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昆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2013年12月10日 17:19  环境商会 
图为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皓 图为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皓

  昆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皓出席峰会并发表致辞。江皓表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昆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江皓演讲实录:

  尊敬的毛主席,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向各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学习。同时,向大家汇报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山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和打造“三大名城”总定位,牢固树立“改革、开放、创新、责任、担当”理念,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态。201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见PPT)。今年1—10月,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绿色发展之路,是昆山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昆山认真落实环保优先、生态优先方针,全力增创生态文明领先优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昆山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5大类26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绿色发展意识,着力形成生态建设整体合力。一是确立生态环保导向。在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5大类28项34个指标中,设置“生态环境”类4项8个指标,占总分值的15%,使生态环境标准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及年度行动计划,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改善,每年排出一批实事工程,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2013年,市人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一号议案,并经常性听取建设情况汇报、组织代表执法检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监督支持。二是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开展公共文明行动日、万人徒步大会、自行车绿色骑行等活动,举办生态文明讲坛,大力发展环保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和宣传推介,增强全社会“生态自觉”意识,倡导文明、节俭、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畅通各类新闻媒体以及政务微博、网络论坛、民声110等互动平台,组织“对话环保”网友见面会、环保专题市民恳谈会、环保“微电影”、环保模拟法庭等活动,拓宽生态文明建设网络问政和市民监督渠道,动员全体新老昆山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裁判员、监督员和参与者。三是巩固生态创建成效。以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绿色细胞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村、社区和生态学校,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开展高水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试点,花桥商务城核心区被住建部列为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建设公交优先通道,累计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570辆,在新增公交车中占比达87.7%;新增公共自行车1.5万辆,平均每天借还车次数超过8万人次,占公交出行总人数的16%。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着力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一是完善生态规划体系。坚持生态优先、全市域规划、片区统筹发展原则,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等五个层面加以推进,基本形成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坚持水系、绿地、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四规合一”,系统编制南部水乡片区统筹规划,绿色开敞空间、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发展等生态专项规划,促进生态规划与片区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的衔接融合。二是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在江苏省率先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优化调整,严守重要水源、湿地、水体、林木等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红线。目前,全市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89.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20.4%,率先达到省定标准。以推进粮油、水产、果蔬、林木绿地“四个十万亩”建设为抓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根据环境容量决定土地用途和开发强度,科学划分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发展保留用地,对现有地块按照“优先、重点、限制、禁止”四种类型论证开发,通过土地“留白”为未来留足发展空间。三是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坚持城乡生态统筹规划、一体建设,以老城区、老镇区、老工业小区、老居住小区“四老”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打造江南人文宜居名城。在“区镇联动、组团发展”格局调整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推动城乡公共交通、环保、市政管网等设施统筹发展,构筑无缝对接、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三)、注重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一是持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坚持人才引领和创新驱动,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开展土地利用专项行动,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品牌化发展。全市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9.8%、4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目前已达到40.6%。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种植和施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每年减施氮磷肥料近500吨,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实现农业降本增效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二是不断增强园区生态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园区“大平台经济”发展和生态化改造,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环境集中治理,建成1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现代生态园区和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生态园区,提升园区经济的综合质量、整体效益和生态竞争力。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累计培育113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85家高新技术企业、529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60家ISO 14000认证企业。三是努力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求,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管控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碳足迹等节能新机制,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推进区镇联动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功能共享、优势互补、产业集聚、合作共赢。内、外资亩均投资强度由2007年的327.4万元、51.3万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478万元、77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产出由2007年的1.24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93亿元。  

  (四)、严格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专项整治。突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防治,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改造进程,在江苏省率先实施高污染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出租车全部实行油改气,到2015年淘汰90%以上黄标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测算)达7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1.6。突出重点河湖和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环境整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1%。创新实施河道生态挡墙建设,农田节水控污技术在全国保持领先。构建“江湖并举、双源供水”格局,在全国率先实施饮用水深度处理。突出沿湖、沿河、沿路和产业集中区周围的生态绿廊建设,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二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严把环保准入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燃煤电厂实施煤改气。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拆除河湖围网养殖。积极开展“万吨千企”等节能行动,着力对化工、电镀、喷涂、印染等行业进行整治,关停并转污染严重、排放超标企业120家,劝退污染项目84个。201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占苏州的22.7%,四大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到苏州的十分之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42吨标煤;每度电工业总产值58.5元,是苏州市平均水平的1.7倍;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7.43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率达82.7%。荣获“全国减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是大力建设美丽昆山。自2007年起,全面推行“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建成23个工业固废处理厂、2个生活污泥焚烧厂、1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一个龙头喝水,一个炉子垃圾焚烧,一张网供应清洁能源”。深入开展城市环境“六大整治”行动,有序推进保留村庄规划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全面完成905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美丽镇村”建设水平。以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为重点,整合串联历史地段、风景名胜、滨水地区等各类生态空间景观资源,保持江南水乡、鱼米之乡和田园风光原貌。

  (五)、突出绿色管理创新,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健全绿色考评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在区镇绩效考核中,生态建设考核权重由原来的11%提升到15%。突出对区镇的绿色GDP考核,创新设立“绿色发展奖”。签订年度市长环保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各项环保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严格落实区域规划及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行政监察制度,执行环保部门“一票否决权”。每年评选十佳绿色发展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先进典型。积极推进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探索建立绿色信贷、企业环境行为诚信制度,有效发挥社会公共监督作用。 二是健全投入激励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奖惩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融资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三年来,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超23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新增财力的10%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双向补偿”原则,出台相关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方案,建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补偿”的利益导向,2013年用于生态补偿资金达7000万元。探索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完善污水处理“按质论价”机制,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三是健全执法监管机制。以行政执法、应急、排污费征收、环境信访调处为重点,打造环境监察、监测、应急、环评、固废、宣教、核辐射、科研8支环保队伍。完成环保业务平台与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对接融合,所有办件做到网上查询、申报、办理、监督四个100%。率先将“智慧环保”纳入环境管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执法监管。建立环境质量联合预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联防联控。建立1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大气自动监测站、600套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环保“智能天网”。创新建立环保警务室、环保法庭,形成环保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企业,“只有红牌、没有黄牌”,坚决杜绝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昆山之路,是绿色发展之路;昆山之路,创新发展之路;昆山之路,是科学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我们从来没有盲目乐观,永远不会忘记目标任务,更加不会忽视前进道路上的道道障碍。我们将为之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相信各位参会期间会对昆山留下更深刻地印象。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位的交流沟通,借助各位的经验智慧,让昆山发展得更好,让昆山之路走得更远!

  最后预祝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速记材料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巴西:中国发射失败卫星或已坠回地球
  • 体育金球奖3人候选:C罗PK梅西 里贝里入围
  • 娱乐李亚鹏谈王菲:她不过问事业 我更有钱
  • 财经山东女汉子抗衡中石化:曾给总理写信
  • 科技12306将屏蔽网络抢票软件
  • 博客柴静:一百年前医患关系让人感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老师编降龙十八掌称练成考高分
  • 黄有光:政府干预生育理由不成立
  • 慕容小散:“各种宝”高收益的背后
  • 张庭宾:人民币升值是这样推高楼价的
  • 何亚福:养得起孩子 养不起计生办
  • 叶檀:制造企业大量倒闭怎么办
  • 齐格:许家印是个局外人
  • 赖伟民:三中全会对楼市的影响
  • 金岩石:楼市投资黄金期即将结束
  • 谢作诗:人人生而不等
  • 连平:CPI年内波动高点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