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圆桌讨论文字实录

2013年11月16日 21:58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图为“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圆桌讨论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杜琰 摄)   “2013(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图为“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圆桌讨论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杜琰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于11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微博];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滨参加了“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圆桌讨论。

  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实录:

  韩曦晨:谢谢杨禹老师,我们知道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的制造业其实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有些代表性的现象,比如说生产布局的多元化,研发的全球化。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制造”面对很大的挑战。那么,我们“中国制造”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我们下一个环节要讨论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有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先生;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先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先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总经理王海滨,有请几位上台!各位嘉宾下午好,欢迎参加我们这个讨论,我们这个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它的突围也有一些想法,比如如何面对环境压力,如何走向全球化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讨论的开始还是先问大家一些问题,先问一下潘所长,昨天公布的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16个领域,60项任务,当中关于生态文明这部分内容占了一个单独的领域,大概四项任务占的比例非常大,也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潘所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像这样决定当中的一些要求和任务对中国的企业,中国制造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潘家华:谢谢主持人,我到觉得你们这个时段主题的表述不是特别准确,不应该是中国制造的突围,而影响是中国制造的腾飞。由三中全会的公报和三中全会的决定所开启的一个新的阶段,绘制了一个新的蓝图,给中国制造的腾飞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注入了极大的动力。我们说经济要市场化,因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间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这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企业的自主权,企业的经营,企业的市场运作应该会更加规范,更加有市场意义。

  您刚才讲的我们说生态这个方面,我们很多人认为这对我们企业是一个约束。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们这个生态红线,因为生态文明,我们讲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我们文明要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是给我们企业,中国制造带来很多新的机遇,一个腾飞,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我们如果有这样一种生态文明的制度,有这样的体系,我们保障政策的激励和相应的约束,这样我们企业在规范的程度下运行就不会像以前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就是要表明我们制度的规范,表明我们政策的连续性,我们企业确实会遇到一些问题,让我们应对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资本建设来讲,应该给我们一个积极的宽松的环境,生态红线好像对我们起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这个约束创造了很多商机,创造了很多机会。比如我们说这个约束是一个红线,不准开发,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一些新的机遇,对我们城市的承载能力,这也是一个生态红线,资源效率提高,环境保护新的产品研发和新的需求,我们光说不买这一项,我们有多大的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当作一种机遇,当做一个腾飞的新的起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制造不存在一个突围的问题,应该是在一个新的平台有一个新的腾飞,这是我对我们这个时段主题的理解,我觉得需要我们调整一下。

  韩曦晨:谢谢,作为国内研究生态文明权威的学者,潘所长认为生态文明不是给企业带来的约束,而是带来一个腾飞的机会。同时,也把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深化了一下,感谢潘所长。

  再问一下蒋总,我注意到在这个三中全会公报发布之后,还有决议决定发布之后,您都及时的通过微博做了评论,而且引起了很多的反响。应该说这个决议里面,涉及和您相关的,或者您关心的一些话题都有所涉及,比如民营经济的问题,比如民营资本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也是想请您从您的角度解读一下这次的决议。

  蒋锡培:谢谢!三中全会大家企盼已久,确实是内容很多,我的评论某种程度也是一个借鉴,还是统筹协调,还是面面俱到,还是要齐抓共管,还是要集权,分权有度,找到结合点。所有的指导思想也好,目标也好,特别是软硬的举措也好,最终都是要能够看到是否落实?落实了就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三中全会报告我觉得不光是我们一个政党的能力,而是应该是所有企业家,企业应该好好研读的。我现在还没有认认真真的研读,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我还要请专家,请特别权威的人到我们公司做一个很好的全面的一个解读。因为你只有了解中央这么重大的决定,决策,哪些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哪些是属于你企业的商机。因为有些可能对你有影响,比如说要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等等,特别是后面是叫控制力和影响力。主导地位影响力。如果你只看前面,这就厉害了。国有企业你还要在影响力和控制力,影响力你做出来了,控制力可能就是控出来的,这个事情就可能比较麻烦。

