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峰:政府应建立网络支付清算体系

2014年05月15日 14:19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建议政府建立网络支付清算体系。

  董俊峰建议,政府应该主导加强全社会通用网络支付信贷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搭建面向各个机构参与的开放、统一、安全、高效、标准的网络支付清算体系,成立公用网络支付体系的运营机构。“我个人认为网络支付体系的建设不应该分散化和碎片化,不利于全社会的金融安全的稳定”。

  以下为演讲实录:

  董俊峰: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下午汇报的题目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监管与呵护不可偏废。大家知道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一直比较深刻影响全球金融业,在国外这种影响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后台和渠道。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最早、最成熟、应用领域最广的美国并不单纯存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可以高歌猛进,可以在某些细分领域创造了暂时领先全球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这首先应该是归功于金融监管部门包容性增长这样的理念,为互联网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创造了比国外更加宽松的土壤和环境。以第三方金融机构、电商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为代表市场新进入的通过支付工具创新、移动应用创新、平台服务创新极大促进了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那么这些产品服务跟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提供了借鉴。也通过金融脱媒对后者的传统经营和市场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促进金融普惠发展和演进。给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更优惠的服务。

  当我们关注到同时在另外的有一种声音也在出现,许多学者分析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可以大行其道,主要原因中国金融体系当中的金融压抑的宏观背景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所涉及金融业务的监管空白,这部分理论研究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中国可以迅速发展,实际上是与互联网外衣进行了较为激进监管套利。互联网的模式扰乱了传统的固有格局,他们正在倒逼传统经营机构的运营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中国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在监管之外的另外一种的生存状态。

  我今天汇报第一个信息就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现状,呈现什么特点。我认为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是资本运作日趋活跃。中国有三大互联网巨头,我们常说的BAT,过去两年里面我们看到三大巨头资本运作和并购异常活跃,除了在社交媒体、搜索、在线旅游、游戏、应用入口、电子地图、团购等等方面所展开大量并购活动之外,仅在金融领域有非常多的案例。互联网企业其实崇尚并且实际形成了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也就是说前三位的互联网企业在他们细分日常里面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这种并购会使互联网金融生态里面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线上流量面临天花板,从线上到线下转移趋势非常的明显。互联网商业模式是流量为王,谁拥有海量访问流量入口谁就拥有绝对话语权。因此互联网企业在运作初期往往采取免费策略,以烧钱倒贴来获取客户的信任。我们觉得线上流量不是无极限的,线上流量综合等于一个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乘以整个人口总数。同时其实大量线下生活场景无法在互联网上交付,尤其是大量线下服务,比如说我们每天会碰到的书报亭还有学生上课、朋友聚会等场景。上述场景的共同特征就是习惯的高黏性和需求刚性,因此目前互联网公司在开发和支持从线上走到线下,打通线上线下移动支付的创新产品。无论是支付宝[微博]、手机钱包还是微信支付都瞄准了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这样的O2O的产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抢占从线上到线下的入口制高点。

  第三个的特征就是快速的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但是风控的意识和投入相对滞后。互联网金融从最初发展大金融产品的销售代理,跨行清算结算,帐户余额的投资理财,网络贷款、供应链融资还有跨境结售汇等等,几乎涵盖个人金融全部领域。尽管体量来看,上述创新不足以对银行或者是传统金融机构产生颠覆性影响,我们关注到它的增速非常的明显。个别领军企业逐步演变成重要性金融机构,在快速发展对风险考量和驾驭成为其中之一,互联网金融金融模式往往是客户体验,再平衡成本和效率和风险三者关键的时候,往往把创新资源天平倾向前两者,而忽视或者是减少对风险管理创新和投入。经营归根到底是驾驭风险的过程,一味保持对风险投入滞后的状态,这个行业风险会急剧风险。

