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社交电商与消费者驱动时尚品牌建设

2013年11月12日 12:01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四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消费变革与零售业的新趋向”。商务部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吴声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四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消费变革与零售业的新趋向”。商务部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吴声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10月17日,中国服装大会第四场平行会议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会议主题为“消费变革与零售业的新趋向”。会议主持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赵卫国先生。商务部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吴声[微博]先生参与会议并发表观点,吴声表示,在大分流背景下,社交电商与消费者驱动的时尚品牌的建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声】:谢谢主持人。其实刚才几位老师都提到了关于消费变革,我今天不是想分享零售业怎么样,也不是全渠道怎么样,也不是我们商业本身到底如何走。我关心的是消费者到底怎么样了,互联网到底带给我们什么,这是我自己提出的概念,叫大分流。我想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规模组织时代,因互联网为解构和重构工具,将不但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自由时代分流。今天我们发现,组织和个人的边界正在被溶解,以前我们经常说你到底是60后还是80后,我认为这种方法本身就有问题,90后也可以有老气横秋,60后依然可以有一个年轻的心。德州扑克,三国杀,是不是AC米兰的球迷,它成为了一种新的趣味和圈子,它预示着基于这样的判断,传统产业面临大规模的深入改造和充足。

  我在今年四月份,广东有个家电企业问我,他们要上市,他们的保荐人跟我说了,我们做电商,电商能不能成为我们招股说明书里主要的配制,我觉得这个不是这样的。我说电子商务的战略是目的,互联网是纲,就是纲举目张,未来你的互联网的战略是什么。

  你的摇控器能不能支持其他品牌的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他说不可能,我说你要做APP,或者说你开微信的功能号,是不是针对自己品牌的产品推广,能不能成为消费者真正希望获取的知识,获取的信息,要成为新的智能生活,智能家具,智能服务和他生活方式的入口,他说这个我也很困难,我说你离互联网太远了。所以当我们在说,当京东在开店的时候,我们要问我们自己,我们的企业到底把我们的商业模式,把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定于何处,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基于社群运营的商业模式会成为主流,而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用户关系的建构。就是说品牌不重要,很多人说这个扯淡,你自己不做品牌吗,去年一年的西红柿门营销是怎么回事,价格战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凡客的,我说这些都不重要。什么是真实的法则,我说真实的法则,第一我们要真正理解消费者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第二要去迅速转化当下的热点。

  在上个月我见到我们浙江一个企业做的炊具,他做的很大,代言人是孙俪。一看这个孙俪拿着锅很优雅,很温暖,很家庭。我说孙俪是一个典型的能够形成互联网话题的明星,但是我说你的运用恰恰是把她价值最小化。为什么我觉得特别初级呢,我说你是做厨房用品的,互联网上真正讨论的是什么东西,是内容。所以我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讲,经历过后宫的尔虞我诈,我需要在厨房休养生息,任何敷衍的女人,任何简单的女人,任何在家里柔弱的女人在厨房里都是霸气的。我们今天品牌建设的语境是互联网生态,它的表达方式不是我们讲的互联网的意识,应该是互联网的能力。

  大家看这两个图,我们前面提到《小时代》,我拿这个跟EXO,大家知道EXO吗,我相信大多数人不知道,因为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你们会觉得这样一个年轻的初中生,95后,低龄的女孩子喜欢的东西跟我有什么关系,韩国的团体。王菲李亚鹏离婚是不是全国的大热点,当天四个小时转发评论超过了四十万,你们觉得是不是特别火爆,第二天所有的门户网站,社区,微信,朋友圈的热点全都是他们离婚的头条。但是我告诉你,EXO12个成员,其中一个小孩叫陆翰,他转发了一个曼联的微博评论超过了99万次,很多人说EXO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们会发现我们谈到了很多商业模式,消费变革与零售业的新趋向,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朴素的东西,就是数据业务将成为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数据业务会全面接管我们看到的所有零售的想象。我们会发现为什么谷歌[微博]要做生命公司,为什么可口可乐要做数据中心,为什么纸牌屋能获奖能成为真正的现象。前不久我接待了哈佛过来的两个教授我们在一块聊,说今年艾美奖一个重要的启示,说(英文)出版的电影两项获得了大奖。纸牌屋一共13集,这样一个在线的影片,他何以能够基于大数据生产,就让消费者真正追捧。是因为消费者在投票吗,我相信这里面有泡沫,有编剧,有导演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它的趋势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全新的澎湃动力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在讲《泰囧》,我们在讲这些很多电影的时候,有人说这是因为电影院的屏幕增多了,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新的玩法有加速度的方式。

  我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我自己参与做了一个自媒体的节目,叫逻辑思维。我们没有任何承诺,我们半天的会员费180万到帐,以前我们讲会员费是有会员权益的,但是我们没有任何会员的承诺,没有任何权益的回报,很多人抢着要成为铁杆会员。这里面一定是有些东西是对的,一定有些东西是错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它有很多新的玩法,譬如说跨界正在成为常态,不跨界就不能生存。昨天我在看科技类的社区的时候亚马逊[微博]和HTC合作,未来只有跨界,只有融合,只有混搭才有生命力。我自己也是做服装出身,我非常有体会,这样跨界的本身就变成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消费的本质属性正在溶解,正在漂移。

