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定于2013年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高层管理教育中心主任刘学做主题演讲。
以下为刘学发言实录:
刘学:各位尊敬的嘉宾、各位亲爱的同学,我讲的题目叫千年机遇、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
你们可以想像,当你选择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是多么的惴惴不安,但是你们也可以想象,听完了四位演讲者的演讲之后,我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大家看到,大家共同的梳理一下,最近这些年,我们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颠覆性创新。这里我列出了这么多单子,其实各位还可以这个单子上增加很多新的产业。比如说中国黄金也许会担心比特币,医疗领域也在受新的商业模式冲击。我不一一解释,各位都知道。刚才我们刘总说天下产业唯网不破。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从各个领域,我们可以想象,现在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冲击,波及的产业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我想大家都有亲身的体验,还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感受到的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模式,对于传统商业模式、传统技术模式之间的竞争。常常不是新的模式把旧的模式打败了,摧毁了,而是新的模式让旧的模式在不知不觉中被边缘化,被挤到一个非常清冷、寂寞的角落里。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类文明,或者认为人类文明具有三个子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一个是社会系统、也就是社会的组织运行系统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被不知不觉被重构、被再造。所以这么多产业受到冲击,人的观念、社会组织运行方式,技术体系、在这么短时间里产生了这么大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认为我们的世界正在面临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换的非常关键的、非常重要的阶段。
其实你们仔细大家从这里梳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传统技术模式的冲击和影响。如果我们从这里找出一些关键的共同要素是什么,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平台和生态。这是颠覆、冲击和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最核心、最关键商业要素。
平台四位嘉宾都讲了,稍微花一点时间讲一下,平台这个概念学术界使用了很多年,但是最早我们说的平台,是指产品平台,什么是产品平台呢?是指用来描述一家企业用来制造一系列定位于不同客户,相关但又各异的产品公用的基础架构和关键零配件。比如说丰田,他的卡罗拉、Rav、SUV不同产品定位于不同细分市场客户,但是他们都使用一个共同车架车身,使用共同的发动机。功用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产品平台。但是今天大家说的平台都不是指产品平台,而是产业平台。产业平台是什么呢?供两种、多种需求各不相同、但又相互依赖的不同客户群体,供他们之间进行互动的由硬件、软件、管理服务体系,特别是政策和规则体系,所组成的这样一个基础架构。这个基础架构我们称之为平台,这些例子不再解释。
平台之所以跟传统企业有最关键、最重要的不同,是具有两种效应。一种我们叫网络效应,一种是基于网络效应而衍生出来的聚合效应。什么叫网络效应?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光华商学院,我们把商学院定义为一个学派,这个模型是三年前和内部同事进行交流的时候描述的模型。
网络效应分两种,一种跨边效应、一种叫同边效应。大家对光华都比较了解,因为我们有优秀教授做一流研究,所以我们吸引优秀的学生、优秀的企业,因为我们优优秀的学员、我们有优秀的企业,所以我们能吸引优秀教授做一流研究。这叫跨边效应,上下游客户彼此之间进行互动。
第二种网络效应,我们称之为同边效应,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教授,所以我们能够吸引优秀教授。教授选择到哪里工作,绝对不仅仅看这家商学院能给他多少钱。他更看重的是我跟谁是同事。还有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学员,所以我们能够吸引优秀的学员。像你们选商学院不仅仅看哪个教授在讲课,还看重的是什么?跟谁是同学。这就是所谓网络效应,同边效应、跨边效应。还有远程教育方面的基础和手段的发展。将来也许不太长时间里,思科公司正在支持光华,在上海校区、深圳校区建一模一样的教室,你可以在远程教室听课,和在现场听课的情境完全一样。同边、跨边,再加上远程技术手段,消除了距离跟现实,空间上的限制,教授时间资源上的限制。这企业会产生什么?聚合效应。
网络、平台、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能够产生超越时间范围、超越空间范围的大范围信息、资源、客户、供应商等等各种各样的资源聚合。大家知道比如淘宝,是海量的电商和海量的客户的聚合。新浪、搜狐是海量内容、海量新闻、海量读者的聚合。
