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房产税在中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2013年11月23日 11:14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骆霄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2014)”于11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

  以下为文字实录:

  高培勇:大家早上好!从元春教授刚才的报告以及上述两位领导的发言,特别是从今年以来将近11个月我们对中国经济观察的角度,我想大家可能有几个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比如:第一,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现在看来大致已经落成。刚才元春同志讲到回落中筑底趋势已经形成,我想就代表这样一种看法。第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从社会各界的反映来看渐趋一致,比如我们现在基本认可已经进入到中速增长阶段,对此没有大的分歧。第三,对于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布局特别是2104年可能是怎样一种布局,这样一种判断我看目前也没有大的差距,比如谈到GDP增速的时候,不管是主报告还是“两会”专家还是网上判断,大体都在7.5%左右,很少超过8%这样一种态势。看起来“守住上线、下线和底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成为大家心中达成的一种默契,这样一种格局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现在看来我倒挺关注主报告当中谈到的改革方面的分析,我想未来谈到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恐怕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改革。这个总体蓝图所描绘的这些内容对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都属于预期效应,不是现实的效应。从预期的效应到现实的效应之间还有一个不能算短的距离,而且这次改革和以往还有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是一种渐进性的改革而非一步到位式的改革,那么由渐进到最终将改革蓝图付诸实施这期间也会有一定的时滞效应。那么总体上说来,目前改革蓝图还处于抽象层面的、概念层面的,将这样一种抽象层面的、概念层面的改革内容具体付诸实施到中国的土壤上,我们说这期间可能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差距。因此,我们特别应该密切的关注改革的动向,特别是其中改革进程的这种安排,把这样一种改革的进程以及围绕着改革而可能实施的操作纳入我们的宏观分析视野,那么这样我们可能才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和更清晰的判断。

  我想以财税改革作为一个例子来做点说明,以它作为例子来说明不仅仅是我本人对此相对熟悉些,而且还因为财税改革在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这样一种历史定位,你比如讲这次改革破天荒的第一次把准备进行的改革归结为一个改革的总目标,各项改革都有各项改革的目标,但是这次写的是改革的总目标,这个改革的总目标是怎么描述的呢?叫“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定位为改革的总体目标,回顾过去三十年这真的是第一次。但是紧跟着的是什么呢?给财政一个特别高的历史定位,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当说到“基础”的时候它前面没加任何限制词修饰,实际上我理解这是唯一的基础。当说到“支柱”时候前面加了“重要”二字,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支柱之一。所以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财税,理解财税改革,我觉得它可能是整个决定当中涉及改革的一个重头戏。它可能的进展状况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或反映着我们即将面临的这一场改革战役的时间表。

  怎么理解财税改革?财税改革在整个文件中写了400多字,我们从专业角度理解,就是从收入、支出、管理和体制四个线索上去分析,就好像人体结构一样,一个财税体制它就是收入、支出、管理加上体制安排。那么从收入角度来看,这次改革所提出的基本方向无非就是在税赋总体稳定的条件下对税制结构进行有增有减的这样一种结构性调整,方向已经写明白了,要逐步增加直接税,进而又说了要逐步的减少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那么可以看出增和减是相互联系的,增和减一定同步去操作,不会单纯增加使得整体税赋水平上升。减间接税方案已经大致落地,就是通过营改增,营改增大致有三部曲,第一部我们已经看到了,大致每年减少间接税2000-3000亿,今年实施的营改增方案是一个交通运输业加六个现代服务业加广播影视。第二部曲,到2015年全国所有行业实行营改增,减税额度达到4000-5000亿。第三部曲写在增值税改革上要逐步的减并税率,现在增值税税率是4档,原来是两档,17和13,这次为了服务业进入增值税的范围,增加11和6,一共4档,这是现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增值税税率。如果增值税税率也分若干档级就等于回到改革之前产品税的年代,一个行业规定一个税率,所以肯定要减并。怎么减并?常识告诉我们不会由低往高处合并,而是由高往低去合并。所以可以肯定的讲增值税的标准税率肯定要下调,下调多少当然取决于经济形势、财政形势加以确定。但是我们测算过,每下调1个百分点标准税率按照2012年数字测算能减税2400多亿。所以我们假设再减2个点,由17降到15,这样一来整个增值税改革过程当中带来间接税减税额可能达到8000-9000亿甚至可能会到1万亿,这给直接税的增加腾挪空间。那么在这个实施过程当中直接税的增加就变成了一种可能的操作,这其中决定当中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个人所得税由分类税制改成综合税制,大家不用过多专业的积累,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以现行的工薪所得税作为一个基坐,把其他往了合并,税率不变税基会出现加大,所以它是一种增税。第二个可能增加直接税的操作就是房产税,简单已经看到了,明确写到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出。把增加直接税和减少间接税两个方面举措拼到一体,大体摸到财税改革进程和可能的时间表。

