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诚:最近几个月房价增幅减缓并没有负增长

2014年05月15日 11:2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图为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图为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中国金融论坛”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图为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在发言时表示,最近这几个月,从年初开始,大家注意到房地产,房价,或者是增幅,从今年大概1月份开始,房价增幅减缓,跟去年同比数字来讲,并没有负增长。

  以下是文字实录:

  华而诚: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到这个重要的会议来学习,同时跟大家分享一些对当前经济的看法。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概念是中国政府在几年前发生的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提出来的。为什么?尤其美国开始,08、09年金融危机,我们美国的金融华尔街并没有为美国的实体经济服务好,产生了很大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有两个泡沫,第一个是房地产的泡沫,第二个是信贷的泡沫,房地产就是实体经济,信贷就是金融。两个泡沫同时泡沫化掉,使美国经济发生重大的危机,而且波及全世界。

  所以,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实体跟金融是一体两面,可以说是唇齿相依,一边有问题,另一边一定有问题,大局上的关系。所以,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提到金融要跟实体经济服务,这是有道理的,很多金融看起来没有服务好,产生所谓的金融危机。现在中国经济碰到所谓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包括房地产等等。过去几年,我个人的一些分析告诉我们,经济下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投融资效率的下降,因为经济增长率可以分两个,一个就是你这个融资的效率,一个是你融资的所谓的杠杆率。过去几年,大家知道我们所谓投融资的杠杆率,比如用投资占GDP的占比是比较清楚,基本上去年可能超过50%了,一直没有减少,虽然人民银行[微博]一直在控制信贷,但是我们知道同时间所谓的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速。所以,过去几年,我们的投资没有减少,杠杆没有减少,经济为什么下滑?就是因为投资效率的下滑。

  所以,三中全会提出最主要的决议,就是市场作为决定性的主导力量,告诉我们,以前我们资源的配置太多依赖政府的决议,使我们的资源使用效率,投融资效率下降,刚刚杨会长提到产能过剩,包括光伏产业都是政府提出来的所谓的新兴产业等等,很多政府各种政策的指导。所以,下一段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多要靠市场,更多靠民间企业,靠金融家推动下一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扭转所谓投资效率的下降,使我们经济增长恢复到一个稳定而健康的水平。

  所谓商业银行的转型,其实从下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就是所谓最近推出的叫做新型城市化,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我认为金融整体,包括商业银行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新型城市化,为什么叫新型,就是过去的城市化是有问题的,是人的城镇化,是没有效率的城镇化,因此,这里面为了推动下一步的所谓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几个新的内容。我们讲人的城市化,比如说讲了要使户籍城市化率提高,未来2020年大概现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真的变成城市人,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发展。

  在金融界有很多机遇,包括银行,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比如说我们从所谓外需到内需,内需跟外需差在哪儿?就是制造业跟服务业,服务业多半是内需,当然服务业贸易发展很快,但是主体来讲还是内需的行业。所以,中国经济转型很重要的一块,从制造业转到服务业,制造业本身的升级。另外比较清楚的就是从大中型企业,新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国经济乐得发展,以前从计划经济开始,最近这几十年,抓大放小,等等国有企业改革,现在着重大的,求稳定。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在任何经济发展中都牺牲中小企业,不管就业、创新,都在这一块。所以,未来转型的方向还是压从大中型,到中小型,甚至到微型企业,这一块非常重要。金融的机遇也是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而且未来空间更大的一块领域。另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外就是负面列表,或者简政放权,也就是激发民间活力,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在这方面对金融创新,民营企业创新都有很大的机遇。

  我谈谈银行怎么转型,这个季度刚刚讲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很多不良资产,国内外报道很多很多。其实从中长期看,我们金融体系不能以所谓的间接金融,或者贷款为主,中国经济的转型等等,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从已经饱和的银行信贷来满足。因此,其实包括银行,现在多少所谓的中国进入的发展,希望扩展中间业务的收入,过去可能因为利率市场化推进的不够,提了很多,其实压力不大,做的比较小。现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利差是绝对缩小,甚至很多大的金融机构都想往中小型企业做融资,因为他们风险比较高,做的,收益也比较大。但是,更持久的就是发展直接金融,在很多现在金融界,银行界的朋友,他的业务里面,都往所谓的直接金融在发展,包括租赁,包括保险,包括投行业务等等,能够帮他们服务的一些客户体规所谓一揽子的金融服务,能够提出所谓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所以,这方面机会也很多。

