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第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13年12月7日-9日在北京举行。在圆桌讨论“消费升级,谁能成为赢家”专场中,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表示,目前面对的确实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商业模式需要调整,否则我们会被淘汰。但是我也不赞成完全的跨界,因为跨界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实体对实体商品的需求是有的,我们无非以什么样的产品形式和商业渠道来体现这样一个价值的实现。
以下为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发言实录: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给我们嘉宾,消费升级到底是怎么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还是空中楼阁的伪命题?下面请陈总表达一下观点。
陈南:刚才两位讲得很好,我把他们天马行空的思路抽回来,讲一下行业本身的创新和升级。我们目前面对的确实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很多商业模式需要调整,否则我们会被淘汰。但是我也不赞成完全的跨界,因为跨界每个人都要从零开始,实体对实体商品的需求是有的,我们无非以什么样的产品形式和商业渠道来体现这样一个价值的实现。如果我们完全的跨界,我今天做这个事情的人,我要跑到那个行业,那我们这个社会的积累在哪里?这是我和江总有些区别的地方。
我认为在某一个行业,是不是面临着一个升级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最近市场上大家也都有一些感触,最近一两年来,我们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从一个比较明显的哑铃形的消费,就是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占比很大,和低端占比很大,现在逐步过渡到一个橄榄形的趋势。一个和我们收入水平在提高,还有一个反腐有关系。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对自己行业的再认识。
对商品的需求是永恒的,对一个服装,互联网大家都炒得很热的电商,电商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要把电商的价值找到。过去为什么我们会一个产品通过不同的分销渠道到消费者手里,是因为我们信息不对称,我们厂家找不到消费者,我们的消费者也找不到厂价,我们缺乏中间的介质,我们只能从工厂找到批发商,批发商找到零售商,零售商最后找到消费者。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消费者直接找到厂家,厂家找到消费者,我们缩短了消费的距离。本质的东西搞清楚就是距离,就是我们交易的距离和成本,是真正这个行业的需求。
另外一个,我们怎么样去变革。拿我们做一个例子,三全20年前创业的时候,我们很朴素,就是生产一个产品的。我们发现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仅仅是生产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你企业的生命周期如果重叠的话,这个企业一定寿命很短,要找到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来源于市场需求,我们要不断的挖掘市场需求的变化。
中国速冻食品20年发展,为什么保持比较高速的成长,主要来源于我们城镇化和家庭的小型化。过去的家庭是大家庭,家庭内部有分工,家庭小型化以后,半成品的需求增加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市场的商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20年前家里做饭,10年前我买一些半成品回家加工,再过10年,我们小家庭有一半时间不在家里吃饭,对你食品企业到底怎么样提供服务。如果我们还盯着家庭消费,是不是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何找到新的空间,也是我们面临的选择。
我们在前两年提出来,要做餐桌食品的供应商,过去我们盯着家庭餐桌,现在我们通过商超进入家庭餐桌,我们再进入餐饮业,生产一些半程片。我们都围绕主页求变革,这是我和江总绝对跨界和相对来讲在产品、渠道、品牌进行变革的一些区别。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陈南:讲跨界的问题。07年我们公司上市的时候,券商当时讲,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把做消费品的要素总结出来。我以十几年的经验感觉,想了三句话,就是做消费品的要素。
第一,产品是个基础。
第二,渠道是个关键。
第三,品牌是个支撑。
这几个要素的均衡发展,可能是一个企业能够稳健成长的关键。
我们讲到产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对某一个实物商品的需求是永恒的,比如我对服装的需求,我对箱包的需求,我对食品的需求是永恒的,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新技术对产品的颠覆。比如胶片,被数字存储体所取代,这个产品的变更一定要关注。不能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把你的产品颠覆了。
第二,在渠道领域,跨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一个实物的产品交到消费者手里,是以传统的形式,电商的形式,还是所有新的形式,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去面对,需要去寻找一个有创新的地方。以什么样的手段把这个产品交到消费者受理,这是确实存在着跨界。
第三个就是品牌,品牌也是有跨界的空间。在我印象中,奔驰下面有一个车,叫(英语),它当年就和(英语)做手表的做了一款跨界的产品,听说在年轻人里比较时尚的。因为车的品牌个性化,和(英语)的品牌个性化比较吻合,他们就做了。就像夏总讲的,服装的人群和互联网人群比较接近的时候,他们可以做一些跨界的联合。
就像我们在超市里一样,我们做冷冻的馒头、包子,我们和伊力和蒙牛也有一些促销,也有一些合作的东西。从产品到渠道,到品牌,应该说后两者可能跨界,创新的空间更大。这是我对刚才的补充吧。
提问:我的问题是陈总,网络时代需要就地消费。三全食品是不是会在我们宿迁建厂。
陈南:我们现在的产能布局已经从原来的原料地的产能布局,变化到消费地,原来我们在河南有两个工厂,主要考虑到劳动力和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最近我们在全国有7个生产基地,在天津、苏州、佛山和成都,这正好是我们国家的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西南,为了就是考虑到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响应速度,我们把工厂都放在消费地,这是我们产能布局的原则。以后有机会,宿迁当然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集中在原料地,而不是消费地,这个以后有机会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