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综研基金·中国智库论坛”于2013年11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国刚:这一节讨论是上海自贸区问题。说实在话,上海自贸区这事出来以后,我们做过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下来到目前为止大概是一头雾水。很多事没有弄明白,我只能简单讲一些个人的体会。因为上海自贸区出来以后,按照说法是以开放促改革的措施,那就讨论上海自贸区的定位,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从深圳的特区建立开始,算起来30多年的时间了。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区、高新技术园区、特区等等,做了一大堆了。如果这么一个状态,假定上海自贸区改革仍然是走原来这些试验区、特区等等已经走过的路,无非是让中国那么多的特区、试验区又多了一个,为什么?因为现在还很多,那面有成都综合改革试验区,有滨海新区、还有温州、泉州的等等。如果只是那样的话,就是多了一个,多了一个有什么意思,如果这样的话,设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改革进一步推动可以说无关大局,没有什么大的意思。因此,这就有了一个如何讨论上海自由贸易区,而且上海自由贸易区前面是中国,还有一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表述。最近,大家知道全国各地也都纷纷在报自由贸易区,就我所听说的大概已经有10来个了,大家都在掀起这么一件事。
如果都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话,下面究竟自由贸易区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觉得试验区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就特区、试验区等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与体制机制相关的制度改革。所要解决的是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问题,最初1980年深圳本来做的就是这个事,深圳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改变了一系列观念,同时促进了国内的一系列的制度改革。第二这种自贸区不是直接讨论体制机制问题,讨论的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在这个地方集中资金,集中技术管理等等,这是第二个层面,是与资源配置相关。第三与突破某项特区政策限制相关的。这就是很多要去争取优惠政策的东西。像一些试验区一讨论起来,就是需要批多少个机构,像这一类的事。在这三个层面当中,现在有好些特区、试验区以及开发区等等,大致上停留在第二、第三层面,第一层面走得不够。如果要是上海自贸区能够在全国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它就必须在制度层面上,也就是在体制机制创新角度上,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所以,我给它一个定位,它是制度改革,而不是争取优惠政策。什么意思?争取优惠政策是进行资源方面或者机构方面的作用。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首要问题不是争取多少政策上的优惠,而且全力展开制度创新,这是一个定位的问题。
这样一个定位问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上海自贸区当要做这个事的时候,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上海本身的经济社会的体制机制的影响。什么意思?就是上海本身体制机制不变化,自贸区是什么?二是全国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三是国际规则的变化。四是上海自贸区直接面对的新加坡、香港、东京和首尔的自贸区变化。如果上海自贸区贯彻的是中国境内的这一套制度,人家根本可以不来,其他四个地方已经有了这一切的自贸区。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办的好,或者这样一个自贸区办得好,取决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消化。这里面有改革的事,但是也很多是开放的事。
二、链接自贸区的上海金融发展
自贸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的一个通行说法叫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如果假定是这样一个状态,把28平方公里全圈起来,里面随便怎么做,跟中国其他地区没有关系。有人说在自贸区里推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外汇体系改革、资本账户开放,我说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事,为什么?很简单,那个地方没有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直接接受国际利率就可以了,果真还有一套按照中国亦步亦趋进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人家不来了,为什么?因为有新加坡到首尔一线自贸区,我到你这儿玩儿什么。在这个地方如果要讲资本账户开放,资本账户开什么,那是对贸易而言,本来就有了,资本账户开设有外资来投,办几个公司、建几座楼,那是直接投资的事,中国这头已经开了,中国资本账户中真正没有开的是金融交易账户。下面问自贸区里面有什么金融产品可供交易,那个地方一共28平方公里,如果真讲起来28平方公里自贸区范围内首先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其次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只是跟贸易相关的一些加工、物流、金融,做一些与之相关的服务,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独有的金融产品。所以,资本账户开什么?更不存在和中国境内相对应的事。所以,在这个里面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虽然我们可以列出来,里面有一系列比如跟金融相关的制度创新的关键要点,比如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服务业面开放、政府管理由事先转为事中、事后,可以列出来,但是说句明白话,这些东西比较多的是从境内看的,而那个不是给境内,是关外,面对的就是四个自由贸易区最简单的,新加坡、香港等等,这个地方过分了的话,人家不来了,连自由贸易区都做不起来,且不讲去做其他的。
紧接着有一个问题,如果果真是一个封闭型跟境内没有任何关系,那又何谈可复制推广呢?然后一些人就说,所谓可复制推广就是在全国各地建若干个这类自贸区,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人告诉我,在美国有几百个类似于这种封闭型自贸区和美国经济没有直接的关联。那没有什么关系,这种东西不需要可复制,愿意建几个就建几个,有什么关系?在这里跟前面讲的以开放促改革,究竟促了一些什么,不知道,这就是刚开始讲的一头雾水。一个一个都认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可是最后当把这个面纱扯开,往里面一看确实很困难。从总体方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对这个要求很多,特点上我强调几条,上海自贸区更强调制度创新,另外上海自贸区试验内容更加广泛,还有上海自贸区效应更加重大,因为它推进中国的改革。
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下,怎么解决?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设想,这个设想如果有错,希望大家批评指出。在这个矛盾状态中,继需要对制度创新中细化相关条款和流程,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达到地理空间不突破,但各项交易却能够有效拓展到上海范围的效应,那么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下面讲到的“分道交易集中”。什么叫分道交易集中?我们以上海的期货交易所为例,有很多品种已经在全球上交易量第一,但是,在全球对这些交易的东西没有定价权,原因是什么?因为上海期货交易所是中资在里面交易没有外资,现在我在自由贸易区内引进外资,在那个地方设立期货交易经济公司,然后那个地方的分道,一分道进入上海期货交易所,也进入集中交易。如果说因为期货交易所是人民币交易的话,如果在那个地方进这个道,资金从原来的外汇转为人民币资金再交易,交易完同样按照这个道撤出。由此可以使得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不仅仅有了中资而且还有了外资,这样措施在香港其他地方都实施不了,在上海可以实施。如果可以分道集中交易可以展开,并且确实可以取得一些经验,里面一系列制度完善,就可以像上海证交所、黄金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以及其他等等的拓展开来。这个拓展开来的结果就有利于促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交易中心。而且这种交易如果确实积累了经验,就可以像全国其他的交易市场比如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等拓展,而这个事就有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在这个里面,当然就有了一个推进交易市场的体制机制转换的问题。我想说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以观念转变为先,任何东西首先是人们的思想的东西,所以应该是思想解放为先,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自贸区应该以解放思想为先,具体的现在已经提出的这三件事很重要,一个是负面清单问题,二是准入前国民待遇问题,三是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把这些观念转变了,很多事儿就容易办了。
我的时间到了,谢谢。