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年度观察家年会”于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
以下为演讲实录:
管涛: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观察家年会,这个会议确实是济济一堂,前面两位领导和专家对自贸区谈了非常独到的见解,我受益匪浅。我要分享的是从金融开放试点的角度谈一下自贸区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汇报之前先做两点声明,首先这个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政策是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我并不是一个最权威的官方解读,这应该是人民银行的事,我的观点更多的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的个人见解。第二是人民银行发布了自贸区经改30条以后,后面还有具体的细化落实措施,很多是未定数的,我涉及到对未来的看法和建议也是个人的观点,大家不要当政策来理解。
我想讲自贸区金融开放试点的意义,党的相关文件已经有了明确的解读,当然我们不能从时间顺序来理解,我们要看从文件的重要性来理解,在自贸区金融开放试点的意义,我看最重要的文件就是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部分,明确指出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我觉得这个是党的重要文件里面进行了定位。
直接相关的是今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总体方案,这个里面对自贸区试点的总体目标进行了明确,这里提出了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物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
大家知道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的时候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了相关的意见,支持自贸区的具体措施,当时人民银行并没有发布相关的实施意见,只是答记者问的环节由上海总部的领导做了阐释,但是没有具体的措施。当时有很多的猜测,好在两个多月的时间,12月2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见,就是经改30条,对在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试点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划。经改30条明确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便利跨境经济为指导,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通过金融支持举措,拓展区内实体经济成长空间,培育其竞争实力,在更高的层面参与国际竞争。
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进一步扩大试验区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使区内企业和个人更加灵活使用本币进行跨境交易,降低汇兑成本,减少汇率风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改革进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外汇体制。
就在有关的新闻稿里面明确了通过上述举措形成金融支持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业务及管理模式,助力试验区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三个文件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的意义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阐述,全面的阐述。我个人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认为在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影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第一是渗透性,首先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有一个特点,有离岸市场的模式,跟一般意义的离岸市场不一样是渗透性的,一般的是两头在外的,吸收外部资金用于境外,上海的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是渗透型的,按照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明确了自贸区内实行分账核算单元管理,不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可以在区内和区外的银行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之间可以资金自由划转,自由贸易账户和境外资金自由划转。自由贸易账户和其他普通账户之间有一些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管理,所以说是一种在监管条件下的离岸市场,是可以有限渗透的。确实也有一定的客观必要性,因为自贸区虽然是境内关外,但是天然的和区外是有经济联系的。
区内的企业可能在区外经营,采购,肯定有资金的汇兑需要,相比于在境外设置一个机构,在区内设置一个机构,获得主体身份会更加便利,在自贸区搞离岸金融市场和一般意义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实际影响是不太一样的。渗透性会更强。
第二个影响是辐射性,刚才说了,只要在自贸区取得身份的,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不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都可以在相关的银行开立自由贸易账户,有一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兑换和自由划转,如果这个身份的取得相对比较便利的话,我认为这个开放就不能仅仅是限于自贸区这个视角看待开放的影响。比如可能在北京的,广东的企业,如果觉得自贸区的政策相对便利的话,也可以在自贸区设立一个机构,取得主体身份,开立账户开展业务享受便利,这个影响是具有放射性的。
第三是放大性的影响,自贸区根据经改30条的意见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有一些区内和区外资金的管控措施,有管控首先就会导致区内和区外有不同的价格,不论是利率还是汇率,会有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价格的话就会有套利的计划,从跨境人民币的经验来看在香港有一个价格,境外有一个人民币汇率价格,如果价差比较大,企业就可以利用不同的主体身份进行套利,有一些平盘的控制,对区内和区外的资金往来有控制的手段,控制的要求,但是这种套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相关的管理,所以有放大效应,我们在评估影响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非常乐观的认为我们有这些窗口的控制措施就可以把影响控制到一定的范围内,可能影响会有放大的效应。
第四是替代性,自贸区内既要是资本账户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我个人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收付的时候等同于外汇,不能说行使外汇管理,实际就是行使外汇的职责,和外汇是等价的,和外汇形成了替代,人民币的政策和外汇的政策中间的监管政策比较大的话就会有监管套利,会有替代的影响。这是我们评估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试点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第五个影响是标杆性的,隆部长已经介绍了,上海宣布要进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点以后,调动了其他地方的积极性,就很多地方提出也要搞自贸区,有的地方提出了将来在我这个地方的试点政策要比上海还要优惠,就意味着上海可能就是一个底限,我们开玩笑说像当年的入市谈判,大家看到美国人和中国人谈,等美国人和中国人谈完以后,剩下的人跟中国人谈再要一点政策,美国要的自然就享受了,美国没有要的再谈一些其他的政策,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出台的时机,改革的力度和节奏也要考虑示范效应,将来可能是全国相关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样板。