  其二,支出。财政支出是财政体制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现在财政支出大体是怎么一个改革方向?第一件事是稳定规模,为什么?大家已经看到这次改革基本的基调就是刚才姚总讲的,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点是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第。第二个,对于中国现行税赋水平的判断,就财政支出而言,在去年达到22.56%。单就这个指标来看在世界上不算高的,算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如果加上所有的政府支出,把政府基金收支、社会保险的收支、国有企业的收支通通加入其中,那么整个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会达到35%,这样的比重就是偏高的。所以中国目前的政府支出规模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但是大家也知道一个尝试,政府支出是减不下来的,我们所能控制的一般只是它的增速,不是它的决定规模。所以这次决定当中写了四个字特别引人注意,叫“稳定税赋”,稳定税赋就是稳定宏观税赋的意思,外地宏观税赋就是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这样一个数字,所以就规模而言大家可以放心,就是它不会再使得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这是一个锁定不变的目标。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调它的结构,在整个结构当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投资性的支出特别是政府直接性的投资支出一定大幅度削减而转为其他方面的支出,比如民生方面的支出。由此大家也能把握支出线索方面财税改革的节奏和可能的进程。

  第三,管理,我们主要说的是预算管理。这次所说的预算管理用了四个字来强调它的方向,叫“规范透明”,前两个字叫“规范”,后两个字叫“透明”,我们用通俗的话讲,从百姓的角度要求政府的预算是公开透明的,但是也知道一条,丑媳妇虽然总要见公婆,但是见之前总是梳洗打扮一番,就预算而言就是要先解决一个规范的问题。中国政府预算现在分成四类:一般收支预算、基金收支预算、社会保险预算,还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复制预算是国际通例,但是放在中国条件下存在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把四本预算关进统一的笼子,而是搞差别待遇的,最严格的管理预算是一般收支预算,比如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授权之后才可以实施,比如说它在政府层面可以调剂使用,这是一般预算。但是一旦放到其他预算就发现这两条都不适用,比如政府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还有国企这个预算,虽然也上报给人民代表大会,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的是备案制不审批,或者只有审字没有批字,其二,这些预算实际上都是名花有主的预算,不可调剂使用,你能够说把某一个政府部门的基金调剂到另外一个部门或者用到全国的公共事务上吗?做不到的。那是每个政府部门自己的私房钱,只是告诉你我手里有两万块钱,这两万块钱明年我打算买房子,仅此而已。所以这需要改革,决定当中专门就这一条写上了要规范,要加强立法层面的这种控制,这是一种。只有在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才可能进入到公开透明的,所以实行透明预算我们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因为直接触动政府既得利益格局的着眼于规范性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应当说10年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提出过全口径预算统一的融资这样一个改革,但是10年后的今天这个目标远没有实现。下一步怎么走请大家在注意观察的同时着力的去发挥推动性的作用。

