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联合主办的“2013(第六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发表第三场主题演讲《2013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观察--现状与趋势》。
彭剑锋: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在人民大学参加2013年第六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每年这个年会都给我一个题目,2013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有哪些关键的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反映着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预示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每年都是十大观察。今天借这个机会把2013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现象和关键事件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离不开十八大,我们说重要的事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以,第一个叫审时度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人力资源管理新方向。最近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很热闹,都在解读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中国企业,中国的政治、政府、市场,究竟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他最深层次的改革一定是人的观念、人的能力的提升,任何一场变革如果没有观念、没有人的能力的系统变革,那么这种变革都是浅层次的,改革过程中最难的又是人的观念,又是人的行为方式,人的观念能不能跟得上我们这次改革的变化,人的能力能不能跟得上中国经济和社会以及中国企业转型的要求。刚才新奥金总所谈到的,企业的转型从理念、从思路来讲都好办,真正到了操作层面上,我们的观念、我们的能力,是不是真正能跟得上改革的要求?所以最深层次的变革我认为还是人的观念、人的能力的提升。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能不能真正触动政府官员、企业家从深层次来思考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发展机遇,能不能真正从深层次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改变我们做市场的方式、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大家观念和能力的提升,我认为这种变革是很难真正深层次推动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核心还是围绕改革来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究竟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预示着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新的思维,当然十八大报告没有具体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怎么做,但是我个人思考,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来讲,我觉得至少有十个方面,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影响:
从我们的解读,第一个是在新的变革时期,中国企业家要有新使命、新责任、新领导力。在我们这么一个变革时期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除了政府、高层的领导这种顶层设计以外,我觉得最终还是落在我们企业,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真正转型。中国企业转型首先取决于我们企业家是不是有使命感,从过去简单追求企业的吨位如何转向真正追求品位,如何从过去简单的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规模的效应,我们说成长的效应,从过去的野蛮成长真正走向文明成长,从过去依赖潜规则获取政府资源,在十八大以后更强调市场化资源配置,用市场化机制调节经济,这就要求企业家靠的是核心能力、靠的是战略思维,而不是靠政府关系、靠官商结合、靠潜规则去获取各种资源。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有新的使命感,同时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如何真正站在市场的角度、站在客户的角度体现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大的社会责任的担当,同时面临新的改革需要领导者打造新的领导力。我觉得这次十八大报告里面,没有压国企但是把民企抬了一下,我觉得也算是进步,对民营企业家也算是个安慰,因为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跟国企相比获取资源的条件机会不均等,这是一个;第二民企的社会地位太低,前几天几个企业家跑到我办公室喝茶,他们最大的忧虑是企业做大了社会地位没有提高,我们所讲的,尤其在小城市随便一个科长就能把你拎去训一顿,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这一次来讲民营经济跟国有企业享受了同等的地位,但是我觉得最终还是应落实到民营企业的社会声望和地位。