  所以我提出在大分流时代营销的准则,我自己总结,第一叫硬件即软件,第二叫软件即服务,第三是广告即内容,第四是消费即娱乐,第五是渠道即产品,第六是个体即社区。大家看我这个手机是什么品牌,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苹果,里面是什么操作系统,我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不是安卓系统。你说硬件是什么,硬件和软件就是一回事。我举例说,广告即内容是什么,渠道即产品是什么,当我们看《致青春》的时候,为什么80后开始怀旧和回忆,他们到底因为什么开始走进影院追捧一个演员的导演处女作。我参加了一个讨论会,我在做微博营销,我在做微信营销,其实并不是120分钟的电影,它在微博上的话题,这些分发渠道本身都已经成为了它的内容。我们都能理解,现在意识形态的监管和政策的敏感性,我们发现电视台播的内容没意思。但是45分钟之外,可以看到在分发渠道很多花絮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嘉宾走上台上亮相的表情,我们看到主持人和嘉宾针锋相对的刹那,我们看到的花絮本身比电视台播出的内容更重要。在今天我们会发现你只有内容才能真正的去扣人心弦,一波三折,打动人心,所以渠道本身变成了产品。而广告必须有内容,我推崇的像MINI,它最新推出的广告叫死党万岁。

  别说你爬过的山,没有最高峰,只有早高峰。国庆黄金周我们看人山人海,看九寨沟的闹剧,看外星人看地球的生猛地图,你会发现有的人只会放假,有的人懂得放下,这个体现了现代人关于我们自己的焦虑,一种不安全,生活本身需要抚慰的元气,这些都是MINI的广告。他并不强调我的功能怎么样,到底是不是代表个性,它就是在讲它的态度。有一个广告,两个老年人,越快越乐,在内容的表达里,广告的价值是最大化的。今天各位注意,软文都不要用了,软文比广告更垃圾。

  什么是信息即媒介,个性即社群。我们不管陈坤的微信平台有多少炒作成分,但至少我们看到他们讲故事的本身就形成了成功的商业能力。我们从自媒体到自商业,我们称为叫万物有灵且美。工业化就是标准化,我们发现富士康,甚至包括我们的雅戈尔都是这样。进一步来讲,我说现在又到了去魅力化进步,新的魅力正在生长。如果一个品牌不会讲故事,一个品牌不能让消费者有联想,不能让消费者去参与,这个品牌一定岌岌可危。所以我从产业、产品、内容、社群和人格的角度。从CNN和默多克进一步的进化是什么,微信本身代表着什么,孤独心情,保卫萝卜是什么,为什么是苹果和魔兽世界。前不久大家不知道看那个大热的日剧叫(英文),这个检查组的组长和司机他们在一个游戏工会里,这个组长是司机的小弟的小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现实的身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趣味,我们的兴趣,拨开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自己的价值,是律师,是公务员,是企业家,是政府官员不重要了,重要在于我们今天晚上下班以后,一起去翻译最新的美剧,我们都是字幕组。我们终于把坑爹用到了生活大爆炸里面。这样基于兴趣,基于乐趣的,底层价值的表达成为了消费者全新的一种生活方式。

  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我接触很多企业家都说,专业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了,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这时候我们想,我们理解消费者本身,而不是让消费者理解我们。所以我说基于社群的商业,机遇人格的商业才会有价值,我们不知道苹果能走多远,我们也不知道特斯拉能走多远。特斯拉是汽车么,小米是手机吗,所有这样想的人都是大错特错。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说互联网手机不是手机,互联网汽车不是汽车,互联网电视不是电视。也就是说,它并不仅仅代表是一种新的品类,它也代表一种新的物种进化。在此,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可以解释这些。但是最重要我们要理解,我们今天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品牌塑造,是不是还在传统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很多人经常说,你帮我搞搞新媒体营销,帮我搞互联网营销,我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去理解互联网作为水、空气、土壤和我们下一个五年和十年它的核心逻辑。这个核心逻辑就是大分流在引发体验经济的革命。体验成为了网络人群所有的消费决策的起点,体验经济也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的核心特征。所以刚才两位老师提到的观点我非常的认同,我们越来越发现,必须是场景。上上个月商务部有个领导给我打电话,吴声你跟小米比较熟你帮我搞个手机,我说这样给你一个小米2S是卖1999,他说不要,是我儿子要的,他说就要红米,你会发现价格不重要了。消费者正在从需要到想要。

  我是做电商的,长期以来我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傻大黑粗,打价格战。我去年被商务部调查的时候,我被他们围了半个月。全民关注,社会热点,但是我认为低价模式一定要向宜家模式转变,这不仅是商业本身的需求,也是消费者本必然的需要。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换句话说,马上要到飞机场了,你说你现在打不到车,又没人送,所以必须(英文)出来了。因为这个时候,一切代价我都要赶到机场,我并不在乎到底是多50块钱还是100块钱,这就是想要。