  但是,你再看后面,你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这个可以讲,确实是如果能够坚持市场导向这样一个规律,能够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改革开放之路。至于说我们一旦执政,现在看来还没有哪个党比共产党更厉害,在一个很好的环境,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需要我们执政党来营造,需要政治家们的超高智慧。把汇率政策,利率政策,还有税率,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对环境的爱护等等都要能够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另外,还要建立一个诚信体系,能否使得我们的商业交易更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能够更高。既然有好的规则了,我们就要去遵守,没有游戏规则这肯定是做不起来的。我觉得企业确实是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说你有条件,有基础,特别是你的战略倾向,你的制度周全,另外你有很好的团队,再加上你自己的资本资源,还有管理能到位,盈利模式想清楚,你机会是非常多的。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大企业,上市公司机会更多。因为无数个公司还没有上市,每一个行业当中都有几千家,几万家的企业,他们都希望能够优势互补,现在我们的企业可能还能找到合作伙伴,以净资产卖掉还能找到合作伙伴,未来三五年你要错过,可能会是你非常遗憾的事情。

  因此,我们在集中看到所有世界的机会,因为不可能每一个都对你有利,我做企业就看三中全会报告哪些对我有利,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你就想着去做,你就积极去做,因为这是政府重要倡导的,至于其他的只要不突破底线。因此我们未来企业毫无疑问,只要我们坚守,同时我们能够把产品做好,使得我们的客户能够更加满意,就能够赢得未来。

  韩曦晨:谢谢蒋总,有期望,还有一些担心,还需要对决议做更多的解读。决议公布之后,很多人都在网上说,近一段时间可能是各位学者决议的一个“双十一”,他们非常忙,蒋总也希望有专家到他的企业做进一步的解读。感谢!

  在我接到主持这个环节的任务之后,发现还有一位外国朋友,当时还是非常担心的,怕语言沟通上有些障碍。后来我同事跟我说,说你不用担心,戴先生说中国话比你说德国话要好。下面请戴雷先圣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戴雷:大家下午好!谢谢!

  韩曦晨:我们从戴先生中文就能听出来,他首先做到了本地化。我们知道英菲尼迪虽然是一个日本的品牌,他同北美做起来,然后走到全国,在中国它的传统化进程也在进一步的推进。那么,想问一下戴先生,在中国英菲尼迪的做法有一些什么独特的地方?或者需要解决的一些独特的问题?

  戴雷:谢谢!这几天我们看了三中全会新的方向我们也觉得很好,这是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当然我们回去还得具体好好了解一下,具体执行是什么样的。刚才提到我们英菲尼迪在中国发展其实时间很短,在中国只有六年的发展。但是,现在如果我们从一个制造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我想说几句。这几年中国的制造业还是面临不少的困境和挑战,就是资产的价格,人力资源的成本提高等等,人民币的升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但是,我同时觉得现在机遇非常多,对我们来讲,我们是一个汽车的豪华品牌,我们的机遇在消费者整体的趋势,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跟中国人民的收入的提升这是很自然的一个消费的趋势。同时,汽车行业内,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几年大家都是想往豪华品牌发展。我们作为一个比较新型的豪华品牌,我们的机会是在年轻的消费,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现在其实消费值的需求,近几年他们的需求也是快速的变化。那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心态年轻的消费者,这个消费者我们为什么说心态年轻呢?不只是80后,90后,按实际的年龄来划分,是真正的一个心理的年轻。