  银行本身自己,我们自己包商银行也在做很大的内部的一个非常大的改革,主要是朝专业化、流程化的管理来推进,主要向综合经营方面来推进等等。所以,讲到商业银行如何满足实体经济的这些需要,服务跟转型,到后来基本是从自己内部建设开始,怎么样管理风险,尤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显然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加大,怎么样管好风险,怎么样利用大数据挖出潜在的风险,怎么样建立线上线下相互衔接的体系,为这个客户做更及时的服务等等,这里面有很多挑战,但是我个人认为机会更大。因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不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举个例子,这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所以,我们在这里做的努力,不但对我们自己好,对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华而诚:房地产行业对很多地方的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对中国也是这样。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里面有相当程度是房地产行业的贡献。但是,你看看数据就知道,房地产行业,比如用GDP的增加值来看,它的增长的波动率,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率,它的波动比较大,不管向上还是向下。其中影响房地产行业,以增加值来算,它的增长率的波动率最大的因素就是广义的货币政策,这一轮房价上涨,从2012年两次人民银行降利率以后开始,也就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到2013年就是去年,房价开始恢复性的大涨,去年大概群众的房价,按照统计局的数据,大概平均涨了13%到14%。所以,这一轮房价上涨,我看来就是人民银行两次降利率,人民银行降利率有这么大影响吗?我觉得影响市场的预期,因为人民银行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以后,市场就说,这一轮紧缩政策可能结束了,因此,房价可能要有一部分上涨,我觉得预期非常重要。

  最近这几个月,从年初开始,大家注意到房地产,房价,或者是增幅,从今年大概1月份开始,房价增幅减缓,跟去年同比数字来讲,并没有负增长,整体城市,包括几个大城,包括我看到的一些二线城市,包括宁波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包括成都这些城市,房价的增幅放缓。其实房价增幅放缓城市,最多的地方还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二三线城市放缓的幅度比较小。

  为什么这样?我也讲不出来道理来,因为大城市房价涨的比较多,跌的就比较多。涨的比较少的地方,跌幅也比较少。最近比较担心的就是房价可能要下跌了,库存量来看,各种算法,从过去两年到现在一直上涨,房价库存,库存销售比等等,我最近还写了一个报告关于这方面的数据,交易量同比下跌。显然,房价的回调,我认为刚刚开始,还有一个过程。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是不是大问题,我个人认为也不是。温总理在任的时候,他的政策要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房价没有回应,第二步说要促使房价合理回归,数据好像也没有回应。现在房价是不是开始走向合理回归的途径,虽然中国政府并没有出台任何的调控政策,房价是不是自然的开始合理回归,我认为可能是走向这个路线。从预期来看等等。

  但是,假如是合理回归,是合理的回归,你怕什么,一方面跌了以后,刚性需求就进来了,我们的刚性需求还是很大,也就是房价涨的过高了,总有一个回调过程,回调过程下来以后,量上去了,到哪里为止,我也不知道,中间是不是有风险,可能有,中间是不是掉的过快,谁也讲不清楚。最近人民银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稳定大家的预期性,不要认为房子卖不好了,这些大银行,你要好好做放贷,该贷款,快贷就快贷,我想是稳定市场的预期,他主要是做这个事情。比较人云亦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警方就拘留骂交警网友道歉
  • 体育孙杨400自夺金落后朴泰桓 望PK菲尔普斯
  • 娱乐独家:赵普携女现身机场 神秘美女相随
  • 财经近六成房企享财政红包 购房者承担高税负
  • 科技策划:一个国产音频厂商的忧伤
  • 博客抵制大陆游客会让台湾人日子更紧张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一女生雇人点名交作业:一月工资1500
  • 易宪容:楼市泡沫摧毁了中国经济活力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
  • 姚树洁:房价为啥全面停止疯狂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
  • 童大焕:楼市远未到拐点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