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负面清单”意义很大 是理念转变

2013年11月05日 16:44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综研基金·中国智库论坛”于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综研基金·中国智库论坛”于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综研基金·中国智库论坛”于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曹远征:谢谢,刚刚听了两位的发言,特别是我师弟王国刚的发言,他说一头雾水,其实是有路线的。我做了一个PPT想讨论三件事: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试验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什么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最核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使用,预示着上海自贸区变得有意义,从而将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和诸位的看法略有区别,我想多讲几分钟时间,便于我把事情说的更清楚一点。

  在国内讨论人民币问题,通常都说中国人的问题。仔细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是国际需要。上世纪末,我刚刚写了一本书《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后发现亚洲地区,这个是我们存在金融原罪,错配现象出现,通常表现为三个错配:一是货币错配。亚洲地区的相互贸易非常之大,但亚洲地区计价和结算货币全是外币。如果说区外货币有任何波动,使亚洲相互间投资大大受到损失,这统称为“货币错配”。第二期限错配,亚洲作为高速成长的地区需要长期资本投入,但流入亚洲地区的资本基本都是短期资本,就出现了期限的错配,短期资本会在国际间流动产生了金融动荡。第三个错配是结构性错配。亚洲地区是高储蓄国地区,但亚洲金融发展非常缓慢,等于是被动员到海外,从海外再投回来,形成一个怪圈。这次金融危机后这三个错配都有显现,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换言之出现了很特殊的问题,人们发现目前的国际投资贸易体系对美元过度依赖,要减轻这个过度依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本币化的进程。正是这个概念在98年金融危机化以后就提出了“本币化”,只不过当时日本人没有能力承担这件事情,亚洲地区的本币化到2008年以后由人民币承担。

  通过本币结算,减少地区贸易受非本币的影响,并由于本币结算,本币贸易融资将得到增加,对非本地区货币贸易融资的依赖将会减少,扩大经济贸易合作。这样的安排对中国的挑战更大,有三个挑战。如果本币作为国际货币使用,本币一定是可兑换货币,看看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第二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不管不可能全面发生,中国现在是双顺差,如果出现逆差,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政府还不是很清楚。能不能形成逆差,这是一个挑战。第三,当本币使用国际货币的时候,货币政策是全球政策,现在全球都在批评美国,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全球货币政策,所以批评美国人不负责任。如果即使负责任,变成全球货币政策,一定需要庞大的金融基础设施才能把货币政策贯彻下去,所谓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就是这一点,中国最落后的也是金融服务业,于是需要缺少一个市场,特别是固定收益市场,然后没有产品,没有办法把货币政策贯彻下去。这构成了对中国的挑战,这也反映出上海的现实。尽管几年前就提出上海要变成与人民币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2020年建成,几年过去了,情况不是这样的。

  是什么样的状况呢?人民币始于贸易项下,09年7月2日,当时5个城市,365家企业。2011年大陆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货物和服务贸易结算。它不仅仅是用在货币贸易方面,也可以用服务贸易方面,所有省份、所有企业。2012年其实鼓励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使用,鼓励大陆企业用人民币海外投资,鼓励外商用人民币对华投资。2013年5月跨境人民币结算已经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1%,我们推算大概占14%。人民币由此成为全球第9大结算货币,从去年第13位提升到第9位。(图)这张图展示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增长情况,一个是按季,一个是按月,蓝颜色是货物贸易、红颜色是服务贸易,无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用人民币结算都在增长之中。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重也不断提高,今年进入第9位。

  对上海面临什么挑战。09年7月2日退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时候同时推出了两种方式:上海方式、港澳方式。上海方式就是任何一家贸易商可以通过它的银行在境内寻找代理行,代理行通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或者交通银行上海总行进行贸易结算。第二种方式就是香港方式,我们叫清算方式,是任何一家贸易商自己可以参加中银香港清算网络,中银香港给人民银行把人民币清算回国,这种情况下中银香港在香港承担了人民币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两种方式同时推出。再看看结果,人民币在这么大的使用中,上海方式的增长微乎其微,红色的是香港,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地区,新加坡、伦敦、纽约都开始增长。跨境人民币同时推出,为什么上海增长最缓慢?相反,跟人民币没有关系的地方,香港、新加坡、伦敦增长非常快。上海是人民币的本币中心。

  在国际支付中来看,特别是资本市场使用中看,人民币投融资使用中大陆方面是持续下降,而香港还是维持巨大份额,相对也在下降,而是其他金融中心在增长,伦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伦敦很可能取代新加坡成为第二,大概在今年年底的时候。

  我的问题就提出来。2009年7月以来,上海方式、港澳方式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均有进展,但港澳方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跨境贸易结算额累计为2614亿元,而中国香港则有5.16万亿,两者相差近20倍。其他海外地区,如类似于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也达到1.11万亿,5倍以上的方式。并由此造成人民币国际支付地域分布的差异,中国大陆处于下降态势,而香港和其他地区离岸市场处于上升态势。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时以贸易起步,同时推出的结算方式,却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上海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不如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市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货币发展过程中靠离岸市场不行,一定是本币的发展。

