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第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13年12月7日-9日在北京举行。在8日下午的闭幕论坛--战胜互联网焦虑圆桌讨论中, 金蝶[微博]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谈到我觉得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有死亡的一天,唯有文化可以生生不息。所以,我的观点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如果退回两年前,假定还可以重新选择,我可以部署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谢谢!
以下是徐少春讲实录:
何伊凡:改革的过程当中走了什么弯路?从PC向移动互联网?
徐少春:其实原来在没有利用互联网这些技术应用到你产品的过程当中的时候,原来我们离客户确实距离很远。比方我们100多万家ERP客户,过去我的客户在哪里?特别中小企业,所以曾经我们在几年前为了找回我们的客户,我们发起了很多的活动,比如失去的地平线,让客户回家,但是最近这几年,我们通过云+端的技术,把我们s的客户基本上一步一步把它找回来了。我们可以透过云+端的技术知道客户在使用软件功能当中的体验,他用了什么功能,他每天的频率是什么时间用的,特别是我们发现用很多财务软件的这些客户我们发现他的高峰时期是在下班的时候,而不是在上班的时候用的人多,是下班的时候,因为每一天它要结帐,它要日清日结,所以很多财务就处理这些业务。所以,互联网使得我们这样一个ERP的软件公司能够很快的找到客户,跟客户的距离就非常非常近。目前我们知道我现在每天有2000万人,每天都在使用金蝶的ERP客户,但是这个还是找到了,我们可能大概30%左右的比例。我们通过版本升级,不断的把客户拉回来。这样做得好处是什么呢?第一、我们更好的可以改进我们的产品,另外一个客户有什么问题我们也能够及时的帮他们解决。我想这就是说我前面谈到不焦虑了,就是我找我的客户不焦虑了。当然,我想创新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又有新的焦虑。
何伊凡:找客户更容易了。
徐少春:对。
何伊凡:我想补充一个问题,刚刚我们谈到实际上软件企业看来离互联网很近,其实也很远。比如说像微软[微博],它一直有一个互联网的梦想,但是它无论是做硬件也好,还是做很多其他的尝试也好,做社交也好,都不是那么的成功。从您的角度,您觉得您凭什么能够跨过这个坎儿,在互联网时代服务好你的用户。
徐少春: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金蝶我们的客户量是什么?我们在最近这两年,在金蝶戏里头推出的“随手记”和“卡牛”,我们大概有八千万人每天在使用“随手记”和“卡牛”这个产品。大概有100万人每天在使用云之家这个企业社交平台这个产品,大概刚才我讲有两千万人在每天使用金蝶的ERP客户。所以,我们实际上这几年通过转型我们认识到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改变公司的文化,进而改变我们产品的用户体验。这样让我们更好的找到我们的客户。
何伊凡:下面还有很多朋友举手,我们先进行下一个环节。我们谈谈大数据,大数据是去年非常热的词,我们说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很多都是在数据怎么样应用,怎么样处理的问题上。包括徐总刚刚谈到,过去很多数据是不可追溯的,现在可以了,现在是可控的。我们谈谈你是怎么用大数据的?现在还有什么困惑?有什么烦恼没有?
徐少春:我觉得很多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谈大数据还为时过早,以金蝶为例,很大程度我们通过一些新的企业互联网的产品把客户的体验,把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把它建立在我们后台里头。我想这个需要时间。所以,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用户体验做好,然后有更多的流量,更多的用户喜欢我们这个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到渠成。所以,很多人谈大数据,我觉得有点为时过早了,实际上像腾讯、百度[微博]、阿里巴巴[微博]他们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大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我觉得现在恐怕也为时过早,这是我的观点。
何伊凡:我觉得别人说大数据为时过早,但是对金蝶来说也是为时过早吗?
