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改革论坛”于2013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德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三中全会公告里面唯一提到的地方改革的地区,自贸区已经正式对外公布一个多月,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自贸区和保税区有什么差别,境内关外等等,但是今天有限的时间内我不可能在技术层面和大家有交流,主要还是围绕改革。3月份李克强到上海和上海领导交流的过程中,问市长你们要改革还是要政策?市长说要改革。目前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里面的优惠政策,没有任何想象空间,集中在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负面清单。二是备案制。三是国民待遇。这三个词在我们目前经济生活中也是出现概率不多的,比如说负面清单,过去是按照正面清单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谓负面清单就讲清楚什么不能做,其他的都能做,法无禁止皆可。理论上这样说是很方便的,但是自从方案公布之后,在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映,这次公布了190项负面清单,除此之外什么都能干,许多商人,特别是外商查了一下之后发现仅仅是把正面清单翻过来变成了负面清单,所以这个事情很烦,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可能在座的领导不太熟悉这个话题。
国民经济分类中有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项中类,1096项小类,在1096项小类后面代表的是17万个商品或者项目,我们这次是190项的负面清单是小类里面的190项,占比是17.8%,对外宣布我们已经抓住很小的东西了。商家为什么有这样的反映?特别是外商,主要和我们原来的东西差不多是一致的。四、五月份上海开始弄这个稿子,弄了70稿,70稿的过程中主要是和有关权力部门在磨合,因为自贸区的权限绝对不是地方上能定的事情,所以公布方案是在三中全会之前。我在想,我们说话有余地,制定改革方案也有一个环境,在三中全会之后我想这个负面清单今后会大幅度缩小,所以最近上海市领导安抚社会,这个公布只是2013版,2014、2015、2016版将更加缩小。我把本质提出来,主要是自贸区这项改革主要是针对审批经济的,我国计划经济二十几年,35年的改革一半是市场,一半是审批经济。经济上我不去说,主要涉及到带来的社会效益,最高领导已经说了,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所以我们来理解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仅仅是对外问题,2008年到今年8月份,全国逮起来的党员干部是20万,今年1月1号到上月底平均每天是396个人被抓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待负面清单的管理的意义怎么讲都不为过。
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个概念下,我认为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认为三中全会公报中这句话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词。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从企业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减少审批经济,这在理论上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只有实践意义,没有理论意义。理论意义在哪里?在自贸区负面清单中是不是无穷小,就是代表国家利益,代表未来自由贸易大的格局?美国现在和48个国家有双边的自由贸易谈判,他的负面清单是无改项,最近美国和大西洋TTP谈判过程中,法国人反复强调,文化产业是例外。美国和太平洋谈判的过程中日本人提出来的农业等等都是他的例外,在我们国家未来的博弈过程中,有没有我们国家的例外,这个话题我先搁一下。
关于中国这35年的辉煌,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政客们都大跌眼镜、看不懂,为什么?有一个经典的经济理论指导,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到前两天刚刚过世的科斯,他们一脉相承的基础理论就是讲这个市场经济是企业的市场经济,是产权理论。但是,回顾我们这35年来,形成一个新的格局,甚至华为在美国不能落地,诸如此类都意味着有另外运维的市场经济,就是国家的市场经济。若干年之后,现在美国希望一两年之后迅速结束这两场谈判,把中国边缘化之外,这两个地区相当于全球经济的70%,如果说把中国边缘化之外,我们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贸国家,你的地位还能保证吗?这就不是企业市场经济的理论能够解释得了,就是国家市场经济的理论。解释得了吗?依然解释不了,还有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理论,所以说到这里,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控虽然直指我们审批经济,但是它揭示出来的问题远远比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更深刻,关于市场经济决定性力量,三中全会已经搞定了,终结了这个时代。理论新的研究还要继续往前走。