  如果分析上海和香港的差异,其实道理很简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架构和上海相比仅多了一项功能,我们贸易项下是开放,人民币贸易项下开放可以进也可以出。如果在上海架构是贸易项结算,对外商来说,拿到一笔人民币,反手要在中国大陆进口东西,否则人民币没有用处。香港的功能只是多了一重,我这儿可以有资本项下的安排,如果有多余的头寸,你拿了人民币暂时不想在中国大陆进口东西,可以到香港做安排,这个安排有利息收入、投资回报。当然香港的结算方式就大大吸引于上海,这个过程中香港得益于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其中最重要的安排管道就是中国银行,每个季度40亿人民币从我们的管道回笼。在这个管道下,你发现香港是一个坝,两头是香港经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坝中有一个闸门,两边调解这个闸门,有这个坝就可以挡住水,水多了就有鱼,水深了就有大鱼。目前香港市场不仅有人民币基础产品贷款、存款、股票、债券,还有人民币衍生工具。由于是水池,有这些衍生工具在水池子旁边了很多抽水机,就有了很多小的管道出现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人民币香港“点心债”市场,很多大陆市场发行“点心债”,但是我想强调一下“点心债”发行主体不是大陆企业,是外资。连俄罗斯我们都帮助发行人民币债券。那么上海模式,说穿了就差一个。   

  仔细研究上海,和香港作比较,无外乎差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对换,受到管制。第二个和香港相比,上海尽管是本币中心,但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固定收益发展非常落后,这妨碍了上海作为池子的蓄积能力。上海成立金融中心必须得做一些做改善,改善条件正在出现。第一,资本项下的开放问题。人民币的使用使资本项下开放出现了全新环境,可以说先实现开放再实现兑换,资本项下可以用本币进行开放然后本币暂时对外币保持不兑换,到条件成熟再兑换。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的资本项下科目一共43个,这43个科目中85%都是开放的,只有3个科目是严格管制的。

  香港市场的发展,大家经常讨论深圳前海问题,它打通了一件事就是人民币可以跨境贷款,这意味着中国居民可以对外负债,不管不能对外币负债,但是可以对人民币负债。再看商务部新规定,外商投资用人民币进行,它的审批条件大大简化于外商投资用外汇进行,至少不需要逐笔审批、不需要外汇核销。如果人民币投资就非常简单了,意味着投资项下的管制也放松了。第三个现象,目前尽管对外币有QFII的管理,人民币QFII出现了两千亿,人民币对债券市场对三类机构全面开放,银行间市场。这可能创造了一个新鲜经验,这个新鲜经验是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的可兑换问题不是像传统难题那么难,如果要实行资本项下一定是本币外币可兑换,由于本币外币可兑换所以没有外汇管制,外资一会儿进来一会儿出去,引起了宏观经济不稳定。现在可以在本币项下实现资本项下开放,但是外币还是保持适当管制。今后如果进一步要做,只是把外币管制逐渐向人民币方向靠拢,然后逐渐取消用途管制,这就是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我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概念已经被官方所接受,今年体改方案就是探讨在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已经不是资本项下开放的问题,是可兑换的问题,可兑换的步骤就是这三个科目向人民币方向靠拢。由于这样,我们看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使用在加大,我们看看直接投资(图),不仅是外商对华投资增加,人民币对外投资也在增加。(图)间接投资也在扩大,QFII是两千亿的额度。

  (图)国际收支开放程度一览表。开放进一步加速。目前为止在机构方面,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已经不受限制了,但有监管。在直接投资FDI和ODI不受限制,证券投资、债券、股票、人民币都可以进行,个人投资正在放松,大家要注意义乌的试点,个人项下人民币可以直接对外投资,换言之这个试点如果逐步推广,香港如果有人民币股票,你可以直接购买,不用再换成港币、不用再换成美元。

  利率市场化也在进行之中,这里不多讲了,债券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今年4月债券第一次超过股市,过去批评中国资本市场无外乎单边市,单边市就是只能涨不能跌,只有跌没有债,做不了对冲,现在债市发展起来了,债市品种也在健全。

  这时候金融出现了脱媒。(图)2002年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90%几,去年只有52%,今年预计已经下降到50%以下。所谓贷款比重下降,非贷款品种资本市场在发展,它意味着固定收益在发展,在银行工作我们看的很清楚,我们的贷款被债券化,债券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贷款的发展速度,央行操纵资本市场有了可靠工具。在这个情况下,人民币的使用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外部资源正在消退。