第二个是超越绩效、追求幸福。这次提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活力,进一步通过改革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比如劳动、知识、管理、技术、资本五个要素,它的内在的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每个人的价值创造能力,但是最终来讲是惠及整个民众、惠及整个老百姓,所以人类目标不仅仅追求企业的成功和绩效,更重要的是将员工的幸福作为人力资源的终极目标,就像神华和新奥都谈到,企业人力资源目标是要让员工有成就感、幸福感。那么中国企业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了员工待遇提高了,但是大家不幸福不快乐,所以未来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我想是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我们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是基于雇主的角度,我们人力资源产品政策的设计、产品的研究,往往仅仅站在股东、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强调基于雇主与员工需求价值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说人力资源产品服务更多要站在员工的角度,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的眼睛既要向上又要向下,要实现两者之间价值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设计我们人力资源产品服务。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应从过去单一的追求雇主的价值转向雇主与员工需求价值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四个,根据我们这次公报的解读,我认为这次更强调机制制度的创新,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机制制度创新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激发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力。所以,我很赞成上次文教授提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不是如何盯住人,而是要盯住人背后的机制与制度创新、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不是盯住抓住几个能人,而是在于背后的机制制度的竞争能力。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讲,我们不是简单的所谓以人为本,不是简单的人盯人、点对点,而是要构建起有效的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机制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人才和生产力,真正让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真正使人才成为支撑企业的战略,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所以我认为下一步企业更应该关注机制与制度设计,更应该关注机制与制度的创新。
第五个,要建立全方位的员工关怀体系。过去中国企业更多的关注经营,现在除了要关注经营还要关注基层员工。要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力,还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刚才新奥的金总谈到很重要的观点,你看他们的利润分享计划,这种利润分享不仅给高管,同时也给基层员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理念和操作方式上大的转型。过去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经营阶层,那么如何转向全体员工,这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五个需要探索的方向。
第六个,如何建立公平公正。因为这次我们整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建立公平正义,这是我们核心的国家理念与社会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企业,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员工认可体系,员工为企业所做的所有贡献,我都能够通过客观评价和激励体系让他得到认可。
第七个方向,我认为对整个国家来讲,就是要改变就业观念,尤其要改变目前的教育体制。客观来讲我们现在大学生去创业的意愿太低,大家还是往国有企业挤,还是往公务员挤,真正有才华、有素质的人,未来应该到民营企业去,应该去创业,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去做企业家而不是当官,最优秀的学生应该去创业。我们现在所形成的是在学校最捣蛋的学生去创业了、不学习的学生去创业了,所以我认为应该改变就业的观念,尤其改变教育体制。我们现在教育体制最大问题是学校教的知识跟实践的背离,我们大多数老师还是在写那些根本没有用、自己都看不懂的文章,不创造价值。所以如何创新人才的发展机制,建立创新导向的人才发展体系,真正通过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推动我们这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我认为这是我们未来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要走的,尤其我们现在建了太多的一般的大学,在职业技能培养上没有真正实现突破,未来大家不一定读本科、硕士,未来社会来讲我认为要使技能型产业工人同样得到社会尊重和高的待遇,就像神华做到首席技术专家没有必要当总经理,同样能够获得尊重和荣誉。这一点就涉及到整个教育体制改革。
第八个,真正重视人力资本的市场化。这次十八大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用市场化机制和市场化要素进行结构的调整,实质上就是更多的用看不见的手,所以一方面政治上要强化集权,但是经济上要强化市场化,把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就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市场化,尤其关注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效应与公平,因为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最核心的是追求效率和公平,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我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第九个,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造就国际化人才和企业,赢得国际化的竞争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中国企业人才国际化能力,同时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个,我认为最核心的是继续深化干部改革,提高公务员的服务能力。我们过去公务员的意识就是当官的,我就是权力,这个观念我认为在新的变革时期必须要改变,公务员就是靠老百姓养活的,你吃老百姓的饭就得为老百姓服务,真正要建立纳税人的意识,要提高对纳税人的尊重。我们说政府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简政放权,首先是改变公务人员的纳税意识,没有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的深层次改革是不可能的,尤其改变政府公务员的政绩观,如何从过去单一追求GDP,真正转向我们所讲的新的政绩观。