  比如说他有什么样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这些消费者,我们可以用四个词语来说这些消费者是什么样的人。第一、个性化,这个趋势很明显,就是现在很多人考虑买产品,他不一定是因为其他人觉得好,他选这个产品是为了个性。第二、求新,就是心态年轻会追求最新的技术。第三、共鸣,很多消费者现在不只是想选一个好产品,他也希望这个品牌跟他自己有一个共鸣。第四、互联,这个不用多解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心态年轻的消费者增长是非常快的一个趋势。我们除了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之外,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个任务,我们明年要开始在中国的襄阳开始本地化生产,而且我们会带领我们最新的产品。但是,我们除了生产以外,我们已经有考虑怎么打造我们的品牌,另外我们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还是很短,所以打造品牌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我们面对心态年轻的消费者我们应该选一个非常合适他们需要的一个品牌,我们最核心的品牌定位我们要打造一个最为感性,为情感特制的一个豪华品牌。这样大家可能都知道豪华品牌三个个性品牌都是理性比较重一点,我们希望有一个感性,除了强调我们的性能和很好的驾驶技术之外,我们要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比如一个很好的感官体验,跟他建立一个真实的品牌上面的共鸣。所以,我觉得机会其实真的是在打造品牌,从一个原来大家只考虑成本,大家考虑这些量的因素,现在我们要往这两方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打造品牌,这个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韩曦晨:感谢,中国的消费升级给很多企业都带来机会。英菲尼迪的品牌定位是心理年轻这样的一些时尚的人士,希望我们在中国能够发展的非常顺利。我记得我们以前曾经做过一期报道,是讲“中国制造应该向德国制造学习什么”这样的一个主题。那个报道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当然这个报道也涉及到说德国制造的一些特点。比如精确、标准、秩序、甚至都涉及到一些语言,比如我们中国人最爱说的是差不多,我们的多义词非常多,我们非常善于变通,这些词在德国人里面说的非常少,德国人最常说的是精确和秩序。德国制造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中国制造接见?请来自西门子的王总跟大家交流一下。

  王海滨:谢谢主持人的问题,我想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首先想就一个观点先谈一谈。就是西门子中国公司在中国大概有将近60家运营的公司,我们尽管被很多业界,就是国人仍然看作是一个德国公司,西门子公司是一个德国公司。但是我们自己觉得在中国我们就是一家中国公司。因为公司的理念就是说我们到中国来,我们留在这里,我们为当地的经济、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在2011年温总理曾经视察过我们西门子位于天津的一家电气传动公司,在看了生产线、车间跟工厂的负责人和我们的研发团队,工人会谈过之后,温总理表态说,像西门子这样的在中国本地化生产,雇佣大量的中国人员和工人进行创作的公司应该被称作是一个中国公司。这个论点给我们这样的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非常大的鼓舞。

  再回到您刚才的问题上来,什么是德国制造?我觉得您刚才总结的已经非常精确了,我在西门子这个公司也工作了20年,今年是大概第21年了。我对这个公司的经营理念,对于质量的追求,对于标准的这种执着是非常有体会的。这种体会可能随着我在国内和我们各行各业的中国的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时不时的也会做一些比较。就是说德国企业的思维和中国企业的思维。这种比较也给我一些感触。你比如说上一回我遇到一位中国的企业家,我们在谈到说中国企业在近20年的技术进步是非常迅速的,这个大家都没有异议。然后这个话题谈到说,现在我们中国企业和国外的企业的差距还有多大?大家说我们还有一些差距。然后,我们的这位中国企业家说,尽管有这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我不认为我们现在的价格水平和外国产品的价格水平这么大。这个价格上的差距,他认为远远大于实际的差距。在我看来,这个思维的背后,可能显示出对于这种微小差距还不是那么的在乎。但是,对于一个德国企业来讲,如果他看到了差距,他会想到我怎么样去Close这个差距。可能德国制造最后的一句话讲就是精益求精,我们中国的话精益求精我觉得在德国企业体现的非常好。

  韩曦晨:中国制造从低端迈向高端还有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国制造升级的问题,您觉得我们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最关键的要素还有哪些?

