE大中华区公共传播总监李国威做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国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外企的竞争力和前途。我自己也在媒体做过,外企做过20年。最近有一个事情我感到印象很深,周围的同事在外企做了很多年要退休了,今年2014年实际上是外企进入中国30周年,从北京外企输入公司正式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往外国的代表处和公司派遣人员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些人如果60岁的话,他们经历过一些国企的经验,他们经历了两种制度和感受,现在觉得外企对中国的影响是怎么样?我们总结一个想法,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塑造了一代,就是为塑造一代独立人格的打工人员或者是白领打下了基础。

  可能独立人格说得有点过,我们从国企或者国家体系过渡到外企,我当时从新华社离开,当时非常忐忑,人事部告诉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待业青年了,但是实际上外企这些员工似乎都是在毫无保证的情况下自己寻求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的职业。

  第二是我在外企特别是跨国公司做了20年左右的时间,感到这些年对外企的态度发生变化。外企经过30年的发展,在座的有很多来自企业的,可以比较明显得看出,第一个阶段是纯粹进口阶段,或者说是产品销售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还没有先进产品的时候,任何一个东芝[微博]的产品都会有很大反响。第二个是有很多企业拉动就业,产品在本土销售。第三个阶段是很多外商搞本土的研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外资企业开发了成功的产品,包括现在面临困境的诺基亚[微博]。再往下发展,如果政府说你在拉动就业上没有作用,投资上也不需要你?外商竞争力在哪里?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关注外商在中国的发展。就是中国的企业全面融合,一开始通过中国的政策引进、消化、吸收从技术范式上来做。

  首先是高铁模式。它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引进、消化、吸收的能力。中国国家的战略就是把高铁技术出口到非洲、中亚地区,甚至到美国、北美还有一个大飞机模式。大家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全球资源非常全面的整合。中国商飞已经跟所有的航空领域的世界顶级的制造商、合资企业等实现的,中国通过大飞机这么一个企业已经形成了非常严密的综合体。最近我们总裁见到了中国商飞的老总,他们也说C919是一个全球航空工业的项目,你们在航空上面有一个很大的赌注,我们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我们的失败是所有人的失败,它把成功的理念绑在一起,中国现在对这个项目有着很大的信心。还有一个模式是重型装备模式。十年前国家通过招标引进了重型燃机,通过市场换技术、技术换市场,很多外资企业进入市场,中国也在探索将来如何自己生产自己的燃机,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还有大家熟悉的汽车行业,很多领导人说没有什么变化,就是一开始没有掌握自主权,现在整个市场非常好,研发自主的创新动力也没有那么强,和外企全面合作的模式究竟以哪种模式发展?大飞机模式、汽车模式等我们有待观望。

  还有一个模式,我们公司和大型国企一起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关心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如何具有全球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的产能过剩和各种各样的因素,我们建立了全球性,就是中国企业如何进入海外,我们很关心像中国投资越南的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中国在非洲、拉美做的工程承包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跟他们持续打造国际竞争力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在全球市场遇到某些障碍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跟这些市场已经有成熟经验的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是未来考虑的方向。

  最后总结一下,外商企业,外国的跨国公司在本土的持续竞争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具有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它必须对行业有前瞻性。对市场有一个很好的预见性。我们公司现在开发的技术,你说中型燃机和天然气发电,技术上已经无法突破了,但是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60%,我们在开发新型的发动机要更加省油给航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率。

  第二个跨国企业的文化弹性和管理弹性。它能够适应变化管理形势,当某一种路径遇到障碍或者遇到瓶颈的时候,特别是对一些百年的大型跨国企业来说,他们要有互联网思想。

  最后一个要能持续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能力,我们将来中国的经济一定是面向全球的,我们的人才面向全球,不仅仅是会讲外语,要有包容性,能够最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源为你的企业为中国和全世界发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广东整治裸官 东莞127人被调岗
  • 体育詹姆斯受困仅7分 乔治37分步行者2-3热火
  • 娱乐评书家田连元车祸骨折 儿子不幸身亡
  • 财经能源反腐或还有大动作:几名领导早被盯上
  • 科技改变客厅:聚焦智能电视创业者
  • 博客高温天裸腿美女(图)田连元车祸现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瞒着父母领证结婚 毕业时闹离婚
  • 王红英:宽松预期导致国债期货走高
  • 徐斌:改革大手术少不了货币麻药
  • 天天说钱:东北三省为何突然失速?
  • 陶冬:中国经济触底回升
  • 徐小明:退市制度对市场影响
  • 李锦:30家中国版谈马锡将会出炉
  • 郎咸平:关键十年 政府应该做什么?
  • 易宪容:国内楼市周期性调整不会中断
  • 融冰:银行股持有者须直面市场的冷淡
  • 钮文新:别再担心“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