这是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后面的九个观点,因为时间我尽快过一下。
第二个,2013年中国从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上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失衡,“就业难”与“用工荒”同现,红利渐失。我不认为中国现在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其实在全球劳动市场竞争上,只是说这种人口红利的势头在往下走,但是并没有丧失,中国在全球短期内还有人口红利,那么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反过来倒逼中国企业必须进行结构升级。这是2013年最大的一个大学生毕业潮,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699万,我们又赶上现在整个经济不景气,所以为什么说今年大学生找工作是最难的,一方面是用人需求在下降,尤其是第三产业,像服务行业,餐饮业、旅店业用人需求下降12%,建筑业下降了9.3%;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供给达到历史最高点,所以就导致今年的毕业生签约率最低,大家可以看到今年毕业签约率硕士只有26%,但是2012年是37%;本科毕业生今年只有35%,但是2012年达到47%,这也是很重要的现象。另外今年又是最大的海归潮,现在大量的“海归”一回归就变成“海带”,找不到工作。中国海归发展包括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的近十年来留学人数回国达到90多万人,其中近5年回国人数达到80万,接近前30年的3倍,2012年中国留学归国数量达到27.29万,增长近50%,所以2013是史上最大的海归潮,那么肯定增加了海归在求职中的竞争。现在海归回国创业的比较多,跟国内大学生不一样,海归回来创业指数相对而言比较高,但是现在近四成海归三个月内找不到工作,也就是说“海带”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是一个方面,毕业生的问题,人才的供给。另外企业用工荒已经常态化了,过去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出现“用工荒”,现在“用工荒”最严重的不是珠江三角洲,而是中西部了。一方面我们劳动力供给进入负增长的拐点,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02年首次出现下降以来,到现在每年都在下降。也就是说我们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会出现绝对下降,过去是相对下降,意味着未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劳动力人口会出现短缺,对企业来讲必须研究这一点。过去我们靠青壮劳动力无限供给,现在出现绝对下降了,所以现在“用工荒”不是一个区域,我叫做超越时空的“用工荒”,“用工荒”会出现常态化现象。比如河南一个县最高劳务输出20万人,现在是10万人,找不到人了。过去劳动力“用工荒”主要体现在江浙一带,珠江三角洲一带,现在最严重的是中西部,包括过去的大量对东部劳动力供给的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也出现局部用工短缺。过去我们说四川、贵州、江西大量往东部地区输出,现在不光是输出也往里输入了,而且现在像阜阳市临泉县连续四年组织农民工招聘会,招到的寥寥无几,浙江超过1/4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广东东莞人才市场看不到应聘者的身影。那么中国的“就业难”、“用工荒”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主要是人才供给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一个是高端人才短缺,还有低端的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现在真正多余的是大学毕业生和普通的白领,这个供给量太大,我们现在大学生、博士生、硕士生全球第一,这个跟我们的观念也是有关系的,父母怎么也要让你读个大学,哪怕是个野鸡大学也得读,真正到技能学校学一个一辈子让自己受益的手艺的观念没有改变。但是我们技术工人供不应求。虽然现在整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但是这些技能型工人并没有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且非常抢手,真正有能力的职业技能高中签约率都在90%以上。当然用工方原因也很多,我就不分析了,因为时间关系。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整个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还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这是第二个问题。
2013年第三个问题,就是一路高攀,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才争夺两难。我们去年就提出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效能管理时代,去年提出这个词的时候,很多学术界的人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今年来讲,应该说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人力资源管理进入效能时代已经获得共识,而且很多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重心转向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与人才竞争的激烈反逼我们企业必须提高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这一点来讲,首先体现在2013年有24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而且调幅应该在2013年都是比较大的,当然2013年来讲现在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小时工资最高的是北京、新疆,15.2元;月最低最高的是上海,1620元;最低的,贵州,小时工资是11元;最便宜的是广西10.5元。我认为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是要不断往上调,2013年24个地区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在加速上升,而且各省市调整幅度相对而言有的是比较大的,就是一年最低工资调整了百分之十几。