  我们再看看上海自贸区是什么东西?上海自贸区的含义,我特别赞同朱文晖讲的,这个自贸区是中国(上海)自贸区,首先是中国的,第二是试验区,它和其他自贸区完全不一样,因为它是人民币的本币中心,这是任何自贸区都不可比。前海和上海怎么区别?上海是一个池子,前海是一个管道,池子里能养鱼,管道里养不住鱼。同理,尽管可以在全国更多地方建立了自贸区,但不是上海自贸区也不是试验区。试验的内容是什么?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在国民待遇外不设任何前置条款,这就是革命性变化。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审批经济,是正面清单管理,禁止类、限制类肯定不能做,但是允许类、鼓励类的还要获得批准,这是最重要的理念变化。为什么说开放促改革?无外乎两件事,十八大说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市场政府干预太强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对价格的控制,不仅对价格有影响,而且直接参与价格制定,所以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不参与价格制定。二是政府准入审批。尽管要简化审批,但李克强总理,温家宝总理都说有“弹簧门”、“玻璃门”,李克强总理说要在任期内审批减少三分之一,前几天李克强在机构编制会议上回应要放得下。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那就是不批了。只要不在禁止行列就可以自动从事了,这是开放促改革,这有很深刻的含义,尽管大家对负面清单还有很多非议,从公布的清单,是把发改委的准入清单反过来写了一遍,但这是理念的变化。上海自贸区要动态管理,立志缩短负面清单,缩短每一个负面清单,每一项就是一个改革。9月份上海自贸区方案规定中注册制度进行改变,过去注册是先批项目才能注册,主管部门审批以后才能到工商管理局登记注册,现在是先领到证再获批准,而且注册的资本金不需要实交认交就可以了,第三有严格程序规定4天内办结,一个月后这个规定就变成了国家工商局的规定,国家工商局按照上海经验来做,这就是可复制、可推广。第二它是服务业的开放,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工业太重,服务业太轻,服务业成为经济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服务业对中国来说是短板,存在着种种困难,能不能学习当年深圳的经验,以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我当时在国家体改委工作,我负责特区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们在深圳做的时候三件事: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在80年代我们对企业是怎么回事儿不清楚,什么叫企业不知道。那时候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小林石,他到体改委访问,带他看了很多企业,回来以后座谈。他说没有看到企业。他说我看到的都是工厂。那时候我们在计划经济下,工厂是政府的服务部门,是生产单位,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根本不用管,也不是自负盈亏的。这套理念在深圳,看了港人在这么办工厂、办企业,我们才学会了,企业是这样一个商业组织,和政府的组织是不一样的,企业是要自负盈亏的,才有了治理结构。

  如果说服务业在中国还是短板,我们中国人是有学习能力的,没有吃猪肉总见过猪跑路,深圳当年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在上海能不能试试看,能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提升。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向更高标准开放靠拢,大家都在讲TPP、TTIP,那是更高标准的开放,可以和WTO作比较,WTO是国际间的事儿,TPP、TTIP涉及到境内,竞争中立,政府不能对任何企业偏袒,这次中美谈判中美国提出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什么分工率这么低?同时更严格的劳工保护条款,劳资关系就是要自由工会组织。清洁贸易机制,中国是第一大排放国,人家有碳税。如果清洁贸易,征碳税合理合法,人家说这不是反倾销、反补贴,这是促进你环保。类似这些东西是更高标准的开放,TPP、TTIP向中国已经关上大门了,今年19个国家已经签定协议了,如果这样的话被全球边缘化,中国政府说这是第二次入世,一定要壮士断腕。第一次入世签了2700个协定,这次我们是不是还要签更多协定,向更高标准靠拢。

  在金融方面,我想说道理很简单,上海自贸区试验是一个市场一个额度,这个市场就是人民币市场,不需要任何外汇市场,人民币一个额度可以回到大陆来,这个额度不再作任何用途管制。最后突然发现,要进入大陆,可以把换人民币,至于怎么换,那是你的事,我们只要控制住本币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汇率已经自由化,利率是汇率的平价,利率一定市场化。这种经验能不能做到,可以做到,因为上海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香港离岸市场提供所有经验和方式,都是把香港的方式搬到上海,这就是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含义就是在岸和离岸间假设一个桥梁,这样一个发展显然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曝广东湛江官员带女下属开房(图)
  • 体育NBA-保罗23+17快船送火箭首败 视频
  • 娱乐孙俪超宽松黑袍现身 双手遮肚疑似有孕
  • 财经人民日报谈医改:免费医疗不是最佳答案
  • 科技传工信部敲定4G发牌吉日:最早本月下旬
  • 博客马未都:孩子考第一每晚打一顿?
  • 读书严猛治国:雍正一朝为何无官不清
  • 教育一分钟儿童性教育片爆红 新浪教育盛典
  • 吴晓波:中国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 端宏斌:医患问题几千年都没解决
  • 朱大鸣:北京七折房能够控房价疯涨吗
  • 李光斗:古今名士土豪地位大变样(图)
  • 郎咸平:养廉金能养出清官吗
  • 叶檀:取消经济适用房是大好事
  • 张五常:按人权还是产权排位更合理
  • 刘军洛:日本挑衅钓鱼岛背后经济战略
  • 金岩石:城市化必然加剧城乡两极分化
  • 水皮:地产调控抓住了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