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以及层出不穷的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让环保企业找到了集体发声的最佳时机。
12月8日,超过50家环保上市企业在“2013年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发表《中国环保上市公司昆山宣言》,并就国家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提出多项建议。
环保产业遇多个发展瓶颈
“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在15%~20%,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供给能力。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介绍,目前,我国环保行业逐步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
环境商会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的市政污水、垃圾等基础环境处理市场正趋于饱和,实力较强的环保企业逐渐将业务由工程建设向投资运营延伸。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已有1313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81%。
环境商会介绍,近年来,我国环保行业并购重组波及面广。一些大型环保企业通过收购已有项目或并购企业增强实力,以资本、技术、市场、成本的综合优势快速抢占市场,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
在股市上,环保上市公司的表现也十分抢眼。环境商会介绍,近年来,受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股市上的环保板块持续被关注,涌现出万邦达、碧水源、桑德环境、创业环保等一批明星企业。截至2012年12月31日,统计的57家涉及环保业务的国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585亿元,营业总收入约4747亿元。
不过,据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介绍,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等发展瓶颈,并且各领域发展不均衡。
文一波举例说,在环保产业四大领域中,水处理行业中生活污水处理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扩大市场;大气治理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冶金等高污染行业,业务类型以烟尘脱硫、脱硝、除尘为主,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专业化程度需加强。
“此外,汽车尾气处理仍是薄弱环节;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市场还处于探索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是土壤治理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文一波说。
三中全会后,市场化手段、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了高度肯定。但记者从8日召开的峰会上了解到,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工业领域很难推进。
工业污染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其深层次原因是目前工业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很多排污企业不具备相应技术和管理能力,致使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有效运行,甚至出现偷排超排等不法行为。
峰会上,环保上市公司共同发表的《推动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表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大力推行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确立“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新思路,正当其时且势在必行。
呼吁建立完善多项制度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其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作为支撑,主要涉及立法、投入、税收、价格、市场等方面。”上述建议表示,目前我国环保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与国际知名企业相距甚远,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年营收超百亿级的环保旗舰企业。
上述建议呼吁,当前应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三个单项污染防治法,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并完善相关环境标准。
环保企业所从事的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带有一定公益性质,资本沉淀性高、投资收益率低。
建议提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环保投入占GDP的2%-3%。比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标准,环保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收。比照由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政策,免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污染治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及所占土地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价格还不能反映其稀缺程度,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覆盖率、收缴率均偏低。水价调整机制没有建立,水价不能有效反映供水成本的变动,致使供水企业运行经费紧张。
上述建议提出,尽快建立健全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和周期性调整机制。同时,建议出台政策,鼓励在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排污企业集中区采取污染集中治理的模式,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化运营。
为鼓励环保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上述建议还提出设立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环保企业在境外开拓市场的前期培训、项目担保和风险赔偿等。
“作为专业从事污染治理的环保上市公司,我们肩负着治理中国环境的历史性责任。”环保上市公司在8日共同签署的《中国环保上市公司昆山宣言》中表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严格行业自律,杜绝恶性竞争,杜绝违法排污,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抓住当前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共同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