由于平台能够产生同边化效应,跨边效应,接着又产生了聚合效应。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意识到未来商学院跟商学院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商学院跟商学院之间的竞争。而是什么?是围绕一个商学院的生态体系跟围绕着另外一个商学院的生态体系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围绕着一个企业生态系统和跟围绕另外一个企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这里又产生了生态概念。生态是什么?生态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创造的一种生态系统。能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创造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举一个例子,大连万达,大连万达商业模式演进过程。我可以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大连万达绝大多数认为,最重要的资源和能力,是政府关系。万达政府关系确实不错,但是这个政府关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万达把政府当做他的客户,如果政府是你的客户,政府需求是什么?政绩。政绩表现在哪里?税收、就业、GDP增长、商业繁荣。那么万达抓住了沃尔马、希尔顿酒店和百盛、就抓住了小型便利店、品牌店,他抓住了这些怎么样?他就大大提高了他跟政府的议价能力,因为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税收就业等等方面的需求。他满足了地方政府在税收就业方面的需求,就能从政府那里以低价格拿到好的地段的地,拿到地这些商业机构就愿意跟着他,商业机构愿意跟着他,他的住宅就好卖。住宅好卖就为商业机构提供足够的购买力和客源,住宅好卖旁边的写字楼因为有非常好的商业,客户来了有住的地方、吃的地方,员工来了旁边有买房子的地方、有租房子的地方,所以写字楼好出租,写字楼好出租为住宅提供客户,为商业提供了购买力。商业经营好就能够从政府那里以低成本拿地,拿到地金融机构愿意给他融资,供应商愿意给他、承包商愿意给他垫支建设,他们愿意跟着他,他的住房销售速度就快,住房销售得快这个地段就好。
还有万达招商,这是万达的第二代商业模式,万达商业广场。万达的招商,每一个客户跟另一个客户,每一个商家跟另一个商家都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每一个商家的客户都可能成为其他商家的客户。比如说餐饮,万达商业广场餐饮有很多家,但是正餐几家、快餐几家、西式快餐几家、中式快餐几家,正餐中粤菜只有一家、上海菜只有一家,如果有云南菜最多只有一家。你去逛艺术品商店可能顺便看电影,回家的时候顺便到超市里带一点东西。你目标可能是逛百货公司,逛完以后顺便去吃午饭,之后顺便去艺术品商店看看。每个商家的客户都可能成为其他商家客户。
他建立的是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生态思维不仅仅可以用于互联网,可以用于很多很多不同的产业。
莱维恩说过一句非常喜欢的话,战略正在日益成为一门管理自身并不拥有的资产艺术。在今天平台时代仅仅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不足以解释一个企业为什么会成功,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回到开头的话题,千年机遇,为什么这么讲?很久很久以前,我读过一本人类文化学著作,讲文化进化。读那本书的时候应该二十多年前,纯粹是消遣,有一次出差在火车上,到火车站想漫长十几个小时怎么过,我在书店里买到这本书,读起来印象极其深刻,最近这段时间又重新回顾了这本书的内容,他说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基本法则,叫文化优势法则,他说那些在特定环境当中,能够更有效开发环境资源的文化系统,将对落后的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扩张。这一点从纵向的,比如农业文明替代游牧文明、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已经印证这一点。
在今天、文化上发达的国家对落后的国家,赖以生存的空间不断进行侵蚀,不断进行扩张,我们也会亲眼所见,印证了文化的发展。但是人类文化学家说,文化演进的过程当中包含着一个定向化、专门化的过程。一旦文化过程内在全部潜能发挥到极限,并且达到了对其所在环境的圆满适应,那么这种文化系统必将趋于稳定。
当环境发生剧变的时候,这种文化系统重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将变得及其困难。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老家辽宁,我们的家乡辽宁深深嵌入到计划经济体系的辽宁,他们的观念、意识、组织行动体系,转型及其困难。我们今天处在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化的阶段,发达的、已经定向化的、专门化的某些文化,同样可能面临着转型的困难。那么人类文化学者认为文化在演进方面还也一个跟重要的法则,称之为进化的法则。在研究物种进化、物种升级的时候发现更为泛化的物种要比特定环境当中高度适应的物种具有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一个物种在既定进化等级当中越是专化,走向更高等级的可能性,或者潜力越小。
从文化角度上看,特定历史条件下落后的文化,比发达的、已经适应的和专化的文化,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能够通过学习发达文化超越文化发展的等级阶梯,从而实现文明的飞跃。这是历史的特权,用毛泽东的话来说1928年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所以今天这个时代,对我们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么大家来看,中国人的思维,非常适应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化的这一时代转化过程,中国人思维一个特点就是速度和强烈的行动导向,这件事你想那么多干什么?等你想清楚机会早就没了,先干起来再说。这就是中国人。
