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2月8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学50人论坛正式成立。图为: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王庆在作主题演讲。
本月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的强烈反响,令人为之一振。会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认为,《决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全面施政纲领,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
当前中国改革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两个关系。近年来,国进民退愈演愈烈,社会各界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存在着激烈的辩论。事实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无论是地方融资债务、影子银行,还是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等诸多问题,都与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有关。对中央政府而言,如何在激励地方发展经济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决定》最大的亮点在于重新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立了新一轮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决议》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为保持经济稳定、加强公共服务和弥补市场失灵,并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保持中央与地方财力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将部分社会保障的事权划归中央,有利于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和跨地区支付。更重要的是,《决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能过剩、新增债务等科学发展的指标,有利于改变地方政府激励,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除了市场普遍关心的国企改革和土地流转等经济问题,我们认为《决定》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层面。无论是明确私有财产同样神圣不可侵犯,还是放开“单独”家庭二胎,或是废除劳教制度和司法改革,都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近年来,各类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富有阶层和成功人士移民海外的同时仍然留在国内继续自己的事业,并非看空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而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当前社会的种种问题,不是由改革引起的,恰恰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没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同步推进,经济改革独木难支。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中国社会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表现为市场主体作用的强化,社会领域的“现代化”则体现为对个人生存、财产权利的尊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心态的平和。《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回应了社会的期待,传递了信心,正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良好开端。
当然,站在现实的角度,改革仍然面临着各种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中期来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移和经济整体杠杆率上升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是,《决定》的出台大大降低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尾部风险。从这个角度上说,近期A股和港股指数大幅上涨,正是反映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社会前景的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