  第四,体制。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体制加以,谈到现行的矛盾是两个比例关系,一个是地方政府层面它收入比例是自己组织的占50%,依靠上一级政府转移支付比重是50%,我一个月花5000块钱自己挣的是2500,另外2500从父母那获得。第二个比例关系,中央政府支出而言自己花的是30%,剩下的70%钱是给儿女花的,这是目前中国财政和地方财政关系当中的最基本的一个景象。那么要解决这样一个景象目前看来需要改革,在决定当中提出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适当上收事权,适当上收支付责任,就是把地方政府目前正在履行的并且不适应政府承担的一部分职能及其相关的支付责任上升到中央政府。另外还有一条,就是要打造地方政府的新的主体税种,并且构建相对独立的地方税体系。说到这大家可能立刻想到正在推行当中的营改增已经颠覆了地方政府原有的税收体系格局,但是我想说的是迄今为止它所颠覆的主要是财权层面的事项,而对财力方面的事项并没有触及。什么意思?目前的做法是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但是改的同时实行一种特殊安排,这就是由营业税改增为增值税的收入虽然划归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但是征收之后这笔钱还要如数返还给地方政府。我们现在面临增值税实际是两块,一个是增值税一,原有的增值税,实行原体制,另外一部分是增值税二,营改增这部分增值税,这块要百分之百还给地方政府。所以就财力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变动,所以它对现行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收支格局没有形成太大冲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唯独让我们担心的是这种事情如果延续下去,时间久了就可能成为一种定式甚至变成一种体制。

  那么怎么办?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要打造新的地方主体税种,这种主体税种目前看来比较长远的安排就是开征房产税,让房产税落地中国,从而成为地方政府一个独立的财源,但是我说这是长远的事项,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可能实施操作,就是把现有的消费税加以改造,比如扩大征收的范围,在决定当中已经写了,把一些高档的消费品和一些带有污染性质的这种产品加入到消费税征税的范围当中去,所以把税基做大。另外一条,把消费税的各征环节前移,前移到哪?前移到零售环节。目前的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就是哪个企业一生产一出厂时候把消费税就征了,如果把它前移到它的零售环节,那么消费税的分布就相对均匀了。比如谈酒税立刻想到贵州,谈到烟税立刻想到云南,而其他地方相对来讲就贫瘠,如果我们把这个征收环节由生产环节前移到零售环节,就全国来看哪个地方吸烟买胭税源就是哪个地方的,哪个地方喝酒税源就是哪个地方的,这样大体就分配均匀。通过这样的改革消费税现有的规模有可能获得增加。现在消费税规模去年是9000多个亿,而营业税的规模是15000多亿不足16000亿,所以如果消费税能够扩大范围的基础上,又把征收环节前移到零售环节,并且在零售环节加强征管,它有可能完全大致接近原来营业税那部分规模。这个时候把营业税全部纳入到体制分成范围内,比如和其他增值税一样也是25%归地方,75%归中央,适时再补充消费税,那么地方总体财力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三中全会大致是这样一种描述,就是在地方和中央的财力格局大体不变的条件下实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这种匹配,并且注意打造新的地方主体税种,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税体系。

  我以财税改革这四个方面线索可能实施的进程和它的时间表来揣摩整个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相关决策和内容的实施进程和时间表,我想要把这些东西纳入到我们今天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当中,那么你可能会看到一种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景象,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涵盖钓鱼岛(图)
  • 体育加索尔24分湖人连胜 罗斯再伤恐韧带撕裂
  • 娱乐曝王朔26岁绯闻女友王子文为其生子
  • 财经央企落马贪官徐敏杰受贿涉案38套房
  • 科技手机淘宝因支付安全问题关闭微信通道
  • 博客中国不动产登记是财产公开的前奏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寝室两年拿55项奖 新浪教育盛典
  • 肖磊:比特币可能成为一场大阴谋
  • 周彦武:小产权房绝不违法
  • 苏鑫:楼宇经济商机很大
  • 谢百三:单独二胎让女大学生就业更难
  • 罗天昊:新生儿应由国家供养
  • 齐格:二十年后 上海或成老年城
  • 张明:剖析三中全会金融改革
  • 花木兰:俄罗斯银行瞬间消失了
  • 陶冬:三中全会改革中期影响更重要
  • 姚树洁:登记不动产倒逼房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