另外毕业生的起薪不断攀升,中国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毕业生起薪不断提高,按道理来讲供给大应该降工资,但是中国很奇怪,这个我觉得可能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因为现在很多人暂时找不到工作没有关系,跟我们那代人不一样,我们那代人不知道下一顿饭在什么地方,所以必须找工作,再低的工资,再脏乱差的活儿我也干,但是现在不一样。所以中国人力成本在这三年涨了六成,我说劳动成本至少还得涨五到十年,所以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是持续的常态化的,不可能是短期的,我认为每年以百分之一二十的速度上升会常态化,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人均收入较2010年增长一倍,我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要远远超过收入水平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对我国各个行业影响都很大,这儿不多讲了。一方面劳动人力成本上升,另外核心人才的争夺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校园招聘,阿里巴巴[微博]甚至六位数、几十万抢菜鸟,像华为跟中兴也是双方抢人。华为今年加薪,为了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从六千提到九千,中兴通讯[微博]通过股权激励挽留人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率低,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起薪在2013年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加高,所以我们认为这么一个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出路就是提高人才效率,所以去年我们就提出,包括全球性提出,要强化人力资源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真正把人才上升到经营。那么经营的贡献我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在中国企业面临这么一个转型期,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们提出,人力资源提高效能有十个方面,我不多讲。今年提出过叫提高人力资源效能的十项举措,这里因为时间关系不讲了。
第四个,2013年面临争议比较大的就是退休金养老的问题,我们这里叫老无所依。主要是大家担心老无所依,最大的就是现在出现的叫养老金缺口与延迟退休,今年来讲是最热闹的,众说纷纭,需要我们在社会保障体系上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这是2013年最典型的特点。延迟退休现在有正反方观点,正方观点是全球趋势,现在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尤其是企业家到60岁一退休,他经验最丰富能力最强,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退休了,就是人力资本的浪费。过去中国人均寿命是39岁,现在是70多岁,下一步达到日本的80多岁,那60岁还是中壮年,所以确确实实还把年龄卡在55—60岁确实面临问题,同时现在60岁开始拿养老金,中国养老金缺口又非常大。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本身就就业困难,你们这些人还占据位置不退休,我没有位置了,从人力资源激活角度来讲你又必须退休,你不退休对就业、对企业职位的上升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你说都到70岁还在岗位上那麻烦了,年轻人就无望了。所以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反对延迟退休的比例非常大,像中国青年报2013年8月份对25万人的调查,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只有3.2%的人表示支持。这就是理性跟感性之间的博弈,从理性角度来讲应该延迟退休,因为养老金缺口、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从感性角度现在94.5%的人都反对。后来杨教授的说法大家在网络上批,说全是一帮将来没有养老之忧的人在讨论养老问题,认为你们教授不存在这些问题,反正60岁你到处讲课还能赚钱,那我们60岁什么也干不了,还让我们7年以后再拿养老金。从政府官员来讲是理性的,延迟退休可以应对劳动力的减少,可以让60岁以后的人继续劳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是,中国确实存在养老金的问题,2012年17个省市收不抵支,另外全国个人账户缺口大概在两万亿以上,是隐含的债务缺口,到2030年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缺口相当于当年GDP的38%,2050年以后相当于GDP的60%,这就很恐怖了。那整个社会怎么办?所以,有人认为养老金如果不改革,到2014年整个养老金就枯竭了;如果不改革,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37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另外有的教授提出搞双轨制也引起不满,认为不公平。那么关于养老金延迟退休的方案也很多,这个我不多讲了。
第五个现象,2013年很重要的一个是就业公平的问题,这个是顺应十八大来讲,整个社会要呼唤公平正义。现在就业歧视与收入差距问题,尤其就业歧视问题前几年还不是很明显,大家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很有体会,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第一章就是讲就业歧视问题,但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没有这一章,是不讲的,但是从今年开始我认为就业歧视问题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里面大家不得不面对、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当然还有收入差距问题,这是这几年一直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就业歧视从中央到地方,都下了很多的文件要制止就业歧视,但是企业该怎么干怎么干,所以制度落实在考验企业的道德底线。从就业歧视来讲,中国的就业歧视是全世界最广泛的,户籍歧视、家庭背景歧视、身体条件歧视、乙肝歧视等等是全方位的。最近我们看一个企业的招工,不能喝白酒,不招;星座不符,不招;和老板属相相冲,不招;QQ等级超过25级,不招;没谈过恋爱的,不招;姓裴的不招,姓钱的招。