其次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非常强大的迭代和学习能力。迭代是互联网思维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特点,中国人非常善于,设计一个市场上基本可以接受的商业模式就推向市场,在设计中优化、在前进中改进。这是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互联网时代需要的。
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创业欲望,在座各位十个有九个想当老板,还剩一个早已经是老板。所以创业的欲望对我们适应时代非常重要。
另外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非常轻松的就形成聚合效应。这是一个小的国家非常不具备的优势。另外从一种文化转向另外一种文化,从一种文明跨越到另外一个文明,把握这种机会,某些在工业文明当中嵌入程度非常深,已经高度专门化、定向化的文化,面临着非常高的转型成本。而太落后的国家,比如非洲,抓住转型机遇期是需要资源和能力的。太落实的国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我们的判断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能够有效把握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换机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但是各位上午都参加了我们的主论坛,下午也听了我们四位嘉宾演讲,大家都知道制约我们转化、把握机遇的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为什么不高呢?根源在我们的教育。这个大家早都知道。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的教育落后,到底落后在哪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西方人发展起来的。我们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者,是引进者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是什么?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引进错了。引进者的典型思维是求同。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北大不是,所有老师讲任何一个问题,心里永远有一个正确答案。对凡是偏离正确答案的任何观察、任何观点都要怎么样?残酷的打压和无情的摧残。这就是引进者的思维。
但是知识发现者的思维是什么?求异。求不同才能发现新的东西,才能生产新的知识,才能创造新的知识。所以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我们深深的知道好奇心,对及其偶然重现新现象的异乎寻常的敏感心,对每一个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对不同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相关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有多么重要。
所以做研究的学者,他们一定会非常谨慎的保护、培养这种好奇心,对异常现象敏锐的观察、探索欲望。但是中国的教育,在扼杀这些最宝贵的、对发现创造新的知识最具价值的东西。
我曾经和一个非常开明的领导人在一起讨论,我说我们应该重构中国的教育理念。重构中国的教育哲学,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构中国的教育体系。重构中国教育体系,首先我们要改造我们的师范大学。因为模板错了,基于这个模板生产出来的人才,一定有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改造它,我们就消灭它。我们的师范教育有很大问题,他们都是求同思维。领导人跟我说这个话在这个场合里跟我说就是了。他说中国的师范院校,每人吐一口吐沫就淹死你。但是如果我想真的实现我们的自主创新,必须在教育理念和哲学方面从演进型模式转向发现、创造型模式。而这一点不是几个人能做的工作,是整个系统的、根本性的。目前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针对现象的、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最后做一个总结,大家知道在过去2000多年来的农业文明当中我们蕴含着工业文明的能量,比如四大发明,但是由于我们祖先并没有有效探索不同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和经验,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这些知识传递下去,无法标准化、规模化,再加上制度原因错失了工业文明机遇,但是我们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换的重要阶段。那些在工业文明当中嵌入程度最深的某些发达国家面临着更高的转换成本,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资源禀赋在转型上面临更大的机遇。把握这一机遇是我们每一个人重要的责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