  第四个特点从负债到资产端演进,整个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趋。互联网金融从虚拟帐户体系和支付起家一步一步把网购支付线上的缴费发展成老百姓上网行为的刚性需求。随着余额宝[微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投资理财的资产端业务成为百姓理财行为当中的刚需。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慢慢成长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只不过目前他的服务渠道主要依托于线上。从线上到线下的物理渠道迁移趋势非常的明显。

  最后我们关注的特征抽象起来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事实上在参与并推进我们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余额宝、理财通和现金宝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问世极大调动了普通民众理财热情。按照监管要求,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有门槛,是要做当面的风险评估。起购金额是5万元人民币,这样就把5万以下的这样的理财需求拦在了银行理财门外。当余额宝以1元起购,数倍的利息广告打出来之后,很多老百姓有了理财热情高涨起来。余额宝产品大受欢迎,不但是便捷,更多是收益高过普通银行理财利息带来的。宝宝们的出现参与化推进了市场化的进程。之前利率管制所积累的这种金融压抑一旦被释放,这种溢出效应我个人认为不可逆转。

  上面汇报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征。下面我来汇报一下我个人对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个建议,我国互联网金融从规范发展角度,一方面结合互联网特点,对现有互联网金融服务加以监管,敦促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在专业网络金融公司出现之后,建议将其正式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设立相应的准入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各项交易安全标准,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平等竞争,共同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具体来说第一点培育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搭建为各参与方所共享的基础设施,鼓励参与各方有序的进行健康稳健发展。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机构、P2P公司、银联等,这些大家都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也是构成整个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格局的一分子。每一方都在产业链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继续秉承鼓励创新、适度监管的策略。政府应该主导加强全社会通用网络支付信贷体系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搭建面向各个机构参与的开放统一安全高效标准的网络支付清算体系,成立公用网络支付体系的运营机构。我个人认为网络支付体系的建设不应该分散化和碎片化,不利于全社会的金融安全的稳定。

  第二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立法工作,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变化快,形式多样,急需法律法规的归置,但是制定法律必须全国统筹深入研究综合考量。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现存的法律体系提出新的问题。立法机关对互联网金融尽快做好立法准备和相应的修法准备。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针对性立法既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

  第三是建议加强银行与商会的分工协作,我们实行的监管是分业监管,这种模式不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支付机构是归人民银行[微博]管,P2P公司归银监会公司监管,互联网保险归保监会管。互联网金融很多创新是组合创新,当一个组合拳打出来的时候,会打出商会之间边界擦边球。

  第四条建议是对客户规模庞大,客户建议纳入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其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对全社会影响巨大,舆论广泛关注。管理资金已经达到千亿人民币级别,关注到一级客户投资收益水平,如果管理不善或者是对风险事件处理不到位,会导致市场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考虑把互联网金融领军企业纳入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避免出现新金融的庞然大物。

  第五建议回归小额,民生消费支付的服务本位。有的专家说得帐户者得天下,虚拟支付帐户小额和转移清算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他是不是应该回到以前。对虚拟资金帐户的资金往来,对反洗钱和反恐,去实现资金交易可追溯性,应该有系统安全检测,漏洞扫描等。

  最后一个建议是建议多接入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法律法规现在覆盖不到的领域应该以行业公约实现一个软法约束。中国证券业协会、银行业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是负责相关业务的行业规范管理的协调性的非官方机构,他们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可以并应该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出台前广泛这求行业意见的作用,以行业公约作为软法约束不正当竞争行为,扮演好商业机构的中介角色。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警方就拘留骂交警网友道歉
  • 体育詹皇29分热火4-1篮网 帕克伤退马刺晋级
  • 娱乐独家:赵普携女现身机场 神秘美女相随
  • 财经近六成房企享财政红包 购房者承担高税负
  • 科技策划: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 博客抵制大陆游客会让台湾人日子更紧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女生雇人点名交作业:一月工资1500
  • 易宪容:楼市泡沫摧毁了中国经济活力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
  • 姚树洁:房价为啥全面停止疯狂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
  • 童大焕:楼市远未到拐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