  王海滨:我仔细听了上一轮的讨论,大家也在讨论,过去我们中国企业经营的状态下有一些成本实际上是没有被计算在内。比如说环境的成本,比如说人力资源的成本,比如说员工的待遇,合法的劳动公式等等要符合各种各样的法规。这些成本都没有被计算在内,显得我们的国内企业的成本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现在随着环保的法规,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包括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实际上中国企业所具有的这种成本的优势,然后用成本的优势去竞争,这种状态我觉得已经过去了,或者说是绝对不能够再持续下去了。

  所以说,我们的中国企业需要在世界市场平台上,哪怕是国内市场上要竞争的话,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这次大会的主题企业生产力,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的水平我们能不能跟国外的同行进行竞争。谈到资源利用效率,谈到产品的升级换代,就是这种创新的周期,谈到人力成本的这种高效的利用等等。在这些环节上,我们实际上需要和国外的同行进行竞争。我觉得很多国内的企业有时候总是觉得说这种竞争是不是能够忽然间,一夜之间发明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然后有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就能够把我们带到成功。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生产力支撑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持续成功的。也许可以在短时间内别人没有想到这种商业模式可能你想到了,也许能够成功一阵子,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科技、创新、人才,以及跟它配套的机制,包括企业文化等等。这是更根本的要素在我看来。

  韩曦晨:成本优势是难以持续的,没有生产力和竞争力做基础的所谓的一种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确实是中国制造面临的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想问一下戴先生,您知道中国很多城市都是限制汽车吧?限制汽车的购买?您没有北京市户口是吧?所以您不太可能在北京买车,再喜欢英菲尼迪您也不能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面临这样的环境,我们汽车企业应该怎么样找到生长的途径或者空间,您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

  戴雷: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可以说前十年是一个黄金发展阶段,就是快速的增长,快速的扩张。现在肯定大家都知道,像一线城市已经很困难,是限购,要考虑环保等等。同时,我们还有很多三四,包括五线城市,城市化还是快速增长,中国区域性的差别还是很大,汽车的市场还有很多的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这个也是一个好事情,因为这才能发挥自己真实的优势。我觉得每个外资在中国长期要成功的发展,我们也提到过一定要本土化,这个本土化不只是一个本地生产的原则,包括整个思路,包括产品的本土化。比如我们现在英菲尼迪是北美出来的,我们在中国现在也开始本地生产,对我们来讲也是重要的。我们在中国推出的本地生产的产品不只是从北美拿过来的,都是针对中国是对专门定制的,比如明年我们有QX50是SUV车型,也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尊重消费者,了解消费者,为他提供产品。

  然后,生产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方面肯定需要最新的技术,这在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增长最快的市场。所以,所有的最新的技术一定要在中国市场推出。比如这次我们东风日产合资公司下面的工厂也是全球工厂里面质量标准排第二名,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厂。生产质量重要的企业是基础很重要,比如我们刚才提到这个目标客户,他们就求新,他们追求最新的一些技术,比如我们明年要国产QX50运动车型,它是全球首创的一些全新的技术,而且都是第一时间在中国国产,比如一些关于人机互联的技术,双屏幕的技术,还有电子触控专项的一些技术等等。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这个品牌和宣传一定要本土化,我们不只是要生产,而是要考虑这个品牌,我们这个品牌要让中国消费者月的非常受欢迎。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会不断在中国继续推出一些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我们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然后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

  韩曦晨:感谢!蒋总,我们远东集团应该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代表,在现在面向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远东集团有些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给大家介绍一下。