分析完这些影响之后我有几个不成熟的看法,第一是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试点不是香港的简单复制,本意也不是搞成离岸市场,虽然设计上有一些离岸市场相关的安排,而是要探索全国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金融管理平台。刚开始自贸区要搞金融改革开放试点的时候,上海自贸区是否再复制一个项目,从中央的要求,经改30条的安排来看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为全国摸索一个经验。
第二是考虑到上述的影响以后,我认为自贸区的相关试验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人民银行12月初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要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明确了一个基本的实施原则,大家知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具体怎么落实,人民银行在研究相关的操作细则,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的六个方面把握。坚持分步实施,从转轨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家知道转轨经济国家有两种改革模式,一种是激进型的,休克疗法,把所有的计划经济行政管理全部取消,认为市场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实际的结果取消了管理并不意味着马上有了成熟的市场。中国走的是渐进式的改革,逐步的取消管制,逐步的培育市场,将来慢慢的市场成分越来越重,现在从市场发展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决定性的作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试点应该是延续渐进式改革的基本思路。资本账户开放不是不要管理,而是管理的模式要转换,管理的,监管的经验不是说取消了前面的传统的行政审批的管理模式以后,所谓的审慎管理的手段就马上具备了,这些需要一个过程,逐渐的摸索。自贸区的改革试点有很多经验需要积累和摸索,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能把所有的事情做成。可以看到我们的意见里面有很多地方说了开放,但是要按规定开放,有的是条件成熟的时候做什么,里面有隐含着,不是像市场解读的,30条马上就全部可以做,是有一个分步实施的安排。
要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国家对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兑换有一个总体的部署,今年初国务院的会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安排,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上海自贸区的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些试验必须要跟整体部署配套解决,否则你在前面做,后面可能会对整体部署造成干扰。人民币的资本项下可兑换包括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人民银行外汇局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这两个部分,很多的开放,跨境的双向的投资,资本市场的开放,不是人民银行外汇局可以定的,而是涉及到其他的部门,意见的第30条要和其他尽管部门的政策协调。证监会的领导提到了要在上海自贸区实行跨境证券投资的试点,但是还要积极的制定实施细则,并不是说现在就可以做了,有很多人比较乐观的说人民银行说的意见里面有就可以做了,不是这样的,还需要跟其他部门协调。
自贸区本身还有包括分账核算单元的管理,并不是成熟市场国家资本账户开放本币国际化所谓的管理经验,并不是说到了自贸区以后你的钱就干净了,你的企业就遵纪守法了,你的资金就不是大进大出了,就没有打击资本了,热钱都变成冷了,不是这样的。落实相关的具体措施还要回到本质,要说这个交易开需要什么条件,市场条件下怎么管理,需要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不能脑袋一热,好像我们搞了分账核算单元的管理什么事情就解决了,美国不是这样管的,银行开两个账户体系,一个这样管那个那样管是不行的,还得回到本源。
整体推进的时候要考虑本地的跨境监管政策和外币的跨境监管政策需要协调配套,我们讲了有替代性,如果两个政策落差比较大的话,就会管得比较严的相关政策会造成冲击,有削弱管理效应。
坚持转变职能,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试点要转变职能,要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从合规性管理转向审慎管理,原来管理的习惯是审批,批市场准入,要更多的从风险的角度管理,有微观的审慎管理要求,也有宏观的审慎管理要求,第一道防线是微观的,从风险的角度对银行,企业做相关的金融交易提出监管的标准。宏观的审慎是第二道防线,国家形势出现变化的时候,用逆收起条件的手段防止大进大出。按照成熟市场的惯例,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对金融机构做相关业务提出要求,我个人认为在提出要求的时候这三个原则不仅适用与金融机构做业务的时候反洗钱,反避税,反恐怖融资,这三者和短期资本大进大出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要求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落实这三原则的时候要防止资金的大进大出,合规审批的标准应该潜入到三原则里面,提高监管效率。将来不是监管部门告诉你,银行做业务的时候审什么单证,而是银行根据三原则,除了执行监管部门的审单的要求,真实性审核的要求,还要按照三原则自己主动的控制风险,执行相关的规定。
控制风险,在上海试验的意义是在于为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探索新途径和积累新经验,意味着改革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如果改革是平稳的,就有利于消除社会上的一些分歧,凝聚共识,推进相关的改革进程,如果要是试点出现了问题,不理想的话,反而会加大分歧,加重阻力,那样的话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就无法借鉴了。上海自贸区出现的问题可能不仅仅限于自贸区,看上海自贸区试点东西的时候不能就自贸区谈自贸区,要站在上海,站在全国,甚至要站在地球上看这个自贸区相关的试点,影响是有很强的外延效应,必须得风险有效控制。这个风险控制在于二线怎么管,只有二线管住了一线才能放开,如果二线没有管住一线又放开,二线就相当于一线,关键是二线怎么管,我们设计的管理手段,要求,能否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
加强监测,越开放,越放松管制越要有数据,不能既没有管理又没有数据,信息不对称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重要的教训,危机以后国际上普遍加强了透明度的要求,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我们在开的过程当中,上海的试验,不管的情况下,没有审批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把相关的业务数据收集上来。一线的数据,跨境的数据应该通过现有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全面采集,不但有人民币的还有外币的,二线的数据怎么采集,区内和区外自由贸易账户和非自由贸易账户怎么采集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计。
便利操作的原则,我们觉得在自贸区的金融监管,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应该把所有的操作业务按照流程模拟一下,看看是否可以走得通,就能够提高操作细则的可操作性,到自贸区设立的企业机构可以享受到金融改革开放的红利,上面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