另外穷二代就业歧视,由代际传递导致的身份歧视造成了新的就业不平等,形成了穷二代的就业歧视。另外收入差距大,中国的收入差距在全球排第一,就普通员工中层管理最高级别相比较,发达国家职位的级别高低与收入的落差在2—4倍,但是中国上海在5倍。所以这里就涉及到就业公平的问题,就是我们十八大提出来叫公平正义,以增加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真正使我们企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真正让企业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具有道德的底线。虽然教育部发布“三严禁”,但是大家还是就业歧视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公开。《劳动法》一再强调要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但是我们现在同工不同酬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认为2013年就业歧视问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反歧视应该是企业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六个方面,今年很大的一个事件是新《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劳务派遣条例的修订。劳务派遣来讲冲击最大的是国有企业的多种用工制。我还是一直认为我们《劳动合同法》稍微有点超前,这种超前就导致有时候背离现在国有企业历史用工制度的状况,所以就使得国有企业目前来讲如果按照新《劳动合同法》来做的话,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复杂程度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但是不管怎么样法律制定下来总得执行,但是好在中国法律制定过于理想,操作层面就见招拆招。这是中国目前制度建设中很大的问题,就是制度设计很完美,但是跟实际背离,最后导致大家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最后很多东西流于形式,这次《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条例,主要是针对用工制度,尤其针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工制度,但是在中国确确实实劳务派遣又是很现实的,解决国有企业在体制上、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过去历史是不得已的一种举措,也是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滞后。体制上已经市场化了,很多国有企业已经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了,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但是整个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是滞后的,这种滞后就导致用工制度是多元的,像北京使用派遣主要是行政、前台文秘类,广州企业主要是销售,不同区域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要把这些临时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是碎片化的,现在把这些转换成正式工的话,我认为不太适应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未来人力资源很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可能很多人就在家里上班,就是临时工。像英国现在出现了很多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就在家里利用互联网上班,我不希望变成你的员工,我同时为五家企业提供服务,我追求的是职业精神,靠我的专业生存,你说给他干完几个月以后你转换成正式工,未来你让他转换他未必愿意转换。所以未来最幸福的人生就是同时为十个老板提供服务,赚钱还多,你还约束不了我,你只能靠职业约束,我忠诚于我的职业和技能。包括现在创业,在淘宝网[微博]上,他完全借助于网络系统就可以建立一个企业,有的网络销售一天的销售收入达到1亿。这次一天的销售收入在淘宝网上就360亿,相当于沃尔玛半年的销售收入,这种劳动法是不太适应现在人力资源新的变化,所以我认为搞这种劳动法的人还是不太了解现在新技术的变化。所以这就导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出招对付新的派遣。这些招数我总结起码有20招,这些招数就不讲了。
第七个,2013年很典型的是新老交替,“富二代”登台,“创一代”抉择考量你的智慧。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交接班时刻已到,2013年胡润富豪榜显示中国资产超过149名富豪中,除了马化腾和李彦宏等少部分小于50岁,大部分超过50岁。现在是叫五代同堂,中科院调查在未来5—10年全国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将面临企业传承问题,企业家的“创一代”的抉择考量你的智慧,到底传给谁,中国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怎么全是传给女儿,儿子少了,富翁基本上生女儿的多,这也是很奇怪的现象。我看这些大富翁基本上传给女儿的多,那天一个老板在我办公室很郁闷,他也是20多亿的身价,说干着没劲,我说怎么回事,说一结婚以后这资产变成女婿的了,变成给女婿打工了,他说如果都姓一个姓还好一点,他姓别的姓,很郁闷,说不想干了,我说给你女儿不是一样吗,他说想来想去不一样,根不是自己的。我说你学刘永好传给女儿不是很好吗,他说让女婿占大便宜了,我说只有一条就是逼着女儿不结婚,单身。目前来讲,我们所讲的全国工商联的,在中国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想不想接班的问题,我们调查来讲,“富二代”的真正有明确接班意愿的是19%,33%明确表示自己不想接班,不想像老子那么苦,你给点钱我自己要过自己的生活,48%的说不清楚。所以说接班意愿不是很强烈,这是中国目前来讲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我在研究德国家族企业的时候,我认为德国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后代在接家族的遗产的时候,是一种荣誉感,我在为家族的荣誉而战,我一定要把家族企业经营好。中国的富二代都缺少为家族而战、为荣誉而战的意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人只有在为荣誉而战的时候奋不顾身,他有使命感、责任感,如果“富二代”接班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接下来也会做掉。所以这是最深层次的大问题。