  蒋锡培:我们现在好像是传统产业,但是我们自己还不这么看。你要说任何一个产业,相对而言,它过两年都变成传统,所以是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怎么样能够把它转到跟目前的需求相适应?因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你最重要的是要你赢得客户的信任,赢得客户的支持,离开这些,企业就没有价值。作为远东来讲,已经发展到今天23年了,我们此前是电缆起家的,电缆到目前为止我们连续16年,产销功能,品牌价值都是排在第一的。但是,现在这个变化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定位在十年前就考虑我们要把握另外一些机会,确定了主业加投资的发展战略,由此引申了我们医药产业、地产产业,还有龙华产业。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有所感悟,我们觉得我们在一个领域要把它做透,做好,如果有机会可以作为投资参与一些其他的参与。因为你只要控股一家公司,哪怕10%,20%你是大股东,大股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更名为远东电缆以后,给我们公司做了新的定位。我们那个时候定位是电力和信息产业系统集成服务商,但是我们后来就想,我们现在不止定位这个,我们觉得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来提供解决方案。因此,我们现在是叫全球能源、能效管理专家,我们接单公司的定位是全球投资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就打开了,以至于我们全球的标杆也发生了变化。此前我们可能把法国耐克生(音译),意大利的普雷斯曼(音译)作为我们的标杆,但是我们现在是西门子,还有另外一家企业,这些都成为我们标杆了。

  中国的制造业到今天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基础的产业,但是,确实有很多领域,包括转背,包括公益,包括管理跟人家还是有差距的,包括系统集成能力,还是有差距,包括我们现在为客户着想,我们怎么样能够用最少的消耗,对环境最少的影响作出最好的产品,使得这种发展关系可持续,否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远东未来也希望我们这样一个战略能够做到,当然要做到这样的战略,关键还有很多要素。比如我们从本土的人才为主,现在面向全球要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全球的一流人才。而且如果我们的技术研发要跟全球同步,甚至很多时候,很多领域你还要引领全球,你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另外确实要很好的管理,因为管理确实很有讲究。但是,管理最终是要开源节流,降本节耗,以效益和效率为导向的目标作为理念。同时,作为一个团队,你的领导力,特别是在企业当中执行力很重要。远东是一万人的团队了,一旦公司的纲领明确以后,就要齐心协力,大家朝着一个目标。总之一句话,做企业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电子领域,一些高科技的领域,你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全盘皆输。上个星期我们请来马化腾跟我们分享他这段时间他的想法,其中就讲到他的微信如果目前的版本晚推出来一个月,也许可能构造灭顶之灾,所以做企业真的是如履薄冰,但是你选择了这个路,你只要坚信它在过程当中的快乐,而不是你把它作为我的一份职业,我就是天天上班,没有把它看成自己要做的事业是做不好的。

  所以,还要建立一个职权理想一致的内部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让所有参与这个事业其中的人能够分享企业成长的这样一个成果,激发出内在的激情,保持这份责任感,以节约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服务于社会,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你才能赢得市场,同时赢得口碑。因为在中国做企业,光有税收,光有利润,如果赢不得社会的认同,也是困难的事情,而且很难走远,谢谢!

  韩曦晨:感谢,大家也能够感受到蒋总的激情,通过把这个企业的目标战略调整,我们发觉已经和西门子也有一定的关系,竞争还是对标,还是这样一种激烈的关系,希望远东能够成为中国的“西门子”。

  蒋锡培:我们前面还有一个施耐德,这三家,基本上我们对标企业,看看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把它竞争下去。潘所长,人家都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但是今年的秋天北京确实算不上美丽,因为“雾霾”太严重了,出现的次数也太多了。那么,分析原因,当然也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原因“雾霾”是怎么产生的,很多人都说周边的一些纲常、煤矿排放造成的,不管原因正确不正确,这说明一些落后的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在这方面,尤其在排放这方面,中国企业有哪些需要调整的机会?您刚才讲到一些,能不能给大家再讲的更详细,更深入一些。

  潘家华:谢谢!北京的“雾霾”和全国很多地方的“雾霾”,实际上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想治理,与我们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联系在一起的。应该说三中全会的决定给我们绘制这个版图是我们治理“雾霾”的这样一个利器。我们现在说淘汰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实际上像这样一些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它应该说是一个伪命题。要知道,我们把冶金工业部撤销以后,我们的钢铁产能和产量迅速的从技术,从人力都跃居世界的前列。我们的电子工业部撤销以后,白电也好,黑电也好,不光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是全面的走向了世界。中国制造在全球开花。