前一阵我到新华社,看到一个领导题词,一下把我震住了,把地球给管起来,这句话是毛泽东讲的,只有毛泽东有这样的气魄,所以三中全会公报说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差不多要基本到位,届时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我们的战略责任将更大,所以我想在那个时期中国有责任把世界贸易规则管起来。我今天也注意到现场有位专家,气魄很大,把所有党中央的住宅都管起来,过去我们经常强调战略机遇期。当国家已经达到这种境界,GDP已经是第二了,二十年之后比较美国、超过美国,这个时候应该是有一个战略责任,或者是世界的责任,我们在战略研究中要有战略建设的意志,拿出一种新的思维。
国内改革的艰巨性,我举海域的问题。自贸区是8.78平方公里,大部分是长江边上的外高桥保税区和大小洋山,以及浦东机场,一共四个。里面有一个花絮,码头和港区是分离的,码头不在自贸区内,全国各地的船到了码头分装、集成不算是出口,在远东地区现在最大的港口是韩国的釜山,我们出口了你才能退税,所以全到韩国釜山中转,因为中国制度的滞后成全了韩国的釜山成为了远东的最大港口。这次在方案中提出来,希望我们保税区的船能够在沿海稍带业务,这是很正常的,近来有关部门的领导说,这样一来把整个沿海的主权都给让出来了,这种状况连满清晚期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丧权辱国,这个事情搞大了。我是用事实来证明,中远、中海运公司,这是央企,但是他们漂洋在全球的航运船70%不是挂五星红旗,都是挂巴拿马等小国的旗帜,为什么?注册一条船在我们国内要100天,在巴拿马2个小时搞定,我们还有各种税费,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外高桥的泊位,水深是5-6万吨,但现在世界上的集装箱是10—30万吨,我们大小洋山的深水港港位是不够的,自贸区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继续扩建,但是大小洋山的四期工程,在我们浙江境内,当时大小洋山搞的时候,当时浙江有个领导说是大小洋山这座桥是“亲密之桥”,现在在四期认证过程中,四期扩建方案如果在浙江省审批,要2—3年,人大给上海自贸区一共才2—3年。我们学院的教授经常在讲产能过剩,是指钢铁、水泥等,实际上在长江口,万吨以上的泊位已经100多个,严重过剩。我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这个话题的。现在整个宁波到整个舟山群岛,凡是有港、有岛的都建大桥,杭州湾造了三座大桥,上海也不是省油灯,搞了30公里长的大小洋山桥,在造桥之前我就参加了类似论证,提出来“3+1”,江浙沪加铁道部,形成股份制。但那时候根本没有三中全会,今天三中全会这个话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国家发改委提出来让长三角率先一体化,我认为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现在去产能去不了,为什么?京津冀这两天网上说,北京雾霾严重到什么程度,去年是牵着你的手,看不见你的脸,今年是伸手不见五指,这种状况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实际就是没有一体化市场,没有像三中全会资源配置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自由贸易区很具体的问题已经点题了。
自贸区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是金融业的重中之重,目前上海在做的话题是人民币对外充分自由,外币对内尽可能渗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的货币数量在当今世界每年创造的数量,美国量化宽松一万亿美金,我们要两三万亿美金,现在经济学家说日本人搞了一个经济增速,两年才一万五千亿。换句话说我们一年两三万亿的美金涌向世界。最近学术界还经常说,2014中国将进入金融危机,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个预测的结论,中国届时将用数量压倒质量,在中国不可能发生这种危机。人民币的数量怎么办?去年借道,香港离岸金融,没有达标。现在通过上海,中央给上海的指示是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让人民币自由往外走。这是自贸区里面的一个态势。
另外是自贸区是离岸金融,就是非居民的外币的自由买卖。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贸区国家提出来今后要可复制、可推广,我们接下来进入新一轮的金融市场化、金融大爆炸,在这个过程中有两句话要说好:在离岸金融过程中有三种模式:边界贸易的离岸金融、避税、洗钱的大舞台,现在全世界的政治家已经结成神圣的同盟,打压后两种,我们国家肯定也不会在这方面手软。所以对自贸区里面开特别账户、开支行进行并表、进行监管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力量同时跟上一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句话我认为不仅仅具有实践的作用,更主要是有理论的探索意义。过去如果中央政府偏重于审批经济,地方政府偏重于经营经济,省市县镇都是大大小小空间意义上的经营公司、集团公司,导致了今天的世界经济前所未有的奇观。三中全会之后政府首先要调治理方式,所以自贸区所谓改革,是改运作方式。当审批经济放弃了按负面清单来搞,一线放开,二线怎么管住它?我刚才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对政府的职能转变都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极其重要的。
回到中央对自贸区的要求:可复制、可推广。这与世界上其他自贸区有很大的差别,美国250个自贸区都有特定的功能,包括新加坡、香港等等,我们国家自贸区还将承载中国市场经济完成实质性转换的使命,所以我判断,上海人比较谨慎,做事比较规范,但是现在周边地区、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已经闻风而上,我预测自贸区改革这个概念将在区内,文章就在区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代表回去都作出美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