  我们发现这些基于分享和社交的电商价值越来越明显,我讲这些是有前提的,我把它理解为大家对电商非常熟悉,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在电商领域无所作为,以后电商本身改变我们最核心的基因。我们很多人说我为什么要出版,为什么要线上和线下,这些表达的本身都代表着我们极大的初级形态。因为不管做不做电商,互联网的一种运营模式,交易模式,消费者的洞察模型和我们商品的开发模式,都是我们的运营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也好,包括李静做达人经济也好,他是明星经纪,他是粉丝是社区是达人,我去年年底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明星经济就是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就是脑残经济,但是脑残经济恰恰改变趋势经济,如果不能够让消费者成为你的信徒,不能形成一种狂热,不能形成高黏度的强关系,那么我们消费者的成本越来越低,因为我们价格的敏感性在互联网的信息自由流动里是最容易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我把我们今年品牌的策略说一下,我说叫消费者反向定义品牌,产销逆转,情境定价—消费驱动。互联网营销一旦引爆大众情绪,便会形成网民的自参与,自组织和自理想,这就是所谓的UGC20,重要特征是留白形成的用户参与意愿。各位最牛逼的评论和回答是什么呢,他被无数的传统媒体,无数的门户网站,无数的社交网络广为传播,他讲一个20岁的小伙子,他从5岁开始没有下过床,他在回答我这个问题以后他死了。这里面不是艺术人生的煽情,也不是我们看到的中国好声音,或者中国最强音,我是歌手,那种所谓的曲折心路,他其实很平淡,很通达。他就强调自己感恩,看到了很多,很多人发现这个20岁的小伙子,比我们四五十岁的人更加的明白,更加的懂事,更加的参透。所以很多人真正理解说,原来他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应该怎么活,在这个里面你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他有他的APP,但是最后他在微博上发酵了,在微信朋友圈发酵了,成为了热点,然后很多媒体大幅度的表达他。所以我们发现消费者需要什么,大众情绪需要什么,除了我们看到的愤怒的情绪,那些深仇的情绪,那些低落的情绪,那些争议的情绪,我们还是有很多能够挖掘的内容正能量。

  讲了这些以后,我讲一下号外:拥抱移动互联网。很多人说为什么你不把你的精力聚焦在电商,我在过去几年中帮助了十几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包括像马蜂窝等等,就是我在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做品牌竖立和商业模式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玩法已经变了,并不是上你做一个APP,95%的APP打开率都是非常低。但是你要有类APP的思维。如果你有类APP的思维,你就能理解什么是随时随地,什么是消费者的入口。我说流量的入口,从购物的角度来讲,淘宝代表着一点的集大成。新的入口是什么呢,我说抛开政策管控的东西,我说是微信,因为它有场景。今天我们看到了,一拨拨的寓言都在实现,微信的开放平台,对自媒体本身的管控,越来越呈现出极强的企图心。新的机会在哪里呢,我们看到雅虎和微软[微博]的关系,谷歌和微软的关系,一定有很多新的,意想不到的方位。我们称之为基于产品的解决方案会是最方便的切入模式,场景,体验能够形成用户需求的相关性。TIFFANY APP里面很简单,就是戴上你的TIFFANY,一个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刻,那种刹那一定有一个场景是她的婚纱的瞬间,钻戒的瞬间。

  举个例子,我们讲的可穿戴设备,我在过去几个月接触了大量的可穿戴设备的企业,做运动的,做血压计的。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并不是在于今天的智能手机做的精湛还是粗糙,这种可穿的智能设备,未来包括服装,现在服装已经在做了。我们也有这方面的投资,我们能不能开放这样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弯道超越。新的产品的研发,是基于新的消费者的反向定义,这时候我们需要看的更远,走的更快一些。

  我说口袋购物这样一个很小的APP,为什么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呢。“纯移动”—完全立足移动设备终端的应用形态和界面体验,这是我们的起点,忘掉PC,忘掉网页,忘掉这个台上播放投影的电脑,这些都是会被淘汰的东西,我们需要矫枉过正。要短,要纯移动,要真正基于消费的场景,形成我们的支付创新。所以现在讲互联网金融,现在银行人不讲互联网金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所有的品牌建设,所有的消费业的变革,所有的零售的趋势,它都基于我们去理解互联网它在怎么改造我们,它在怎么重组我们,它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就像我们看到一个2岁的小孩,看到方块,情不自禁的放大和缩小,因为他是IPAD人。谢谢各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 体育策划-恒大模式能否救中国足球 高清特刊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海南博主:台风海燕吹烂广告牌(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郭士英:大宽松的中局可能是大萧条
  • 李罗力: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均GDP
  • 郎咸平: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
  • 章玉贵:经济改革4.0确立增长新逻辑
  • 安邦智库:全球央行已经转向刺激通胀
  • 江濡山:习李改革新政的十大改革理念
  • 潘英丽:如何看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 沈建光:四季度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张庭宾: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必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