徐少春:首先还是要把用户体验做好,然后我们企业在利用云平台上面使用的时间更长,这样积累的数据就更多,我才能力更好的为他提供服务。比如我们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过去很大程度上要靠我们的电话中心,但是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直接在他的平台上面跟用户进行直接对话。那么,当这种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相信跟客户产品经理提供服务可能会更加精准,但是我的观点仍然还是需要时间进行积累。
何伊凡:苏宁大家知道它过去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就是军事化的管理。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军事化的管理的风格和互联网文化的冲突会比较大,你怎么平衡和调节这个问题?
徐少春:我其实很认同这种文化,金蝶公司这几年有一个传统的软件公司向互联网转型,应该讲也是经历了很多痛苦的过程,好在有两点,第一我们内部有很好的平台来组成,就是云之家企业社交网络平台,6000多人,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平台上面进行平等的交流,开放的交流,大家把内心的想法都分享出来,甚至可以批评领导,批评他的经理,可以指出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转型当中有很多冲突,这个平台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帮助。比如说我们公司6000多人,现在在内部关注我的,在这个平台上关注我的只有5000多人,还有1000多人没有关注。
何伊凡:为什么没有关注你?
徐少春:因为这个我们就是完全采用社交的技术的方法,解决大家平等,你的员工可以不关注,我也可以不关注别人,大家都是平等的。
何伊凡:您有没有想过那1000多人没有关注您的原因是什么?
徐少春:这就是我最近,大概一个月之前我在公司内部发了一个微博,我说我使用这个平台已经是两年多时间了,为什么还有1000多人不关注我?是我哪里做的还不够?或者说我对大家的影响还不够,或者说我微博写的太少了?但是,就引发了很多人的探讨,特别是其中有一个员工,也模仿我的口气搞了一个话题叫Rob体(音译),他也讲,他说我是一个搞服务的,我一年打两万多个电话,为客户提供服务,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不关注我这个问题呢?所以,这也挺有意思,这个平台促进了大家的交流。我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或者一个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你还得有方法,有工具,有平台的支撑,这是我想讲第一个。
第二个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文化的转型,你一个企业能不能有互联网精神,我们讲互联网精神里头第一点就是开放,第二个平等,第三个分享,第四个协作。你能不能把互联网精神植入到你企业的文化当中去。你比如说前不久我们云之家的开发团队本来他应该是要把云之家的分享和这个平台做好,不应该再做很多其他应用。但是,我们公司内部另外一个部门就做了一个移动签到,他做了以后,我们云之家的团队觉得这个东西很好,我也应该做一个。所以,这两个部门引发了剧烈的冲突。他说你开放就好了,你把你的API开放出来让我做,我们两个合作是最好的。但是,云之家团队选择了自己做。这个动作大大的产生了一个内部的冲突,最后我们经过一番讨论,引发了全公司很多员工对我们云之家团队的围攻,最后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何伊凡:如果按这个思路,微信可能就没有办法在腾讯内部产生了,您是不是有想过可以鼓励他把这个做好?
徐少春:有,我说大家都是鼓励内部竞争,你允不允许内部竞争,允不允许打破你的组织架构,允不允许有小分队、突击队在这里面生长,宁愿竞争死在内部,也不要死在外部,有这样一些开放的意识在企业里头,我想你的转型,特别是你的互联网转型就更容易成功。
何伊凡:你的话总结就是无论多快都不够。
徐少春:我觉得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有死亡的一天,唯有文化可以生生不息。所以,我的观点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如果退回两年前,假定还可以重新选择,我可以部署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谢谢!
何伊凡:我们最后一个环节请各位每个人给台下在座的很多企业家一个建议,你们向互联网转型,或者线上线下打通的过程当中,你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徐少春:任何传统企业要拥抱互联网,第一个就是爱财如命,要特别的去寻找这些帮助米转型的互联网人才。第二、要挥金如土,你要敢于投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电商到目前还没有挣钱,它就是为了它美好的那一天,如果你想做一个大的开放平台,你一定要做很多的投资,要有心里的准备,否则你就别搞这种平台转型。第三、杀人如麻,这个杀人不是说我真的要把人杀死,我的意思是说你要在企业内部要鼓励竞争,要死很多产品经理,可能留下来的只有几个,而这些代表公司走向市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