第二是能力问题,儿子或者女儿能力跟不上,所以62%的企业主对接班人问题最忧虑的是企业主子女自身能力不足,我们缺乏对子女接班的从小开始的教育机制,像李嘉诚是把培养儿子作为战略要素来培养,从小让他参加董事会,然后到西方打工,从底层做起,能创业的就创业,跟老子观点相一致的培养成接班人,观点不一致的就给他钱创业。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最大的问题,自己开始退休了还不知道接班人怎么办,缺乏培养接班人的机制和对接班人的制度设计,这是最深层次的问题。所以能力跟不上,你不能等着儿子本来就是花花公子突然告诉他要接班了,儿子都傻了,你没有一套培养机制,没有一套公司治理,你如何优化公司治理,逐步走到儿子、女儿能力差不多的时候,我公司治理走到这个阶段了他可以接班,也就是说为儿女接班提供公司治理上的制度设计。现在我们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不是说简单的人力资源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内容就是接班人计划。这是三大问题,能力问题、意愿问题,还有两代人的经营思路,现在接班的都是80、90后,跟老子的观念差异非常大,49%的“富二代”不赞成父辈的经营理念。我最近去浙江讨论文化大纲的时候,儿女跟父母观点是完全冲突的,两者必须要融合,所以就出现了家族企业的如何处理好接班模式、接班程序的问题。这是新老接替的问题。
第八个,敬业缺失,员工就业凸显短期化,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的矛盾。盖洛普的调查,中国员工的敬业度全球最低,他认为只有6%,所谓敬业度第一是岗位上的职业成就感,第二是工作的投入感。中国是员工最不敬业的国家之一。中国员工只有57%认为其现在的工作是理想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员工认为干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什么叫敬业?首先是乐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企业,一谈起自己的企业很兴奋,现在一谈起自己的老板就开始愤怒,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另外在工作岗位上混日子、抱怨,这一点不投入,所以我们在看中国企业员工的投入度,应该说至少有50%的挖掘空间。57%在亚太地区属于最低水平,所以中国企业的敬业度有问题,而且中国的敬业度跟全世界不一样的地方,按道理来讲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敬业度越高,中国是反过来,这麻烦了,高层管理人员敬业度只有18%,这个挺恐怖。也就是说51%员工缺乏敬业度。另外员工平均流动率现在全球处于高位,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另外高智商、高学历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出现工作短期化,这个我认为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趋势,而且80、90后有更强的流动意愿,而且50%的人在近1.75年内更换了工作。尤其是80后、90后,很多企业占到70%以上都是85后,现在80后离职率是21.9%。
第九,我认为是观念更新,微时代呼唤人力资源微模式,另类创业引思考。狭义的微时代主要以微博作为媒介的代表;但是实际上微时代已经覆盖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这种微时代就带来人力资源管理全新的模式,这使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和劳动模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这就出现了微工作分享制度,将大工作分解成若干小工作,而且在弹性时间、碎片时间完成法定的工作;现在招聘叫微信招聘;现在构建移动学习社区,微型课件;还有利用闲暇时间读一本书一篇文章。现在都是移动学习、在线交流、知识共享、答疑解惑,都在运动过程中完成,不再坐在课堂里了。现在是碎片化时间管理,整片的工作都被微信微博打破,现在员工大部分时间在看微信微博,他的整体工作被微信微博全给打碎了,就会出现美国的一个笑话,一个抢劫犯上公共汽车说“现在抢劫了”,所有人都在看手机,没人理他,他只有打死一个人才能让大家知道。现在儿女回家不跟父母沟通就看手机,所以手机就跟毒品一样,大家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面,大量的工作时间被互联网时代的方式全切碎了。另外利用互联网的好处是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完成整片工作,实现协同,把碎片时间集聚化管理。另外是文教授搞的微认可,你只要为企业作出任何有利的行为都给你评价和认可,这是所谓的微认可,基于社交网络的员工认可平台。另外互联网平台上小微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对就业者的吸纳,对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我认为将来会超过国有企业,因为大量的人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所以淘宝网双11一天的销售额是沃尔玛半年的销售业绩。从政策来讲认为小微企业是就业最大的吸纳器。小微企业的发展就是增添社会财富,这个总理一再的讲。另外是关于创业观念的改变,北大几个博士创业卖猪肉,实际上也考验个人就业观念的变化,这就引发了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去擦鞋、修脚、送桶装水。马上有人提出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干嘛要读大学去卖饼呢,但是我认为观念要改变,因为做企业都得从基层做起,都得从一线做起,从擦鞋、送桶装水开始,但是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送桶装水。
最后人力资源在2013年新的变化,人力资源的新名词叫人力资源管理无边界。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体系、员工的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率要从点效率、线效率到我认为的要进入网效率时代,叫人力资源价值网时代。那么意味着进入新四化,归核化、流程化、价值化、平台化,最终形成网络,就是开始跨越边界,人力资源价值贡献,开始不再是上下左右,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为企业的战略、经营,为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在全方位的创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无界限,人力资源价值无界限,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前途无界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