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慈善组织的政策优惠不如商业公司

2013年11月18日 14:05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中国公益论坛”于11月18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中国公益论坛”于11月18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中国公益论坛”于11月18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以下是文字实录:

  王振耀:我想就挑战和机遇发表三点看法。第一,我认为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面临三个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我们缺乏现代慈善经验。我们中国人不乏爱心,2008年是全国中国人民揭开了现代公益慈善时代,但是五年过去了,看看五年来的风风雨雨,其实我们还相当缺乏经验。我们有时候有很多不理性,或者自我伤害的行为,我觉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第二个挑战,我认为我们缺乏现代慈善的法律系统。有部分法律已经确定,但作为体系和系统还没有确立起来,我们的慈善组织通过这个时期我们研究发现,他受到的政策优惠还不如商业公司,这是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

  第三个挑战,我们缺乏现代的机制,包括政府和民间,这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合作,包括民间各个专业,各个组织之间也缺乏行业性健全的一套联系机制。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其实我们现在,特别是最近一个星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我们有三个大的机遇。

  第一个机遇,毫无疑问,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其实全面规划社会体制改革,特别是现代社会公益事业,包括立法、免税、注册、志愿服务、和政府采购,这标志着整个中国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社会体制改革时代。同时我觉得第二个机遇,你们可以看看主席台上的三个人,陈峰董事长、任志强董事长和我这三个华人,你们注意我们三位的共同性,年龄差不多,但行业不一样,现在又坐到了这里。为什么能够坐到这里,恰恰说明中国面临非常好的待系机遇,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60左右,没有办法,我们都在思考着未来,我们是从比较特殊的年代走来,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现在又汇合在了公益慈善这个领域,我觉得这是一个潮流,这是一个丰富的财富,更不要说最近两个月,大家注意到中国公益慈善有一些非常大的领导人物,包括朱熔基总理,李瑞环主席等等,他们也在建立基金会,我觉得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着这样一个大的机遇。第三个机遇,其实更大的机遇在于,今天上午大家的讨论我们会发现,世界正在进入慈善资本主义时代,你的企业做不了社会责任,我觉得就不可能办好企业。正像刚才宝马老总他们讲的,我也觉得像我们主持人说的,他们为什么能家庭传承几代,等一下Peggy要讲的,不仅是家庭也有企业,他们有很好的引领,我觉得全球已经进入到了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对中国来说尤其是如期。在讨论了挑战和机遇之后,我们需要行动。

  第三,中国我们公益慈善界应对现在的挑战一定要用好机遇。

  第一个机遇,应该注意采取行动,建立更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和组织,这包括建立专业化的组织项目以及联盟。我刚才看到企业很好,有现代资本联盟,我们慈善界有没有这样的行业,有没有这样更多的组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太少,太少,单个的行动,缺乏非常有影响力的项目,这是缺乏非常大的项目,更不要说缺少全球的事业,中国慈善家到国外做慈善的凤毛麟角,有时候还会产生误解。

  第二个机遇,我们跟政府之间要产生积极的互动机制,当政府把大门打开以后考验民间的时代来临了,我们如何建立民间的智库,如何为政府更深入的改革提供更好的合作,这需要机制化。

  第三个机遇,需要推动全球化的交流和学习机制,我们需要非常大的开放,不仅是中美慈善家,中外慈善家,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的东西南北和各个领域的慈善家,非常分享,我们需要不仅仅建立这样的论坛,是不是应该建立更多多种类型的,像任总倡导的读书会、俱乐部,更经常的分享,让我们更好迎接挑战、利用机遇,我认为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慈善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关键的是肯我们善不善于利用好这次机遇。谢谢大家!

  提问:我的问题听上去有点陈词滥调,但是我相信还是能获得在场观众的共鸣。我要问现场嘉宾,问一下大公司责任的问题,有人说这是大公司做的一种秀,他们是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最终让大家认为他们是好的品牌,买他们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最终的赢家还是这些大公司。我的问题问任何的嘉宾是否对这个评论做个回应,或者怎么样帮助老百姓的偏见?谢谢。

  王振耀:我说一说我对慈善的理解,你想有很多大公司,如果有的大公司愿意做慈善,有的不愿意做,你为什么不可以支持那些愿意做慈善的?前年我向洛克菲勒请教,他们谈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他们说慈善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家族,别的都省了,即使帮助中国建立协和医院和医科大学,其实你说我们很高尚,我们其实家里也讲了,投资慈善事业,让中国人对我们印象好,其实我们将来做生意也可能会很好,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想做慈善让人对我们印象更好一点,我觉得用这样观念看待大公司做慈善,应该鼓励他,千万不要泼冷水,泼冷水就等于支持了不做慈善的大公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宣布与冈比亚“断交”
  • 体育申花主场拟迁昆明 巴西劲旅宣布孔卡回归
  • 娱乐张震今日大婚 旧爱舒淇出席最受关注
  • 财经人社部:公费医疗范围缩减至个别省份
  • 科技传中移动开整群发短信 部分网企服务异常
  • 博客法律学者徐昕:个案推动劳教的废除
  • 读书自杀之谜: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 教育户口成大学生求职永远的痛 新浪教育盛典
  • 潘英丽:单纯可兑换无助货币国际化
  • 李光斗:2014央视广告招标六大看点
  • 易宪容:新一轮重大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 张庭宾:三中全会决定与新加坡模式
  • 叶檀: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 杨再平:新经济改革决定十大制度红利
  • 姚树洁: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时间表
  • 尹中立: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面临挑战
  • 陶冬:安倍左支右绌 耶伦萧规曹随
  • 郑风田:农地直接入市唤起巨量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