  所以,这样一个市场在这样的配置中原来是叫基础性作用,现在是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让市场来起这样一个决定性作用,就很显然我们有标准,我们有规则,我们有法律,政府就不会来保护落后,让消费者做选择。那么,我们现在说中国的消费者现在走向成熟,应该说也是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极大的动力。一方面消费者的意识提高了,以前有人说,宁愿被“雾霾”呛死,也不愿意被饿死。这表现了环境品质是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们消费能力增加了,我们就可以在更好的环境里面来生存。所以,对于我们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产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消费者各自的偏好不一样,呈现了消费分层,消费的多元化,而不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统一的服装,一样的颜色,现在是多元的社会,多元的选择,多元的需求。这跟我们企业是形成一种双重的导向,第一个导向就是我们这样一个环境,就是生态的约束,那么这样的约束实际上是一种动力,那么这样的约束有这样一个环境标准,我们以前的环境标准有,但是我们可以排污收费,收费以后可以照排不误,现在我们有严格的标准,我们有生态红线,这就不是缴费就可以排的,因为我们以前企业违反的成本低。不过我们现在有这个生态红线,不可逾越的红线在这儿,企业就必须要创新,创新引领。而且我们这个创新应该说是一个机会,我很赞赏我们企业家所说的话,我们中国的成本优势,因为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至少走向世界,确实是由成本优势所形成的。

  但是,如果仅仅靠成本优势,在中国消费者意识多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成本优势实际上再不具备优势了,人们有个性选择,人们有更高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创新引领。我们举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所谓的大黄鸭,那算什么,没有高新技术,也没有所谓的奇思怪想,就是一种创意,就是一种创意,这么一种创新。所以,要从成本优势转变成创新引领,而我们现在的创新引领,传统很多意识认为创新引领一定是要尖端的,一定像国有企业一样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我们民营企业,非民营企业没有,实际上创新并不一定是那么一种高端的尖端的,这对我们每个消费者来讲离我们太遥远,这个核潜艇国防需要,但是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讲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个是很高科技。我们现在的创新跟我们工业革命不一样,我们的工业革命是单一技术的突破所形成的这样一种引领性的创新,大家都趋之如鹜,都往一个方向创新。蒸汽机、汽车、互联网。

  现在的创新不应该是这样一种单一的一个领域的创新,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我们蒋总说的能源的领导者。我们举能源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能源仅仅靠能效,显然是不能够满足我们能源安全的需要,不能保障我们能源服务的需求。拿汽车举例,我们汽车能效提高50%,那是很高的能效标准了,但是如果我们汽车的这样一种消费数量10倍,20倍,我们排放数量,消耗的数量显然要呈倍的增加,所以这不是能效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思维,就是要能源替代。我们说水电是有限的,太阳能也很重要,但是太阳能由于它这样一种替代能源的性质,显然我们要创新不够。怎么办?生物质能,地热能,所以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应该是单一技术的,所以这就给我们的企业,尤其我们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多个领域里面创新提供了一种机遇。我感觉我们民营企业在创新这方面更具有活力,谢谢!

  韩曦晨:您刚才提到的是企业的一些机会做法,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呢?过去我们都觉得在环保的这个领域,政府要么管的过多,要么就是做的不到位。那么,在今后新的形势下,我们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潘家华:三中全会决定讲的很清楚,就是企业应该是在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和监管这方面要到位,不可以缺位。而我们以前是越位的,哪一个企业污染了,这个企业是我的纳税大户,可以网开一面,牺牲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为代价,那就是政府是一种越位,缺位。现在的政府就应该在标准的制定,法律的制定和监管这方面必须要禁止。而我们现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出现一个环境污染事件,或者出现一个破坏事件,我们很多事件没有人来问责,没有人来担责,没有人追责,最后都是不了了之,政府到哪儿去了?我们说这个食品监管,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养了这么大一支队伍他干什么?他必须尽到责任,企业有竞争的压力,政府就应该有监管的责任,如果责任不到位,我们这样一些企业的竞争就不会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越位,不缺位,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保护生态安全,提供消费产品这方面有这么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谢谢!

  韩曦晨:感谢!有责任,还要问责,企业和政府都努力改善我们的环境。那么,在中国制造突破也罢,腾飞也罢,走向海外应该说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选择。那么,几位企业家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想法,或者态度,也想了解一下。先从蒋总这边开始。

  蒋锡培:虽然我们现在走向国际是必然的选择,也是重要的选择。但是,确实你要看我们是否具备了走向海外的条件。您有这方面的人才吗?你具备这方面的资源吗?如果你具备了,毫无疑问,你一定要迈出这步。同时,我觉得未来经济的发展,它会朝着集约的方向发展,再也不可能每个行业如此多的企业,再也不可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来换取你的所谓的企业利润这样的一种发展模式。包括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在考量高质量的经济运行,高质量的GDP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企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要审时度势,要考量,既要把握属于我们的机会,同时首先要考虑风险前提下不超出你自己的能力和突破法规的底线来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你才能走得可能比较稳当。

  戴雷:每个汽车厂家一定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面,当然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如果现在不考虑这一点,那可能十年之后,汽车公司可能没有了。因为我们肯定会在未来十年看到一个突破性创新的一个改变,就是往电动车提出的一个改变。英菲尼迪日产公司是很早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电动车方面日产推出一款车,可以说是全球销量最多的一个电动车。在中国我也特别希望我们能看到一个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一些突破,我们在这个方面也很努力。我觉得未来几年我们也真正能突破。因为一些大城市,像北京已经推出来一些标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当然可能不是技术的问题,可能是设施、设备的问题等等。

  王海滨:主持人谈到走出海外,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恐怕走出海外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课题。因为现在的企业往往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人才,以及寻找市场的这么一个企业。所以,即便某一个企业家说我不要走出海外,恐怕你不走出海外,别人也要来你所在的这个市场。所以,对于这个竞争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韩曦晨:感谢,应该说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可能还会有很多的内容,时间限制,我们先谈到这里。按照一般的论坛的惯例,借用潘所长的话,我们要把今天论坛的主题中国制造的战略突围改成中国制造的腾飞,每位嘉宾还需要就我们论坛的主题说一句话。

  潘家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加速腾飞。

  蒋锡培:相信自己,相信中国制造,相信未来!

  戴雷:了解中国的消费,然后建设很好的品牌。

  王海滨:西门子在中国也是一家中国企业,中国加油!

  韩曦晨:感谢各位精彩的发言,接下来进入我们寄语中国的环节,请礼仪小姐把国画拿上来,请几位题一下字。

  蒋锡培:创造价值,服务社会。

  戴雷:品牌建设。

  王海滨:中国加油!

  潘家华:中国企业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加速腾飞!

  韩曦晨:感谢各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全文) 百姓阅读版
  • 体育NBA-詹皇39分韦德8抢断热火胜 湖人惜败
  • 娱乐吴建豪娶豪门千金 洛杉矶大婚戒备森严
  • 财经专家:土地改革能让中国至少繁荣30年
  • 科技网易养猪迄今仅养100多头试验猪
  • 博客日本皇后为何不同意跟天皇合葬(图)
  • 读书细节解析: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 教育清华生甘当月薪2000保安 新浪教育盛典
  • 郑风田:农地直接入市唤起巨量资本
  • 管清友:三中全会决定说明十二点思考
  • 姚树洁:习近平《决定》彰显老邓风范
  • 马宇:关于《决定》的十三点惊叹
  • 刘远举:改革的共识可以重建吗
  • 官建益:注册制是让我们投资不是赌博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
  • 郑风田:安徽新土改试点的四点价值
  • 永新人:独生子女的父母靠谁养老
  • 叶檀:拆分中石油 阻断油荒气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